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三平寺,位于平和县文峰镇境内,为晚唐高僧义中禅师于唐会昌五年(845)所创建,至今已有1163年历史。寺庙依山而筑,前低后高,结构匀称,三殿半的建筑格局为全国所罕见。寺内供奉义中禅师(公元781~872年),敕号广济大师,俗称“三平祖师公”。
三平祖师祖籍陕西高陵,出生于福唐(今福清市),圆寂后逐渐演化为佛教俗神。三平寺迄今香火绵延,四时都会举行漳台三平祖师信仰朝拜活动。特别是在每年正月初六日(三平祖师出生之日)、六月初六日(三平祖师出家纪念日)、十一月初六(三平祖师圆寂之日),香火更是鼎盛。
三平祖师信俗活动内容丰富,包括“侍者公”轮祭、“虎侍者”(三平寺的祖殿和塔殿都供奉三平祖师,配祀“蛇侍者”以及“虎侍者”);布施(即沿途遇见“乞讨者”,应以慈悲为怀,布施钱币);三平祖师朝圣;借钱(从事商贾或养猪的香客还可从三平祖师塔殿的石龛中求取若干枚钱币,意在向三平祖师借钱,以求财源滚滚);诗签(为满足善男信女求佛问药的需求,住持便将义中留下的中草药方以诗签的方式普济众生);摇签卜杯(刻有签诗顺序符号用以占卜的小竹片,叫做签。有蚌形的两个木块或竹块,叫做珓杯)等等。
三平寺不仅在闽南、粤东地区家喻户晓,而且闻名于台、港、澳地区和菲律宾、新加坡、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每年都有大批信众到三平寺朝圣。三平寺分庙众多,其中仅台湾就有五十多家分庙。在台湾台南市、屏东塔楼、高雄新光里、嘉义澜潭等地的分庙,每年都会举行漳台三平祖师信仰习俗活动,参加的信众达数十万人之多,显示出两岸祖师文化信仰的同根性。三平祖师信俗是海峡两岸民众增进情谊的重要载体。
唐代高僧义中禅师,敕谥号为广济大师,民间俗称之为三平祖师公。俗家本姓杨,祖籍陕西高陵人。因其父官宦入闽,义中于唐宗李适兴元元年(公元784年)诞生在福唐(今福清县)其父任。时值甲子岁正月初六日。他在襁褓中就不食荤腥,即所谓“胎素”也。到了德宗贞元十三年丁丑岁,他随父亲仕官至宋州(即泉州),投拜于玄用禅师门下,剃发出家,这年他才十四岁。直他二十七岁才受具足戒,成为比丘。
他先修三摩钵提,做得安心虑;后修奢 摩他禅那,达到正定寂止的境界。于是他顿明心要,肩杠锡杖,云游天下,拜师修证。先到中条山百家岩拜谒怀晖禅师,次依西堂智藏禅师,后到洪州百丈山谒见怀海禅师。他在这一高僧名师的门下,恭恭敬敬地巾侍十年,通悟了禅宗要旨,修证上层禅学,这才去抚州拜见石矾禅师。石矾经常张弓架箭,来接佛子。义中登门诣法,石矾高声喝声:“看箭!”义中见状,立刻开襟怀,挺胸当箭。这正符合达摩祖师的禅学:“直指人心,见成佛,不立文字”。于是石矾禅师就收起弓箭,称赞道:“我三年来,张一枝弓,挂两只箭,而今只射得半个圣人。”义中进一请教道:“怎样才能做到全圣?”石矾只弹弓弦三下作答。从此,中又随侍石矾禅师左右,达八年之久。最后,义中又南游到了潮,参见了大颠禅师。大颠禅师一见义中就说:“卸掉甲胄来。”义中领悟,就退一步立定。从此义中参悟了佛法禅机,大彻大悟。这十八年间,他遍访海内高僧,不仅精研了佛教的经、律、,也修证了禅学义理,经历了世事沧桑,终于使他“妙造空中,深了无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