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走“雅”“瑄”的诗句或对联
1、一条小河,从西流向东,流到了我的心头;一队马帮,从古走到今,走过了时光隧道。
梅山峒的山民们哟,祖祖辈辈就在这条古道上奔波,梦想,希望,都凝聚在这蜿蜒的小路上。
古道边的川岩江,穿石透壑,奔流不息
坚强,刚毅,象征着山里人百折不饶的性格。
2、几千年来,在中国内地与青藏高原的群山之间,只有人类和他们的马匹循着这条古道穿梭于西南部的群山峻岭之间。
顺着这条行人走出来的崎岖不平的道路,一些商品像茶叶、盐和糖流入到了西藏。
与此同时,马、牛、皮毛、麝香等当地产品也走向了外面的世界。
这条道被称为茶马古道,绵延纵横4,000多公里,主要途径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和云南省,以及西藏自治区。
在唐朝(618-907)首次出现了古代的商业通道,宋、元、明、清年间也出现了商业通道,时间长达1,200多年。
这条古道促进了地区和文化交流,也像著名的“丝绸之路”一样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3、西南的土地是广阔的,而西南的交通却让人望而却步。
肩挑手提,马运成了最原始也是最便利的交通运输。
在李白眼中“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响起了清澈的马蹄声,从此中国与南亚、西亚的陆上交通通过这些被称为野蛮人的蛮夷之人一路踩了出来。
4、马帮,古道,赶马人,就这样鲜活地走进了我的世界与心灵,茶马古道写满了岁月的苍凉与无奈,仿佛一部传奇,记载着坎坷的一生。
刻骨铭心
一直以来,马帮将四川云南的茶叶和药材与换西藏的马匹,穿山越岭,多少年来,马帮日夜在这条路上行进,一路兼顾也壮观,这条横贯横断山庙的路途就被称为茶马古道。
随着公路的通车这条走了上千年的古道也将消失,但这是厚重的名字将被人们永远的传说下去。
天雨流芳,这是纳西语,是读书的意思,神奇又好听的纳西语,我相信,茶马古道还有更多的美好值得人们去追寻。
5、随着时代的变迁,茶马古道所承载的贸易功能早已被现代公路网所代替,却遗留了一路厚重的人文历史和马帮动人的故事。
如今已鲜少能见古道上成群的商队,还有那荡漾在高山峡谷间清脆悠扬的马铃声,远古飘来的茶草香气也已消散了,但那延续了几千年的辉煌和沧桑,时刻萦绕在脑海,让我有种想接近的欲望。
于是,去昌都,走茶马古道,探遗风神韵。
6、事实上,正是这条东西横跨数千里,穿越青藏高原众多不同民族(或不同族群面貌)、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地区的茶马古道,犹如一条彩带将他们有机地串连起来,使他们既保持自己的特点,又彼此沟通和联系并协同发展。
所以,茶马古道既是民族多元文化荟萃的走廊,又是各种民族文化进行交流、互动并各自保留其固有特点的一个极具魅力的地区。
诚如费孝通先生所言,该地区“沉积着许多现在还活着的历史遗留,应当是历史与语言科学的一个宝贝园地”。
7、在云南的边陲一个叫祥云的坝子里,云南驿的马帮摇摇的拾缀着历史的痕迹,将青石板上的街道随着哒哒的马蹄运送出去。
朴实的人民承担着他们的责任,无论是雨天还是酷暑,走过总是可以看见成群的马群里那些晒得黝黑的汉子,不知疲倦的运送着物品。
他们像离开家走西口的男人,又像抢劫财物的土匪,土头土脸的走过这片多情的土地。
8、无法重温你当年的音容,无法聆听那悠扬的马帮铃声,无法体味此行未卜明天的千年悲情千年梦。
那么就让我们投入地走进一个民族一部史诗一段惊天地动鬼神的《云南印象》吧,只因那里有茶马古道上马帮们的风霜雨雪春夏秋冬前世今生
9、藏传佛教在茶马古道上的广泛传播,也进一步促进了滇西北纳西族、白族、藏族等各兄弟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增进了民族间的团结和友谊。
沿途上,一些虔诚的艺术家在路边的岩石和玛尼堆绘制、雕刻了大量的佛陀、菩萨和高僧,还有神灵的动物、海螺、日月星辰等各种形象。
那些或粗糙或精美的艺术造型为古道漫长的旅途增添了一种精神上的神圣和庄严,也为那遥远的地平线增添了几许神秘的色彩。
10、茶马古道,用沧桑来祭奠,那一段流逝在历史大河中的艰辛和辉煌。
沉寂的古道不改万千容颜,消逝的马帮已难觅旧时的踪迹。
在昌都,我在想象,那关于生存和希望的行走。
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沟壑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山路最险、距离最遥远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传播的古代商道--茶马古道,这是一条完全由马蹄和赶马人的脚步一步一步趟出来的永恒之路,在很多地段,都是以羊肠小径的形式出现,在曲折的盘山路上,在陡峭的悬崖边上…… 11、茶马古道,与一个人和一部史诗般的《云南印象》有关。
因了岁月的真诚,我们今天得以重读你的沧桑风云……韶光已逝,风云淡定。
徜徉在古色古香的茶艺馆里,茶马古道,俯仰之间都是你那飘香的故事传说。
心闲气定的围桌而坐,虚心地看茶艺师从容地演绎茶道。
恍惚间,人生就羽化为面前的一杯氤氲缭绕的香茗。
轻轻的啜饮一口,回味无穷的则是有关普洱的过往曾今。
而你,茶马古道,也只能静静地悄立一旁脉脉含情地凝望南来北往的芸芸众生…… 12、茶马古道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句子大全,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
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13、历史的进程总是像千家寨遗址前十里河里纯洁清亮的水,一刻不停地顺势而下,已经走得很远了,但激起的水声总是从夏意中传来,缠缠绵绵,不绝于耳。
茶马古道何尝不是这样,走近了就叫人无法忘怀。
这就是茶马古道
14、茶马古道所穿越的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地区是世界上地形最复杂和最独特的高山峡谷地区,故其崎岖险峻和通行之艰难亦为世所罕见。
茶马古道沿途皆高峰耸云、大河排空、崇山峻岭、河流湍急。
正如任乃强先生在《康藏史地大纲》中所言:“康藏高原,兀立亚洲中部,宛如砥石在地,四围悬绝。
除正西之印度河流域,东北之黄河流域倾斜较缓外,其余六方,皆作峻壁陡落之状。
尤以与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相结之部,峻坂之外,复以邃流绝峡窜乱其间,随处皆成断崖促壁,鸟道湍流。
各项新式交通工具,在此概难展施。
” 15、很快,我们便到了纳什海,其实这是个比较大的湖而已,只是因为长期的干旱,最近的几场雨才又填满了这个湖,这里像个微缩的内蒙草原,许许多多的马儿在这里放养着,时候发出嘶鸣,时而又独自奔驰着,湖里很多游人坐着船儿惬意的戏弄着湖水,撑船的基本都是牵马的纳什族人,很朴实也很热情,年轻的都按捺不住内情的高兴,纷纷的唱起了纳西民歌,这景象像一幅美极了的游人嬉戏的山水图。
这里做生意的夜更有创意,撑着条小船,船上考些河鱼,再蛮上些小酒,就开始吆喝起来了。
想吃鱼的游人便将船靠了过去,各自做在船上就开始吃起来了,吃高兴了就高歌几句,真是不是神仙胜是神仙。
16、马蹄声声,在青石板路上唠叨,似乎在向人们倾诉着历史的故事;烟雨蒙蒙,在山间峡谷中弥漫,仿佛是母亲在抚摸着孩子的肌肤。
老街门口倚杖的老娘亲,翘望着远方的马帮,等待儿子归来,和他背袋里面装着的希望。
17、茶马古道并不是一条单一的道路,它是由主线以及延伸出来的大大小小的若干分支的统称,像条奔腾不息的大河,纳百川而入海。
在昌都地区,随处可见茶马古道的遗存,古道遗址,古道文化残留,马依旧是当地主要的运输工具之一。
走茶马古道,看沧桑变幻。
“远去的马帮留在了岁月的年轮,尘封的记忆是一首沧桑的歌,古道的驿站回首的路,铺满的希望究竟是什么
”一首《茶马古道》让人遐想无尽。
这千年古道,扑朔迷离,犹如一张巨网,有踪迹而不定形,全凭世世代代的茶商和赶马人的苦行来传承。
因而,茶马古道更像一个神话,一种传说…… 18、源远流长的茶马古道,你经过了多少的凿镌马踏已不得而知,但唐人贺季真不是说道“二月春风似剪刀”吗
我愿相信你也是由淳朴灵动的春风雕刻而出的,不经意间暮然回首惊鸿一瞥时,春风无踪,古道依旧,而漫山遍野的蒲公英和杜鹃花还在永葆着你的青春,驻留着你的容颜。
有哪些描写春雨的诗句
1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寒。
——唐朝·戴叔苏溪亭》原文:”苏溪亭上草漫漫,谁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2、蒙蒙烟雨蔽江村,江馆愁人好断魂。
——唐朝·杜荀鹤《江夏》原文:”蒙蒙烟雨蔽江村,江馆愁人好断魂。
自别家来生白发,为侵星起谒朱门。
也知柳欲开春眼,争奈萍无入土根。
兄弟无书雁归北,一声声觉苦于猿。
“3、蒙蒙润衣雨,漠漠冒帆云。
——唐朝·爆菊椅《秋江送客》原文:”秋鸿次第过,哀猿朝夕闻。
是日孤舟客,此地亦离群。
蒙蒙润衣雨,漠漠冒帆云。
不醉浔阳酒,烟波愁杀人。
“4、一叶飘然烟雨中。
——宋朝·陆游《长相思》原文:”桥如虹。
水如空。
一叶飘然烟雨中。
天教称放翁。
侧船篷。
使江风。
蟹舍参差渔市东。
到时闻暮锺。
“5、烟雨蒙蒙隔断桥。
——宋朝·陆游《书怀》原文:”羸马常愁趁早朝,斥归幸复侣渔樵。
青黄未胜沟中断,宫徵何殊爨下焦
心乐箪瓢同鼎食,身安山泽谢弓招。
数间茅屋谁知处,烟雨蒙蒙隔断桥。
“6、策策桐叶风,蒙蒙菊花雨。
——宋朝·陆游《秋怀》原文:”策策桐叶风,蒙蒙菊花雨。
空堂一灯青,幽壁百虫语。
嗟余岂愿仕,老病归无所。
屈指计岁年,强半堕羁旅,荷戈北戍秦,挂席西适楚。
名惭垂竹帛,文不谐律吕。
所余惟一死,忍复类儿女。
金丹或可成,青霄渺轻举。
“7、春云蒙蒙雨凄凄,春秧欲老翠剡齐。
——宋朝·苏轼《秧马》原文:”春云蒙蒙雨凄凄,春秧欲老翠剡齐。
嗟我妇子行水泥,朝分一垄暮千畦。
腰如箜篌首啄鸡,筋烦骨殆声酸嘶。
我有桐马手自提,头尻轩昂腹胁低。
背如覆瓦去角圭,以我两足为四蹄。
耸踊滑汰如凫鷖,纤纤束胁亦可齎。
何用繁缨与月题,却从畦东走畦西。
山城欲闭闻鼓鼙,忽作的庐跃檀溪。
归来挂壁从高栖,了无刍秣饥不啼。
少壮骑汝逮老黧,何曾蹶轶防颠隮。
锦鞯公子朝金闺,笑我一生蹋牛犁,不知自有木駃騠。
“8、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宋朝·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原文:”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9、蒙蒙吹湿汉衣冠
——宋朝·王安石《出塞》原文:”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泪落,蒙蒙吹湿汉衣冠
“10、蒙蒙残雨笼晴。
——宋朝·秦观《八六子》原文:”无端天与娉婷。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怎奈何、欢娱渐随流水。
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
蒙蒙残雨笼晴。
正销凝。
黄鹂又啼数声。
“11、重叠岚光,花暗蒙蒙雨。
——元朝·张可久《凤栖梧》原文:”冉冉轻云随杖屦。
重叠岚光,花暗蒙蒙雨。
大耳胡僧同笑语。
苍苔石上松阴古。
亭角玉龙泉两股。
隔水招提,依约闻钟鼓。
浴罢行吟披白羽。
“12、轻烟细雨湿平芜。
——元朝·张之瀚《木兰花慢》原文:”见平蛮诗卷,都道是、胆包躯。
听细话平生,辞虽慷慨,气却舒徐。
春风忽然吹兴,正琼花时节别江都。
恨煞楼头双鹤,不能留住须臾。
轻烟细雨湿平芜。
一舸下东吴。
想柱杖寻梅,敲门看竹,多在西湖。
行装不须多办,把锦囊、分付小奚奴。
怕过孤山山下,一杯先酹林逋。
“13、烟雨蒙蒙鸡犬声。
——宋朝·苏轼《山村》原文: ”烟雨蒙蒙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
但令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
“14、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宋朝·林逋《点绛唇》原文: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15、满川芳草迷烟雨。
——元朝·徐有壬《贺新郎》原文:”故垒空如堵。
杳无踪、朝台暮榭,燕歌赵舞。
为问人间繁华梦,几度邯郸炊黍。
只燕子、春来秋去。
太液句陈何由辨,似咸阳、一炬成焦土。
兴与废,竟谁主。
满川芳草迷烟雨。
怅平生、楚骚心事,更堪羁旅。
野水芙蓉香寂寞,犹似当年怨女。
长啸罢、中天凝伫。
沧海桑田寻常事,附冥鸿、便欲飘飘举。
回首后,又千古。
“16、秋来秋色倍萧萧,空垂烟雨拂横桥。
——清朝·蒲松龄《浣沙溪》原文:”旧向长堤缆画桡,秋来秋色倍萧萧,空垂烟雨拂横桥。
斜倚西风无限恨,懒将憔悴舞纤腰,离思别绪一条条。
“
说理诗大全
1、对生活对自顿悟。
有“诗佛”的王维可谓是这方面的。
他在《终南别别业即别墅)》中写道: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前人对其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句颇有赞誉,认为其有化机之妙。
“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的意思,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似无路可走了,于是就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
云本来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们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
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王维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
宋人苏庠云:“此诗造境之妙,至与造物相表里,岂直诗中有画哉
观其诗知其蝉蜕尘埃之中,浮游万物之表者也。
”(《苕溪渔隐丛话》) 古文运动的巨匠柳宗元在这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渔翁》就有奇趣,有画意。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诗作首句就题从夜写起,还很平常;第二句写到拂晓时分就奇了。
本来,早起打水生火,亦常事,但“汲清湘”而“燃楚竹”,造语新奇,为读者所未闻。
事实不过是汲湘江之水,以枯竹为薪而已。
不说汲水燃薪,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诗的意蕴就不一样,这里有超凡脱俗的感觉,象征着诗人的孤高品格。
这里造语反常表现了一种特殊的情趣。
三、四两句写烟销日出,绿水青山现原貌之际,忽闻橹桨“唉乃一声”原来人已不见,只在山水之中。
这里的造语亦甚奇,“烟销日出”与“山水绿”互为因果,与“不见人”无关,而“山水绿”与“唉乃一声”更不相干。
诗句偏作“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大为反常。
但熟味二句方能领悟其传达出一种惊异感;而于青山绿水中忽闻橹桨之声尤为悦耳怡情,山水也似乎为之绿得更可爱了。
作者通过这样的奇趣,写出了一个清寥得有几分神秘的境界,隐隐传达出他那孤高又不免孤寂的心境,所以又不是为奇趣而奇趣。
2、对事理的体察。
这里对哲理的感悟并不是抽象地说出,而多用形象化的手法加以表现。
首先是借助景物来表现。
如王之涣气吞寰宇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
写得景象壮观,气势雄阔。
这里诗人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高度形象而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的十个字中。
首句写落日西沉,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方景;次句写黄河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见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
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就次句而言,诗人身在黄鹤楼,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和意中景融合为一的写法。
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三、四两句诗,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寻味。
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其次是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加以表现。
典型的例子是苏轼的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在这里抓住了早春中几个典型的细节,不加修饰地写了出来,构成了一幅形象生动、意境浓醇的春江画图。
“春江水暖鸭先知”句再现了春江中嬉水的群鸭,点出了“鸭戏图”的主景。
然而不仅如此,尤其巧妙的是透过“水暖鸭先知”之语揭示了画面中无法表达的群鸭的“内心世界”,写出了群鸭敏锐地感觉出春水由寒转暖的知觉,更写出了群鸭畅于春水、戏于春水、恋于春水的神态,简直把画中的群鸭写活了,写神了
面画由此而陡然生气勃勃,洋溢着春回大地的醉人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