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古称清凉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以佛经载记、寺建最早、宗派齐全、汉藏共存、传统优良而享誉海内外。
五台山能在中华大地的众多名山大川中卓然独立,成为驰名中外的世界名山,主要基于佛教圣地的原因。清康熙皇帝赞五台山道:“宇内称灵山佛土,最著者有三:峨嵋,普陀,而五台为尤盛焉。”《敦煌石室遗经》载记:“昔人颂宇内灵奇之境,恒言五岳之外,复有三山,盖谓五台、峨嵋、普陀也。三山皆因佛迹显,而五台尤以山避最早,境地最幽,灵贶(kuang)最赫,故得名独盛。”
一、佛经载记 菩萨圣域
五台山是四大名山中唯一在佛教经藏中有明确记载的名山。据经藏记载,东晋传入中国的《大华严经》:“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此外,佛教经典《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也云:“佛告金刚密迹王言:我灭度后,于此南赡部州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 佛经载记,世尊金口亲宣,因而五台山被公认为是文殊菩萨应化道场,名闻海内外。
佛教讲,文殊菩萨作为佛的左协侍,智慧第一。原本早已成佛,名曰龙种上如来,为帮助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故现菩萨身,为诸菩萨之首,所以,千百年来,五台山一直被国内外佛教徒奉为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倍受尊崇。
二、建寺最早 规模宏大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寺院建筑最早地方之一。自东汉永平十年,摄摩腾、竺法兰两位尊者白马驮经,来到中国洛阳,次年(公元68年),摄摩腾、竺法兰尊者来到山西五台山时,发现五台山的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修行弘法的印度灵鹫山非常相似,遂奏请汉明帝在此修建佛寺,寺院落成后,取名大孚灵鹫寺(现今显通寺的前身,有“释源宗族”之誉),之后历代修造的寺院鳞次栉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壁辉煌,是中国历代建筑荟萃之地。据记载,北魏时期已建成大规模寺庙群,至唐代达到鼎盛时期,最多时曾达到360多座,僧尼达万人,虽经历几次变迁,寺院建筑遭到破坏,目前,台内外尚有寺院47座。其中佛光寺和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建筑。
此外,雕塑、石刻、壁画、书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世人称赞:“黄山归来不看山,五台归来不看庙。”因此,五台山也就以其佛教寺院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位于全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三、诸宗并弘 名僧辈出
五台山因其独特的神圣地位,佛教发展空前隆盛,诸宗并弘,名僧辈出。清凉国师澄观,是华严宗四祖,以“生历九朝,为七帝师”的尊位,长居五台山弘扬华严经学说。净土宗四祖法照大师于五台山弘扬念佛法门,与玄奘三藏齐名的不空三藏弟子含光大师居五台山金阁寺宏扬密宗,天台宗的志远大师,法相宗的窥基大师、律宗的道宣律师,禅宗的隐峰、仰山、赵州禅师、憨山大师等竞相来山礼佛弘法。使五台山逐步发展成为“名僧辈出、诸宗并弘,群贤必至,八方竞礼”的佛教中心,引领全国的佛教发展走势。
目前,五台山佛教的显密并存、宗派齐全,包含律宗、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真言宗、禅宗、净土宗以及藏传佛教,这也是五台山成为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重要原因。
四、汉藏共存 同居一山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在藏传佛教中具非常重要的影响。五台山佛教在唐代就与藏区发生了联系。当时西藏流传五台山是“人间刹土”的传说,吐蕃遣使求五台山图,传说松赞干布曾派人在五台山修建寺院。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以藏传佛教怀柔蒙、藏民族,稳定边地、巩固政权,五台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清代诸帝以怀柔蒙藏,稳定江山为国策,在五台山大兴黄教,对五台山寺庙进行大格局调整,菩萨顶古刹以皇家建筑同等规格进行修缮,让五台山名僧统理全国番汉事务,并将罗睺寺等10座青庙改为黄庙,将藏传佛教推向高峰,使五台山作为全国唯一汉传、藏传佛教并存的名山。
在社会主义时期,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指引下,五台山藏传佛教继续谱写爱国爱教、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1959年,全国佛教协会会长喜饶嘉措来五台山朝拜;1980年7月,当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协名誉会长的十世班禅大师一行九人来山朝拜。2020年5月,第十一世班禅大师在山西省进行参观学习,在五台山停留4天。每年都有大量的藏传佛教信徒和一些大活佛专程到五台山朝拜。
纵观历史发展,五台山作为全国唯一汉传、藏传佛教并存的名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于四大佛教名山中独一无二,汉、藏、蒙、满、土、苗、朝鲜等多民族僧俗和谐相处,共住一山,这也是五台山成为四大名山之首的重要原因。
五、盛名显赫 享誉海内外
五台山是世界佛教徒公认的文殊菩萨道场,在全世界具有很高的影响。唐代时,日本著名的高僧灵仙三藏、圆仁大师、蕙萼、宗睿等众多僧侣,及印度、朝鲜和东南亚等国佛教僧侣竞相来山取经巡礼,求法请益,使五台山成为著名的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中心,享誉海内外。圆仁慈觉的《入唐求法巡礼记》(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并称为世界三大旅行记),有专门关于五台山的描述。
当前,随着五台山加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名录,更加声名远赫,世界各国的佛教爱好者与信徒,纷纷前来观光朝礼。特别是去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开展五台山综合整改整治工作后,五台山佛教界围绕深入挖掘传承五台山优秀佛教文化,陆续举办了中斯佛教文化交流、世界智慧日倡议活动、五台山佛教国际论坛、华严颂佛教音乐会、能海上师诞辰130周年研讨会、全国佛教讲经交流会等佛教文化活动,成立了五台山佛教国际研究院,筹建五台山男众佛学院等,不断增强五台山佛教的对外表达能力,努力提升五台山佛教的世界影响力,使五台山进一步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名山。
此外,五台山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位于山西省五台县金岗库村。1938年3月8日聂荣臻司令员率军区指挥机关进住金岗库,司令部就设在这所院子里,并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领导和组织了当时的抗日战争和地方革命。抗战期间,五台山僧人脱下僧衣组成抗日自卫队,他们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特定环境,积极以各种形式参加抗日,想方设法营救被日军关押的八路军和群众,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拿起枪,勇敢地与日军搏杀,当地群众称五台山的和尚为“革命和尚”,晋察冀军区专门把这些和尚僧侣组织起来,建立了一支连队,人称“和尚连”。
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春天,毛主席率领党中央机关离开陕北,路经晋西北,开赴西柏坡,在五台山塔院寺住了一晚。毛主席一行,离开五台山后,绕道石咀镇,东上长城岭,出龙泉关,于5月26日到达平山县的西柏坡,部署和指挥了翻天覆地的伟大的解放战争。
链接
五台山居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相传是文殊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从东汉永平年间(58—75年)即开始建庙,后经历代修建扩大,现存寺庙58座,有青庙(和尚尼姑庙)和黄庙(喇嘛庙)之分,僧侣数百人之多。
五台山大多数寺庙集中在台怀,台怀白塔是五台山的标志,塔高70米,周围83米,状如薄瓶,拔地而起。塔上复盘,四周悬挂铜铃,风吹铃响,山鸣谷应,塔院寺为五大禅林之一。
显通寺为五台山最大的寺院,因相传五台山与印度灵鹫峰相似,初名“灵鹫寺”,寺内文物极多,面宽7间的无量殿,无梁无柱,纯砖结构,表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艺。
喇嘛庙罗喉寺的活动机关“开花献佛”,观者称奇。
菩萨顶为五台山三大名胜之一,古称真容院,创建于北魏,历代重修。殿顶铺盖琉璃瓦金碧辉煌,寺前还有金台最大的乾隆御笔碑刻。
被称为中国建筑瑰宝的佛光寺,古朴典雅,其建筑、唐塑、壁画、墨宝久负胜名,合称“四绝”。
位于五台县西南李家村北的南禅寺,现存大殿重建于唐建中三年(?82年),是我国现存最占的唐代木构建筑,殿内佛坛上满布唐代彩塑,造型精美,手法纯熟,是我国唐代雕塑杰作。
五台山不仅以其辉煌的庙宇、奇异的景致、珍贵的文物、动人的传说吸引游人,更令人叫绝的是清凉世界敷演清凉,四时瑞雪常飘,幻出银装世界,恢宏极乐,六月莲花好放,翻成金色乾坤,因此被称为“佛山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