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县城平山与大岭镇之间,西枝江缓缓地由东北向西南方向流过。在平山青云社区靠近西枝江边的一个小山峁上,巍峨地矗立着青龙潭塔。
青龙潭塔的前身叫“青云阁”,建于清代中叶,在上世纪50年代倒塌。青云阁的位置是有讲究的,正好位于西枝江由北而折向西南的拐点上,视野极为开阔。过去交通落后,西枝江的航运因而显得尤为重要。青云阁既为佛塔,又当是依据风水学说理念修建的“文峰塔”,也还可作为船舶河航的指示标志。近些年,惠东县政府将青云阁旧址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发动民间力量,增其旧制,于2020年在原址上重建了青云阁,并命名为“青龙潭塔”。
青龙潭塔的塔基为大理石,雕栏石砌,高约三米,里面中空。塔基正中为塔体,塔身完全用青砖砌筑,没有粉饰,挺秀简洁。七级浮屠,六面六方,高约四十米。每层六个塔角向上挑起,美轮美奂。塔体根部出檐,单檐无平座的塔檐像帷幔披在各个塔层之间,每个塔檐由七层红砖和七层白砖相间而成,红砖呈梁式,白砖为锯齿状,嵌于七层红砖之中。第一层塔面积最大,依次向上各层相继收窄,最后集于葫芦塔顶,直指苍穹。
塔的正门朝县城方向,为大理石柱门框,门楣刻有四个阳文的鎏金大字“青龙潭塔”,刚进有力。底层塔基地板为厚厚的钢化玻璃,可看到塔基里面长满的铁芒箕。塔室没有柱子,净空很高,宽敞透亮。每层有五个窗户,呈方形、圆形或葫芦形,变化各异,美不胜收。楼梯沿着室内墙壁旋转,逐层相通。游人扶着实木楼梯栏杆,拾级而上,每上一层,站在窗户边,沁凉的微风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感觉爽极了。
登上第七层塔,差不多有十几层楼高。向四周眺望,亮丽的风景尽收眼底。南面,西枝江水利枢纽大坝拦住江水,昔日露出河床的西枝江如今碧波涟涟,水面如带,向县城方向飘去,灌满了黄排河。两水绕着县城走,县城因而灵动了很多。江边长满了小竹子,竹枝叶匍匐在水面上。四周的田野上,花草树木,葳蕤生长。往华侨城方向望去,但见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楼房的倒影映在江水中,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隔一江绿水,青龙潭塔的对面就是西枝江公园。每到晚上,公园华灯绽放,游人如织。此时,四周装有射灯的青龙潭塔,也不甘示弱,从底到顶亮了个底朝天。整个塔身珠光宝气,晶莹剔透,显得大气而庄严,为县城的夜色平添了无边的璀璨风姿。两边对照,非常祥和,相得益彰,充满诗情画意。盛世修塔,塔虽然实用功能不大,但结构方式多样,形式非常自由,较好地体现了东方建筑的神韵。青龙潭塔的重建,是惠东形象的再造,俨然成了靓丽惠东的又一名片。
塔本缘起于古代印度,在东汉时期随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的楼阁相结合,形成楼阁式塔,青龙潭塔即属于此例。宋人王安石登上飞来峰塔,寄托壮怀,喊出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豪迈峻语,让人热血沸腾。而今,络绎不绝的游人登上青龙潭塔,想必也有类似的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