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汾阳地秧歌与“秦王破阵乐”

汾阳地秧歌与“秦王破阵乐”

“汾阳地秧歌”是流传在山西省汾阳、孝义一带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分为以舞蹈为主的“武场地秧歌”和以演唱为主的“文场地秧歌”。2020年申请国家保护的是武场地秧歌。

唐人笔记《隋唐佳话》(程毅中点校中华书局1979年)记载:“太宗之平刘武周,河东士庶歌舞于道,军人相与为秦王破阵乐之曲,后编乐府云”,同样的记载出现在宋代《太平广记》唐太宗条之四。原来宫廷音乐舞蹈“秦王破阵乐”来自河东士庶歌舞。太宗破刘武周的地方是河东汾州,唐杜佑《通典》曰:“破刘武周于汾州,建弘济寺。”

《隋唐佳话》又说“破阵乐,被甲持戟,以象战事。庆善乐,广袖曳屣,以象文德。郑公见奏破阵乐,则俯而不视;庆善乐,则习之而不厌”。原来唐代也有歌迷,歌迷“郑公”喜欢的是“庆善乐”这种和谐之乐,不喜欢“秦王破阵乐”,因为破阵乐“被甲持戟,以象战事”。

2020年被公布为“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汾阳地秧歌应该是唐代宫廷音乐舞蹈“秦王破阵乐”的活化石,其理由如下:

第一、山西汾阳地秧歌与战事相关。

“汾阳地秧歌”是流传在山西省汾阳、孝义一带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分为以舞蹈为主的“武场地秧歌”和以演唱为主的“文场地秧歌”。2020年申请国家保护的是武场地秧歌。

汾阳地秧歌

汾阳武场地秧歌的起源,民间有三种说法。其一、唐代说:早在20世纪80年代刘瑞祥先生就收集整理了民间传说《汾阳地秧歌的起源》:“据说,汾阳地秧歌起源于唐朝时的栗家庄。那时,栗家庄、田村、石塔、堡城寺一带,是汾阳王郭子仪的饷田,也就是皇上赏赐的食邑田。堡城寺村过去曾叫郭太尉庄。由此,郭氏家族中的没出息者,作了这些饷田的经管人。这些人原在西京长安生活,来到汾阳后,就把宫廷中的一种闹红火的形式传到了栗家庄。唐太宗时,四海平定,天下归心。皇上闲暇无事时,便常看太监、宫女、侍卫们在一起表演一种叫秧歌的打击乐游戏。”其二、宋代说:《水浒传》中有一段宋江征田虎的故事,民间相传地秧歌是水浒英雄攻打汾阳“斜城门”的时候,久攻不下,地秧歌是梁山好汉摆的攻城阵势。还传说,磕花棒的是梁山好汉武松的化身,两根花棒说是景阳岗打虎时打折的哨棒;敲小锣的是潘金莲的化身,小锣象征烧饼;打花鼓的是武大郎的化身,腰鼓象征着一厚迭烧饼。其三、明清自然形成说。

这三种说法都表明地秧歌是战地舞蹈,与新发现的唐人记载“军人相与为秦王破阵乐之曲”一致。比较而言唐人说更为符合史实。

汾阳地秧歌

刘瑞祥是吕梁的一级作家,上世纪80年代当时人们思想很单纯,所以这段访谈是很原生态的,没有任何加工的意思。文中的“郭太尉庄”在《古镇新貌》一书中根据老百姓的发音写作了“国泰裕庄”,《汾州沧桑》一书中才更为“郭太尉庄”。笔者阅读民国年间汾阳知县稷山人王堉昌先生的《汾阳县金石类编》一书,意外的发现了宋、金古碑里确有“郭太尉庄”和“郭封村”的记载。“郭太尉庄”村名出现在《金显庆寺铁钟》铭文里,有一段内容是记载捐款人名的,铭文曰:“(下层第四段)郭太尉庄:郭显。宿静村:郭立。”“郭太尉庄”就是今天的汾阳堡城寺村了。

郭太尉庄的发现,为我们揭示了著名的“汾阳地秧歌”的真实起源是唐代。

汾阳地秧歌与“秦王破阵乐”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