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中的音步指的是什么?
音步指的是诗句中的节奏单位
一般而言,双音步指的是两个字的词语,单音步是一个字。例如:白日依山尽,那么就是白日//依山//尽,这是结尾单音步。通常来说,如你所说,单音步在五言诗中往往出现在中间或者结尾。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如果我们非要将单音步放在开头,会形成词的特点:“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至于七言诗,往往是223结构,如:“风急//天高//猿啸/哀",这里的猿啸哀也可以分成猿/啸哀。当然也有例外的存在:”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所以这一句本身读起来也会有拗峭感
其实在汉语中,一个音节或者多个音节组合,会形成”顿“,而顿 就是音步。例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这些停顿则为音步。
音步的划分又需要兼顾两个方面:
1、语意完整,也就是顿的前提,需要是汉子或者汉子词语需要是完整的意思表达。
2、音节完整,常见的诗歌形式,四言、五言、七言等长久以来形成了固定的音步划分形式,如四言两顿(2-2句式),五言三顿(2-2-1或者2-1-2句式),七言四顿(2-2-2-1或者2-2-1-2句式)
以上是古诗词里的音步简要阐述
诗句指的是什么
诗句,就是组成诗词的句子。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中国最早的诗句为律诗结构,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的诗一般每句四言律诗,见于《诗经》。后发展为五言或七言律诗,见于唐诗。宋元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后,诗句内容逐渐扩充和演绎,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期,诗句演变成没有了字数的限制的自由体诗歌。
亲人团圆(即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