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承德避暑山庄东部和北部丘陵起伏的地段上,如众星拱月之势环列着十二座色彩绚丽、金碧辉煌的大型喇嘛寺庙。这些寺庙建筑精湛,风格各异,是汉、蒙、藏文化交融的典范。在这里可以瞻仰西藏布达拉宫的气势、浏览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雄奇、领略山西五台山殊像寺的风采、欣睹新疆伊犁固尔扎身的身影、还可看到世界最大的木制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当年有八座寺庙由清政府理藩院管理,于北京喇嘛印务处注册,并在北京设有常驻喇嘛的“办事处”,又都在古北口外,故统称“外八庙”(即口外八庙之意)。久而久之,“外八庙”便成为这十二座寺庙的代称。94年12月,“外八庙”同避暑山庄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外八庙”中,除溥仁寺,溥善寺建于康熙年间,其余十座寺庙均建于乾隆年间。它们分别是:在避暑山庄东面,隔武列河有 溥仁寺 、 普乐寺 、 安远庙 ;山庄东北有 普宁寺 、 普佑寺 、广缘寺;山庄正北相隔狮子沟,自东而西有 须弥福寿之庙 、 普陀宗乘之庙 、 殊像寺 、 广安寺 、罗汉堂。清帝兴建这些寺庙,是为了顺应蒙、藏等少数民族信奉喇嘛教的习俗,“因其教而不易其俗”,通过“深仁厚泽”来“柔攒迩”,以达到清王朝“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政治目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清代鼎盛时期战胜国内分裂势力,加强民族团结,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从外形上看,避暑山庄内建筑无论是庄严肃穆的皇家宫殿,还是游玩欣赏的亭、轩、榭、阁,一律采用青砖灰瓦,显示出一种古朴自然的风格;而在其周围建造的“外八庙”,则采用彩色的琉璃瓦,有的甚至用镏金鱼鳞瓦覆顶,远远望去,巍峨壮观,金碧辉煌,一派富丽堂皇的景象,这与古朴典雅的避暑山庄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此,不难看出,清代康乾俩帝之良苦用心。
“外八庙”中的十二座寺庙建筑风格上有汉式寺庙、藏式寺庙、汉藏结合式寺庙等三种形式。“外八庙”的建筑、园林以及大量的碑刻、雕塑、壁画、佛像祭器等文物是我们研究清代历史、文化宗教艺术、园林艺术以及形象地认识二百多年前劳动人民智慧才华难得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