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花下自劝酒》求翻译 酒盏酌来须满满,花枝看即落纷纷。莫言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
译文:倒酒总要倒的满满的,枝头上的花看一眼就凋零了,不要说三十岁还年轻,即使活一百年,也已近三分之一。
原诗如下
花下自劝酒
唐代:白居易
酒盏酌来须满满,花枝看即落纷纷。
莫言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据《旧唐书·白居易传》记载,白居易系出名门,是北齐五兵尚书白建之仍孙,但从他爷爷白锽起开始敦崇儒业,到了白居易这一代,已经是名动一方的书香门第。白居易不仅博学多才,而且精于诗文,被召入翰林学士。很快,他又被唐宪宗钦点为左拾遗。
任左拾遗期间,他果然多次直言上谏,直刺弊政,得罪了许多人,唐宪宗也对他屡感不爽。唐宪宗有一次对人说,“白居易小子”是我把他提拔到这样一个显著的位置,他却多次对我无礼,实在叫人难以忍受。但唐宪宗为了不阻塞言路,最终还是包容了他。
后来,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他上书主张严惩凶手。但此时他已经不是左拾遗,没有了言官的职责。因为他的秉公耿直得罪了不少人,所以当即有人批评他越职言事,继而有人捏造诽谤出许多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
之后的白居易宦海沉浮,见惯了人情冷暖,他转而过上了放意文酒、闲云野鹤的生活。在醉与醒之间,他无意间显露了他的两面人生。因为白居易尽管后半生坎坷飘零,但他并不完全在意,而是有自己一套善于自我调节的精神体系,能够使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所以,白居易的酒诗又有他独特的一面。他自称“醉吟先生”,与刘伶、陶渊明一样嗜酒如命,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白居易的酒诗多以“醉”为名,认为饮酒可以让人对世事释怀,使人忘却烦恼。这个“醉”,不是不能自拔的沉醉,而是饮酒个人带来的快乐。
用自己的话写写白居易 晚春沽酒 这首诗的意思
诗的前四句,很生活化,就我自身而言,也有这种经历。午睡醒后,特别是刚吃完午饭就睡觉的,醒来会很难过,肚子和精神尤甚,这个时候特别渴望有杯茶喝。于是,煮水、候汤、泡茶,一杯又一杯,待缓过劲来,觉得舒服了,看看窗外,真的是日影西斜。
颈联的两句,诗人开始感叹: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有追求、有理想的人,惜时如金,总是觉得日子过得太快,有很多事情还没完成,时光便匆匆而逝。而无所事事的人,又会觉得这日子怎么过得这么慢啊,恨不得一生早早了事,免却尘虑之苦。
两种人看待时光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前者积极、后者消极,就这么简单。
积极对不对,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挺辛苦!范仲淹进也忧退也忧,总希望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论地处庙堂或是身在江湖,总是一副热心肠,忧国忧民,也挺辛苦!那消极对不对,来世间走一趟不容易,糊糊涂涂度过一生似乎也说不过去。
然而诗人这里只是描述了两种人对时光的不同态度,并没有肯定或否定任何一种,孰是孰非,读者自己去思量。诗人对时光的看法究竟如何,看后面。
尾联:无忧无乐者,长短任天涯。这两句境界高远,实在只可意会。我觉得充满了禅意,让我想起星云大师说过的一句话,大师说要用出世的心,去做入世的事。想来唯有如此,才能无忧无乐,才能随缘造业,才能看破时光长短,达到贤圣的境界。
诗人以无忧无乐者自许,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不积极也不消极,抱一颗无我之心,行人生旅途中应做之事。可究竟有多少人能够明白自己的人生应该做什么事情呢?诗人没说,只能自己琢磨了!
扩展资料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白居易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少年时读书刻苦。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
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 《池上》。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
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能不畏权贵近臣,直言上书论事。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十年,因率先上疏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
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晚春沽酒
诗的前四句,很生活化,就我自身而言,也有这种经历。午睡醒后,特别是刚吃完午饭就睡觉的,醒来会很难过,肚子和精神尤甚,这个时候特别渴望有杯茶喝。于是,煮水、候汤、泡茶,一杯又一杯,待缓过劲来,觉得舒服了,看看窗外,真的是日影西斜。
颈联的两句,诗人开始感叹: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有追求、有理想的人,惜时如金,总是觉得日子过得太快,有很多事情还没完成,时光便匆匆而逝。而无所事事的人,又会觉得这日子怎么过得这么慢啊,恨不得一生早早了事,免却尘虑之苦。
两种人看待时光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前者积极、后者消极,就这么简单。
积极对不对,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挺辛苦!范仲淹进也忧退也忧,总希望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论地处庙堂或是身在江湖,总是一副热心肠,忧国忧民,也挺辛苦!那消极对不对,来世间走一趟不容易,糊糊涂涂度过一生似乎也说不过去。
然而诗人这里只是描述了两种人对时光的不同态度,并没有肯定或否定任何一种,孰是孰非,读者自己去思量。诗人对时光的看法究竟如何,看后面。
尾联:无忧无乐者,长短任天涯。这两句境界高远,实在只可意会。我觉得充满了禅意,让我想起星云大师说过的一句话,大师说要用出世的心,去做入世的事。想来唯有如此,才能无忧无乐,才能随缘造业,才能看破时光长短,达到贤圣的境界。
诗人以无忧无乐者自许,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不积极也不消极,抱一颗无我之心,行人生旅途中应做之事。可究竟有多少人能够明白自己的人生应该做什么事情呢?诗人没说,只能自己琢磨了!
扩展资料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白居易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少年时读书刻苦。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
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 《池上》。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
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能不畏权贵近臣,直言上书论事。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十年,因率先上疏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
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铭。
参考资料
白居易古诗中带有诗与酒这三个字的
《自咏》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夜镜隐白发,朝酒发红颜。
可怜假年少,自笑须臾间。
朱砂贱如土,不解烧为丹。
玄鬓化为雪,未闻休得官。
咄哉个丈夫,心性何堕顽。
但遇诗与酒,便忘寝与餐。
高声发一吟,似得诗中仙。
引满饮一盏,尽忘身外缘。
昔有醉先生,席地而幕天。
于今居处在,许我当中眠。
眠罢又一酌,酌罢又一篇。
回面顾妻子,生计方落然。
诚知此事非,又过知非年。
岂不欲自改,改即心不安。
且向安处去,其馀皆老闲。
《送严大夫赴桂州》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地压坤方重,官兼宪府雄。
桂林无瘴气,柏署有清风。
山水衙门外,旌旗艛艓中。
大夫应绝席,诗酒与谁同?
《对酒闲吟赠同老者》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人生七十稀,我年幸过之。
远行将尽路,春梦欲觉时。
家事口不问,世名心不思。
老既不足叹,病亦不能治。
扶侍仰婢仆,将养信妻儿。
饥饱进退食,寒暄加减衣。
声妓放郑卫,裘马脱轻肥。
百事尽除去,尚余酒与诗。
兴来吟一篇,吟罢酒一卮。
不独适情性,兼用扶衰羸。
云液洒六腑,阳和生四肢。
于中我自乐,此外吾不知。
寄问同老者,舍此将安归?
莫学蓬心叟,胸中残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