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是”俗称红包,在我国,过年派送红包的习俗早在古籍晋·周处《风土记》中就有记载。
蓬年过节,中国人利是文化会涌现出来。亲人与亲人之间;朋友与朋友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都会利利是是,大家交换利是。
这种文化一年传一年,一代传一代。利是大小随人意!
利是文化,在好大程度有利他主义。在受到别人恩惠,或祈求别人,都会用利是补上。慢慢变成利益交往手段!亲人也在利是大小中体现亲疏关系。这就是中国的酱油文化最现实的体现。
小孩子,天真烂漫。根本不会利是包含什么意思!有就可以了。但大个人往往在小孩子拿到利是时,打听利是内有多少钱?从而确定亲疏问题,也同时作出反应,应该回礼多少。
这样会让小孩子好费解!但大人做得好自然。就这样一代传一代地传下去!可悲的利是文化,好像酱油一样,混浊着中国的人际关系。亲情友情如不搭上个利是,就可能被人指三道四,说不会做人!
不少地方红包动辄过千元 广东利是数额少意头好
各省利是习俗
广东
老广州人派利是时时常说一句话:红纸一张,利利是是。意思是送个吉祥祝福,并无多大花费,你放心拿吧。而逗利是的也多少无拘,只讨个新年红火的好意头,所以一般也就金额不大,亲戚朋友彼此往来,压力相对小,大家图个开心。
广东春节派利是讲究的是意头而非金额多少,但其他不少省市的习俗却各不相同,也有不少青年却对当地春节大派红包的民风颇感头疼,几百元几千元地派,积少成多,总数惊人。有娃者尚可礼尚往来;无娃者却只出不进,成了红包“夹心层”。
与其他地方相比,广东的利是文化颇受称赞。也正因此,不少红包夹心层盼着广东的“利是文化”能在全国各地发扬光大。
浙江 给孙辈红包要五位数
要说派红包最豪气的地区,非长三角莫属。
李先生今年30岁,来自浙江,和妻子小兰尚未生育。今年春节,小两口的红包支出总计15800元,红包收入却为“0”——谁叫他俩没孩子呢?
在李先生的大家族里,给孙辈的红包是5位数。亲兄弟姐妹的孩子,约定俗成要包4位数;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的孩子,则视关系亲疏而定,200元起。
李先生说,如果不派红包或派得少了,就会遭到了孩子们的鄙视,年会过得“很没尊严”。
上海:派红包成“宫心计”
红包之名盖因钱被装进了红色纸包里,也正因为纸包的阻隔,使派红包成了“宫心计”,来自上海的郑先生对此深有感触。
“别人给我孩子派红包,如果他有孩子,我自然也得给他孩子回一个。但我不可能当场拆开点钱,只能提前备着,包多少凭往年的经验和直觉定。如果我包得比他少,他事后可能会觉得我太小气;如果我包得比他多,我多少还是会觉得吃了亏,他也会后悔没多包几百元。”
郑先生认为,互包红包是场高难度的博弈,影响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