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立德 少年 座右铭

大量的名人名言、座右铭、哲理诗句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5、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8、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9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1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2、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1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7、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9、,患不知人也。

20、,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八年级上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5言必信,行必果。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1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13、,一览众山小。

14、业精于勤,荒于嬉。

1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16、纸上得来终觉浅,。

17、,柳暗花明又一村。

1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八年级下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

4、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7、有所不为, 而后可以有为。

8、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9、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0、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11、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12、近水楼台先得月。

1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6、前车覆,后车戒。

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8、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9、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0、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21、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善之善者也。

22、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

23、太上有立德,其次在立功,其次在立言。

虽久而不废,此之谓不朽。

24、贫贱之交不可忘,。

25、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26、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2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8、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2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0、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九年级上1、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2、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5、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6、树德务滋,除恶务尽。

7、德不孤,必有邻。

8、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9、,不拘一格降人才。

1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2、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4、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15、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16、往者不可谏,。

1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8、不以一眚掩大德。

19、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20、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

2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23、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5、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2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27、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2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0、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九年级下 1、义无反顾,计不旋踵。

2、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4、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6、受人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

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8、冒天下之大韪。

9、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10、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11、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12、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13、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4、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15、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6、民以食为天。

1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19、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1、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2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3、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24、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

25、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26、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2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0、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

追根溯源,古代教育智慧中明确提及人才培养心素养,但从《礼记·学记》到癸卯,两千年来教育不乏素养方面的内容,如墨家的贤能、节俭、平和,儒家的仁、礼、德、教、中庸,尤其是朱熹倡导的仁民爱物、责任担当和王阳明之“致良知”……其不同角度倡导的“交集”,都认可素养是教化、体验的结果,素养靠训练和实践而习得,涉及能力和品格。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2年)》颁布之后国家关于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布局的“总开关”,也是后《纲要》时代对课程“三维目标”的发展与深化,预示着国家对教育指导思想从教书向育人方面的倾斜和迈进。

传统课程目标的3个维度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然而,许多学校更关注对学生“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容易被忽视。

但是,从人的成长与发展来看,学校应注重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因此,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目标,是对人的成长在课程设计与实施目标方面“三位一体”的回归。

新一轮教育改革,国家会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定新的课程标准,并据此编制新教材、实施新课程,学校、教师再据此组织教学、实施考试与评价。

可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源头”,是中高考评价的“核心”,也是未来教育改革的关键和课程改革的核心。

那么,究竟什么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我认为,是能成全生命、成就生命、促进生命成长发展,并且可持续能深化的素养,如有责任能担当、有判断会选择、有理解会反思……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上位概念,是指导学科一切教学活动的按钮,也是转化为学生基本素质的关键所在。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切教育活动使“人成为人”、使人的素养成为“人的素质”的关键“酵母”。

我们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有效地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

素质是人性之本,能力之源;素养是人性之树,能力品格之干。

从素养培养到素质形成,也是过程到结果。

素质强调的是人的“质”,侧重的是人的质量;素养强调的是人的“养”,侧重的是人的能力。

这里还共同突出了一个“素”字,意为“本来的”,平时所养成的良好习惯。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个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校要加强系统研究、顶层设计和综合改革。

一是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反映在教育的一切活动与过程中,反映在课程、教学、课堂、活动、文化中,进行系统的链式设计。

二是增加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多样化供给,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为核心素养转化成基本素质提速增效。

三是推进各种教育资源跨界融合,提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生成的“立交桥”和“结构模”。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基础教育,还要解决两个问题,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核心,就在“关键”和“必备”上。

基础教育重新定位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核心也指向了素养的交集,解决“和而不同”中的“和”即“共同”问题。

只要学校有效解决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那么在此基础上腾出的大量课程时间和精力,必然促使多元教育需求的供给与满足,实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使基础教育百花齐放。

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

立德树人的语阔、语远。

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

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校思政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学校作为青少年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政和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要做好这一工作,最为核心的是在学校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的师资和管理队伍。

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这为我们学校的师资建设明确了标准。

学校应要坚持这一思想并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用“德”字来培养教师和学生,依“德”字来评价教师和学生,凭“德”字来任用教师和学生干部,以“德”字来监督教师和学生。

要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促进青少年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让我们明白了如何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根本,内涵建设促发展。

作为学校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要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康的人格、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和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意味着学生从学校门走出时,能够树立或是更加接近自己的理想,能够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要终身学习,为师者先善其德。

立德树人,我们要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这样充分肯定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在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

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深化课程新理念,不断完善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习质量标准,融入中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

要在课堂教学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引导各学科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及时宣传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

立德树人,我们要积极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

要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专题教育活动,将其作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主题教育活动;着力创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校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

陶渊田园诗名句

代表作:饮酒(其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车马喧问君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 导言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陶渊明的诗,可以分为述怀、哲理和田园诗三部分,共约六十首左右,而田园诗三十首左右,约占一半。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诗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田园诗的奠基之作。

他继承了古代农事诗的优良传统,扩大了诗歌题材,并在思想艺术上有新的突破,在玄言诗弥漫的东晋诗坛上,独树一帜,为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隋唐以后大批以田园诗创作著称的诗人和诗作陆续涌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

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

永嘉之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尚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加上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家经学暂时没落。

当时的士族文人往往生活糜烂,意志颓废,精神上纷纷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寄托,有的纵情山水,以隐居逃避现实,所以文学领域玄言诗、山水诗盛行一时。

与此相反,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寻求个人安生立命的场所,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距离,因而更接近于广大劳苦大众。

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士大夫中的杰出代表。

陶渊明的田园诗创作,还有其独特的个人生活经历和思想基础。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士族地主家庭,少年生活在农村环境,家乡故园的风光,这些都对他的思想和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仕宦归来,他“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晋书·隐逸传》)。

他的后半生更是长期活动在百里之内的农村,接触的多是田野村夫,议论的多是稻麦桑麻,过着粗衣淡食的贫士生活。

长期的农村生活实践,为他的田园诗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

另外,个人的人生志向对他的田园诗创作有重要的影响。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之一),道出了他从小就喜爱“丘山”的志向。

“望云渐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表达了他渴慕自由的性格。

虽然我们不能单纯强调作家个人气质对生活道路的选择和文学创作的影响,但我们也没有理由忽视这一点。

2 陶渊明田园诗所反映的生活内容陶渊明三十岁左右进入仕途,或出或入,终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去职,归隐田园,息交绝游,开始了真正的隐士生活,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

这些田园诗反映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

初归田园后,陶渊明用他的笔描绘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喜悦。

这在他的《归去来兮辞》中已有充分表现,而在《归园田居》诗第一首中更表达得淋漓尽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诗充满了逃离樊笼、获得自由的欣喜之情。

他终于从“尘网”中解脱,就象鸟归山林,鱼回深池一样快活地长嘘了一口气。

在他眼中,故园附近的景物都倍感亲切,就象阔别多年的老友再次相逢,不由得脱口而出地一一数其名字,以发泄无法遏制的激情。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似乎都张开双臂欢迎他,有了生命,而狗吠、鸡鸣都充满了诗意。

这与官场的令人室息、仕途的坎坷陷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陶渊明归隐田园后,亲自参加了农业劳动,他认识到人生于世必须劳动,否则会受饥寒。

他写下了《劝农》诗: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翼缺携丽,沮溺结耦。

相彼贤达,犹勤陇亩,矧兹众庶,曳裾拱手!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宴安自逸,岁暮奚翼!儋石不储,饥寒交至,顾尔俦列,能不怀愧!在更多地接触到劳动人民,参加农业劳动以后,陶渊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农民耕田的艰辛: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来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劳动,对一个士大夫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诗人已认识到劳动是必要的,他对躬耕生活有了感情,对农民的苦难有了同情,并和农民之间有了经常性的交往: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移居》之二)由“相思”到“言笑”,和农民之间建立起了相通的思想感情。

再看《归园田居》之二: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可以看到,长期的田居生活和参加生产劳动,陶渊明已经与农民有了共通的语言,这对一个士大夫知识分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农事歌咏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占据了极大的篇幅。

作为一个农业劳动的参与者,以怡然自得的心情,把农村生活如实地大量写入诗中,这是陶渊明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

除了反映农作的诗篇外,他还以喜悦的心情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农村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

如前所引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完美的生活情趣和民俗特征。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田园生活经历,更广阔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况,既是诗,又是史。

3 田园诗反映的思想矛盾作品不仅是作家真实的外在生活的反映,更是作家精神生活的镜子。

陶渊明早年寄身仕途,亲尝了宦海浮沉之苦,中年以后躬耕垄亩,饱经风霜雨露,渐进晚年,更目睹了王朝换代的巨变。

不容否认,他的田园诗有“颖脱不羁,任真自得”的反映封建士大夫闲适自得的个人情趣的“超然静穆”的一面,但是由于他早年政治上极度苦闷,晚年生活上极度贫困,感发出来的诗篇就不仅是超然世外、飘飘欲仙式的。

从他的田园诗,我们还可以看出他的心灵深处的痛苦与矛盾。

首先是儒家的“用世”思想与道家的“避世”思想的矛盾。

他在《饮酒》诗中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六经,指儒家的六部经典。

这极鲜明地反映了陶渊明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自然懂得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更明白儒家标榜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我们看他的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之五)显然,陶渊明年轻时也有过远大报负,梦想建功立业,展翅高飞。

但是,他的理想并未成为现实。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杂诗》之二),表现他曾经也有过功业未竞的焦虑。

尽管他后来极力遮掩这一点,声称出仕只是为了糊口养家,但我们可以明白他的初志并非如此。

只是经历了仕途挫折后,他才归隐田园,并不是真的忘怀了现实,生来就要作隐士。

归隐田园,是对黑暗现实的另一种抗议。

儒家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主张“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隐士出现的本身,就已证明了当时的现实是“天下无道”。

陶渊明的田园诗,既体现了道家崇尚自然的意识,又表现了心理上闲适自得的一面,特别是庄子顺应自然的宇宙观,对他有深刻的影响,但他并没有忘却世事,精神深处常常进行着“独善”与“兼济”、“出仕”与“归隐”的激烈斗争。

他的诗句“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为什么有这种焦虑呢?正表明“仕”与“隐”的思想互相在斗争,他怕某一天改变心意出去作官,而辜负了现在的志向。

 其次是苦难的社会现实与乌托邦理想的矛盾。

这深刻反映在《桃花源记并诗》之中。

桃花源的理想显然有孔子“大同”思想与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痕迹。

但它的产生,不仅仅是对孔子、老子思想的简单复制,而具有时代特征。

天堂的影子在人间,“桃花源”的设计正表明了当时广大人民摆脱苦难,建立一个“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的理想社会的愿望。

东晋末年,士族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人民背井离乡,逃避山林。

陶渊明长期生活在农村,与农村各层人民长期相处,休戚与共,有着密切的交往和真挚的感情,对他们的痛苦生活、美好愿望十分熟悉和了解。

诗人在这基础上,设计出了“桃花源”这样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

但是,桃源理想在当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乌托邦,这一点陶渊明也有自知之明,通往桃花源的路径再也找不到了。

即使如此,桃花源的理想在封建社会的漫漫长夜里点燃了一支火炬,通过桃花源,人们可以对照自己生活的这个不公平的世界,从而激励人们奋起反抗。

正因为《桃花源诗》闪烁着人道主义的光辉,所以代表了诗人思想发展和艺术实践的最高成就。

田园诗反映陶渊明的思想是多方面的,而他思想中的矛盾也不仅仅表现在上述两个方面。

文学本身就是苦闷的象征,陶渊明的田园诗也一样。

我们从他的飘逸洒脱中,依稀可以发觉他心灵上的创痛。

“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表明他对世事并没有冷淡和忘却。

消极归隐,借酒浇愁,都无法消除他思想中的矛盾。

今天我们读陶诗,不仅要欣赏他清丽自然的诗句,还要理解这些诗句后面的深刻意蕴。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这句话的认识。

父母告诫我们:当别人给予你帮助时,一定要道谢,并且看着对方的眼睛,以示你的诚意。

当你给别人带来不便时,一定要及时道歉,以免给人留下不良印象。

当你对一个人还不够了解时,切莫轻易下结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况且有时候眼睛也会欺骗我们。

……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

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做人开始的。

古往今来,对人的要求,无不以做人为本。

《大学》里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儒家后继者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毛主席他老人家说:要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些无不讲做人的重要。

历史上,成就一番大事者无不是以立德为先,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离骚》开浪漫主义文学之先河;司马迁秉笔直书,撰《史记》成史家之绝唱;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终成人民的好总理……司马光言:“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挟才以为恶者,古有赵高、秦桧之徒,今有刘青山、张子善、赖昌星之流。

由此可见:做人要恪守自己的原则。

做人要有正确的人生信念,执著的人生追求,做人要合乎历史潮流,不可随波逐流。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食美国面粉,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做人要在实践中磨砺。

现代青年,在和平环境优越的条件下成长,更需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不愿吃苦,不肯艰苦奋斗的人,成就不了大事,也不可能成为顶天立地之才。

尊重他人,宽以待人。

我们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事实上,宽容是一个人卓识、心胸和人格力量的体现。

有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真正的强者,在于他能让人心悦诚服的拥戴和情不自禁地喜爱,他的威不在怒,他的力不在吼。

若你瞧领导不满,看同事不顺,冷眼旁观看世界,只能令自己苦不堪言。

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是可以改变自己。

从某种程度上说,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欣赏他人,善于发现他人之长。

譬如说:少年儿童欣赏他的天真无邪,青年人欣赏他的健美和朝气,中年人欣赏他的成熟和豁达,老年人欣赏他的沧桑和缜密。

聪明的人欣赏他的睿智,木讷的人欣赏他的本份,优雅的人欣赏他的气质,不具一格的人欣赏他的洒脱,粗鲁的人欣赏他的豪爽,稳重的人欣赏他的沉着、大气。

对于亲人我们欣慰一份亲情,对于朋友我们珍惜一份友谊,对于同学我们欣喜相逢时的风华正茂,对于同事我们惊喜一份共事之缘,对于对手我们幸运遇得一位诤友,对于打败我们的敌手,我们视为前进道路上遇到的风雨,不经风雨,哪来彩虹

这就要我们调整好心态,从阳光的一面看人看事。

学问有深浅,做人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育家朱熹说:“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

无论你做什么事,都可以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做事先做人,当年不谙世事的孩童,而今己为一个准职业人,对父母的话有更深的理解,事做不好可重头再来,人做不好是一生的悲哀。

让我们不论做任何事都要牢记父母的话:做事先做人。

青少年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文脉,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就是要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由倡导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并作为一系列工程来实施。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更注重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让他们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健康成长。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保持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治理功能,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育人”“化人”“立人”,这也体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崇高人格的吁求。

青少年成长需要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此来提升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道德理念和伦理规范,学会运用这些理念和规范来评判价值的是非曲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正确引导青少年的价值取向,真正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贯穿于全程教育之中。

我们经常说,传承文化要从小抓起。

的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传统文化教育重在以德为本,应该从小抓起,并且应该贯穿于小学、中学、大学全程教育之中。

只有贯穿于全程教育,才能让优秀传统思想观念、美德情操陶冶青少年的心志,滋养他们的心灵,把民族的文明基因、文化的根源血脉不断地传承下去,并在学习生活中见微、见实、见行。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离青少年更近些。

传统文化教育要研究方法和途径,首要的是必须熟悉当代青少年的特点,离他们生活近些、再近些,用他们的语言和形式,循序渐进,教化于无形。

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一根网线就能与世界相连,知识的传播不再局限于文字和图片,音频、视频、动漫等多媒体形式的信息载体成为更受欢迎的形式。

更应该注重创新载体,研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运用好互联网这个新载体,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得更新颖更活泼,让青少年从互联网中汲取正能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我们要将历史的经典、时代的方向播种到青少年心中,在传承中熔铸孩子们的精神品格,让青少年在弘扬民族精神中奋进,在推动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生大梦想。

关于道德的名言警句 至少20条

1、最有道德的人,是那些有道德却不须由外表表现出来而仍感满足的人。

——帕拉图 2、只有那不论公私都以道德为上、一心要做出高贵的事的人,方可算是最可尊崇的人。

——乔叟 3、支配和统治一切的,在君主政府中是法律的力量,在专制政府中是永远高举着的君主的铁拳,但是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孟德斯鸠 4、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

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

请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

——狄德罗 5、在世界上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是最需要的。

——罗素 6、优良的品性是真正的财富,而衬显这品性的是良好的教养。

——洛克 7、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德谟克利特 8、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9、意志来自道德感和自身利益这两个因素。

——林肯 10、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

——加尔多斯 11、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

——加尔多斯 1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 13、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鲁迅 14、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

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

——孟德斯鸠 15、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卢梭 16、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的生活胜于理智的生活。

——朱光潜 17、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培根 18、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行。

——培根 19、谁能从道德败坏的地方脱出来,还保持洁白,便是有了最伟大的功德。

——显克微支 20、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洁净的。

——契诃夫 21、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

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

——苏格拉底 22、人而无德,生而何益。

——法国谚语 23、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财富的名誉不知大多少倍。

岂不见多少人在钱财上一贫如洗,但在美德上却是富豪呢

——达·芬奇 24、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凭借的力量是德行,而这也正是我的力量。

——贝多芬 25、名誉和美德是心灵的装饰,要没有它,那肉体虽然真美,也不应该认为美。

——塞万提斯 26、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培根 27、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之中。

——佩利 28、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苏霍姆林斯基 29、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康德 30、良好的品德是由对坏倾向作顽强斗争培养出来的。

——德克斯特 31、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

——傅玄 32、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黑格尔 33、即使品德穿着褴褛的衣裳,也应该受到尊敬——席勒 34、高雅的品味,崇高的道德标准,向社会大众负责及不施压力威胁的态度——这些事让你终有所获。

——李奥贝纳 35、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中——凯洛夫 36、对于美德,我们仅止于认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努力培养它,运用它,或是采取种种方法,以使我们成为良善之人。

——亚里士多德 37、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

——西塞罗 38、点燃了的火炬不是为了火炬本身,就像我们的美德应该超过自己照亮别人,否则等于没用。

——莎士比亚 39、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丘 40、德行使心灵明晰,使人不仅更易了解德行,而且也更易了解科学的真理。

——罗吉尔·培根 41、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苏霍姆林斯基 42、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

——布夫勒 4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而是让儿童练习良好道德行为,克服懒惰、轻率、不守纪律、颓废等不良行为。

——夸美纽斯 44、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

——章炳麟 45、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普卢塔克 46、道德是一种获得——如同音乐,如同外国语,如同虔诚扑克和瘫痪——没有人生来就拥有道德。

——马克吐温 47、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赫尔巴特 48、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

——列宁 49、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

——苏霍姆林斯基 50、道德方面的伟大

立德 少年 座右铭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