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四川成都洛带古镇

四川成都洛带古镇

洛带古镇建于三国蜀汉时期,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镇上居民中客家人有2万多人,占全镇人数的9成,故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这里免费开放,这里文化底蕴非常厚重。镇内千年老街、客家民居保存完好,老街呈“一街七巷子”格局,空间变化丰富;街道两边商铺林立,属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

洛带位于龙泉驿北面大约10公里的地方,坐落在龙泉山中段的三峨山麓;它是一个古镇,历史悠久,相传在汉代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街道,名叫“万景街”,当时的商贩聚集在这里,可谓车水马龙,繁华兴盛。三国时候,蜀汉丞相诸葛亮又赞成兴建市镇街道,他想振兴该地的经济,于是改名为“万福街”;又因是蜀后主刘阿斗学习的地方,加之阿斗贪玩,不慎将玉带落入当地一口八角井,得名“落带”,后来演变成“洛带”。

四川成都洛带古镇

洛带镇位于成都市东郊,龙泉驿区北部,区位优势明显。洛带西距成都市区18公里,南距龙泉城区和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11公里,距离成渝高速阳光城入口3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43公里,北距洪安火车站1.5公里。

洛带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全镇86%以上都是客家移民的后裔,主要来自广东、江西、湖北、湖南等省的客家聚居地。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和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留下众多民间传说、历史遗留、古老建筑、客家会馆。保存完好的有千年老街、明清民居、客家会馆建筑群和金龙寺等众多历史古迹,一年一度的“水龙节”、“火龙节”更是几百年来客家人传承下来的特色民俗活动。洛带镇是全国首批重点小城镇、省级著名历史文化名镇,成都市重点保护镇,也是中国西部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客家古镇,因此又被世人称之为“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

四川成都洛带古镇

阿斗洛带传说

在三国时候,洛带镇名叫甄子场。在甄子场里面有一个池塘,池塘的中间有一个八角井。传说井里的水是东海龙王口中吐出来的,味道甘甜优美。人们取井水来泡茶,茶水就清香四溢,沁人心肺;用它来洗脸,还可以驻容养颜,保持皮肤的青春秀丽,当时的人们都到这口井里来取水生活。奇怪的是,井里的水怎么也取不完,晚上的时候井水的水面下降了一些,到第二天早晨,井里的水又满了。就算是遇到天气干旱的时候也不例外。

当时,居住在该地的人们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是井里有东海的鲤鱼,如果把它们捞起来吃的话,味道非常鲜美,而且吃了还可以延年益寿。恰好蜀主刘备的太子阿斗就居住在甄子场,那时阿斗的年龄还不大,贪玩好耍。他听到消息以后,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带领着随从和众位太监来到了八角井的旁边。时值正午时分,明媚的阳光照在井口的四周,阿斗下令所有的太监到池塘里去捞鱼。太监们一个个脱了靴子挽着裤腿,在池塘里面捞了半天,可是什么也没有捞着。正在这个时候呢,只见一位白发老头钓起一条大约有尺来长的大鲤鱼。阿斗看见了,立刻眼红起来,他率领所有的太监把老头钩上的鱼给抢了过来。结果鱼在阿斗的手中拼命挣扎,一不小心连人带鱼都跌进了池塘。

四川成都洛带古镇

那鱼儿一进入水中,身子就灵动游滑,只看见它甩了甩尾巴,就穿过石洞进入八角井,鱼一转眼功夫就不见了。阿斗急忙跳进井里去捞,等众太监七手八脚将他打捞上来时,才发现忙乱中他围在腰上的玉带掉进了水里,而那条鱼呢,却钻进了海眼,回到东海去了。等阿斗回过神来,那钓鱼的老头竟然也神奇般地不见了,只是在他刚才坐着的地方多了一条白绸带,上面写着:“不思创业苦,孺子太荒唐。带落八角井,帝运终不昌。”

从此,太子落带的故事就不胫而走,人们也因此将甄子场改名为“落带”。后来,因为人们觉得落带的“落”字不吉利,将“落”字改成了洛阳的洛,也就成了今天的“洛带”。当年的“八角井”就在现在的四川客家博物馆门前。

此故事流传1700多年,不但说明了洛带的由来,更呼应了阿斗在洛带生活期间所发生的其它故事的真实性,如:滚龙坡、天子应等故事,同时将洛带的客家文化和三国文化联系得更为紧密,也体现出当时洛带这个地区的重要性。

关于洛带名字的由来,另外还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因为洛带镇的旁边有一道“洛水”环绕,形状像一条玉带,故而取名叫做“洛带”;另一种说是洛带镇的场镇老街蜿蜒有一公里,形状像一条玉带从天上飘落下来,因此名叫“落带”,后来演变为“洛带”。

四川成都洛带古镇

独特的建筑

洛带镇老街的建筑以明末清初的风格为主。这些民居多为单四合院式,“二堂屋”结构,门外为小晒坝,门内为天井,天井上方正中为堂屋。屋脊有“中花”和“鳌尖”作装饰,屋顶多以小青瓦和茅草覆盖,屋前多挖荷塘。客家民居冬暖夏凉,通风和采光都很科学。现镇内的巫氏大夫第即为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客家民居的典型。

做为千年古镇,洛带的“一街七巷子”和“四馆一园”的建筑特点,很具有客家文化的代表性。

洛带古街主要由上下街和北巷子、凤仪巷、槐树巷、柴市巷、糠市巷,以及江西馆巷和马槽堰巷组成。主街上下山门和七条巷子的棚子门一关闭,古镇就构成一个完整而封闭的防御体系,从外面很难攻进来。这就是一街七巷子的独特之处。

除了一街七巷子,洛带的会馆更是此地的特色建筑。

广东会馆为洛带镇的标志性建筑,又称“南华宫”,是广东籍客家人于乾隆11年捐资兴建。广东会馆座北向南,主体建筑面积3310平方米,由前、中、后三殿构成。其中后殿为二楼一底的重檐歇山式木构建筑,顶覆盖以黄色的琉璃筒瓦,两侧有高拱曲起的风火墙,给人以气势恢弘,凌风欲飞和古朴庄严之感。馆内有石刻楹联条幅,联文取意及书法镌刻堪称上乘。其中“云水苍茫,异地久栖巴子国;乡关迢递,归舟欲上粤王台”一联,最能反映客家先民拓荒异乡的创业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该会馆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迄今为止四川省乃至全国保存和维修得最好的会馆之一,也是清代留存至今最为雄伟的广东会馆。

四川成都洛带古镇

此外,广东会馆的风火墙建筑风格在四川也绝无仅有。海内外友人和客家乡亲来此参观,无不赞叹该馆建筑的文物价值,赞叹馆中挂有的当代蜀中客家人的书画作品和客家茶社的乡土文化氛围。2020年秋,美英合拍的电影专题片《上下千年》在此采景,拍摄这座雄伟精雕的清代移民会馆,拍摄清代移民后代在会馆中的活动。2020年夏,广东电视台拍摄的大型客家专题片《中国客家人》,也特在洛带广东会馆拍摄四川客家人在此环境中款叙乡情的场景。

江西会馆又名万寿宫,由江西籍客家于嘉庆二十年筹资兴建。

主体建筑由乐楼、左右厢房、院坝、前中后三殿及一个小戏台构成,复四合院式,占地面积1185平方米。该馆整体布局严谨,空间安排合理,尤其是中后殿之间的天井里伸出一个小戏台,其构思独特,为四川客家会馆中所未曾见。

湖广会馆是湖广移民于清乾隆11年捐资修建的,因供奉大禹,又称“禹王宫”。会馆坐北朝南,依中轴线对称排列,建筑面积2771平方米。馆内有大小不等、仪态各异的玻璃钢观音塑像多尊,无不惟妙惟肖,尤以大殿一尊卧式巨型睡观音为罕见。殿廊彩绘观音故事壁画独具风格,引人入胜。馆内天井虽无下水道,但无论下多大雨,即使街上已洪水漫涨,该天井也不会淌水漫延,为该馆一大奇迹,传为大禹保佑之故。

四川成都洛带古镇

川北会馆始建于清同治年间,为清末川北籍商贾、士绅等筹资兴建。用于每年的定期祭祀、酬神演戏,平时聚会,接待来蓉的同乡及频繁的商务活动。主体建筑由大殿、乐楼(即“万年台”)等构成,雕梁画栋,高屋建筑,气势不凡。

说过几大会馆,不能忘了著名的洛带公园。

洛带公园建于民国17年(1928年),由当时洛带民国团总、袍哥舵把子刘惠安倡导地方群众和袍哥码头集资修建。洛带公园位于凤仪巷北,占地约60余亩。园内绿树成荫,花草繁茂,茶社幽静,亭榭廊柱木刻楹联,古风浓郁。主要建筑为四馆、三亭、一祠,加之一方水池,广种莲藕,曲桥相通。最具特色和价值的是园内的“女茶社”,乃过去客家妇女集中休闲品茗聊天之所,不纳男宾。其间一副“尘世嚣嚣到厌烦时来暂歇,茶烟细细得清闲处且偷安”的对联,正是当年客家妇女拥有与男性同等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的见证。

四川成都洛带古镇

永远的乡音

初到洛带,给人印象最深的恐怕还是那浓浓客家乡音。在这里,随处都可听到那亲切而又陌生的“土广东话”,使人仿佛置身于广东梅县等客家聚居区。

客家人自入川后,一直恪守“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祖训,在家庭生活与同族的交往中,一律只准讲客家话,否则将被视为对祖宗的背叛和不尊。正因如此,他们的语言才保留至今。

所谓客家人,指的是异地迁栖而至的民系。

客家先民在历史上曾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迁徙:先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北击凶奴,南定百越”的方针,派遣了几十万大军驻扎在五岭以南,以镇百越。这些汉人便在五岭内外落地生根,繁衍生息。再就是每逢改朝换代,总会伴随连绵不断的战火,为求生存,中原地区的不少汉族士庶便纷纷南迁,以避战乱。

从中原迁徙到南方,客家人是汉民族在我国南方的一个分支,主要聚集地在赣南、闽西、粤东。到清康熙年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率兵入川,与清军几经鏖战,又野蛮屠杀蜀民,造成四川地区原有劳动力急剧减少,清廷不得已下谕鼓励人口较密的湖南、湖北,广东的农民入川开垦,并优待凡入川的男子补助白银八两,妇女补助白银四两。由此,大批客家人入川,东到涪陵、重庆、内江等地,西至成都近郊,而成都近郊又以洛带镇为客家人集居中心。

四川成都洛带古镇

四川是中国5大客家人聚居省之一,客家人的数量在200万以上,其中多数是清初广东、福建、江西一带老移民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川西的成都东山区域,学术界统称"东山客家"。至今仍有150余万人能讲客家语言,并保持客家的风俗习惯。

近半个世纪以来,尽管洛带客家人普遍都能讲普通话和四川话,但一般都只限于对非客家语者和某些正式场合,除此之外仍坚持乡音不改。如此一来,在洛带这一纯属四川境地的地方,四川官话反倒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第二语种,一些村、组甚至开会安排生产任务、解决民事纠纷、购物、打电话等都全讲客家话。由于洛带的客家人主要来自广东,他们的客家话也就很自然地成为“土广东话”了。

客家人喜唱山歌,那声调韵味里也充满了客家乡音。客家山歌内容丰富多彩,全面反映客家人的生产、生活和情感世界,唱腔婉转优美,唱词生活气息浓郁。每年端午节,客家人都要进行斗山歌比赛,男女对歌尤为吸引人,其中不乏即兴之佳作。

此外,洛带的“客家龙”是非常出名的,尤以“刘家龙”最负盛名。刘家龙直接从中国古代龙舞发展而来,历史悠久,家族内部传承,一直没有中断,因此保存了较多的中国古代舞龙最原始的程序和古朴的仪式。刘氏族人在洛带镇已经居住了14代300余年之久,刘家吉庆节日在古镇舞龙也有300多年了,分为火龙和水龙。火龙七节,水龙九节。夏日伏旱,水龙大显身手,是为祈雨;初一到十五,火龙则每日飞舞,是为祈福。舞龙者赤裸上身,只穿一条短裤,上下腾挪;观赏者用烟花喷龙,前后追躲。烟花是吉祥与财气的象征,烧得越红,财气越旺。舞者和观者攻防进退,煞是刺激,因此,刘家龙也成为客家文化中最具吸引力的一项活动。

四川成都洛带古镇

特色美食

到了洛带镇,除了要看独具特色的千年古街,更要尝一尝客家风味美食。客家菜朴素、重养生、乡土气息浓厚,其做法保留了中原饮食文化的习俗,最著名的客家菜莫过于九斗碗、酿豆腐、梅菜扣肉、盐焗鸡等。现洛带供销社的油烫鹅、新民饭店的野生菌全席和客家酒楼的水酥、面片汤等特色菜已成为客家餐饮的特色菜。此外,炸、卤也是客家美食的几大特色之一。

洛带老街两旁有许多看上去不显眼、味道却毫不含糊的小吃店,都是当街摆出锅碗瓢盆和案桌来卖。

成都有一种甜食叫糍耙,洛带这里也有,是用糯米做的。

不喜欢甜食可以尝尝用荷叶包着的糯米团,里面还有馅,糯米团味道偏淡,里面馅的味道很像肉包子味道。

四川成都洛带古镇

洛带的地道美食应该就是伤心凉粉了。最正宗的就要数广东会馆里面的伤心凉粉。为什么叫伤心凉粉?说法不一:有说是当年离家进川湖广填四川来的客家人,因为思念家乡时做的凉粉,故得名;也有说是该凉粉巨辣,吃了凉粉的人都会被辣出眼泪,别人还以为遇到了什么伤心事。而伤心凉粉的口感也真是棒,纯豌豆粉嫩而化渣,豌豆味清香,调制的天然佐料口感特别,吃到嘴里,头顶冒烟,额头出汗,泪花直滚,越吃越辣,越辣越香,越香越想吃。

客家人自清乾隆时从广东迁徙入川,一直延续着清明时亲朋好友相聚吃“九斗碗”的习俗。“九斗碗”又称“九大碗”,但并非一定是九道菜,只因“9”是吉利数字而笼统道之。构成“客家九斗碗”的拿手菜品有十多种,品碗、热汁汤、姜汁热窝鸡、夹沙肉、东坡肘子、柏合豆腐皮、泡菜鱼、咸烧白、粉蒸肉等。

客家人过去数次南迁,四处漂泊,到任何地方定居经常反客为主,早年为方便迁移,一般客家人屠宰鸡鸭,都会用盐腌制备用,能够保持两三个月不坏。尤以烟熏油烫鹅最有特色,久吃不厌。

毛麻花也是洛带镇的传统客家小吃,以香、酥、脆、入口化渣的独特风味被誉为古镇一绝。

作为古镇,洛带的民风很淳朴,这里出售美食小吃都很便宜,不像某些旅游景点那样挥刀宰客。即便你有胃口,把每一样美食都试试,也花不了多少钱。对于一个旅游景点来说,这实在是难能可贵。

四川成都洛带古镇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