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锦里的句子
成都锦里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这趟旅程我有幸一睹它的风采。
锦里两旁的建筑古色古香,十分大气,周围的竹林青翠欲滴,小路旁繁花似锦,空气中弥漫着清香的味道。
因为是节日,锦里人涌如潮,几乎没有空闲之地,妈妈打趣道:“在这里人不会摔倒,因为没有地方
”为了防止走失,我紧紧地拽着家人的衣角,就这样,也好几次险些被冲散。
锦里街道两旁有很多现场制作的小吃摊,我吃了几种,基本上全都是辣的。
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三种我认为最有特点的小吃:“龙须糖”,卖家把糖浆放到制好的香喷喷的炒粉里,像拽拉面一样不停地拉伸糖浆,直至细似龙须,把它们再挽成一个个规则的小圆柱,整齐地摆到盒子里。
便可以吃了,感觉入口即化,满嘴留香,只是有点粘牙。
“伤透心凉粉”,把豌豆做的凉粉切成一条条的,配上特制的香辣麻的调料,我在吃的时候感觉此凉粉的确名不虚传,伤透心得辣啊,眼泪都快出来了
“三大炮”,它的名字怪怪的,却是对制作方法的写实。
把做好的糯米团“嗵嗵嗵”扔到前面—个盛满炒粉的大簸箕里,使它上面粘满了炒粉,像三个大元宵,再放到调制好的配料里,每碗里就三个团,三大炮由名。
那配料里放了许多的红糖和芝麻花生等物,吃起来感觉爽而不腻。
赞美成都的句子有哪些
1、走在成都的大街上,每个人都似曾相识,每一个笑容似乎都含有。
2、一个眼神,一次不经意的回首,都会使记忆的闸门汹涌翻开,往事滔滔泻落。
3、成都的山是静默的,成都的水是隽永的,成都的美在它的“闲看云卷云舒”的从容;每一个成都的茶馆里都会有高山流水的意境,会有沁人心脾的茶香,会有古香古色的风格,这就是成都。
4、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5、成都是个“温和”的城市。
那是因为这个城市无时无刻不透着一种闲适和温和,城市人的生活不紧不慢,松弛而有乐趣。
6、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7、“好烦”、“飞飞儿”、“日不拢耸”“惊风火扯”、“耙耳朵”、“雄起”……类似这样的成都方言,一方面让我好奇,一方面感觉这语言如唱歌一般有抑扬顿挫的美。
8、经历“汶川大地震”的悲痛,成都的城市性格必定会悄然变化。
或许,它会更加的团结,更加的友善,更加的坚强不屈与从容。
9、落差近5000米的成都,是大自然的两个最深的成都,是鬼斧神工最精心的雕刻。
这座落差最深的大都市,当今世界上绝无仅有,这是大自然对成都的偏爱。
10、成都的文化名人,英雄将士,纷纷芸芸,如浩瀚的星海,飞流直下,是他们创造了成都乃至中国最深厚的文化底蕴。
11、成都风景实在美,山映斜阳天接水。
12、成都,一座想走又忘了走的城市。
13、成都海棠千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是成都的雍华;忘却成都数十载,因君未免思量,是成都的印象;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成都的生机。
14、成都若一场千年的流水,流尽文人墨客的情韵,风骚才子的惆怅,三国蜀地的纷战,离人游子的思乡。
成都,也似一份千年万古的缘,牵系了古今多少人的思绪,只为驻足留步看一眼她秀丽的笑靥。
15、成都或因树木森森,草叶丰茂而绿肥天青,便如竹映纸窗,天光也会微浸一点绿意。
描写锦里的句子有哪些
李商隐在成都所作的《杜工部蜀中离席》诗中两句:“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全诗为: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 “锦里多佳人,当垆自沽酒。
” “春晚,风暧,锦城花满。
翠娥争劝临邛酒,纤纤手,拂面垂丝柳” 元代人费著所云:“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
” 杜甫诗云:“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
” 清代学者纪晓岚在为元人费著的《岁华纪丽谱》撰写“提要”时,写了这样一段文字:“成都至唐代号为繁庶,甲于西南。
其时为帅者,大抵以宰臣出镇。
富贵悠闲,寝相沿习。
其侈丽繁华,虽不可训,而民物殷阜,歌咏风流,亦往往传为佳话。
” 杜甫也用了不少的诗篇描写和赞叹成都的繁荣富庶、风情乐舞和美酒佳人。
诸如,“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陆游《文君井》诗曰:“落魄西州泥酒杯,酒酣几度上琴台,青鞋自笑无羁束,又向文君井畔来。
”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
“十年裘马锦江滨。
酒隐红尘。
” “世上悲欢亦偶然,何时烂醉锦江边?” 金圣叹写过一首思念成都的诗《病中无端极思成都忆得旧作录出自吟》。
全诗为:卜肆垂帘新雨霁,酒垆眠客乱花飞。
余生得至成都去,肯为妻儿一洒衣。
唐人韦庄的名篇《菩萨蛮》(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
写青城山的诗句
成都是一个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现代化城市。
古诗[春晓]的译文是什么
注释译文【注释】①春晓:春天的清晨。
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
③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④夜来:夜里。
【译文】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
想起夜里的那阵阵风雨声,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
作品鉴赏孟浩然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
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光的情感。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
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
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
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
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2]作者简介孟浩然孟浩然像[3](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
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不宽。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他和并称“王孟”,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有三卷,今编诗二卷。
[3]英语译文A SPRING MORNINGMeng HaoranI awake light-hearted this morning of spring,Everywhere round me the singing of birds --But now I remember the night,the storm,And I wonder how many blossoms were broken.
杜甫赞美成都的诗句
成都府 杜甫 翳翳桑榆日, 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 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 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 游子日月长。
曾城填华屋, 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 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 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 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 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 我何苦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