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泰山天外村广场12根龙柱的寓意

泰山天外村广场12根龙柱的寓意

a1

天外村广场位于五岳独尊的泰山脚下,是泰山西侧的游览公路与环山公路的交汇点,也是泰山西侧登山的重要入口。想要乘坐大巴直达中天门的游客,大部分会选择从这里搭乘上山。

天外村广场分“天圆”和“地方”广场。天圆广场直径为108米,地方广场边长36米。广场间立12根高7.2米,直径0.9米的龙柱,代表历史上12位帝王来泰山封禅祭祀。还安置了以唐玄宗封禅泰山为内容的长27米、宽3米的浮雕。地方广场用大理石铺砌出“大汶口文化”的代表图案,四周栏板刻制了历代名人咏泰山佳句。

天外村核心地界就是“天圆地方”广场,“天圆地方”是“天人合一”之意,古帝王封禅大典即是在泰山极顶设圆坛以告天,然后在山下设方坛以祭地,以示“天圆地方”。广场占地总面积3.5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方形广场和圆形广场(方形广场边长为36米,面积1000多平方米;圆形广场直径为108米,面积1万多平方米,全部用泰山花岗石材铺装),在两广场连接通道两侧立着12根龙柱,他们气势磅礴、威严挺立,每一根龙柱的柱体上都有着不同风格的雕刻图案。这12根龙柱代表什么了什么呢?

每根石柱高7.2米、直径0.9米,据说:这12根石龙柱分别代表我国历史上曾有12位伟大的皇帝登临泰山进行封禅祭祀。这12位皇帝分别是:黄帝、大舜、周成王、秦始皇、西汉武帝、东汉光武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康熙和清乾隆。12个石柱分左右2列布置,每列各6根。现将每一根石柱的故事与寓意介绍给大家。

右侧龙柱排列自下而上

第一根龙柱:表现黄帝“会鬼神于泰山之上”黄帝出行,风伯、雨师、凤凰、龙护卫而行,龙、凤、虎、狼前呼后拥,黄帝坐着大象驾辕,六囚蛟龙似的骏马拉车与木神毕方并行,巡狩东岳,会鬼神于泰山之上。九天玄女向黄帝授玄女秘笈、玄女真经及玄女战法。

第二根龙柱:表现周成王巡狩岱宗建明堂,成王坐着用黄金作挽车横木的车子,巡狩岱岳,商周牧野大战。定夺江山,(公元前684年前后)成王在明堂大会诸侯,“柴而望祀”。

第三根龙柱:表现汉武帝“得宝鼎封泰山”,汉武帝得“宝鼎”后从东溪坐用山羊拉的车登封泰山(现东御道);在岱顶汉石表“无字碑”(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以示功高文不能表,在岱下建东岳庙,并手植柏树,万世流芳。

第四根龙柱:表现隋文帝(大业七年611年)“登泰祈雨,敕建四门塔”时年天下大旱,民不聊生,隋文帝在泰麓设坛祭青帝(青帝为泰山最早的神之一,后被碧霞元君代替),求降甘露,并在山阴建四门舍利石塔(今济南四门塔)。

第五根龙柱:表现唐玄宗于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御马登山祭天帝”,浩浩荡荡的御马封禅大军,沿途向群臣公开宣示登泰山封禅玉牒,玄宗撰书“纪泰山铭”,刻于岱顶大观峰,同时刻“丈人峰”于山顶。

第六根龙柱:表现康熙“祭祀东岳大帝,御笔配天作镇”,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月,康熙祭祀泰山,宣讲《泰山龙脉论》;康熙从刚完工的岱宗坊前御马登泰山,在东岳庙内祭祀东岳大帝,御笔为历时十年重修的东岳庙天贶殿匾额“配天作镇”。

左侧龙柱排列自上而下

第一根龙柱:表现乾隆御制《古登封台碑》。“祭祀碧霞元君,赠泰山三宝”,乾隆十二年(1747年)奉母命登山、在岱顶祭祀碧霞元君御笔“兹府灵光”匾;赠“泰山三宝”(三宝为后来分三次所赠)。

第二根龙柱:表现宋真宗“封泰山敕建天贶殿”。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真宗宣天书步行登泰山,敕建天贶殿,同时展示了真宗赐丞相王旦珠宝欲行登封之典。王钦若在奉高宫向真宗献泰山仙草灵芝。

第三根龙柱:表现是唐高宗“帝后同封禅、敕建双束碑”。显庆六年(661年)高宗同皇后武则天乘车来泰山封禅;高宗同武后在社首山降坛共祀地神,在朝觐坛接受百官、诸候和各国使臣朝贺,在老君堂敕建双束碑,俗称鸳鸯碑。

第四根龙柱:表现汉光帝得“河图会昌符”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光帝东巡,张纯奏请封禅,并撤吕雉在宗庙之牌位,登封泰山至中天小憩;汉光帝禅地后,凤凰集聚泰山脚下,遂建凤凰台。

第五根龙柱:表现秦始皇“御封五大夫松”。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坐銮驾,登封泰山,在岱顶登封坛祭天,玉女池旁颁布诏书,命丞相李斯篆书刻石,以记功德;下山途中遇雨,在大松树下避雨,因松树护驾有功封此树为“五大夫”。

第六根龙柱:表现舜“东巡泰山,行柴望之祭”。舜帝骑麒麟东巡泰山,在泰山极顶行“柴望”之祭;招见东方诸候和百岁老者,昭告天下,统一日历。

据说,天外村向上,就是可以直通九天,泰山的传说故事,也以此为界,上经黑龙潭天绅泉一跃天界,下沿奈河过蒿里山入人间。

泰山天外村广场12根龙柱的寓意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