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白沙街西北行二里处,在奇峰峡谷、摩崖峭壁的逍遥山(又称界牌岭、逍遥岭)东部山脊处,即今白沙水库西小坝北侧,原有一座建筑奇特、举世罕见、景色诱人的古道观,俗称天爷庙,又名玉皇庙。
该庙岁月悠远,始建时间今已无处查考。据传各个朝代屡毁屡修。现存的一通碑记上刻着:“大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修”字样。
天爷庙依山傍水,坐南朝北,西望嵩山,东临颍水,南俯白沙,地高势阔,浑然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庙门前的红石板神道沿岭南斜坡直通白沙街,又向北延一华里至沿颍河而行的古驿道。据碑记载,这条通向天爷庙的红石板路由韩敦公所修,由见方红石铺垫。走神道登上72级台阶才能到达山门,山门坡下有数人合抱的大槐树。
山门内有一平台,平台中央有一长丈余、宽六尺、高三尺的神座,上塑神像。过平台上18级台阶进入庙院。庙院内东庑三间为火神庙,西庑三间为王母宫。院中央一巨大的铜香炉香烟袅袅。往南再登9级台阶进入依山而建、面阔三间的灵霄宝殿,大殿门额“灵霄”二字。该殿面对颍河,背与山接。殿前有六尺宽的走廊,东、西廊柱上梁分别挂一大铜钟和牛皮大鼓。殿内塑有玉皇大帝,诸神侍立两边。令人称奇的是,灵霄宝殿除廊、檐雕刻华丽外,上部却是平顶,无裙墙。平顶之上的中央部分突起一飞檐斗拱五脊六兽琉璃瓦的小宫殿。
小宫殿内又分两层,由五条木雕龙盘绕架起一只木船,俗称“龙棚”,又叫“五龙捧圣”。船上彩塑栩栩如生的八仙人儿。庙内所有雕塑、彩绘惟妙惟肖,色调鲜艳,尤其八臂哪吒、唐僧师徒令笔者终生难忘。小宫殿内又有楼梯从殿中盘旋而下,直通下面的灵霄宝殿。据老人口传,建造宫殿时是先造木船,小宫殿依船的大小而建。整座天爷庙规模宏大,巍峨庄严,吸引着方圆数百里的香客云集进香祈福。特别每年的三月三庙会,在笔者早年的记忆中真可谓人海如潮、拥堵如市,流连忘返,数日不散。
天爷庙是白沙的代表符号之一,也是白沙人的情结。关于此庙有很多优美动听而玄奥离奇的传说,在白沙及其周边的乡民中一代代口耳相传。说是离奇,一是自古建庙都是座北门朝南,这座庙却是座南门朝北。究其原因,答曰:天地之中心,中原之中心,这里上应天宫之门;二是灵霄宝殿驼小殿,玉皇头顶驻八仙;三是小殿之内“行舟船”,先造舟船后造殿。相传:
清末有一位主持道士称赵都头,他的儿子也是道士,叫赵青山,赵氏父子相继掌管庙务,不仅不辞劳苦化斋祈求布施集资修庙,而且潜心道学研究,能测知未来之事。在老道士行将辞世的时候,曾预言说:世事将变矣,到时颍水成汪洋,倒流30里;船在湖中行,水消八仙走;黄龙爬山洒甘霖;湖上架桥通南北。
对此说,当时并没有人多在意,传言却一代代口耳相传。一九五一年许昌地区突然组织十四县的二十万民工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在逍遥山与黑龙山之间的峡谷隘口处筑大坝修起了白沙水库,水位最高时库区之长确有15公里;一九五七年一场罕见大洪涝,库区湖水淹灌了天爷庙院,泡塌了房舍,半山之上小宫殿内的木船飘得不知去向。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赵道士的说法几乎都被言中,一些还记得赵道士“预言”的老人们就说“应验”了。他们说:水库一修,颍水不是成了汪洋、倒流30里?逍遥岭的三级提灌站爬山越岭几千米灌田不是“黄龙爬山洒甘霖”?二零零八年禹(州)登(封)铁路在逍遥岭庙西侧南北架起数百米长铁路大桥跨湖、山而行,这不是“湖上架桥通南北”?经老人们这么一说一传,甭管是真预测的巧合,或是没预测的讹传,反正天爷庙的玄奥和神秘在远近善男信女之中已是根深蒂固了。
上世纪末,人们自发的在原庙址处盖起了小庙,数百里之内的香客或徒步,或骑车,或开车,或搭车,云集这里祷告祈福络绎不绝。而文物工作者和文化层次较高的人们,更看重的是那雄伟高大、精美绝伦古建筑的不该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