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潮汕孩子的服饰

潮汕孩子的服饰

a1

潮汕人祈求吉祥的传统愿望深厚,养儿育女更要求吉利、图吉祥。这种愿望在婴儿的穿戴打扮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潮汕民间婴儿服饰十分丰富,也十分有趣。人们将各种美好、吉祥的寓意寄托于最能反映自己心愿的服饰上。

潮汕地区的很多小孩子常年带着肚兜(又称“抹胸”,潮汕人叫“肚腰”),为的是避免大人没有及时给孩子添衣保暖而生病。潮汕人认为,肚子(俗称“软肚”)是身上比较柔弱的部位,特别是肚脐四周很容易受风着凉,引起感冒拉肚子,需要特别的保护。

孩子的肚兜大多由母亲自制,因为旧时孩子穿戴的肚兜总会有人来看一看,比一比。故而母亲们对孩子肚兜的缝制特别用心。母亲们会把平日剪裁衣裳时一些边角料存起来,闲时便把这些碎布拼接,给孩子缝肚兜等物品。为了加强保护效果,有时她们会用到两三层以上的厚布料或在夹层填上棉絮,并在肚兜前面中间开一小口作为袋口,或在右边留一处不缝合作为袋口,让婴孩可以用来装上心爱的小玩物。

潮汕民间俗信,穿这类近乎“和尚袄”的百衲衣,便会受到佛祖保护,易于养大。母亲们还会用她们的巧手在小小的肚兜绣上各式各样的图案,装饰美化的同时,也表达她们的良好期望和意愿,如绣上公鸡、寿桃、白头翁等,隐喻功名富贵、长命富贵、白头富贵。如今,一些农村出生婴儿裹系肚兜其风尚存,但也渐不多见。

婴儿常穿“揽腰衫”,右襟拉至左腋下,左襟拉至右腋下,覆盖在右襟上面,左右两襟用布带在右侧系紧。“揽腰衫”在前胸有两幅布重叠,能够对婴孩的胸腹起着保暖的作用。“揽腰衫”是汉民族的“古装”,在右侧开襟,叫做“右衽”,这是汉人服装的惯例。

旧时,人们在喂养小孩食物时,为了防止食物掉在衣服上,总会给小孩带上一个脖围(俗称“项贴”)。脖围就是围在小孩颈项上的一道环形布,这道环形布中间开有一个圆,比小孩的脖子稍大些,这道环形布后面留有缺口,并带有两条长布条,给孩子带上时把两条长布条系在脖子后面即可,脖围上有绣花鸟图饰的。脖围形式多样,有环形的、梅花形的、葫芦形的,也有和肚兜连在一起的。它的由来有个有趣的传说。宋代方腊起义军攻占浙江某地,进村发现大人都到山上避难了,只是在几家农户家里发现有小孩在哭,显然是大人在转移时顾不上带上小孩。见此状,方腊便叫军士用食物喂养这几个小孩,临走又怕把小孩饿死了,于是他又叫军士用舂米面粉制成大圆饼,并中间挖个圆孔,给每个小孩的脖子上都套上一个大圆饼,让其自己取食。

起义军走后,大人归家后见自己的孩子正吃着饼不致饿死,才知起义军与群众心连心。为了纪念方腊义军,人们就用布制作脖围给孩子带上;同时又发现脖围还有使用价值,各地便效仿起来,成了后来本地的脖围。

潮汕孩子的服饰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