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邢台隆尧县公子村“接城隍”风俗

邢台隆尧县公子村“接城隍”风俗

a1

一、前绪

1、公子村接城隍的历史沿革

邢台隆尧县公子村位于魏家庄镇西南部,民风淳朴,这里蕴藏着一项古老的传统文化。相传,古时该村叫“凤凰村”,因村四周几座庙宇所分布的图形酷似凤凰而得名。后来本县县官收一贫困农民的儿子为义子,因其施仁政爱民如子而改名为公子村。公子村在解放前就分为“公子前”、“公子中”、“公子后”三个排,也称前排、中排、后排,实际上是分为三个村,各自行政。据70岁以上老人讲,从记事起,村里就有新年正月接城隍爷的活动。三个村轮流接,一年轮一次,轮到哪个村,以哪个村为首操办接城隍事宜。

接城隍俗称“接城爷”,这项活动的创始年代不明。据了解有清一代就已经很盛行。其祭祀活动由民间举办,名“城爷会”。会里总主持人称“会首”。解放前,村里划出24亩地作为“城爷会”的公产,收了粮食用作活动开支。解放后公产归了集体所有,“城爷会”的活动经费靠积累下来的油钱(即布施)作支出。每年累计收的油钱有专人管理,设两名会计做帐。“文革”时大型活动一度中断,“文革”后活动日益恢复。根据祭祀场所城爷棚供奉的神灵来看,村里们的信仰为多神崇拜,以佛、道诸神为主。

2、城隍的来历

城隍又称“城隍爷”。是设在县城里城隍庙中的主神。据《周礼》记载,周代天子所祭祀的八种神中,第七种就是城隍神。

南北朝时,清河王高岳命令慕容俨(北齐大将)率兵镇守郢城(今河南省信阳县南,长江边上)。慕容俨刚进城,便受到南梁大将侯镇和任约率领的水陆大军的围攻。南梁军队采取围困的办法,也困不死他们。原来北齐军是通过城边的河道源源不断地运送粮草进城。南梁军发觉后,就在河的上游撒了许多水草,把河道给堵塞了。郢城因此成了孤城,慕容俨走投无路,遂命令一部分军民去城隍庙祷告。老天爷真地刮起了狂风下起了大雨,水道通了,粮草运入郢城。慕容俨抓住时机进攻敌人,南梁军终遭失败。从此,民间都说城隍爷显了灵,救了城中的百姓,就普遍供起了城隍神,城中还重修城隍庙。唐朝中期,城隍神被正式列入国际祀典。

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时,参照王朝和地方行政机构,重新决定城隍神的封号和爵级。京、府、州、县各级城隍神的冠带服饰也相应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不能乱套。冀南民间多在正月请城隍爷,已形成一年中最庄重的祭祀习俗。

二、接城隍爷的筹备工作

1、购物

公子村接城隍爷的日子是正月二十三,接城隍爷意为:村民一年忙到头,正月里也是农闲季节,一方面把城隍爷请来,到村里察看善恶,另一方面,请城隍爷享三天供奉,保佑村民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五谷丰登。

从古至今,公子村正月二十三接城隍爷的日子不变,不论刮风、下雪,照接不误。所以,一过年就开始筹备,正月二十一就购买物品。

(1)先买敬神的香、纸、蜡烛、鞭炮。

(2)蒸供品。古代用三牲,现在都用面蒸成猪头、鱼头及仙桃、仙果、枣花、莲花花供。从前蒸供品用的白面粉大有讲究,不用牲口拉磨,磨面时用男人推磨,男人推磨前都要净好身,穿上干净衣服,才能推磨磨面,磨好的白面蒸供品用。

2、请戏、定鼓乐队

旧时,先给戏班子和鼓乐队写好请贴(也叫下文),用黄表纸写,请帖的大意为:“接城隍圣驾定于新正二十三,叩首。”一旦定好,不能改变。一般唱四天或五天戏,一天两开箱。头一场戏先给神唱,戏班子的男主角到城隍棚彩唱。如果往年有人唱还愿戏收费为半价,如在城爷棚许下大愿,求官、求子、消灾等。如愿后,第二年还愿给神唱戏。假设村里定一场戏为600元,那么还愿戏为300元。收入归“城爷会”入帐。另外还有鼓乐队、花会表演队等也要预先下帖。从前接城隍用的蓝轿也要早下请贴定准。现在订小轿车,也是提前下文。定好的车要在二十二清洗好,以备接城隍圣驾。

3、搭金棚

金棚就是农村用苇席和帆布等彩搭的大棚,正月二十二上午搭好,下午供神挂案(即画在布上的各种神像)。大棚的选址一般选在村中地势平坦较高的空闲场地。金棚正中供城隍神,城隍爷的对联横批为:“本县城隍”,左联:“莫谓阴司无白日”,右联:“须知暗室有青天”。和城隍靠背供的为“地藏老母”(即地藏王),地藏老母的对联横批为“幽冥教主”,左联为“入门参礼黄金殿”,右联为:“进步皈依大法王”。

前棚左厢的神案排列为:土地、南海、月值神黄承、时值神刘洪等。土地的对联为“守王章原无私意,遵法律来治本村”。南海(即观世音菩萨)的对联为:“出南海金童引路,架祥云玉女随身”。前棚右厢的神案排列为路神、财神、鬼王神、年值神李丙、日值神周登等。路神的对联为“路遥通四海,神功保平安”。财神的对联为“天上金玉主,人间福禄神”。鬼神的对联为“职属阴司原为鬼,斩妖除怪总是魔”。后棚为:正中玉皇大帝,左边有玄天大帝、右大帅、太阴姜氏纣后,右边为真武大帝、左天篷、太阳神徐益。左边厢和右边厢分别挂十殿阎罗王和地狱的图画。左边为:二殿楚江王、四殿五官王、六殿卞城王、八殿都市王、十殿转轮王。右边为:一殿秦广王、三殿宋帝王、五殿森罗王、七殿泰山王、九殿平等王。金棚对面踏小庙一座,供韦陀菩萨护法。金棚内有专管善人神案前烧香、上供人员。

4、接土地

土地神,又称宅神、福德正神等。远在周朝时就已有祭祀土地神的风俗。冀南民间家家户户都在街门里的影壁墙前供土地,称:土地为一宅之主,“土地当门坐,保佑一家人。”

正月二十二清早,会首们就安排清水泼街。上午搭好金棚,下午开始先接土地。因为城隍是阴司一县之主,土地是一村之主,所以先把土地接到金棚,第二天,土地和全村人去接城隍。由会首拿好香、纸,带上文疏(也称谍文),锣鼓喧天,带领“城爷会”的人。行善的自愿备香、纸跟随,一行人到村东土地庙去接。接土地的队伍排列为:最前有三个会首领道,手拿小黄旗。二是放鞭炮人员。三是大筛、大锣。四是36面大小旗。五是鼓乐队。六是接土地的车。到了土地庙,会首点上香、纸,焚烧文疏,众人齐跪地,念三声“阿弥陀佛”,把土地的神案挂到车前。(旧时抬小轿,还有抬椅子)。然后巧锣打鼓地把土地神接到金棚里,又齐念三声“阿弥陀佛”,上香供奉。然后挂好诸神的大案。

城隍的来历

邢台隆尧县公子村“接城隍”风俗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