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甘肃庆阳丧葬习俗

甘肃庆阳丧葬习俗

a1

葬礼是殡殓死者、举办丧事、居丧祭奠的种种仪式礼节。自古以来,丧礼为汉民族礼仪中的重大礼仪之一,不仅等级区分严格,而且有许多繁文褥节,现就庆阳近代以来主要的丧礼仪式列举如下:

初 终

但凡老人临终,需剃头、舆洗、穿衣。董志塬及周围缝制老衣讲单数,老人临咽气,儿女忌扶尸而哭,更不得将泪水浸滴于遗体。即时需有子女亲属在大门外烧“引路钱”。老人初终,即需从炕上或床上移至地上,通常用门板或棺盖头外脚内停尸,以公鸡缚之灵下守丧,两旁以麦草铺地,孝子开始守灵。

讣告

遗体停放妥当,即由子女分别告知亲友乡邻,女请娘家,男请舅家。入殓:即将遗体安置于棺木中的仪式,又叫转板。入殓时,棺底除铺褥子外,通常均要铺以大红色棉布,然后将遗体移入,使遗体在安葬过程中保持稳定。入殓一般都在出殡前夜举行,此时忌吵闹、哭泣,讲究在夜深人静时完成。

成服

家属去世,从报丧起,死者的儿子(俗称孝男)就必须服重孝而出。其他亲属的孝服则可稍迟。孝男(包括养子、继子、女儿、侄、侄女)需用粗麻布制成宽大的孝袍,不逢边,不订扣,用同质布条挽结。头戴背部直拖到地上的“搭头”,一并用麻线系腰。布鞋要用白布缦裹,一般是,第一个老人去世缦裹一半,到第二位老人去世时,整鞋全部缦裹。服孝期间,凡孝子均需鞋倒踏,直到遗体埋葬。孙子、孙女以下,只服“搭头”,缦鞋,不穿孝袍。其他五服内的亲属在服制上要求就更松一些。像外甥、外甥女、内侄等,仅戴孝帽即可。只有“请客”,服“双孝”(双层白布做成的孝帽)。

设祭

设祭,就是陈设祭品、祭奠死者的种种仪式和活动,它贯穿于整个丧葬活动的始终。首先是悬挂“吊子”,摆放纸活,有五供样、七星件、十样锦、靠山、辅山、排楼、碑楼等种种形式。下葬前一天午后布置灵堂,并向死者供奉各种献饭、献果,称“陈设”。西峰人在丧事祭奠活动中注重隆重而简朴,最多于出殡前夜行家祭便礼。届时,请官、宾、经生(道士)、阴阳、唢呐(乐师),在孝子及亲戚中按亲属关系由远到近诵读祭文、念经超度亡灵。

打墓

人死之后,在所有后事中除棺木寿衣多提前准备外,“打墓”就成为其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七八十年代以前,庆阳人多以土墓为主。通常挖一长、深各7尺、宽3尺左右,前大后小的长方形墓坑,坑下横挖深7.5尺、高2.4、宽3.33尺左右的墓洞。近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流行“砖箍墓”。“砖箍墓”与土墓在形式上一致,只是横穴用砖箍而成。横穴上方掏(留)一砖空,用于置放墓砖。墓砖用朱砂(或墨)书写死者姓名,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所生子女及配偶等内容。打墓一般必经在安葬的前一天完成。通常由孝子每顿亲自送饭。而且每餐必须有烟、酒。

出子

即出讣告、门告。就是以子孙名义将死者亡故日期、时辰等用白纸大字书写帖于门板上,置于大门外或路边,其目的在于告丧。出子时在已安放停当的门告前由全体孝子跪伏,阴阳先生诵读文告内容。

安 葬

即出殡。庆阳习俗,一般在第3日上午下葬,也有5天、7天出殡下葬的,具体出殡时间由阴阳先生算定。起灵时,由长子将灵前多日的纸灰瓦盒对准棺头摔碎,谓“摔纸盆”(现也有将纸盆随葬的)。随之孝子扯纤恸苦,长孙持“引魂杆”于柩前而引,吊唁亲友随赴坟地。七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墓地较远,人们始以车拉棺木出殡。下葬后,送葬者均须铲土堆冢,将丧棒按家中人口辈分插成数排,坟前用胡基(土坯,近些年一律用砖)垒成小屋状。烧纸连同祭奠纸活及守灵铺草一并烧化。送葬人等必须依原路返回,子女每晚需上坟挂灯,一连七七四十九天。

全山

本是安葬后第三天,所有孝子上坟为亡者修阴宅划院落,最终完成安葬仪式的一道程序。但近几十年来,多数在安葬的当天下午即行全山仪式,甚至有的在安葬完返回半路即折回坟地全山。全山时,孝子要用麻绳将坟冢拉刷整齐,并拉出坟院范围,四角以五谷杂粮纸包埋记,所有孝子左三圈、右三圈为亡者踏院。

待 客

庆阳人的丧事大多为三日,最后下葬日方为正事。其余时间的来客一般均以饸饹面待之,第三日下葬时,多为两餐,早上吃饸饹面,称“喝汤”,下葬后备酒席相待,称“坐席”。席间,孝子要向来宾叩头敬酒致谢,所有来宾不能猜拳行令,嬉笑斗趣。

送七

自亡日起,每七天孝子要烧纸送七。早先从家门口烧起,将至坟地的路程分为大约七段。一七一段,每七相接,至七七四十九天到坟上。现大多每期直到坟地。七如逢七(古历初七、十七、二十七)则提前一日。满七后请回灵牌,在家设灵牌香案,备灵亭,孝子、外甥、女婿同来叩祭,然后将灵牌纸活送至坟地烧化祭奠。

百日

亡后百日,亦需提前一日将灵牌请回家中设祭,次日烧送坟头。此外,凡大节令,如冬至、清明或亡者生日,孝子均需上坟烧纸化钱拜祭。唯春节时,多在大年三十将灵牌请回,设灵牌香案贡祭,直到正月初二下午或初三送回。春节请灵祭奠要持续至亡者三周年以后。

周年

周年即亡者去世的一周年、二周年和三周年。其中一周年称头周年,为中祭,多由孝子、女婿、外甥等祭奠;二周年又称望周年,为小祭,只由孝子、女婿等以简单礼仪上坟祭奠即可;三周年为大祭,最为隆重和讲究。一般与葬礼一样,要设祭棚、献纸活,请唢呐,安葬时没有家祭的,还要举行家祭、点朱。有时还要请官、宾、经生。

庆阳人的丧礼还有一些独特的风俗。

凡死于宅外者,灵柩一般不能抬入院内,须停置于大门外。

如要入宅,需破墙而入;死者入葬全山前,所有孝子均不得入他人宅院;每写灵牌时,都必须“座字”,按“生老病死苦”座定于生老二字上;灵柩抬出宅院,必须将所有纸、吊、丧棒一并收拾干净送至坟地,家中不得遗留等等。

用肥大的白色绵羊(最好是羯羊)来办丧事,仪式过后宰杀此羊并煮熟,祭献亡灵并招待前来吊唁者。

“领羊”是庆阳人家祭祀祖先的一种方式,是各种祭祀活动中最具有神秘色彩的一种仪式。

献祭开始时,奏乐,亡者的子女或外甥等晚辈,奉献出一只活羊(当地人认为羊乃洁净之物),拉到灵柩前,给羊耳、鼻、尾、蹄等部位洒酒祭奠。民间有说法,此刻羊是通阴阳两界的。似乎,此时的羊被赋予了某种神性。在这种场合下,这只羊就成为亡者灵魂的附着体,它的举动就代表了亡者的意愿。据说老人对献羊的人满意或走得安详放心,羊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浑身抖动,毛发蓬松,表示亡者已认可通过了。如果不这样,执事者把羊抓起来,在耳朵里灌些凉水,在朝羊的背上撒上冷水,一放开,那羊如果就地打一个大大的毛颤,就被叫做开毛大领,那羊就算被受祭者领受了。一般领羊的顺序是按尊卑顺序 。

因为此仪式庄严、肃穆、古朴,能使丧事办得比较稳妥,还能充分流露并检验儿孙辈们的尽孝情结,所以,是丧事中的“重头戏”。

此习俗在庆阳沿袭已久,此仪式被称为 “领羊”。“被领的羊”是要被客人吃掉的。

过“事”是传统,吃“席”是礼节,请别人吃“席”是为了应“事”,吃别人的“席”是为了自己以后有“事”也有人来吃。

许多时候一些“事”是不得不过,一些“席”是非吃不可。按老人们的话说,这是“下数”。

甘肃庆阳丧葬习俗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