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老庙老鼓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富平老鼓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战鼓,历经人民群众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并不断的加以完善,逐渐发展为今天的老鼓。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富平老鼓依然不失当年军鼓雄壮激烈、气势磅礴的特点。
老庙老鼓已有2020多年历史,《史记》记载,“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民间传说,王翦曾在金粟山下的黑鹰沟屯兵养马、训练军鼓。
在金粟山前,老庙镇的孟家村、尹家村、上河村、南昌村、新店村“一”字儿排开,这一带村民的祖先得天独厚的受到战鼓的熏陶,他们取战鼓壮军威、鼓士气之精髓,用于祀神祭祖,故而老鼓也称“神鼓”。直至清朝末年,这一带仍盛传着鼓乐“迎神”、“祭神”和“送神”的盛大活动。
中国传统的鼓多源于中原,秦汉前已有20余种。虽大小高矮不同,但几乎都是粗腰筒状。用于诗、乐、舞以及劳动、祭祀、战争和庆典之中。从秦、汉到清代,中原地区原有的各种传统鼓几乎都得以保留并有所发展,每个地域的鼓又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老庙老鼓是民间普及率很高、规模很大的一种自娱自乐形式。其阵容大至50多盘鼓100多名鼓手、钗手以及旗手等;小为一盘鼓,三四幅钗,十数八个人。老鼓的表现形式包括两个艺术项目:一是鼓乐,二是鼓舞。鼓乐的内容十分丰富,常用的多达30多种鼓谱,如梅花鼓、缠穗子、叮叮咣、盘帽根、摘豆角、鸡上架、鹁鸽旋窝、滚核桃、滚绣球、一二三、转鼓子等等。鼓谱分激越、舒缓和行进三大类,但均以昂扬、宏大、震撼为特色,有“声震十里八乡”之说。
鼓舞的动作溶戏剧、体育和舞蹈动作为一体,又与鼓调相配合,给人以飒爽、强悍的美感。如《打虎》,既有降虎的现实感又具舞美之艺术,传神备至。
老庙老鼓是陕西鼓舞中独具特色、形成较早的舞蹈形式之一,它蕴藏着秦军战鼓的精髓和历代鼓艺风格,寄托着人们的思想信仰、伦理道德和乡土风情,有着深厚的古文化内涵。如《滚核桃》取材于打落核桃后,人们四处捡拾的快乐场面;《放花筒》描述人们过年放爆竹的民俗习惯。《鸽子旋窝》将鸽子觅食、飞起、盘旋、回窝等一系列动作,用老鼓舞姿展示出来。表达了人民群众渴望和平安宁生活的愿望。《盘帽根》反映的是清朝人们盘起帽辫下地劳动的场景。
富平老庙老鼓以其悠久的历史遗存、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气势磅礴的演出效果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可。1953年,老庙老鼓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首届民间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改革开放以来,老庙老鼓大放异彩,1992年,参加了在沈阳举行的“国际秧歌歌舞暨全国优秀民间舞蹈大赛”荣获导演、演出一等奖;1994年又荣幸地参加了黄帝陵祭祀仪式的演出活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鼓励,同年十月又代表陕西省赴京参加了国庆45周年游园活动,受到首都人民的称赞和欢迎。
富平人爱鼓,老庙人更爱鼓,这种爱痴迷于心,深入骨髓。年逾花甲的老庙人田大庆一见记者采访老鼓就异常兴奋,凛冽寒风下也阻挡不了老爷子表演打鼓的热情。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富平县政府积极投入到抢救和保护非遗项目活动中。经申报,2020年,富平老鼓被列入第一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民间艺术瑰宝饱含着久远的历史沧桑和深厚的民俗文化,在树立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更需要我们全社会行动起来保护非遗,让富平老鼓这一珍贵的民间瑰宝与时代一起脉动,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