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拉和拼字比赛》观后感(通用6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阿基拉和拼字比赛》观后感(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阿基拉和拼字比赛》观后感1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黑人小女孩阿基拉的故事。11岁的她并不是一个乖学生,不喜欢自己的学校,还经常逃课。但是对英文的拼字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次英语拼字考试都能得一百分。这是因为阿基拉在6岁时,失去了她的父亲,生前父亲和阿基拉经常玩拼字游戏,这在她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为了减轻自己的痛苦,自己常常独自一个人不停地、拼命地玩拼字游戏,从中也显现出自己对拼字的极大天赋。
不久,学校举办了拼字比赛,阿基拉不想参加,但被校长逼迫参加。于是,阿基拉毫不费力地就获得了冠军。
虽然在校内获得了冠军,但阿基拉对以后的州及全国的拼字比赛并没有信心,她害怕因为自己的失败而带来同学和老师的嘲笑、家长的反对。
后来,辅导她的劳拉比教授通过一段名言解开了阿基拉心中的自卑:最深的恐惧不是我们的能力不足,最深的恐惧是我的能力深不可测……当我们让自己的光芒闪耀时,不知不觉中也给予其他人榜样并去效法。劳拉比博士还交给她一个记拼字的好方法:跳着绳,按着节奏拼单词。
比赛当天,阿基拉全家六人坐飞机来到了比赛场地。比赛开始了,选手轮流上台拼单词,拼错了淘汰,拼对了继续比赛。渐渐地,台上坐着的选手越来越少,阿基拉有幸地成为其中的一员,比赛更加紧张了,一旦拼错,将前功尽弃,单词也越来越难、越来越古怪。一个单词把阿基拉难住了,想起劳拉比教授的方法,双手抬起,做出跳绳的动作,一跳一跳地拼出了这个长长的单词:“p-u-l-c-h-r-i-t-u-d-e”,台下的观众也跟着松了口气。最终阿基拉和一个男孩共同获得了拼字比赛的冠军。
影片很感人,尤其是主人公阿基拉对老师、校长、妈妈和教授敢于发表自己的思想,而我却总是唯唯喏喏,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有时候被老师、家长误解了也不敢提出。这点很值得我学习。阿基拉也很会动脑筋:每次拼字的时候,她的右手常常不由自主地拍着自己的裤腿来帮助记忆。这个小举动使她提高了注意力,从而使她记住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很多单词。这些都值得我在学习中借鉴。
《阿基拉和拼字比赛》观后感2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阿基拉和拼字比赛》。它主要介绍了阿基拉参加拼字比赛的故事、经历的烦恼、练习的过程、和同时参加比赛的同学交朋友等事。
我觉得这是一部励志故事,描述了主人公——阿基拉,一个经常逃课的初中生,被校长发现并推介参加拼字大赛,又经过一位博士地教导,虽然妈妈最开始不同意,但看到她表现得那么出色,就同意她参赛了。到了冠军争霸赛,她和一位亚洲男孩交锋,她看到男孩的父亲给男孩施加的压力,便故意说错了一个,男孩也故意把这个单词拼错了,全场沸腾起来,只有他们俩知道怎么回事,这么一来,他们就正好全部拼完,赢得了前所未有得双冠军。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再大的目标也还是能达到的。
《阿基拉和拼字比赛》观后感3
上个星期,我们预备年级组组织观看了电影《阿基拉和拼字大赛》。电影中主人公安基拉五年前丧失了父亲,从此与母亲坦娅的相处也不如从前那样一温一馨、融洽。她有神奇的拼字天赋,于是渐渐开始参加各种拼字游戏比赛,并逐渐在这一领域崭露头角。参加正式比赛之前,可爱的阿基拉得到了一位教授以及众多好友邻居们的鼎立相助。她坚持不懈地学一习一了上万个单词和许多语言知识。她冲破了妈一一妈的阻挠,并和最大的对手狄伦化敌为友,共同摘取了国家级拼字比赛的桂冠。
当看到安基拉高举着奖杯,满脸的自豪与喜悦时,我思绪万千。安基拉是一个黑人,就读的也是黑人学校,当时参赛并不受到所有人支持,也没有很好的学一习一环境。但她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并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终于到达了目标。而这一个沉甸甸的奖杯,不仅需要安基拉自己争取,更离不开周围人的帮助。开始,教授教她学一习一了语言的起源,使她了解单词的构成和由来;后来,她的邻居和朋友帮助她背出了单词卡上的几千个单词;她的白人朋友使她感受到友谊的一温一暖与可贵,更加了一份信心;就连她的对手狄伦,也激励着她不断学一习一,不断进步……我想,如果没有他们,安基拉也不可能获得梦想中的成就。尤其是她和狄伦的友谊,极其令我欣赏。狄伦原本孤高自傲,拥有很好的家庭条件,又是安基拉最大的竞争对手。两个本应格格不入的人,因为人的热情和关爱擦出了友谊的火花,相互理解是他们在比赛中互相帮助,共同夺冠的必要条件。
世界因关爱而美好。爱的一温一度能融化人们之间的冰川,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我们需要友谊,需要无私的友谊。这能帮助我们获得信心,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我们应处处为他人着想,包容他人的过失,理解他人的心情,必要时还应交换立场,体谅他人的难处。那么,人们会感激你,并在你需要帮助,需要理解的时候伸出援手。这样,简单而又深厚的友谊不就在我们心中建立起来了吗?“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让我们成为一个像安基拉那样活泼开朗,满溢着陽光和自信的`少年吧!
《阿基拉和拼字比赛》观后感4
今天,我观看了《阿基拉和拼字比赛》这部影片。非常有趣,有意义。这对每个有着梦想的人来说,发现自己的天赋,用最大的限度去发挥它,通过它找到真实的自己,现实的自己,为此经历的一切都将成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故事。
片头是11岁的黑人女孩阿基拉所拥有的生活,无聊的学校,单亲的家庭,有色的皮肤,母亲总是疲惫不堪毫不耐烦。但是拼字游戏,是让她感觉到父爱温暖的游戏,通过她不断地练习,即使不交作业,经常逃课,也能在测验中获得A+的好成绩。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老师渐渐地发现了她的特长,希望她能够去参加校级的拼字比赛。
阿基拉不断地晋级,一直晋升到全国总决赛。为了参加全国比赛,她必须克服重重的困难,重重德考验:对手的竞争、母亲的不赞成、同学的“歧视”,而最大的敌人,却是阿基拉自己!
不要害怕自己,她迟疑地说出这句话,在拉拉比博士答应成为她的教练之后,阿基拉的生活已经开始化险为夷,伙伴无私的友情也使她渐渐打开心扉,一切转向美好。
正当她习惯依赖博士的教导之后,博士却说她需要自己立完成5000个单词的背诵,她陷入了无助与迷茫,甚至有想放弃比赛的念头。这时,母亲却坚定的站到了她的身边,最初的反对不过是为了保护她,怕她在残酷的比赛中受伤、成为失败者。但是,慢慢地,她发现身边就有五千个教练:家人、朋友、同学、老师、路人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她的教练。剧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最深刻的恐惧,不是我们无能,我们最深刻的恐惧,是我们自己的力量,无边无际,我们自问:如此的才华与美貌,天赋与禀异,会变成怎样的人?但问题,你不能变成怎样的人?我们生来个性张扬,并赐予上帝的荣光,在散发光芒的同时,我们无意识地也让他人做同样的事。”我认为,这句话点明了现在许多人心中的恐惧——恐惧自己!这才是真谛啊!
即使在比赛的最后关头,看到对手迪伦在严父的期待之下,她甚至愿意放弃比赛,故意拼错单词,成全对手,没想到迪伦也同样选择拼错,认为还有机会决胜,既然是比赛就应公平公正,全力以赴,即使是敌人也给了激发自己极限的机会,最后的结局是我们如愿,她和迪伦共同夺得冠军。
人是需要爱的,亲情、友情,这些情感是不可或缺的,犹如人离不开空气,而情感就好似空气,我们永远不能离开空气存活,只要用心,我们都能得到爱。用故事中的一句话来说吧:“能让我们在某一时刻保持着一份最佳的心境,去感受我们曾想感受的,从而鼓起坚持下去的勇气。”
《阿基拉和拼字比赛》观后感5
《阿基拉和拼字比赛》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的黑人女孩阿基拉通过不懈努力赢得了全国拼字比赛的冠军的故事。
一个只有10岁的女孩,她的冠军路并不是一条宽阔的大道,而是一条布满荆棘﹑坑坑洼洼的羊肠小道。但是,这个女孩到底是凭什么才跨越过这充满惊险的坎坷的呢?
我想只有它才可以,那就是一种纯洁而坚韧的念头——信念。记得她是一个不敢违抗母亲命令的人,孤独中支撑家庭的母亲对女儿的这点特长表示了极大的反感。并处处阻挠阿基拉去参加拼字比赛。但个性很强的阿基拉还是冲破母亲的束缚,大胆地参加了重要的拼字比赛,并成功得到了参加国家级拼字大赛的机会。正是因为自身的信念一直推动着她向前去,并指引她自己人生的方向,这才使她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女孩转变到一个受万人羡慕与敬仰的充满拼搏、不弃、纯真、和关爱的拼字冠军。
记得影片中的这么一段话,“我们最深刻的恐惧,不是我们无能,我们最深刻的恐惧,是我们自己的力量,无边无际,我们自问:如此的才华与美貌,天赋与禀异,会变成怎样的人?但问题,你不能变成怎样的人?我们生来个性张扬,并赐予上帝的荣光,在散发光芒的同时,我们无意识地也让他人做同样的事。”
我们不必害怕,如果真的害怕,那么最可怕的便是自己,正是自我营造的心境、状态、情绪、个性才造就了你使之害怕的一切。当我们降临这个世界,无论周围如何,我们的根本其实都是一致的,只是如何接受与对待的不同,造就了行色各异的人,既然如此,无论多大的困难和挫折,能明确你想走的路,勇敢面对,我想没有什么可以阻碍自己了吧,因为最大的敌人,恰恰就是自我。是的,正如所说,其实无论做什么事,尤其是让我们害怕,不敢做的事,许多人会选择逃避,这正是一种懦弱的行为,想想阿基拉,再想想我们,这一比较又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渺小。
也许我们并不像阿基拉一样神奇般地拥有了极高的拼字游戏的天分,她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是一只高展翅膀的雄鹰;我们虽是一只小小的蜗牛,但只要拥有崇高的信念,执着而努力的向上爬,也终将有一天会爬上金字塔的顶端,获得成功与快乐。
让我们相信,拥有伟大的信念能改变一个人甚至能够改变他的一生。让这布短小的影片带给我们大智慧,令我们去创造一个人生的转折点吧!
《阿基拉和拼字比赛》观后感6
暑假里,舅舅给我推荐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叫:《阿基拉和拼字大赛》,阿基拉是一位十一岁的小女孩,她家里非常贫穷,阿基拉的哥哥是无业游民,她的妈妈为生活一直日夜不分的辛苦工作,她的爸爸在阿基拉六岁时就已经不在了,她一玩儿拼字游戏,就感觉她爸爸在她身边,渐渐的阿基拉喜欢上了玩儿拼字游戏。
阿基拉经常不交作业,甚至有时不来上课,她虽然别的科目学得不行,但是英语是她的强项,她总是考满分或者是A+。可是同学都嘲笑她。老师却很信任她,于是,老师叫她报名参加拼字比赛,可阿基拉觉得只是一个白痴的拼字比赛,拒绝了老师的邀请,把报名单扔掉了,过了几天,上学时,几个同学欺负她,被一位教授看见了,带着疑惑的样子问:“你报名参加拼字比赛了吗?”阿基拉回答说:“没有,我不愿意参加!”教授严肃地说:“不,你很棒!阿基拉,你必须参加!”阿基拉只好接受了,首先她是在学校参加,她获得了第一名。一位教练又出了几个单词,阿基拉拼错了一个,她觉得很丢脸,教练说:“同学们笑你,是因为他(她)们害怕你。”阿基拉有了信心,继续参加比赛。
然后,阿基拉代表全校同学,去参加另外两个比赛,大家为她加油鼓劲儿,在她勤奋思考和努力之下获得了前十名,是最后一个进入全国大赛的学生!这很让人感到惊讶吧!
教授给阿基拉找了一位有名的教练,教练先让阿基拉背了一些去年全国大赛较难的单词,告诉他:“你知道长单词是怎么来的吗?”阿基拉说:“不知道。”教练说:“是短单词拼起来的,你只要背下短的单词,再拼起来,这是一种记单词的方法。”教练还发现阿基拉的手一直在拍着腿,教练说:“我再教给你一种记单词的方法。”教练给阿基拉一根跳绳,让阿基拉边跳绳边记单词,这样的确有效,阿基拉轻轻松松的背过了许多单词,她不断努力,最终获得全国比赛第一名。同学们的态度也从嘲笑、鄙视到嫉妒、羡慕、崇拜。
这部电影使我明白: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有信心,学习不要死记硬背,要找到背单词的技巧,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其实学习根本不累,它就像在玩游戏一样,只要态度认真,就能觉得学习中也有乐趣,生活中也能学习!让我们试着改变,一起加油吧!
《阿基拉和拼字比赛》观后感200字精选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阿基拉和拼字比赛》。它主要介绍了阿基拉参加拼字比赛的故事、经历的烦恼、练习的过程、和同时参加比赛的.同学交朋友等事。 日记
我觉得这是一部励志故事,描述了主人公——阿基拉,一个经常逃课的初中生,被校长发现并推介参加拼字大赛,又经过一位博士地教导,虽然妈妈最开始不同意,但看到她表现得那么出色,就同意她参赛了。到了冠军争霸赛,她和一位亚洲男孩交锋,她看到男孩的父亲给男孩施加的压力,便故意说错了一个,男孩也故意把这个单词拼错了,全场沸腾起来,只有他们俩知道怎么回事,这么一来,他们就正好全部拼完,赢得了前所未有得双冠军。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再大的目标也还是能达到的。
《战马》观后感(通用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战马》观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战马》观后感1
越过田野、绿树、白色的羊群、宁静的湖泊,金色晨曦唤醒了苏格兰广袤的原野。在这如画的美丽平原,小马驹乔伊安静详和出生了。这是一匹很俊的小马驹,它有着棕色的皮毛,四只脚都是白色的,像套上四只白色的袜子,额头上还有一个白色的胎记。第一次见到乔伊,男孩艾伯特就深深喜欢上了乔伊,而命运似有安排,乡村集市上艾伯特的父亲——一位瘸腿的退伍老骑兵买下的乔伊。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乔伊意外被送上战场成为一名英国骑兵中尉的坐骑。由于残酷的战争,乔伊四易其主,先是中尉,后是逃跑的德国小兵,再后来是美丽的法国小女孩,后来又是德国士兵。最终历经千难万险它得以和男孩艾伯特团聚,并踏上回家的路。
这是一部感人的电影,为了买下这匹健美的小马驹,艾伯特一家已经倾家荡产,在地主的逼迫之下,尚且年轻不堪重负的乔伊不得不在满是硬石的平原上犁地。在经过了一次次失败和受伤之后,乔伊和它的主人始终不放弃,不退缩,坚定着信念,终于在一场来之凶狠的大暴雨中,乔伊和主人犁开了地,大地裂开了口子,像快乐的开出了花儿一样。乔伊和它的主人成功了,人们纷纷来向他们祝贺。乔伊和艾伯特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坚强和勇气,也因此才得已保住艾伯特家的农场。使他们一家得以继续生存在这个美丽的平原上。也正是由于乔伊高贵的头颅能套上耕犁的套圈,后来作为战马的乔伊能像普通马一样拉运物资而免于被德军枪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最痛苦的莫过于生离死别。人与动物之间也不例外。小马驹乔伊由主人艾伯特一手养大,情同“兄弟”。可是可怕的战争来临了。艾伯特的父亲迫于生计不得已将乔伊卖给了英国军官作为战马。从此乔伊离开了主人开始了在战争中巅沛流离的生活。在离开主人艾伯特的时候,动物和人表现了同样的情感。乔伊愤怒地踢开了牵走它的士兵,飞快地向它的主人奔去。无奈战争残酷地夺去着人们喜爱的一切 。
在战争中乔伊先后换了多个主人。在巅沛流离中饱经磨难。先是买走它的英国军官,后来是逃跑的德国小兵,再后来是美丽的法国小女孩,后来又是德国士兵。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在战争中自身的生命尚且不保,但他们都极爱没有反抗能力的战马乔伊以及它的同伴,一匹健硕的黑马。但这些人都不是它真正的主人,乔伊真正的`主人是抚养它长大的小男孩艾伯特。终于在一次逃身的机会中,乔伊疯了一般狂奔而去。在两军战火中,它英勇地跨越了陷阱、泥坑、坦克、铁丝网,威武的头颅高高昂起,美丽的鬃毛随风飞扬,健硕的马蹄奋力抬起,仿佛神附于了它无穷的力量,简直成了一匹所向无敌的神马。因为在它的心里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到故乡,回到主人艾伯特的身边。但最终还是被一道道坚硬的铁丝网绊住了身体无法动弹。至此,让人不能不唏嘘于战争的残酷,战争带给人们以及动物们的无边痛苦。被铁丝网束缚住的乔伊被一位勇敢的英国士兵和一位善良的德国士兵相救。是的,在战争中,因为一匹战马,敌人成了朋友。可见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没有人喜欢战争,他们本可以作朋友,却不得不在战场上你死我活。乔伊获救,被带回艾伯特所在的军营。艾伯特为了寻找乔伊已经参军。此时的艾伯特在战火中已被毒气伤了眼睛,双目失明。所幸乔伊获救,被带到了艾伯特所在的军宫。在医疗条件紧缺的情况下,军医决定处死乔伊。正在这时,艾伯特吹出了一声口哨。那是艾伯特从前训练乔伊时吹的口哨,乔伊再熟悉不过了。那声口哨在无情的战地军宫里显得那样动听。雪纷纷扬扬,乔伊抬起了头,凝神细听。仿佛失散多年的孩子听到了母亲的呼唤。人们都停止了动作,让开了一条路,艾伯特从人群中走出,乔伊听到了主人的呼唤,向主人奔去。乔伊找到了主人,但因为当时英国军队规定,艾伯特的战马必须被拍卖。影片的最后,仍是以拍卖结束,与开头呼应。就像那位法国小女孩爷爷所说的,回家就得勇敢的穿越战场,穿越痛苦和恐惧。人们只在必须勇敢时勇敢,为了找到乔伊,艾伯特在战场上
英勇向前。乔伊跨越了陷阱、泥坑、坦克、铁丝网,威武的头颅高高昂起,健硕的马蹄奋力抬起,美丽的鬃毛随风飞扬。
在那片风景如画的苏格兰原野,金色的夕阳里,远远一个黑点,是艾伯特和乔伊回归的身影。乔伊家中的父母翘首盼望,发丝在夕阳中飞舞,等候归人。
《战马》观后感2
《战马》,WAR HORSE,一个很普通名字的电影。决定下载是因为我看到了这部电影的导演是斯皮尔伯格。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我还没有看完,于是《战马》便先交给了邻桌老丁试看。反馈回来的影评观后感是意味深长的三个字“太好了”,补充说明“感动的差点落泪”。哦?看来片子相当滴不错。
自己虽然算不上电影狂迷,但是欣赏佳片的欲望和期待总是让人有热血沸腾的感觉。下班回家立马打开电视,转到硬盘观看。其实这时我已犯了一个小错误,我应当先做饭后看电影,结果就是这样一个小小错误让我在沙发上一动不动的坐了两个多小时,除了悲喜在面部表情交替,整个人全被影片吸引,我只能说影片太优秀了让我忘了饥饿,精神食粮填补了物质需要。
一匹马,倔强而又刚强,仗义却又执着,影片以一战为背景,讲述了一匹马的故事。我的描述简单的好似小学生,不过很多事情和很多感动的瞬间真的是无法用语言所描述的。片中人与人之间,人与马之间,以及动物之间的故事自然地发生着、命运因战争转变着。作为观众,我看到了这匹马命运,读懂了他的性格,感动也一次一次的自然发生。文字是所无法替代的,平淡的词汇会淹没了“乔伊”(马儿的名字)的灵性,而华丽的词藻又会扑灭那一个个瞬间的纯净,所以看斯皮尔伯格的作品只需要静静的去感受,去体会。
感谢斯皮尔伯格神人导演,感谢网络传递了优秀影片,至于影片试看人老丁就不用感谢了。
《战马》观后感3
Steven Allan Spielberg不得不赞美他在电影上的造诣。不管是熟知的《大白鲨》、《辛德勒名单》、《侏罗纪公园》。还是他在1998年低谷时拍摄了一部战争题材的《拯救大兵瑞恩》都深深的触动、震撼着观影人。包括2022年新作《战马WAR HORSE》。
近来南方一直阴雨绵绵,在压抑很久的阴霾心情之后,今日的下午茶时间:一盏淡茶、一包薯片、一包抽纸,伴随着我看《战马》的整个过程。
《战马》讲述的是一个人与动物之间关于勇气、忠诚、和平与爱的非凡故事。影片一开始便开始煽情,对马奔跑的特写伴着鼓舞人心的音乐。让观众在初接触影片便将这部电影定义为温情片。倘若说没有之后升华主题的战争,这部影片就像一部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电影,时而用温情打人,时而用理智鼓舞人。
影片的视角随着马儿的经历一直在迁移。从贫苦的农庄,到了英军的战场,从被俘,到被小女孩救起,从为德军卖命,到狂奔闯入无人地带,最后带着主人公回到了家园。每一次的奔跑和流离都让我看到了战争中每一面或是每一方的的状态,这每一次的切换都充满了对马勇敢的刻画,以及每一个视角里动人的细节。然而在我看来,这样的频繁切换,让一部长达2个半小时的电影,中间显得杂冗且乏味。亦或许,正需要层层的意境与烘托,才能突出并升华乔伊的勇气,感动了它身边的士兵和人们寻找到温暖和希望。
平心而论,《战马》确是一部温情片。不知不觉的就湿一衣袖。它没有歇斯底里的离别痛哭、它没有矫情做作的夸张离愁。有的只是信念。哪怕动荡世乱、哪怕前程未卜。“别担心,我走了以后,我也不会担心你的。嘿,我找到你了不是吗,你也找到我了,我们都会……我们都会没事的。来吧,我们都是幸运的,我们一直都是。自从遇见你的那天就无比幸运。”
没错。因为信念、因为希望、因为勇气。遇见你那天我就无比幸运。
《战马》观后感4
这是一部带有文艺史诗风格的电影。由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讲述了一匹神奇的战马传奇的经历。电影以战争为背景,表现了作品的反战主题。
影片从童话般的田园景致,色彩饱满的青山绿草、红瓦砖墙美景中展开。在那青山,平原,蓝天,绿树,令人心旷神怡的美丽平原上,小马驹乔伊安静详和地出生了。刚一出生,人们就惊叹于它的美丽。棕色的皮毛,四只脚都是白色的,像套上四只白色的袜子,额头上还有一个白色的胎记。稍稍长大的它,就被迫离开了母马,被人拉到集市上去叫卖。终于,它被一位跛腿的退伍老骑兵以30币买下。这部电影讲述了这匹英勇神奇的战马和它的主人艾伯特的传奇故事。
电影讲述了一个英国农场少年阿尔伯特在一战中的寻马之旅。一战爆发后,阿尔伯特的父亲为了维持农场经营,无奈之下乔伊卖做军马。
战火纷飞,乔伊被用来向前线运输物资,虽然躲过了重重危险,最终还是不幸落入德军之手。幸好得到一个法国小女孩艾米莉与祖父的悉心照顾才幸免于难。冥冥之中,乔伊回到了英军战壕,与小主人阿尔伯特短暂相聚,可惜好景不长,伙伴再次分离。而另一边,小艾米莉将不久于人世,临死前祖父答应她一定会为她找到心爱的战马乔伊,不过最终艾米莉的祖父了解到阿尔伯特对乔伊付之生命的爱时,愿意把乔伊送给阿尔伯特。
电影格调温馨感人,充满青春励志的元素,是一部优秀文学作品。这是一个人人都会为之感动的故事。它诠释了在战争中人们向往和平,也让我们活着的人重新感受到活着的幸福!故事中传达出来的灵魂和感受在每个人心中都会引起共鸣!
《战马》观后感5
影片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在讲述一匹幸运的马的故事,从一个小马驹成长为功成名就死里逃生的一匹战马之间,一直被主人们照顾、爱惜,马与马、马与人之间的感情都让人甚是感动。
很少,真的很少让我觉得感动的电影,以前理解不了为什么有人为了一个电影而哭,从来都只认为让人感动电影只是导演跟编剧与演员之间商量好的一场把戏,但这个让动物出演的新把戏,足足让我感激涕零一把。让你失望,我还是没哭,但我愿意花时间写一篇毫无世俗意义的观后感,或许已经能让你些许安慰。
有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看很多电影只看一半,一直想不到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欲言又止几经反复,又被人打断算了,怎么说这电影还是有让你看不下去的理由。现在终于能回答这个问题:不是有让我不肯看下去的理由,是没有让我看下去的理由。看到这个画面,还用说什么。
因为阿尔伯特的爸爸被农场主逼迫,于是迫于生计只能将爱马卖给尼克尔斯上尉 。
从这个眼神,从这个台词我已经想到今天必须要写点什么,名为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八佰》观后感(通用5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佰》观后感(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佰》观后感1
今天上完了周末补习班,妈妈答应我的要求,带我去看新上映的电影《八佰》。
电影开始之前的氛围让我震撼,每个人都屏住呼吸,盯着屏幕,现场气氛安静,虽然还没有开始,甚至屏幕还没有亮,大家都非常期待,因为中国军人值得被期待。随着安静的氛围,电影开始了,片头的故事就非常激烈,被冲散的队伍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休息,可是却看到了日本人对中国军人处刑,刑法恶劣,不忍直视,被发现后也没能逃躲毒掌。
仅有的400军人在四号仓库,意味着中国军人要面对四万日本军人,他们为什么要选择留在仓库,就是为了身后的平民,为了他们中国军人没有退缩,勇敢抵抗。四意味着死,中国军人也有家,有妻有儿,可是他们肩负重任,在他们眼里只有国家,把生命于不顾,把身体当作一张纸,一个抗日工具。
一河之隔,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原本的农民也逐渐大胆,拿起枪对准敌人,拉起坂口。谁都会期盼天堂,就如现在的我们,没有中国军人的守护,我们可以在中国生活的舒舒坦坦吗?不可能的。军人也不想死,但是他们死了,死的人就会更多。中国军人在那么小的仓库里面对敌人的百万大军,日本人用车,用芥子毒气,用战斗机……可是中国军人只有一把枪,一副精疲力竭的身体,但是却可以守住好多天。电影中有一个小男孩叫小湖北,年纪可能和我差不多,甚至更小,可是他并不害怕,他的那一句话让我触动:老子不怕——一个正直上学堂的孩子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他原本可以在家里好好学习,可是天有不测风,日本的侵略导致他们无论可退,只好为了国家做点什么。诸子长大成人,仍以为军,为父报仇,为国尽忠,让我子孙后代,再不受此耻辱。
《八佰》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是属于历史的每一个人的故事,也是现在我们所要铭记的的历史。通过观看这部电影,使我深刻地体会到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要发奋图强,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报效先烈,让先烈们知道,中国不但保住了,而且更强大,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我们中国都走在了世界的最前面。
《八佰》观后感2
最近上映的电影《八佰》票房已经突破20亿,点燃了刚刚重启的国内电影市场,同样也收获了许多好评。电影的上映也引发了网络上关于那段惨痛历史的热议,故事原型发生地上海四行仓库遗址纪念馆也随着电影的上映引来了大批市民前来参观。
《八佰》是什么?
电影从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开始,讲述在谢晋元团长的指挥下,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日军进攻达四天四夜的英勇事迹,呈现出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和八百壮士的英勇形象。《八佰》是这群勇士共同的名字;是一条河间隔出天堂与地狱的战争史奇观;更是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的英雄缩影。
电影里中国军人坚守仓库英勇抵抗与一河之隔的租界里的歌舞升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事实的确如此。1937年的大部分国人并没有觉醒,他们不认为这个国家的战争跟他们有任何关系。很多人认为保家卫国流血牺牲那是军人的事情,就算日本人已经轰炸了上海,摧毁了这个城市,也依旧炸不醒租界里的人们。在他们看来,日本人是不敢进入英国租界的,生意继续做,大戏继续听,日子一切如常。就连支援淞沪会战的地方保安团的民兵,都琢磨着赶紧溜号回家,好把家里的那几亩麦子给收了。
四行仓库保卫战让租界的国人看到了什么是战争,什么是舍生取义,仓库对岸的芸芸众生也最终完成了从麻木到奋起抗争的转变。
在收获好评的同时,电影《八佰》的热映也引来了网络上的不同看法,认为影片夸大了真实的战况,美化了国民革命军队,掩盖了主力军队溃败撤退的事实。这些批评大多是基于对抗战初期国民革命军抵抗不利的不满情绪。不过,也许对于这部电影大可不必如此苛刻,以电影的'形式还原历史,本身就需要不少的艺术加工。更何况在《八佰》之前,许多人并不了解淞沪会战这段惨烈的历史,这部电影起码让人们知道了四行仓库,也知道了上海晋元中学是为了纪念哪位民族英雄。这难道不是《八佰》最大的意义么?
《八佰》观后感3
这个周末我看了《八佰》这部影片,让所有人都铭记了四行仓库的历史。
四行仓库位于上海市静安区,整部电影就讲了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一场由谢晋元带领的432名战士在四行仓库与日本人对抗的故事,但他们却向外宣称八百壮士,这就是为什么叫《八佰》的原因了。
影片开头,大部队进了四行仓库住了一道道防御工事,埋了许多地雷。小湖北是被收留的,在这里他结交了一个伙伴小七月。第二天早上日本大军攻来了,许多人冲进仓库,但他们中计了,全部身亡。门外还有很多的日本人,他们停下进攻商量对策,仓库内战士们把日本人的武器装备全部收集起来开始训练,突然无数个介子毒气弹砸进仓库,大家手忙脚乱带上防毒面具,没有的就尿湿毛巾捂住口鼻,整个仓库叫声一片空气中弥漫着橙色毒气。团长大喊:“打开排风扇!快!”毒气从仓库南面散了出去,而南面就是租界是英国人的地盘,租借的人纷纷向中心跑去,河边空无一人。过了半天,好多日本人从水道溜进仓库,嘴里衔着刀,就这样一场在仓库内的战争开始。一个小时后,我方损失好多士兵,但获取大量刀器,这么一场一场的战斗打了四天,最后所有士兵在英国的帮助下快速过桥,影片结束。
整部影片里有许多令人震撼又感动的片段。我对陈树生烈士身捆手榴弹跳楼,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片段最有感触。当日本人用钢板顶在头顶时,大家朝下扔手榴弹,可总会被弹开,于是一名叫陈树生的烈士把十几个手榴弹用线串起,捆在自己身上,走到墙边缺口,英勇地拉下了所有引线,跳了下去,嘴里还喊着:“娘,是孩儿不孝了!”说完,纵身一跃,用身体砸开了日本鬼子的盾阵,手榴弹爆炸了,顿时破坏了鬼子的阵型。陈树生舍身杀敌令我感慨万千,他只有21岁却能做出这么英勇的决定,我想一定是因为他心中想着国家,不顾个人安危。而且他肯定想着如果我不跟着跳下去就没办法阻止日本人,就会让他们把墙打穿,我们也就失败了。这正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所说的一样,我们都要有陈树生的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遇到困难不退缩,勇往直前。
《八佰》是一部令人震撼,又令人感触的影片,我真心推荐大家去看看,牢记历史不忘历史!
《八佰》观后感4
如果说《1917》是偏向于个人英雄主义,凭借着一个人的英勇排除万难、坚持到底,传达了正确的消息。那么《八佰》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力量、民族力量,这种力量更有震撼力,也更能触动人心。
抗战中的上海,已经几乎沦陷,被困在四行仓库中的四佰多名中国士兵是这个城市最后的防线,如果他们失守,上海便真正的沦陷了。
隔着一座桥对岸的租界是另外一番景象,有歌舞升平,是美好的天堂。同时也有很多心怀国家危亡的各界人士,他们心中有着无奈、有着失望,更有着对中国士兵的期许。
日军扬言三小时之内攻下四行仓库,想要击溃这上海的最后一丝反抗,当日军试图通过工事摧毁墙体,让仓库中的中国士兵失去作战的阵地。紧要关头,有人身体上绑了炸弹,开启了自我牺牲式的爆破,去摧毁日军的工事。紧接着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士兵排成队,身体都绑了炸弹,只留下自己的姓名,然后就为国献身了。
不禁让人发出感叹,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天空中的飞机中有各国的观察员,为了向其他国家表明中国的立场,冒着挑衅敌军的危险,中国士兵决定升旗,护旗手被机枪扫射,旗杆将倒之际,中国士兵用身体继续护旗,不顾生命的成为旗杆下的水泥桩。
战斗机中的士兵对这种举动甚是惊讶,飞机的玻璃时不时被中国士兵打中,展示了我们的决心和大无畏的精神。
最后为了保存实力,去唤醒更多的中国人,四佰名士兵决定冲过桥的对面,冲到安全区。明知道会被机枪扫射,但是这是我们必须的选择,就好像那几个冒死将电话线送到仓库的英雄一样,多活一个就是多一分希望。
危难之际,我们能看到同胞之情,安全区的教授也会拿出自己的枪,不愿再忍受别人的欺负,混血后代也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因为身体里流着一半中国人的血。无数的人们拿出最珍贵的物资,为的就是争一口气。
战争是万恶的,和平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吾辈不应忘记这血的教训,当以自强不息去敬慰先驱。这种近似残暴,令人发指的场面希望不要再有,那一幕幕血肉模糊,那一帧帧生离死别带来的只有痛心与沉重。
记录不去忘记,是我们最大的尊重。珍惜好好生活,也是先驱们当初最真挚的期望。
《八佰》观后感5
管虎导演的《八佰》上映后,我一直密切关注着,近日有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观影活动,也算圆了观看《八佰》的心愿。
电影讲述的是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率四百二十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在上海四行仓库。“五人为伍,百人为卒”,于是影名《八佰》。
伴随着灯光的关闭,电影开始:一支保安团穿梭在杂草丛生的荒原,几个人嘴里念叨着湖北方言,“迅速打扫战场,秋收前回家收庄稼”。怀着疑惑的想法随着镜头一拉,不远处便是黑烟滚滚、断壁残桓、满目苍夷的上海城,心里一窒,他们此去必凶多吉少。镜头一转,保安团被日军发现,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击,不得以以逃兵的身份误打误撞被编入了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
随着镜头一暗,一条苏州小河分隔了四行仓库与英法租界地,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狱,形成强烈对比,南岸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北岸炮火连天、尸横遍野,给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战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日军组队扛着钢板阵冲到最薄弱的西墙下,爆破楼体,我方手榴弹又不起作用,在这最万分危急的时刻,一个从电影一开始就没出现的小角色却让我记住了他的名字—陈树生。
他脖子上挂上两捆手榴弹,冲向被日军炸开的墙口,拉开弦又身中数枪,毅然决然的纵身跳了下去。嘭!接着一个又一个战士捆着手榴弹跳了下去,听到那声“娘,孩儿不孝了!”我已经控制不住眼泪,握紧的的拳头一直没松开过,正所谓“我以我血荐轩辕”。
国难当头之际,看赌场的小刀哥、台上的戏子、女童子军、没了工作的老师,都成为了英雄的化身。恰恰是这样一群卑微的普通人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顽强的抗战,宁死守护国旗不倒。
这部电影观看完,我迟迟不能从悲伤中缓解过来。可以说电影中的许多片段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生命的脆弱。还有来自民族苦难的同情,也来自同胞向死而生的勇气,小人物在家国大义面前的舍生取义。
电影之中的那匹大白马,在如此混乱的战争环境中,通体雪白、长鬃飞扬,它代表的是希望和未来,也是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无畏不屈精神的延续。历史虽然过去了,但是我们要牢记历史,要努力变得更加强大,才不会让历史重演。
向逝去的先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