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集安市区东北5公里的龙山脚下,有一座形似埃及金字塔的巨型石墓。沿着蜿蜒的小路走近石墓,依稀可见石体上久远的打磨痕迹。这就是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将军坟”。做为高句丽的王陵,将军坟无疑最具代表性。
将军坟是集安上万座高句丽古墓中方坛阶梯墓的代表,也是中国现存最为宏伟的古墓之一。它巍然屹立于龙山脚下,南望鸭绿江,北依禹山。龙山、禹山交会,将军坟处于其间,远远望去,两个山头与高大古墓构成“二龙戏珠”之势,人们都称赞将军坟占据了好“风水”。中国专家经过考古与研究证明,这座方坛阶梯墓应该是高句丽第20位王“长寿王”的陵寝。
将军坟建于5世纪初,以1100余块修凿工整的长方型花岗岩石条垒筑而成,中间以卵石和沙砾填充。为了防止自身重量压迫使条石外移,四面各放置三块巨大的护坟石。除北面失落一块外,其余各面护坟石至今保存完整。将军坟高12.4米,陵墓外形为7级阶梯,墓室开口在第五级阶梯中部。墓室上面以一块约50吨重的整块石板覆盖。墓室内有两个石棺床,但棺木及随葬品早已荡然无存。
文献记载中的“长寿王”“体貌魁杰、志气豪迈”,他继承了父亲“好太王”创下的基业,继续开拓疆土,为向朝鲜半岛南部发展,他把都城迁到了平壤。高句丽政权在“长寿王”时期达到了鼎盛,成为东北亚地区最强大的国家。
史书记载,高句丽人有厚葬习俗:“男女已嫁娶,便稍作送终之衣。厚葬,金银财币,尽于送死,积石为封,列种松柏。”长寿王继位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倾全国之力厚葬乃父。太王既安,长寿王开始修造自己的陵墓。与好太王陵相比,长寿王陵形制略小,但更加豪华。根据墓顶出土的大批青灰色莲花纹瓦当和铁链等遗物可推测,当年墓顶上应有寝殿一类的建筑。
将军坟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的陵墓,建于公元5世纪初,长寿王继位之时。
将军坟早年被盗。清同治末年,中原灾民出关谋生,进入长白山封禁区,见此墓宏伟壮观,以为镇守边关的将军之墓,讹传之为“将军坟”。
将军坟北依龙山,西靠禹山,东南有鸭绿江,前面是开阔的坡地,朝向好太王碑,遥望高句丽王都国内城。地势优越,建筑恢宏。
据文献记载,高句丽共经705年,28代王。其中,应有18座王陵分布在集安洞沟古墓群中。将军坟是现已确认的王陵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属于方坛阶梯石室墓。外观呈截尖方锥形,故有“东方金字塔”之称。将军坟是用精琢的花岗岩石条垒砌。底部近于正方,边长31.58米,以上有七级阶梯,由22层石条逐层内收构成。墓高12.40米。用石条1100多块。
墓室从第三级阶梯筑起,墓道口开在第五级阶梯。方向230度(西南)左右。墓室长宽各5米,高5.5米,室底顺置一大一小两座石棺床。盖顶石为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板,重约50余吨。墓顶部边长13.2-13.7米,每边有20余个孔洞,原有栏杆及墓顶建筑。于土中曾清理出一批筒瓦、板瓦、莲花纹瓦当和錾有“条一”“条六”字样的铁链等建筑构件。
将军坟系用巨大石条中间填充河卵石构筑,自身重量产生向外的张力。为抵消张力,保证其稳固,每面由重10余吨的3块巨石倚护,现存11块(后面中间缺少一块)。
这些巨大的石条,都是从22公里以外的采石场运来。一千五百多年前,缺乏运输和起重工具,高句丽工匠运用冰上运输、滚木、填土斜坡等办法,把石条一块一块运来,又一块一块地垒砌上,需要付出极大的艰辛和努力。将军坟的建造,充分反映出高句丽人的聪明才智。
将军坟曾有一个很广阔的陵园和墓域。在保护维修中,曾发现南面约60米处有一涵洞,将墓顶和墓室的渗水排出。在将军坟的东北部,有一排东南一西北向的陪冢,现仅存一座,为阶坛石室墓。西南200米有祭祀遗址,面积5公顷。
长寿王十五年(公元427年)高句丽都城南迁平壤。人们常常提出疑问,将军坟是否是长寿王陵。我们从高句丽王陵建筑样式,形制演变规律及出土的瓦、瓦当、铁链等文物,均可证明将军坟为公元5世纪初建造。高句丽王是在即位后修建陵墓的,长寿王亦如此。高句丽迁都是由于高句丽势力的发展趋向,经济、文化重心的转移所至。长寿王迁都之时,将军坟已然竣工,不会再起陵墓,只好死后归葬。而国内城既是故都,又是重要城市,归葬是完全合理的。同样的个案,在中原地区屡见不鲜。
将军坟陵园设计完美,石造工艺精细考究。堪称高句丽积石结构陵墓的巅峰之作,亦是绝世之陵一自此之后石造陵墓不再见诸高句丽王陵。
将军坟现已被列为世界观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