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音乐是潮州文化的组成部分,被称为“中原遗响,华夏正声”。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瑰宝。潮州音乐,名家辈出,洪沛臣、郑祝三、陈子栗三人创立的潮州细乐,为潮州音乐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潮州细乐是潮州音乐的一个种类,《潮州民间音乐志》分类篇将它并入潮州弦诗乐种类,汕头市潮州音乐研究室则将它从弦诗乐类中分出列为一个种属,成为潮州音乐五个种属之一。
潮州细乐是以小三弦、琵琶、古筝为组合的器乐进行演奏,以古筝为领奏,也可加入椰胡或洞箫乐器。加入椰胡或洞箫乐器时,细乐演奏组合则以椰胡或洞箫为领奏。传统的潮州细乐演奏乐器小三弦,专用于潮剧和潮州音乐,琵琶则用南派琵琶,四相十三品,(琵琶)横抱,和现代(琵琶)直抱形式不同,与古代宫廷乐工的抱式有相同之处。潮州细乐名家林云波、谢进桂、苏文贤都用横抱形式弹奏。古筝则用潮式十六弦筝,椰胡则是潮州音乐特有乐器。潮州细乐的演奏乐器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潮州细乐是细致精雅的音乐,文人士大夫以乐会友,在书斋公馆闲情逸致演奏的一种形式,故有“室内雅乐”之称谓,是国内传统音乐中一种极为稀少的音乐组合,以此可窥细乐流传的局限。
潮州细乐的历史,研究潮州音乐的专家学者大都认为有百年之久。从潮州细乐的组合及传承情况,据音乐老艺人讲,只能追溯到清朝末期的洪沛臣。洪沛臣之前潮州城有黄月卿先生玩细乐,在当时是否会成为细乐组合形式,因时间久远,兼之又没有文字记录,详细则无可考究。
洪沛臣先生是潮州音乐的一代宗师,精通三弦、琵琶、笙、琴、瑟等多种乐器,是潮州细乐的创立者。他的住居在潮州城太平路石牌巷尾。洪沛臣先生以经营玉器古董为业,他在潮州城内义安路开设一间名为“洪日盛”的古董店。他经常外出从事经营活动,走南闯北,足迹及于国内许多地方和海外东南亚一带。他喜爱音乐,秉性聪颖,善于领悟、吸收、融通他乡异域的音乐艺术精华,转过来又丰富和发展了潮州音乐。
洪沛臣在形成以小三弦、琵琶、古筝的潮州细乐演奏组合中,他以很高的音乐造诣及其影响力起到领头人的作用。潮州细乐就是在以洪沛臣为首的郑祝三、陈子栗三人演奏小组经过长期合乐演奏,探索规范,产生流传至今。在《潮州三弦,琶瑟,筝谱·郑祝三自序》(1935)一文中就详细叙述了潮州细乐产生的经过。文中载:“余18岁(即时906年,笔者注)南渡星洲(即新加坡)认识潮州洪佩臣先生。洪佩臣(或作洪沛臣)先生,潮属名乐师,精三弦、琵琶以及及各种音乐,皆可师法,又能鼓瑟古琴,名著中外。”“同时又识海(阳)邑砂陇乡(即现潮安县彩塘镇金砂乡)陈子栗君,乐精三弦。余自此得与洪、陈二君会乐,常以琵琶、三弦、筝合奏,然秦筝与琵琶工尺虽然不同,合奏竟能协律和声,三弦则照筝谱工尺弹之,亦得音韵和谐。每弹至入神,确有妙处,实与寻常乐谱,大有天渊之别。”“自暹往星,幸得旧友重晤,复与洪、陈二君再奏古调,在场观众无不称善,随称为音乐三友,余之筝法,从此名于中外。”
郑祝三在文章中讲述了潮州细乐产生的经过及人物。其中的陈子栗是新加坡的小三弦名家,潮安县彩塘镇金砂乡人。1912年在新加坡创建的余娱儒乐社是新加坡历史悠久的音乐社团之一。“余娱儒乐社”的取名极具古风,它取义“籍业务之余暇,萃大雅于一堂,操丝竹以遣兴,托清歌而娱情”而命名“余娱”。 余娱儒乐社至今还在开展音乐和戏剧活动,其历史已近百年。新加坡余娱儒乐社跟国内汕头公益国乐社是兄弟社。陈子栗师事洪沛臣学古琴,他是潮州细乐创立人之一。据《潮州音乐人物传略·陈子栗》载:“陈子栗品性侃爽,雅好音乐,性喜交游。少小乡居,有斋名笔花居,盖取‘梦笔生花’之义,以此用为款客之所。斋虽不大,清雅不俗,暇集同友,红牙铁板,吹竹弹丝,弦歌之声,不绝于耳,习之既久,举凡声乐之技,件件皆能,共技艺日趋于精湛。”“素慕郡城名师洪沛臣先生,善古琴之法,乃诚挚师事之,由是先生乃能操古琴焉。”“子栗先生师学其古琴、擅古琴之法者,在潮属惟先生一人而已。”陈子栗师洪沛臣学古琴,是洪沛臣的弟子。他与洪沛臣虽是师生,却经常合乐。洪沛臣弹琵琶,郑祝三操古筝,陈子栗弹小三弦,他们各按乐器的演奏特点,合奏古调,根据乐曲的旋律,分出了琵琶演奏谱,古筝演奏谱。这种演奏形式是一种很有特点的演奏组合,在当时的潮州音乐演奏程式是一大创 新,一个新的音乐种属在他们的演奏组合中就不知不觉地诞生了。
潮州音乐,潮州细乐,洪沛臣,郑祝三,陈子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