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10座名人墓葬折射江西千年历史

10座名人墓葬折射江西千年历史

a1

省博物馆考古专家李科友带着记者走进江西境内多处鲜为人知的名人墓葬,探寻江西这片文化沃土上厚重的历史遗迹———

上饶辛弃疾墓

辛弃疾墓位于上饶市铅山县瓜山虎头门阳原山腰。虽然经历800年的风雨沧桑,辛弃疾墓放眼望去已是斑驳陆离、字迹模糊,但是“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的千古名句,掩盖不了墓主的耿耿风骨。

据记载:“辛弃疾墓立于绍定年间(1228—1233),其侧驿路旁有稼轩先生神道金字碑”。李老告诉记者,辛弃疾墓原来是用麻石砌成,后毁于清朝雍正年间,墓的基石板也全部被破坏,仅仅存留了土坟包。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辛弃疾的后裔在辛弃疾墓前又重新立了一块新碑,碑文上行书写“皇清乾隆癸卯年季春月重修”,中间为“显故考率公稼轩府君之墓”,下行是“廿五代玄玄孙□□霞溪□□□凌湖□东山辜染安北□立”。

1959年,辛弃疾墓被列为省重点保护文物,并于1971年和1981年经过两次修整。修复后的辛弃疾墓四周都砌麻石,分四层,顶端堆着黄土,两连围以坟柜。整个墓高为2.5米,直径2.5米,占51.5平方米,自墓前到山下共有石阶19级。

在辛弃疾墓前,有郭沫若题写的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但终究因遭到佞奸的排斥而辞官,居住在上饶带湖与铅山瓢泉。身为爱国将领的辛弃疾才华横溢,填有词600余首,成为我国古时一代词作家。

吉安文天祥墓

文天祥墓位于吉安市吉安县鹜湖大坑虎形山。民族英雄文天祥,1236年出生在今吉安市青原区富田,他心忧天下,把自己的一生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以浩然正气谱写了一曲震撼天地的正气之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篇,激荡着一代代炎黄子孙的胸怀。

文天祥是宝祐四年(1256)的第一名进士,授宁海军节度判官、迁知瑞州(今高安),赣州。根据史料:“德元年元兵南下,文天祥奉命组织义军抵抗,入卫临安(今杭州),次年知临安旋升右丞相兼枢密使。”当元军兵达临安城下的时候,文天祥代表南宋政权出使元营,不幸被拘捕。逃脱后,文天祥继续组织抗元,祥兴元年(1278)再次被俘。至元十九年(1283),文天祥从容就义。

文天祥墓在他的家乡富田鹜湖。文天祥1283年北京就义后,于次年安葬在山环水绕的虎形山间。据李老介绍,文天祥墓坐北朝南,封土高为2.6米,直径5米,墓门高2.1米,宽3.4米,墓前有祭祀台,两侧有石级小路。文天祥墓前约10米处有一块平地,置放着文天祥的简介石碑,另外还有石俑石马。墓园前是五门六柱的牌坊,其中神道长47米,表示文天祥47岁就义。沿阶而上,只见墓顶“为国捐躯”四个字熠熠生辉,墓门是对联“天赋忠烈千秋志,祥赐英名万古存”,只14个字,精辟地概括了文天祥的民族精神。

九江李烈钧墓

距九江市武宁县革命烈士纪念塔西北80米处,有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方形墓葬,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高大的青石墓碑醒目地竖刻着魏体丹字:“李烈钧将军华世琦女士之墓”。

李烈钧(1882—1946),字协和,武宁县罗溪坪源村人。李老介绍,李烈钧早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1907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护法、北伐等一系列革命活动,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作出过贡献。抗日胜利后不久,李烈钧病故于重庆,终年64岁。李烈钧的灵柩在运回武宁后,初葬于箬溪镇“读书台”,1962年因修建柘林水库迁葬于武宁县城近郊飞凤山。1975年,李烈钧夫人华世琦病故上海,两人于1980年11月迁墓合葬于武宁县烈士陵园左侧半山腰。

李烈钧墓墓向朝西,墓为长9米、宽7米的水泥平台,前部有高近1米、形同凹状的六柱围栏,墓室后部两旁各有台阶六级以供行人上下。李烈钧墓墓室呈长方形,为钢筋水泥结构,上部出檐平顶,顶下四柱之间除前部镶水泥挡板、板中嵌制墓碑外,其余三方均围有镂花半身栏杆。四围底部被砌成两层台,墓亭高27米、长3米,庄严大方。

共青城胡耀邦墓

胡耀邦陵墓坐落在距离九江共青城4公里的富华山上。曾任**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生前两次到德安县共青垦殖场视察,墓地选择在富华山,于1990年12月6日安葬。

李老介绍,胡耀邦墓地风光极佳,北望九仙岭,东瞰鄱阳湖,西南为棉粮丰收果木繁茂的沃野。墓为坐西朝东向,墓碑在一座小土岗上,即富华山。墓碑用花岗岩刻成,碑形为一面旗:旗的左面有少先队队徽、共青团团徽、共产党党徽,寓意为胡耀邦生前任过少先队中央书记、共青团中央书记和共产党中央书记;旗的左边是胡耀邦头像。

九江岳母墓

岳飞母墓位于九江县城西南2.5公里沙河乡天坡村陈家垅,地处株岭东北端,三丘一回首,因形名曰:“卧虎舔尾”。

我国历史上三大贤母之一的岳母姚太夫人,为何葬在庐山西麓?《重修碑纪》中简述了由来:“岳母困居沦陷区日久,守绍兴三年(公元1132年)始由飞迁居江洲(今江西九江),随军奉养,后移鄂州(今湖北武昌),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春病逝。是年四月,岳飞扶柩顺长江而下,将其母安葬株岭。”据民间传说,岳母姚太夫人所以葬于庐山西麓,是“宋高宗赐葬于此”。

岳母墓面朝西北,长9.1米,宽3.2米,高1.7米,外壳为圆形拱顶,石灰石结构,墓碑中直刻“宋岳忠武王母姚太夫人之墓”,墓前有拜台和石祭器。据李老说,在岳母墓拜台的下面,原有岳母祠,内供岳母牌位,并有供桌及对联匾额,祠前有石人、石马和模拟秦桧夫妇跪姿石像,墓山上原有岳飞亲手所建的“叠翠亭”。这些大都毁于历代兵乱。

2020年,九江县人民政府为了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纪念这位千古母教典范,投资200多万元人民币在岳母墓地的原祠、亭遗址上,按照明清建筑风格全面修复了叠翠亭、享殿、岳母祠、仪门、石翁及通往岳母墓专用公路等设施,以供国内外游人参观游览。

10座名人墓葬折射江西千年历史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