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城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八古会是灵璧民间最大的盛会。但你知道这个古会的来历吗?
五月二十八古会,沿承于由来已久的城隍庙会。城隍,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神祗文化之一,是古代神话中守护城池的神,究其来历应可追溯到周朝。周朝的祭祀,除夕要祭祀8种神,包括水(即隍)和庸(即城)。城隍作为神明来崇拜,据说就是由此衍化而来的。自汉代开始,特别是唐宋年间,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城隍庙如雨后春笋,城隍祭祀还被列入国家祭典中,后唐末帝从珂(公元886~936年)起册封城隍的活动不断。明太祖朱元璋对城隍尤其重视,他在洪武元年开始将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封到各地做城隍老爷,并且严格规定了城隍的都、府、州、县的四级制度,还下令各地城隍庙统统不得杂祀其他神灵。为什么朱元璋这样大张旗鼓立城隍神呢?他曾说过:“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与大臣宋濂的对话),可见其深谋远虑的治国之策了。
由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明清时期,每座县城相继修建了城隍庙,城隍信仰达到鼎盛。
灵璧的城隍庙始建于何年?
据清康熙《灵璧县志》记载:城隍庙“设庙于元,及至明,知县周荣重建,在县治东北,万历四十七年,知县陈泰交又更新之。国朝康熙十二年,知县马骕又新之。”庙会兴起当在庙宇建成之时,可见我县元明清都有祭祀城隍的活动。据灵城老人讲:文革前县城东关隍庙街南端有占地四亩规模宏大的城隍庙,庙里的塑像与配神是:正殿之中祀奉城隍大神,两旁分列八大将、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钟鼓神以及十殿阎王、十八司等地狱塑像,另外还有更多的配神。
为什么灵城的城隍庙规模如此宏大,而五月二十八古会又能沿承至今呢?这与明成祖朱棣皇帝有关。清康熙《灵璧县志》记载:“及成祖靖难兵至灵璧齐眉山之战,梦感城隍,力斫追将之马。及明日,战急,平安来追,适马蹶见擒。事定后,念神之功,加爵为“灵应侯”,与州城隍等职。春秋二仲,礼合祭于南坛。至清明、七月望日、十月朔日,则出主邑历坛而祭之。每月朔望,有司行香。”
这段话是说 “靖难之役“后期,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朱棣督师南下,接连攻破东阿、汶上、东平、单县和沛县,并越过徐州,4月, 两军大战齐眉山(在今灵壁县西南娄庄境),开始朱棣于此大败,因“梦感城隍,力斫追将之马”,最后取得了胜利,朱棣登基后,因感念灵璧城隍神力,加爵为“灵应侯”, 这样灵璧的城隍神就“ 与州城隍等职”了。由此可知,灵璧县城隍庙的规格是与州府等级的。这在全国是极其少见的,只可惜灵璧城隍庙在文革中被撤除,如今只留下了这个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