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钟子期俞伯牙的经典语录集合60句

钟子期俞伯牙以及诗杂文随笔

钟子期死后,俞伯牙不复弹琴,因为只有子期毛茸茸的耳朵与大众长得不同,能够懂他。只有一个人懂的艺术,只有一个人的舞台,俞伯牙是不是太可怜了?后来俞伯牙不再弹琴了,他还弹琴干啥啊?谁愿意听?只为小众服务的`艺术,出发点是自私的。以此类推,只为小众谋利益的集团是黑暗与丑恶的产物。

某个聋哑人的手语只有她的丈夫懂,难道这个聋哑人的手语是高妙之艺术?俞伯牙的琴艺就类乎此。当然艺术也有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分,但阳春白雪是为谁服务的?是为上层权贵阶层服务的,那里没有呻吟和号叫,只有酒足饭饱后对下层贫苦的欣赏。阳春白雪没有对底层的关怀,在某种意义上是堕落的。

现在的诗歌写作正朝非诗的方向发展,某些理论家在虚无的基础上构建诗歌理论大厦,他们不关心时下发生着的一切,他们追求诗歌的陌生化,意象的堆砌,词语的扭曲怪异,他们在妖雾中且舞且歌。这也许就是诗歌的新时代!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俞瑞,字伯牙,春秋时的音乐家,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春秋时代的琴师。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琴仙”。

钟子期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俞伯牙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国郢都氏人,即今湖广荆州府之地。俞伯牙身虽楚人,官星却落于晋国,仕至上大夫之位。因奉晋主之命,来楚国修聘。伯牙讨这个差使,一来是个大才,不辱君命;二来顺便省视乡里,一举两得。

待公事办完后,伯牙张着风帆,乘着大船,准备返回晋国。不到一天,就到了汉阳江口。那时正是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忽然遇到狂风暴雨,船只不能前进,只得停靠在山崖之下。没等多久,风恬浪静,雨止云开,现出一轮明月。那雨后的'月亮越发明亮。伯牙在船舱中,一个人感到有些无聊,于是就叫童子在炉内焚香,准备抚琴一操,以遣情怀。等童子把香焚好、琴摆好,伯牙开始调弦转轸,弹出一曲。曲犹未终,指下“刮刺”一声响,琴弦断了一根。伯牙感到吃惊,叫童子去问船头:“这船住所在什么地方?”船头回答:“就停在山脚下,虽然有些草树,但没有人家。”伯牙说:“是荒山了。若是在城郭村庄,或有聪明好学之人,盗听琴声,所以琴声忽变,弦即会断。这荒山野岭的,哪里会有听琴之人?哦,说不定有仇家差来的刺客!”然后叫上左右:“到处去检查一番吧!”这时,岸边传来话音:“船中大人,不必见疑。小人并非强盗之流,只不过是一樵夫。因为打柴回去晚了,又遇上狂风暴雨,就躲在山崖下。突然听到您优雅的琴声,所以停下来听听。”伯牙大笑说:“山中打柴的,也敢称‘听琴’二字!左右,让他走吧!”那人就是不走,在崖上高声说道:“大人的话可不对哦,岂不闻‘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会有抚琴之客了。”伯牙见他出言不俗,或者真是个听琴的,亦未可知。走出舱门,笑道:“崖上的君子,既是听琴,可知我刚才所弹何曲?”那人说:“小子若不知,却也不来听琴了。刚才大人弹的是孔仲尼叹颜回。伯牙听了,大喜道:“先生果非俗士,请到舱中小憩!”樵夫被引进舱中坐下。伯牙问了他很多音律之理,他都对答如流。伯牙犹恐他是记问之学,又继续试他,问道:“足下既知乐理,当时孔仲尼鼓琴于室中,颜回自外入,闻琴中有幽沉之声,疑有贪杀之意,怪而问之。仲尼说:‘我刚见猫追捕老鼠,想它成功,又怕它失败,所以有贪杀之意表现出来!’才知道圣门音乐之理,入于微妙。假如我抚曲一首,你能听出我的心思吗?”樵夫说:“大人试抚弄一首,小子猜度。若猜不着,大人不得见罪。”伯牙将断弦重新整,沉思半晌。其意在于高山,抚琴一弄。樵夫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不语,又凝神一会,将琴再抚,其意在于流水。樵夫又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只这两句话,说中了伯牙的心事。伯牙大惊,推琴而起,与子期施宾主之礼,连呼:“失敬,失敬!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衣貌取人,岂不误了天下贤士!先生高名雅姓?”樵夫欠身而答:“小子姓钟名徽,字子期,家住离这不远的马安山集贤村。”当晚,伯牙与子期结为兄弟。当年,他二人才二十七、八岁。伯牙欲邀子期随行至晋国求取功名。子期因家有年迈的父母,不忍马上离开他们而远行。伯牙说:“也好,等我处理完一些事后,明年的八月十五我亲自来接你和伯父伯母!”第二天早上,伯牙告别子期,乘船驶向晋国。

伯牙立于大船,一路江山之胜,无心观览,只想着知音之人。

光阴似箭,不觉春去夏来,伯牙心怀子期,无日忘之。想着中秋将至,奏过晋王,给假还乡,晋主依允。伯牙收拾行装,从水路而行。到达马安山不远的岸边,正值八月十五晚。伯牙操琴抚曲,心想子期闻之,必来相见。伯牙开囊,调弦转轸,才泛音律,商弦中有哀怨之声。伯牙停琴不操大声说道:“不好,吾弟必遭忧在家。若非父丧,必是母亡。他为人至孝,事有轻重,宁失信于我,不肯失礼于亲,所以不来。来日天时,我亲自上集贤村探望。”

第二天天一亮,伯牙带上随从向集贤村出发,在一岔路口,碰见一个老者迎面走来,忙上前问路。伯牙起身整衣,向前施礼。那老者不慌不忙,将手上的竹篮轻轻放下,双手举藤杖还礼,说:“先生有何见教?”伯牙说:“请问去集贤村走哪条路?”老者说:“集贤村上上下下的人我无一不认识,请问你找谁?”伯牙详细地说明了来由。老者听完后,一双昏花眼内,扑簌簌掉下泪来,说:“先生别家可去,若说钟家庄,不必去了。”伯牙惊问:“这是为何?”老者放声大哭道:“子期就是我儿啊……去年八月十五采樵归晚,遇晋国上大夫俞伯牙先生。回家后,每天不但早出晚归坚持打柴,还利用早晚功书,由于劳累过度,染了风寒,医治无效,不久前已离开人世了……”看见伯父泣不成声的样子,伯牙感到一阵心痛,无法抑制,抱上瑶琴,直奔钟家庄,在伯父的引领下来到子期弟的坟前,抚起了凄切哀伤的乐曲,村民们赶来观看,一个个莫名其妙,偷偷发笑,以为伯牙神智出问题了。伯牙茫然不知为何,问伯父是何因。伯父说:“村民们听不懂你在弹什么啊!”伯相说:“原来如此。老伯可知所奏何曲?”钟公说:“老夫幼年也颇习。如今年迈,五官半废,模糊不懂久矣。”伯牙将即兴之曲解释给伯父听之。伯牙诵云:“亿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伯牙于衣夹间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钟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此琴?”伯牙道: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分钟演说杂文随笔

5分钟演讲反馈

最后一天上课,其中一个班学生状态教差,话多且无用,跟另一个班相比较更加浮躁,课堂节奏更难以把控。加之最后一次作文点评作业情况差,决定换形式上课,尝试进行两堂课的演讲。

参与主体就是作业情况差的部分学生,形式为学生自主选题提前准备演讲,感兴趣的其他同学听或互动,不感兴趣的完成周末作业,最后老师点评。

目的是让学生懂得为不认真对待作业的行为承担相应结果,以语言表达思维锻炼为契机尝试激发部分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

一开始大部分同学不敢上台,试图拖到最后不了了之,我马上宣布游戏规则——每结束一位同学的演讲,老师会在其演说优点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条件,做不到再增加5分钟,或者罚写800字作文。

果不其然,他们争先恐后。过程中发现个别根本不用心,哗众取宠博笑声,耍小聪明试图挑战游戏规则。马上“借力使力”让他提供解决途径,并让他周末去按照自己提供的方法完成800字作文。事实上,这些“个别”就是典型的.固定思维模式对待自我成长的那部分,不相信“努力”的力量,且不愿意挑战自我。

两节课结束,一位同学仓促完成,另一位给他二次机会重新演讲也没来得及。十几个同学承担了“不认真”的后果,通过在全班面前没有任何参考地演说,由一开始的紧张到最后的放开,我想这就是一次成功的“突破”。

当然,语言与思维力的训练讲究慢工出细活,这样的活动也需要量的积累,所以与此相关的目标实现效果如何本次无法评价。也说明了,预期目标在制定上存在无法测量的问题。

另外的问题是,我对时间的把控差,占去了本属于他们的时间,点评过多。

演讲活动缺少预先规则制定,随过程调整显得随意,同时关于思维逻辑锻炼活动继续渗透。

需要认真思考明确可量化的目标与清晰可操作的演讲规则。可在相关社群学习,并增加自我实践,总结经验教训,运用于课堂。

俞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一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为数不多的文言文。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记叙了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纯真友谊、知己的境界,定义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俞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俞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致内容。

2、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了解伯牙和子期成为知音的过程。

3、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主人公之间的相知。

【难点】体会伯牙和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珍惜友情。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乐曲导入

播放《高山流水》的曲子。

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曲子吗?在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这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古琴曲。这首曲子的背后,隐藏了一个感人涕下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音乐穿越回春秋时期,走进课文《伯牙绝弦》(板书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朗读技巧,解决不会翻译的生字词。

2、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解,概括本文的故事梗概。

明确:善于弹琴的伯牙和善于倾听的子期之间发生的故事。

(三)了解人物,研读友谊

1、谁能结合课前预习,为两位主人公制作一张名片?

明确:

(1)俞伯牙: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他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被人尊为“琴仙”。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的老师是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伯牙的代表作品。

(2)钟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

2、两位主人公是什么关系?

明确: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3、两个主人公身份和地位相差甚远,是什么让他们能成为知音?请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到关键句子,并进行赏析。(音乐)

明确: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

这句话体现了伯牙琴技的出神入化,而钟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通过子期对伯牙的评价,一方面,可以看出钟子期是发自内心的赞叹,另一方面,可以体会到伯牙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

4、齐读子期死后的句子,思考伯牙当时的心情如何?试着扮演一下伯牙。

明确:“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他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

(四)穿越古代,开导伯牙

如果你是伯牙的朋友,你会怎样安慰他?

(五)师生总结,布置作业

小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束课堂。

作业:请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一份关于“友谊”的手抄报。

四、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为文言文,字词的解释非常的.多,但由于时间有限,为了体现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的重难点在于学生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以及文中蕴含的情感上面),所以没有设置很多教学字词的环节,仅仅是放在初读感知环节,简略地带过。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字词一定会花费时间仔细讲解,为学生理解课文以及日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俞伯牙绝弦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 “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预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二、学情分析

学习文言文《伯牙绝弦》,学生已有了《杨氏之子》作为基础。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注释、结合上下文了解文章大意;指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揣摩作者表达方法,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文言文和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三、设计理念: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学习语文,要听说读写四者并重。”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学能力,且这篇本文古今字义差别不大,学生可以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意思。在教学时,老师采用以音乐激发学习兴趣;抓住重点词句品词析句,体会知音深刻含义;然后安排配乐写话,激发学生珍惜朋友间真挚情谊,达到以读促写的效果。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

四、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我能读出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我还要尝试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六、教学准备:

《高山流水》、乐曲;伯牙和子期等资料。

教法:以读代讲、 情境感悟、点拨引导 学法:自读自悟、以说促悟、以写促悟

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一﹑激趣导入:

播放乐曲《高山流水》。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伯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同时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朋友之间的那种真挚情谊。

二、解题质疑

1、“绝”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绝弦”呢?

2、许多古文都能从题目上了解课文大意,看了课题,我们知道这篇古文主要讲——的故事。

3、学到这里,听了《伯牙学琴》的故事,你有什么疑问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以前学过《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回想一下,文言文应该怎么读呢?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感悟文本

(一)纵情吟诵识知音

自主研读:由于文章篇幅短,古今差异不大,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可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2、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读好语气词“哉”、“兮”,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理解“谓”、“乃”的意思,以词句的理解提升朗读质量。

3、指名读,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齐读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5、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指名读,评价。

6、配乐朗诵。

7、重点词理解,疏通文意。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1、课前搜集资料:了解俞伯牙和钟子期。(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后在晋国当大夫。钟子期,楚国人,生活在汉水边,是一位以砍柴为生的樵夫。)

2、课文哪句话写出了他俩的的特点?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指名读句子,从这个句子读懂了什么?(伯牙擅长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具有很高的琴艺,钟子期具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等。)

3、故事激趣,导出下文:

在一个偶然的日子里,俞伯牙出使楚国回来,逆汉水而上返回晋国。途中遇上了大雨,船泊汉阳。看着旁边的高山,听着汉水的涛声,不禁就在船舱中抚起七弦琴来。此时岸上有一个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樵夫,被俞伯牙的琴声吸引而来到了船边,这位樵夫就是钟子期。接下来就发生了一段传奇的故事:

出示句子生诵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同学们,这段话中哪些词句也告诉我们伯牙善琴,钟子期善听?再读读、划划、注注。

出示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细读第一句,从什么地方体会出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听?((预设交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理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弹出什么。真好,你把古文内容理解了。哪个词看出是心里想到?(志))读句子。

伯牙的琴声表现高山,钟子期就能感受高山的磅礴,真是善听的子期啊!从钟子期的话中哪里还能看出他善听?(还从“善哉”读出。因为善哉表示感叹,说明钟子期已经非常强烈的感受到伯牙弹琴的是高山。)我分明听出了你的朗读中对伯牙的赞美。谁也来赞美?如此动听的琴声,子期这样赞叹——(生齐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同学们,读书就应该刚才这样,要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这句中我们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还从哪里体会到?

出示句子: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那么,这个句子你能把自己的感受放入句中朗读出来吗?

生读,师评议点拨:善哉!我听出了你的赞叹。你的江河读的特别突出,能说说原因吗?(长江、黄河)你那洋洋兮也读的特别好,能说说原因吗?当读到“洋洋兮”你脑海里浮现出了哪些词?(宽广浩荡、浩浩荡荡、波涛澎湃、波涛滚滚、汹涌澎湃、浩瀚无边、广阔无垠)

一起读,读出了江河的那种浩荡之气。

高山也罢,流水也罢,善鼓琴的伯牙,子期都能听懂,这就是(出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结合刚才的两个句子,这句是什么意思?(理解“念”与“必”)

伯牙一时兴起,一首首优美的曲字在这位音乐家的手指间流淌,他的琴声里除了高山流水,还会有哪些景色呢?

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鸟语花香”、“清风明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些美景。出示词语师读前,生读后:

好一个善鼓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钟子期。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钟子期真是伯牙的——知音啊!

伯牙所念的想的仅仅是高山流水、鸟语花香、清风明月吗?(伯牙念的是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想的是像江河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

钟子期“得之”了吗?。知道什么?(伯牙的情操、智慧、心意,像山一样的志向,像海一样的胸怀)现在你对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吗?琴声也懂,心声也懂,志向也懂,这不仅仅是伯牙的知音,更是伯牙的—知心啊!(板书:知心)

在遇到钟子期前,伯牙不会缺少赞美,但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峨峨兮若泰山。 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洋洋乎若江河。在这样一个偶然的日子里,伯牙遇到了子期,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此时,他的心情怎样的?(高兴不已、欣喜若狂、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知我者莫如子期。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那份喜悦和那份真情。(学生感情读文)

(三)破琴绝弦祭知音

1、讲述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子期和伯牙因琴相识,相见甚欢,并约好明年中秋老地方见。第二年八月,伯牙千里迢迢赶到汉阳江边,久等不见子期。于是,弹起《高山流水》,仍不见子期。伯牙到处寻觅子期,遇一老者,老人说:“子期去年染病身亡。死前有嘱咐‘请把我葬在江边,此生不能听到伯牙操琴,让我九泉之下聆听他的琴声!’”知音死了,伯牙的琴还有谁能欣赏得了呢?伯牙悲痛万分,久久伫立在子期墓前,长歌一曲后,把琴摔个粉碎,至死不再弹琴。

2、请读最后一句。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弦绝琴,终身不复鼓。

3、用一个字来概括他当时的心境,那就是——悲!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那就是——悲痛欲绝!

4、知音已死,岂一个悲字了得!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再对谁弹,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请再读最后一句。

(四)千古传唱怀知音

1、同学们,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却又痛失知音,才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从此,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地在传诵着它!课文后边有个资料袋,就讲述了这个故事的源远流长,请你快速地浏览一下。

2、伯牙和子期,这知音的故事感动和温暖着一代又一代渴望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中国人。

就在故事发生300多年后的战国时期,古书《列子》就记下了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记下了这对知音的名字——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时间在流逝,500多年过去了,秦朝的《吕氏春秋》依然为我们呈现了这对知音相遇时那最美好的瞬间——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1000多年后的唐代,人们在古诗中也都为那伯牙的破琴绝弦叹息不已——女生一起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000多年后的明朝,人们又用小说传诵着这个千古佳话。

2500年后的今天,就在这个课堂上,我们六(4)班的孩子也在无限神往地传诵着这个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

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个故事,我想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了很知心的人,你就可以称他是你的—知音。

搜集古今表现真挚友谊的故事,交友名句。

3、配乐朗诵。

四、总结:

高山依旧,流水依旧,只是高山流水之间多了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话,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让我们在这曲《高山流水》的音乐中背诵课文,记住这个千古流芳的故事,延续这段永远不变的友情吧!

钟子期俞伯牙的经典语录集合60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