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潮阳英歌舞 威武豪迈

潮阳英歌舞 威武豪迈

英歌舞、民间剪纸和笛套音乐是潮阳闻名遐迩的三大优秀民间艺术,被称为潮阳“三瑰宝”。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潮阳英歌,粗犷豪迈、刚劲威猛,让国内舞蹈界为它深深着迷。每逢佳节庆典,英歌舞队的“好汉们”都会在潮阳城乡巡游亮相,让广大群众一睹古老英歌的壮志雄风,更为节日增添一道靓丽的流动风景线。

威武豪迈最阳刚

每到周末,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潮阳区后溪文化广场便会响起清脆欢快的锣鼓声。数十名青年男子手执两段红色木槌,踏着节奏鲜明的鼓点敲击着木棒,时而左右舞动,时而呐喊疾行。只见他们跳跃前进,虎虎生威,矫健的动作刚猛有力。随着鼓点变化,舞者随之变换着“满天星”“双金钱”“众星拱月”“双龙吐瑞”等阵法,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英歌舞原流行于粤东及闽南一带,但现在只在潮汕地区部分村镇保留下来,以威武豪迈见长,被国内舞蹈界称赞为“最男性的舞蹈”、中国“民间舞蹈之根”的汉民族群众性广场情绪舞蹈。正在排练的是潮阳后溪英歌队,这是一支以中快板英歌为突出代表的潮阳英歌舞队。

说起潮阳英歌,年过古稀的潮阳英歌省级非遗传承人林松有说不完的故事。他自小受父亲的影响,9岁就开始痴迷英歌舞。16岁以后参与英歌队表演,19岁入伍当文宣队员期间,学得一手舞台人物化妆手艺。退伍后,他念念不忘家乡英歌舞的发展。于是,他与年过八旬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卫两人一起重新组建了后溪英歌队,并融汇集体的智慧,对原本较为呆板的传统“7槌”套路作了大胆创新,演变出14、18、21下槌的套路;后来,又演变出潮汕著名的28、35、49下槌的英歌套路,使得后溪英歌队重振雄风。

古傩舞演变而成

有人考证英歌舞已有3000年历史,但也有人认为这种舞蹈产生于明朝。尽管英歌舞在潮汕流传久远,但史料对它的记载却少之又少。据了解,对英歌舞的起源目前至少有十种说法。有人认为是来源于“傩舞”,有人认为是改编自北方秧歌。有人考证是来自《水浒传》汉剧,因为英歌舞者都画着梁山泊好汉的脸谱。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为了掩盖民间起义力量,而以练武的方式流传下来。

根据部分专家学者的研究和历代民间舞蹈艺人口耳相传,从英歌舞的脸谱,领舞者手中使用的道具——蛇,表演时发出的叫声,传统英歌后棚中的“伯公”、“伯母”以及英歌舞驱鬼逐邪的原始功能来看,英歌舞是中国古代傩文化遗存的沿革、变化;从英歌舞的表现内容和形式,队形构图,表现形式、主要动作和道具使用等方面来看,英歌舞又具有北方大鼓子秧歌、花鼓的特征。

因此,关于潮阳英歌的渊源,林松认为是源于古傩舞,至明代吸收北方大鼓子秧歌在当地逐步演化而成。《潮阳县志·舞制篇》曾描述宋朝的祭孔仪式,“用舞生三十六,左十八,右十八,左手执龠,右手秉翟。疾徐、行立、进止之。”而《中华全国风俗志》下卷七也记述:“潮州人于新岁中,有足令人解颐者,即斯地所谓唱莺歌是也,其戏以三十六壮年男子饰梁山英雄,半执木棒,棒长盈尺;半执小鼓,鼓大如碗,举步亦趋亦跳,进退不紊。棒声、鼓声,劈劈冬冬,殊可晒也。”也证实了傩文化的转化形态。

舞槌对打秀精彩

林松告诉记者,潮汕拥有独特的陆地文化和海洋文化,通过长期对耕田、插秧、种地、扛锄头、挑担子等动作的结合,形成了中板英歌舞。英歌舞的脸谱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水浒人物,称为戏面脸谱;一类则是虚构鬼怪,称为鬼面脸谱。戏面脸谱的化装参照京剧人物,而鬼面脸谱则以黑白两色为主,偶尔点缀红色,图案多为自己创造,以夸张、狰狞、滑稽为好。

英歌舞最大特点就是手执双槌舞动,除了槌法外,英歌舞的技法还有指法、手法、步法、身法、阵法等。而最难的应该算是对打的掌握,对打完全以南派近身短打技击为基础,滚、点、批、戳各种拳法应有尽有,充分体现短兵相接的搏斗情景。
英歌舞过去的表演分为前棚和后棚两个部分,共有108人,代表《水浒传》中梁山泊一百零八名英雄好汉。前棚一般36人,俗称“三十六天罡”,手执木棒,配合锣鼓点、海螺号和吆喝声,两棒相击翻转,边走边舞。队员们用独特的动作和阵型,展现了梁山泊好汉翻山峦、跨溪涧,排除万难、勇往直前、“杀民贼、救义友”的英勇行为。后棚一般72人,俗称“七十二地煞”,扮成各式杂耍艺人,表演地方戏曲片段、本地情节性舞蹈和武术等小品。现在的英歌舞通常只保留了前棚部分。
传承保护有基础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政府的重视引导,对英歌舞的改革更是取得喜人的成果。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根据人们的审美要求,大胆融入潮剧、潮汕民间舞蹈、潮州音乐等地方艺术门类,甚至以现代舞蹈的理念,对英歌舞的动作、套路、服饰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改进,使英歌舞形成争奇斗艳的繁荣局面。目前,英歌舞在潮阳、潮南、普宁等地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盛大庆典、重要节庆,都要邀请英歌队助威尽兴。仅在潮阳区,就拥有英歌队上百支,百分之八十的乡村都拥有自己的英歌队。

近年来,潮汕英歌舞南征北战,战绩喜人,先后参加了一系列全国性艺术比赛,还参加澳门回归庆典,并到北京、香港、广州等地表演,好评如潮。当代舞蹈艺术大师贾作光评价英歌舞是民族舞蹈之魂,是民间舞蹈鲜艳的奇葩、稀有品种、舞蹈宝库的珍贵财富。2020年,潮阳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英歌艺术)”,2020年潮阳英歌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潮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翁木顺告诉记者,为使潮阳英歌舞代代相传,老艺人不遗余力地培养英歌舞新人,而这些后备队伍基本上都是社区民间组织组建起来的。同时,潮阳英歌还走进校园,在中小学培养后备人才,组建各学校的英歌舞队,使他们得到锻炼和提升。

潮阳英歌舞

潮阳英歌舞 威武豪迈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