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习俗
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这是一张最有号召力的喜柬,只要是炎黄子孙,无论你身在何处,身居何位,都会在这一时间和家人、亲人团聚。为此,人们会在节前做好一切准备,那种排场,那种隆重,是一年之最。狮队、鼓乐队,入冬后的晚上便开始练习。到了十一月一过,各家各户开始准备年货,孩子的新衣,打米糕,做年糕,打米饼,炒花生……
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开始,各家各户开始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家具。二十四日为小年夜(交年),俗称“入年价”。入年价后,猪不能骂,狗不能打,人与人不能吵,文明、礼貌、友爱、和睦,开始呈现节日气氛。是日晚上用年糕、果品在厨房送灶神上天,以感谢灶神一年来的关顾。除夕那天早上,要用五牲、果品祭拜天神、地神、家神,然后贴春联、挂年画,下午一到便开始洗澡、穿新衣,天没黑就进晚餐了,这一顿叫年夜饭,也就是团圆饭。这是一顿最丰盛、最融洽、最欢乐的晚宴。辛苦的一年划上了句号。饭后给小孩子压岁钱。此后什么事也不做了,只是聊天喝茶,等候新年的钟声。子时一到,家家户户大放鞭炮,接财神,迎新春,然后才休息。
年初一早上,家家斋食,以洁身心,祈福太平,万事顺意。不久就是狮队各家各户拜年。这一天什么事都不干,真正的清闲。初二早上要拜家神,祭宗祠,这一天可以探亲访友。初三,叫“送穷日”。初一、初二不准扫地,意为趸财。初三才由女主妇打扫卫生,意为“送穷”。初四为“出年价”,早上用五牲、酒水拜敬天神、地神、家神,以及请灶神回家。妇女一般是这天带小孩回娘家探亲。春节就此结束。
在村里盛行一句俗语:初一早,初二迟,初三睡到日头晒门眉,初四女人扮亚旦,初五烧香到月半。
元宵节
无宵节在皇思扬村一般不怎么热闹,只以加菜表示,但小孩在晚上点灯笼闹节。
清明节
三月初三为踏青节,是大众扫墓祭祖的日子。在哪一天,各族自定,有的初一,有的初三。活动的大小,由各族而定。
端午节
皇思扬虽然靠近西枝江,但并没有赛龙舟的习惯。但都会裹粽子,粽子有两种,一种是咸粽,有丰富的配料做馅,一种是碱水粽(俗称灰水粽)。五月十三日是关帝公生日,全村有四个关帝庙,这一天村民都会有较隆重的敬拜。
七月十四(鬼节)
一般是以各户为主在家中祭拜家神祖宗。又因这个时节正是夏种结束,所以各户一般都会大聚一餐。
中秋节
这是亲人团聚的节日,仅次于春节。外出的亲人大都会赶回家和亲人团聚。同时这个节日较风行送礼和走亲戚访亲友。吃完晚饭后,就是一家人出来门前看月亮,以前还会晚上放孔明灯,传说中放孔明灯是以纪念孔明(诸葛亮)。
冬至
这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日,在客家习俗中是一个仅次于春节的大节,还有俗说,“冬大过年”,“望冬莫望年,过了新年讲耕田”。除了要祭拜先祖,菜肴也特别丰富。
在中国至今还流行一句俗话,穷人盼过节。在过去,就是最穷的人家也要在这一天加点菜,可见人们对节日习俗的敬重。实际上远不止这些,节日是亲人团聚,活人和先人的一次特殊的对话,一种怀念和感恩。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经济如何发展,形式会有所不同,但这种传统的习俗永远也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