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江苏徐州云龙山季子挂剑台

江苏徐州云龙山季子挂剑台

a1

在云龙山西麓,有一处小小景区,这便是季子挂剑台。这是2020年建成的一个新景点,说的是公元前544年的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

季子挂剑,中国古代历史典故。见于司马迁著,以及西汉刘向著《新序-节士》。

季子,名叫“札”,为春秋时代吴国国君寿梦的小儿子。

出自《史记·吴太伯世家》,曰:“季札之初使,北遇徐君。徐君好季札之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翻译

春秋时代,吴王馀祭四年(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国(季札是吴王寿梦之子,封于延陵,称延陵季子)。途经徐国,徐君喜爱季札的佩剑,有心索取,却难于启齿。季札明白徐君的心意,决定把剑赠送给他,但因佩剑出使是一种礼仪,只好待其归来,才能了此心愿。不幸,返回时徐君已死。季札为兑现内心的许诺,便将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走了。

典故解读

季子,名札,为春秋时代吴国的公子,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季子挂剑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44年春天。季札奉命出使鲁国,接着又访问齐、郑、卫、晋诸国。途经睢地(当时睢宁地属古徐国)时,因平时听闻徐君仁义,前去拜访。当他看到徐国人民安居乐业,五谷丰茂,心中不禁暗暗称赞:“徐君素以仁义著闻,果然名不虚传,今得见矣。”于是拜见徐君,倾吐仰慕之情。徐君得知素有贤名的季札来访,十分高兴,盛情款待。

徐君一见到季札,就被他的气质涵养所打动,感到非常的亲切。徐君默视着季札端庄得体的仪容与着装,突然,被他腰间的一把祥光闪动的佩剑深深地吸引住了。在古时候,剑是一种装饰,也代表着一种礼仪。无论是士臣还是将相,身上通常都会佩戴着一把宝剑。季札的这柄剑铸造得很有气魄,几颗宝石镶嵌其中,典丽而又不失庄重。只有像季札这般气质的人,才能配得上这把剑。徐君虽然心里喜欢,却不好意思表达出来,只是不住地朝它观望。徐君不便明言,季札虽心知其意,无奈出使诸国,宝剑是身份的象征之一,不能相赠。季札内心暗想道:等我办完事情之后,一定要回来将这把佩剑送给徐君。

怎料世事无常,等到季札出使返回,又经过徐国时,徐君却已经过世了。他站在徐君墓前,内心有说不出的悲戚与感伤。他望着苍凉的天空,把那把长长的剑,挂在了树上,心中默默地祷念着:您虽然已经走了,我内心那曾有的许诺却常在。希望您的在天之灵,在向着这棵树遥遥而望之时,还会记得我佩着这把长长的剑向你道别的那个时候。他默默地对着墓碑躬身而拜,然后返身离去。

季札的随从非常疑惑地问他:“徐君已经过世了,您将这把剑悬在这里,又有什么用呢?”季札说:“虽然他已经走了,但我的内心对他曾经有过承诺。徐君非常喜欢这把剑,我心中早就把宝剑送给他了。君子讲求的是诚信与道义,怎么能够因为他的过世,而背弃为人应有的信与义呢?”后人为纪念此事,曾经在季札挂剑处(距睢宁西北50里的故黄河岸上)修建过“季子挂剑台”。

季札挂剑行为获得了徐国人的赞赏,遂作《徐人歌》唱道:“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然而最让人感怀的,还是他的挂剑酬友。明代诗人杨于臣有《咏睢宁》诗曰:“季札报徐君,冢树挂剑锋。至今泗水南,高台遗芳踪。”清代状元李蟠有诗为证:“斯事何关物有神,交情赖此尚留真。三朝仍自称公子,一剑安能负故人。国乱先机脱匕首,君仇遗恨失延津。匣中亦有吴钩在,酹酒西风看几巡。”足以佐证季札挂剑故事的文化影响久远,广为流传。

季札挂剑的故事,也许最能表达中国古人对于友情及诚信的理解。如今在徐州云龙山西坡杏花村内,徐君墓、挂剑台、石坊矗立,横额上镌刻着“季子挂剑台”五个大字。拾级而上,登临高台,在徐君墓冢旁筑有碑亭,铭刻着挂剑故事的原委。景墙两侧镶嵌着题刻:“挂剑酬心,践信泉台。”挂剑台作为诚信的象征,是一座友情与仁义的丰碑,表明了古人对情、对意、对诚实、对诚信的一种珍视。

后世诗曰:延陵季子, 不负初心,徐君已死, 挂剑坟林。

季子挂剑的故事的主体似乎是季子,没有错,故事是季札和徐君两个人演义的,季子为主要方面。但是,如果没有徐君,没有徐君墓,这个故事便无从成立,季子挂剑台也就没有了,这是客观的事实,谁也否认不了。换个角度讲,也就是从徐君的方面讲,徐君是主体,是徐君的仁义和治国成就感动了季子,才有季子挂剑的故事。单从建筑遗存的角度看,徐君墓是基础,也是其中的主体。所谓挂剑台就是徐君墓,季子“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是再清楚不过的。有资料说,季子挂剑感人至深,于是人们便把徐君墓称为挂剑台,这便是挂剑台的原始意义。

江苏徐州云龙山季子挂剑台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