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传统拜师礼 束脩

传统拜师礼 束脩

a1

在《论语》里,有一句:“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弟子要拜师,总要有表示。朱熹认为“束修其至薄者”,即使一般穷苦人家,稍作努力,还是应该拿得出这个挚礼,不然,孔门就不会有那么多出身寒门、生平寒微的穷学生。孔子这么说其实是打个比方,意思无非是说明即使是最轻微的礼物,他都会给予教导。但这必须成为一个规矩,否则就属于不劳而获。

“修”是表示“旧时送给老师的酬金”,组词“ 束修”; 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学费即是“束修数条”,束修古时候就是咸猪肉,后来基本上就是拜师费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学费。唐代学校中仍采用束修之礼并同国家明确规定,不过礼物的轻重,随学校的性质而有差别。教师在接受此项礼物时,还须奉行相当的礼节。束修的致送,表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

束修,历来解释不同。可以将它理解为“十条腊肉”。

弟子拜师,送上挚礼,是应该的;但是礼过重、过轻,都有失中道。孔子在对拜师礼的制定上,也表示了中道原则,最少要纳十条腊肉的学费。

古人尊师重教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古人的观念中,老师对于一个人赖以安身立命和处世的“才”“德”有重要的造就培育之功。“人之常尊,曰君,曰父,曰师,三者而已……君之于臣,父之于子,力有所不及处,赖师之教尔,故师之德配君父”。把老师的恩德高于于父亲,所以老师不但有“恩师”之称,而且被弟子称为“师父”。“德业之师,以父道事之”。“师徒如父子”是古来敬师的名言。只要师徒关系形成,师傅有责任把学生想学的东西教会为止,使学生有自立生活的一技之长。

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学问有门径,技术有门径,为师之道就是引领进门。师门,古人称以“门墙”、“门仞”。《论语·子张》记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孔子渊博的学识如一座深宅大院,那“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站在门外,隔着数仞高墙,怎能见到?须要进得门来。可是,“得其门而入”并不容易。

当然,如何叩开老师的门?那就要看诚意了。

传统拜师礼 束脩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