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什么意思?!.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全词抄录) 摸鱼儿-雁邱词 ,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这首词的首句大家一定很熟悉。
不过全词未必了解,今天特将其录下,并讲一讲其中的故事。
当年,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
这个捕雁者告诉元好问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
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
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
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号曰“雁邱”,并作。
早就知道那句“,直教生死相许”,但直到现在才读到全篇,才了解其中的故事也才真正读懂了它。
后来一直很喜欢,常常默默念着那一句句刻骨铭心之语。
这是一首咏物词。
在词前有小序说“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
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地死。
’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邱。
时同多为赋诗,予亦有。
” 这就是说,大雁殉情的事强烈的震撼了他,所以在词的开篇,便陡发奇问,破空而来。
作者本要咏雁,却从“世间”落笔,以人拟雁,赋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义,想象极为新奇。
也为下文写雁的殉情预做张本;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
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几回寒暑”中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情深。
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
而“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安能独活
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
过片以后,作者又借助周围景物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
在孤雁长眠之处,当年汉武帝渡汾河祀汾阴的时候,箫鼓喧闹,棹歌四起;而今平林漠漠,荒烟如织,箫鼓声绝,一派萧索。
古与今,人与雁,更加感到鸿雁殉情的凄烈。
但是死者不能复生,招魂无济于事,山鬼也枉自悲鸣,在这里,作者把写景与写情融为一体,更增加了悲剧气氛。
词的最后,是作者对殉情鸿雁的礼赞,他说鸿雁之死,其境界之高,上天也会嫉妒,虽不能说重于泰山,也不能跟莺儿燕子之死一样同归黄土了事。
它的美名将“千秋万古”,被后来的骚人歌咏传颂。
全词行文并不复杂,而行文腾挪多变,用事实回答了什么是至情,寄人生哲理于淡悟之外。
中的狂歌当哭,雌雄双雕的先后投水而死,更增加了本文的意境。
想当初绫子初见此词就已经被深深吸引住了。
百花开时我不开,我花开时百花杀。
的后两句是什么
【咏芙蓉诗】 南朝梁·沈约微风摇紫叶, 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 待我泛红光。
【衰荷】 唐·白居易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阶下莲】 唐·白居易叶展影翻当砌月,花开香散入帘风。
不如种在天池上,犹胜生于野水中。
关于托物言志的古诗
石灰吟[明]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头是经过千万次锤打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就算粉身碎骨都不怕因为要一身清白留在人间简单的意思: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用烈火焚烧也是件平常普通的事。
粉骨碎身都不怕,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古诗今译]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
“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此句中的青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也就是现在的“清白”的意思早梅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体裁:【五律】 类别:【静物】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早梅年代:【唐】 作者:【张谓】 体裁:【七绝】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注释【诗文解释】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
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发,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词语解释】迥:远。
傍:靠。
发:开放。
经冬:过冬。
销:这里指冰雪融化。
【诗文赏析】全诗即在于写一个「早」字。
寒冬刚过,百花未开,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际,为世界带来生机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无数文人墨客踏雪寻访,寻觅这凌寒独放的早梅。
在远离道路的溪水桥边,诗人终于看到了似玉如雪的早梅。
早梅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韵味十足,与诗人的精神心有灵犀。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
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
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
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
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
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
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
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
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
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录觅的认识过程。
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早梅年代:【唐】 作者:【齐已】 体裁:【五律】 类别:【静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独自律,先发映春台。
注释【诗文解释】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摧折。
梅树的孤根却吸取地下的暖气,恢复了生气。
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独开。
它的幽香随风飘散,一只鸟儿惊异地看着这枝素艳的早梅。
我想寄语梅花,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
【词语解释】望春台:指京城,也有望春的含义。
【诗文赏析】齐已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学习非常刻苦。
几年后,能够吟诗作赋,被寺院长老发现,收进寺里作和尚。
一年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引来了报春鸟围着梅花唱歌,齐已被这景色惊呆了,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
这是一首咏物诗。
全诗语言轻润平淡毫无浮艳之气,以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艳的风韵,创作了一种高远的境界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意蕴深刻。
望梅花年代:【唐】 作者:【和凝】 体裁:【词】春草全无消息,腊雪犹馀踪迹。
越岭寒枝香自拆,冷艳奇芳堪惜。
何事寿阳无处觅,吹入谁家横笛
忆梅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五绝】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注释【注释】: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
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
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
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
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
“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
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
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
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
”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
”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
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绪。
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
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
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
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
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
“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象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
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
“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
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吗
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风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
不待作年芳。
”非时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长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
正因为看到或想到它,就会触动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诗人自然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
诗写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调。
五言绝句,贵天然浑成,一意贯串,忌刻意雕镂,枝蔓曲折。
这首《忆梅》,“意极曲折”(纪昀评语),却并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在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
这样,才能潜气内转,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
早梅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体裁:【五古】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
少妇争攀折,将归插镜台。
①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菊花年代:【唐】 作者:【黄巢】 体裁:【七绝】 类别:【静物】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又题作:不第后赋菊这首诗的题目,《全唐诗》作“不第后赋菊”,大概是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
但《清暇录》只说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题为“菊花”。
重阳节有赏菊的风俗,相沿既久,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
这首菊花诗,其实并非泛咏菊花,而是遥庆菊花节。
因此一开头就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意即等到菊花节那一天。
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甲”叶韵。
这首诗押入声韵,作者要借此造成一种斩截、激越、凌厉的声情气势。
“待到”二字,似脱口而出,其实分量很重。
因为作者要“待”的那一天,是天翻地覆、扭转乾坤之日,因而这“待”是充满热情的期待,是热烈的向往。
而这一天,又绝非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即,而是如同春去秋来,时序更迁那样,一定会到来的,因此,语调轻松,跳脱,充满信心。
“待到”那一天又怎样呢
照一般人的想象,无非是菊花盛开,清香袭人。
作者却接以石破天惊的奇句——“我花开后百花杀”。
菊花开时,百花都已凋零,这本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
这里特意将菊花之“开”与百花之“杀”(凋零)并列在一起,构成鲜明的对照,以显示其间的必然联系。
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是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立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了。
这一句斩钉截铁,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
三、四句承“我花开”,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地尽带黄金甲。
”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
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
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
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伟,意境的瑰丽,都可谓前无古人。
菊花,在封建文人笔下,最多不过把它作为劲节之士的化身,赞美其傲霜的品格;这里却赋予它农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把黄色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使它从幽人高士之花成为最新最美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
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
它既非“孤标”,也不止“丛菊”,而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
“冲”、“透”二字,分别写出其气势之盛与浸染之深,生动地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黄巢的两首菊花诗,无论意境、形象、语言、手法都使人一新耳目。
艺术想象和联想是要受到作者世界观和生活实践的制约的。
没有黄巢那样的革命抱负、战斗性格,就不可能有“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样的奇语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奇想。
把菊花和带甲的战士联结在一起,赋予它一种战斗的美,这只能来自战斗的生活实践。
“自古英雄尽解诗”,也许正应从这个根本点上去理解吧。
叹庭前甘菊花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古】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注释檐前:又作庭前题菊花年代:【唐】 作者:【黄巢】 体裁:【七绝】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释【注释】: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
”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
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
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
“西风”点明节令,逗起下句;“满院”极言其多。
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
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但“满院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
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
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
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
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不偶。
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
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
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
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
统观全诗,寓意是比较明显的。
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
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所谓“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形象化表述。
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劳苦大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
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
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
不妨认为,这是诗化了的农民平等思想。
这里还有一个靠谁来改变命运的问题。
是祈求天公的同情与怜悯,还是“我为青帝”,取而代之
其间存在着做命运的奴隶和做命运的主人的区别。
诗的作者说:“我为青帝”,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
而这一点,也正是一切封建文人所不能超越的铁门槛。
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壮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学士表达自己胸襟抱负的各种豪言壮语都相形失色。
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
这是因为诗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而比兴本身又融合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缘故。
80字左右的唐诗或宋词,急要,不算标点啊,最好比较出名
咏 荷 诗·词·文【咏白莲(其二)】 唐·皮日休细嗅深看暗断肠,从今无意爱红芳。
折来只合琼为客,把种应须玉甃塘。
向日但疑酥滴水,含风浑讶雪生香。
吴王台下开多少,遥似西施上素妆。
【莲】 唐·唐彦谦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月,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看著余芳少,无人问的中。
【独芙蓉】 唐·王贞白方塘清晓镜,独照玉容秋。
蠹芰不相采,敛苹空自愁。
日斜还顾影,风起强垂头。
芳意羡何物,双双鸂鶒游。
【菩萨蛮】 荷花 宋·陈与义南轩面对芙蓉浦,宜风宜月还宜雨。
红少绿多时,帘前光景奇。
绳床乌木几,尽日繁香里。
睡起一篇新,与花作主人。
【卜算子】 荷花 宋·辛弃疾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
占断人间六月凉,期月鸯浦。
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
只为风流有许愁,更衬佳人涉。
【南乡子】 李绚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竟折团荷遮晚照。
【高荷】 唐·元稹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
颭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 。
不学著水荃,一生长怗怗。
【荷花】 唐·李商隐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醉桃源】 芙蓉 宋·吴文英青春花姊不同时。
凄凉生较迟。
艳妆临水最相宜。
风来吹绣漪。
惊旧事,问长眉。
月明仙梦回。
凭栏人但觉秋肥。
花愁人不知。
【五律 荷】 清·纳兰性德鱼戏叶田田,凫飞唱采莲。
白裁肪玉瓣,红翦彩霞笺。
出浴亭亭媚,凌波步步妍。
美人怜并蒂,常绣枕函边。
【秋莲】 元·刘因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卜算子 咏莲】 清·吴绡谁种白莲花。
秋到花开处。
陶令腾腾醉欲归。
香满庐山路。
莫笑出青泥。
心净还如许。
一片琉璃照相馆影空。
常向波中住。
【咏同心莲】 昭明太子江南采莲处,照灼本足观。
况等连枝树,俱耀紫茎端。
同逾并根草,双异独鸣鸾。
以兹代萱草,必使愁人欢。
【奉和钱七兄曹长盆池所植】 唐·韩愈翻翻江浦荷,而今生在此。
擢擢菰叶长,芳根复谁徙。
露涵两鲜翠,风荡相磨倚。
但取主人知,谁言盆盎是。
【题白莲】 唐·白居易素房含露玉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
本是吴州供进藕,今为伊水寄生莲。
移根到此三千里,结子经今六七年。
不独池中花故旧,兼乘旧日采花船。
【小庭水植率尔成诗】 钱微泓然一缶水,下与坳塘接。
青菰八九枝,圆荷四五叶。
动摇香风至,顾盼野心惬。
行可采芙蓉,长江讵云涉。
【南轩盆植重台莲移种池】 宋·梅尧臣彤云赤雾生绿房,朝霞变蕊朱粉光。
白玉入泥不满盎,羽盖裹露明目口。
浊水一石乱蛙龟,凿池五丈如斗方。
萍根科斗得自在,荷芰明年出水央。
【房莲】 宋·司马光莲房前后熟,供噉不须齐。
肉嫩山蜂子,稜深天马蹄。
尚怜食蘂在。
深映绿荷低。
脆美如新采,近根犹带泥。
【采莲曲】 宋·陆游采莲吴妹巧笑倩,小舟点破烟波面。
双头折得欲有赠,重重叶盖羞人见。
女伴相邀拾翠羽,归棹如飞那可许。
倾鬓障袖不应人,遥指石帆山下雨。
【芙蓉曲】 元·萨都剌秋江渺渺鞭蓉芳,秋江女儿将断肠。
绛袍春浅护云暧,翠袖日暮迎风凉。
鲤鱼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飞木叶。
荡舟何处采莲人,爱惜芙蓉好颜色。
【采莲曲】 南朝·梁·萧纲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度,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采莲】 南朝·梁·吴均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采莲曲】 南朝·梁·刘孝威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赋得涉江采芙蓉】 南朝·梁·祖孙登浮照满川涨,芙蓉承落光。
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
桂舟轻不定,菱歌引更长。
采采嗟离别,无暇缉为裳。
【咏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 隋·殷英童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折荷有赠】 唐·李白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越女】 唐·王昌龄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
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
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古意】 唐·韩愈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疴痊。
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
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
古采莲 元·吾丘衍湿风吹花生冷香,冯夷为舞冰丝裳,霏霏粉金飘晚塘。
浮兰舟,鼓桂楫,歌采莲,为君发:迟迟归来弄明月。
【莲塘霁望】 唐·刘兼新秋菡萏发红英,向晚风飘满郡馨。
万叠水纹罗乍展,一只鸂鶒绣初成。
采莲女散吴歌阕,拾翠人归楚雨晴。
远岸牧童吹短笛,蓼花深处信牛行。
【新荷出水】 宋·岳珂贴水初翻紫玉团,忽惊矗立傍阑干。
瑶池七日来青鸟,玉镜孤奁舞翠鸾。
晓露走盘珠颗莹,晚风飏盖雪衣寒。
从今十丈开花面,太华峰头更一香。
【三益塘芙蓉】 元·萨都剌斑帘十二卷轻碧,秋水芙蓉隔画栏。
彩扇摇风霞透影,锦袍弄月酒生寒。
游魂翠袖留江浦,仙掌红云湿露盘。
只恐淮南霜信早,绛纱笼烛夜深看。
【并蒂莲花】 明·沈周耶溪新绿露娇痴,两面红妆倚一枝。
水月精魂同结愿,风花情性合相思。
赵家阿妹春眠起,杨氏诸姨晚浴时。
今日六郎憔悴尽,为渠还赋断肠诗。
【莲实】 金·张擑水妃擎出绀珠囊,玉笋雕盘喜乍尝。
肤白已搀新藕嫩,心清尤带小荷香。
斗馀翠鸟零珍羽,飞尽黄蜂露蜜房。
口腹累人良可笑,此身便欲老江乡。
【盆池】 唐·韩愈莫道盆池作不成,藕梢初种已齐生。
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
且待夜际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莲花】 明·申时行碧沼停寒玉,红蕖映绿波。
状凝朝日丽,香逐晚风多。
游戏金鳞出,飞扬翠羽过。
纳凉依水榭,还续采莲歌。
【采莲曲】 唐·李康成采莲去,月没春江曙。
翠细红袖水中央,青荷莲子杂衣香。
云起风生归路长。
归路长,那得久,各回船,两摇手。
【荷珠】 清·朱奕恂小雨林塘净碧罗,田田分得夜光多。
江姝唾逐天风落,仙掌晴分曙月过。
幸未赠来愁结佩,若为采去误凌波。
荡舟耶女休相妒,乐府虚裁一斛歌。
【芙蓉】 清·邵瑸曾从楚客赋兰茳,喜见风翻赤玉幢。
欲采名花遗良友,还凭远梦落秋江。
盘承雨露珠无算,茎并鸳鸯蒂自双。
此日仙城谁作主
凝眸遥望凭红窗。
【池莲】 元·倪瓒回翔波间风,的历叶上露。
清池结素彩,华月映微步。
云阴花房敛,雨歇芳气度。
欲去拾明珰,踟蹰惜迟暮。
【南池嘉莲】 唐·姚合芙蓉池里叶田田,一本双枝照碧泉。
浓丽共妍香各散,东西分艳叶相连。
自知政术无他异,纵是祯祥亦偶然。
四野人闻皆尽喜,争来入郭看嘉莲。
【重台莲】 唐·李绅绿荷舒卷凉风晓,红萼开萦紫莳重。
双女汉皋争笑脸,二妃湘浦并愁容。
自含秋露贞姿洁,不晓春妖冶态秾。
终恐玉京仙子识,却持归种碧池中。
【阕下芙蓉】 唐·包何一人理国致升平,万物呈祥助盛明。
天上河从阙下过,江南花向殿前生。
庆云垂荫开难落,湛露为珠满不倾。
更对乐悬张簨簴,歌工欲奏采莲声。
【赋得涉江采芙蓉】 隋·孔德绍莲舟泛锦碛,极目眺江干。
沿流楫渡易,逆浪取花难。
有雾疑川广,无风见水宽。
朝来采摘倦,讵得久盘桓。
【游荷花荡】 明·朱方中平湖秋色十分饶,醉卧楼船逸思飘。
水国荷香浮录醑,夕阳帆影逐金飚。
堤边属玉惊人起,天际蛾眉共客招。
歌罢采莲归路晚,塔西云树正迢迢。
【仲泰安招游湖西荷花荡】 明·朱曰藩杂佩摇湖月,明状隔镜心。
轻桡随鹭转,别墅入花深。
翠盖水中宝,丹霞酒畔吟。
非君能泛舟,讵得独开襟。
【白莲草堂】 明·朱曰藩水屿山潭曲曲幽,芙蓉亭子碧云秋。
踏歌侬亦解吴语,一笑端能破客愁。
露下采香霑袂湿,月中摇影入杯流。
君看印诸何如此,况复司州得并游。
【白莲】 清·秋瑾莫是仙娥坠玉珰,宵来幻出水云乡;朦胧池畔讶堆雪,淡泊风前有异香。
国色由来兮素面,佳人原不借浓妆;东皇为恐红尘涴,亲赐寒潢明月裳。
【白莲】 清 ·盛锦玉井分栽到野塘,冰销翠袖回生凉。
半江残月欲无影,一岸冷云何处香。
真相尚留开士社,红衣洗尽美人装。
水仙操罢扁舟去,谁与凌波解佩珰。
【浣溪沙】 宋·苏轼四面垂杨十里荷,向云何处最花多,画楼南畔夕阳和。
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且来花里听笙歌。
【采莲曲】 唐·李白若耶溪傍采莲女,笑摘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人落花去,风此路蹰空断肠。
【钱氏池上芙蓉】 明·文征明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点绛唇清香莲】 宋·王十朋十里西湖,淡妆浓抹如西子。
藕花簪水。
清净香无比。
记得曾游,短棹红云里。
聊相拟,一盆池水,十里西湖似。
【虞美人】 宋·陈与义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
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清秋。
去年长恨拏舟晚,空见残荷满。
今年何以报君恩
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怨王孙】 宋·李清照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 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荷花媚 荷花】 宋·苏轼霞苞电荷碧。
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
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
每怅望、明月清风夜,甚低迷不语,妖邪无力。
终须放、船儿去,清香深处住,看伊颜色。
【咏芙蓉诗】 南朝梁·沈约微风摇紫叶, 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 待我泛红光。
【衰荷】 唐·白居易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阶下莲】 唐·白居易叶展影翻当砌月,花开香散入帘风。
不如种在天池上,犹胜生于野水中。
【残莲花】 唐·崔橹倚风无力减香时,涵露如啼卧翠池。
金谷楼前马嵬下,世间殊色一般悲。
【莲花】唐·温庭筠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萍。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黄子陂荷花】 唐·唐彦谦十顷狂风撼麴尘,缘堤照水露红新。
世间花气皆愁绝,恰是莲香更恼人。
【秋池一枝莲】 唐·郭恭秋至皆零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随风。
【莲花】 宋·杜衍凿破苍苔作小池,芰荷分得绿差差。
晓来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妃出浴时。
【鸡叫子荷花】 宋·张耒平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摇柄。
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凌波踏明镜。
【池莲】 金·完颜畴轻轻姿质淡娟娟,点缀池园亦可怜。
数点飞来荷花雨,暮香分得小江天。
【夏歌】 南朝·梁·萧衍江南莲花开,红光照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莲曲二首 (其二)】 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催园辅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
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 【莲花坞】 唐·王维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开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白莲】 唐·陆龟蒙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采莲曲】 刘方平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采莲曲】 陈去疾粉光花色叶中开,荷气衣香水上来。
棹响清潭见斜领,双鸳何事亦相猜。
【采莲】 五代·孙光宪菡萏香销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雨中荷花】 宋·杜衍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
一阵风来碧浪翻,真珠零落难收拾。
【题败荷】 元 ·王翰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采莲歌】 清·王鸿绪采莲江水滨,荷花照脸新。
莫愁西日晚,明月解留人。
【采莲贡(其二)】 皇甫松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秋池一株莲】 隋·弘执恭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芙蕖】 晋·陆云绿房含青实,金条悬白璆。
俯仰随风倾,炜晔照清流。
【曲池荷】 唐·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莲叶】 唐·李群玉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在君塘上种,埋没任春蒲。
【芙蓉】 唐·陆龟蒙闲吟鲍照赋,更起屈平愁。
莫引西风动,红衣不耐秋。
【白莲】 宋·王禹偁昨夜三更后,嫦娥堕玉簪。
冯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
【莲塘】 宋·梅尧臣不畏塘雨急,钿叶自相遮。
文禽忽惊去,冲落波上霞。
【和文与可菡萏轩】 宋·苏辙开花浊水中,抱性一何洁
朱槛月明时,清香为谁发
【采莲曲】 明·常伦棹发千花动,风传一水香。
傍人持并蒂,含笑打鸳鸯。
【采莲曲】 明·熊卓采莲复采莲,盈盈水中路。
鸳鸯触叶飞,卸下团团露。
【秋荷】 清·郑燮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
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
【莲叶】 唐·郑谷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荷叶】 宋·欧阳修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
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
【荷花】 宋·王安石亭亭风露拥川坻,天放娇娆岂自知
一舸超然他日事,故应将尔当西施。
【横湖】 宋·苏轼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
卷却天机云锦缎,从教匹练写秋光。
【荷花】 宋·王氏白藕作花风已秋,不堪残睡更回头。
晚云带雨归飞急,去作西窗一夜愁。
【再赋郡沼双莲】 宋·范成大馆娃魂散碧云沉,化作双莲寄恨深。
千载不偿连理愿,一枝空有合欢心。
【立秋后二日泛舟越来溪】 宋·范成大西风初入小溪帆,旋织波纹绉浅蓝。
行到闹红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
【新荷】 宋·朱淑贞平波浮动洛妃钿,翠色娇圆小更鲜。
荡漾湖光三十顷,未知叶底是谁莲
【荷叶】 宋·林景熙净根无不竞芳菲,万柄亭亭出碧漪。
乘露醉肌浑欲洗,无风清气自相吹。
【荷花】 金·赵沨谁开玉鉴泻天光,占断人间六月凉。
日落沙禽犹未散,也知受用藕花香。
【藕花】 明·许成名藕花塘上雨霏霏,无数莲房著水垂。
羞见鸳鸯交颈卧,却将荷叶盖头归。
【再过露筋祠】 清·王士禛翠羽明珰尚俨然,湖云祠树碧于烟。
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
【芙蓉】 清·郑燮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瓶中红白莲】 宋·杨万里红白莲花共玉瓶,红莲韵绝白莲清。
空斋不是无秋暑,暑被香销断不生。
【白莲】 清 ·徐灼凉凉簇簇水冷冷,一段幽香唤未醒。
忽忆花间人拜月,素妆娇倚水晶屏。
【莲塘】 清·朱克生日暮莲塘里,浴水两鸳鸯。
低飞不远去,只在荷花傍。
【咏荷】 现代·朱诚冲出污泥顶骄阳,风吹雨打亦何妨
纵然夺得玉容去,留却莲子溢奇香。
【西湖夏荷】 现代 ·范承祚芙蓉出水立娉婷,湖面天波影随形。
红颜多赖绿叶衫,画意浓郁富诗情。
【白莲】 现代·范承祚悄悄碧池水生花,面如敷粉洁无瑕。
出身污泥竟不染,里表清白均属她。
【红莲】 现代·范承祚好景分明水面铺,嵯峨山下月牙湖。
鱼触萍草轻飘荡,红莲数朵丛中浮。
【荷塘春雾】泱泱十里水平湖,新叶田田绿渐舒。
黄鹂一声春雾里,微风吹动泻明珠。
【采莲歌】 明·黄琼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
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采菱诗】 南朝·梁· 江洪风生绿叶聚,波动紫茎开。
含花复含实,正待佳人来。
【采莲曲规戒律】 清·史夔拨棹里湖去,连堤种芰荷。
折来与郎嗅,香比外湖多。
【题月色白荷】 现代·陆家衡碧玉天然不染尘,眼空兜率是前身。
可怜弱质多情甚,却恋秋光不爱春。
【咏金丝荷叶】 现代·夏国衔从来荷叶水中生,竟有金丝壁上存。
想是怕遭风浪险,独寻幽处自为春。
【残荷】 现代·许介文芦花翻白夕阳黄,秋色萧萧碧藕塘。
残叶数枝君莫折,留供避雨双鸳鸯。
【题画秋荷】 现代·齐白石不染污泥迈众芳,休嫌荷叶太无光。
秋来犹有残花艳,留着年年纸上香。
【题画秋荷】 现代·齐白石飞过池南水同碧,穿来竹外色无疑。
有鱼足饱休飞去,直到荷枯水尽时。
【晚荷图题诗】 近代·吴昌硕避炎曾坐芰荷香,竹缚湖楼水绕墙。
荷叶今朝摊纸画,纵难生藕定生凉。
【临湖亭】 唐·王维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雨后池上】 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澹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莲花】 明·李东阳不见峰头十丈红,别将芳思写江风。
翠翘金钿明鸾镜,疑是湘妃出水中。
【题画荷花】 明·朱耷若个荷花不有香,若条荷柄不堪觞。
百年不饮将何为,况值新槽琥珀黄。
【题荷花翠鸟】 明·朱耷侧闻双翠鸟,归飞翼已长。
日日云无心,那得莲花上。
【题画荷花】 明·朱耷一叶数尧蓂,一程远长耳。
道是踏灯回,九莲花队里。
【题画荷花】 明·朱耷家公记得好儿郎,何事儿郎记莫详。
画与习池冠倒着,为它辛苦在人旁。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怕听江头江水声。
【画荷】 现代·齐白石习习微风入小窗,舍南何处芰荷塘。
清风也有轻狂意,经过莲花亦自香。
【莲花】 唐·郭震脸腻香熏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咏露珠】 唐·韦应物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重台莲】 唐·皮日休欹红媠婑力难任,每叶头边半米金。
可得教他水妃见,两重元是一重心。
【白莲】 宋·杨亿昨夜三更里,嫦娥堕玉簪。
冯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
【莲花】 宋·文同金红开似镜,半绿卷如杯。
谁为回风力,清香满面来。
【荷叶】 宋·苏轼田田抗朝阳,节节卧春水。
平铺乱萍叶,屡动报鱼子。
【千叶红莲】 宋·洪适步有凌波袜,掌为承露盘。
尚嫌花片少,千叶映朱栏。
【梦行荷花万顷中】 宋·陆游天风无际路茫茫,老作月王风露郎。
只把千樽为月俸,为嫌铜臭杂花香。
【荷花】 宋·杨巽斋翠盖红幢耀日鲜,西湖佳丽会群仙。
波平十里铺云锦,风度清香趁画船。
【竹枝词】 元·丁鹤年水上摘莲青的的,泥中采藕白纤纤。
却笑同根不同味,莲心清苦藕芽甜。
【荷花】 元·何中曲沼芙蓉映竹嘉,绿红相倚拥云霞。
生来不得东风力,终作薰风第一花。
【荷花】 元·叶梅峤未花叶自香,既花香更别。
雨过吹细风,独立池上月。
【盆莲】 明·徐阶四面花开玉露滋,晓风翻雨叶垂垂。
泉明酒思濂溪癖,凭仗盆池借一枝。
【题扉面荷花】 明·曹鼐玉井芙蓉红粉腮,何人移向月中栽。
高轩忽漫看图画,疑是昭阳镜里开。
【采莲曲】 明·沈野解道芙蓉胜妾容,故来江上采芙蓉。
檀郎何事偏无赖,不看芙蓉却看侬
【风莲戏鱼图】 清·恽寿平萍风将散绿,香气欲成露。
美人采红莲,曾过南塘路。
【荷花】 清·曹寅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
【咏双开莲花】 唐·刘商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画迦陵鸟,早晚双飞池上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莲花】 宋·杨万里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船香。
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
【荷九首 (选一)】 明·徐渭镜湖八百里何长,中有荷花分外香。
蝴蝶正愁飞不过,鸳鸯拍水自双双。
【荷叶露】 金·段成己泉客将归返故渊,西风渺渺碧波寒。
主人情厚无他赠,一把真珠泣翠盘。
【青阳渡】 晋·乐府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新荷】 宋·蔡袡朱栏桥下水平池,四面无风柳自垂。
疑是水仙吟意懒,碧罗笺卷未题诗。
【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 唐·李颀微风和众草,大叶长圆阴。
晴露珠共合,夕阳花映深。
从来不著水,清净来因心。
【咏芙蓉诗】 南朝梁·萧纲圆花一蒂卷,交叶半心开。
影前光照耀,香里蝶徘徊。
欣随玉露点,不逐秋风催。
【赠荷花】 唐·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渚莲】 宋·范仲淹武陵谁家子,波面双双渡。
空积心中丝,未成机上素。
似供织女期,秋宵苦霜露。
【子夜吴歌】 唐·李白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采莲曲】 清·徐倬溪女盈盈朝浣纱,单衫玉腕荡舟斜。
含情含怨折荷华,折荷华,遗听思,望不来,吹参差。
【江南曲】 晋·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如梦令】 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同庾肩吾咏莲舟买荷度】(简文帝)采莲前岸隈,舟子屡徘徊。
荷披衣可识,风疏香不来。
欲知船度处,当看荷叶开。
【后庭花】 元·赵孟頫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
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
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干荷叶】 元·刘秉忠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
减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番霜。
寂寞秋江上。
【荷诗】 晋·张华荷生绿泉中,碧叶齐如规。
回风荡流雾,珠水逐条垂。
照灼此金塘,藻曜君玉池。
不愁世赏绝,但畏盛明移。
【咏荷诗】 南朝梁·江洪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芙蓉花】 隋·辛德源洛神挺凝素,文君拂艳红。
丽质徒相比,鲜彩两难同。
光临照波日,香随出岸风。
涉江良自远,讬意在无穷。
【荷】 唐·李峤新溜满澄陂,圆荷影若规。
风来香气远,日落盖阴移。
鱼戏排缃叶,龟浮见绿池。
魏朝难接采,楚服但同披。
【芙蓉】 唐·柳宗元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露繁。
丽景别寒水,浓芳委前轩。
芰荷料难比,反此生高原。
【高荷】 唐·元稹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
颭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 。
不学著水荃,一生长怗怗。
【荷花】 唐·李商隐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咏物诗有哪些
方式是指抒发感情的形式,大致分直接抒情接抒情两类。
直接抒情也抒胸臆。
间接抒情分4种,分别是因事缘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
抒情是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
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