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国的故事、诗歌、格言
爱国的诗句和名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丁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晏殊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13、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5、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个人如果单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
—— (前苏联)高尔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列宁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汉)司马迁
跪求关于孝顺的诗句,格言与故事
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
出自《孝经》。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出自《劝报亲恩篇》。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贤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国志·魏书》。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出自《劝报亲恩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有过,谏使更。
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
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出自(明)《增广贤文》。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出自(清)《增广贤文》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出自《劝报亲恩篇》。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出自《大学》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
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出自《家语·弟子行》。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
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自(明)《增广贤文》。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出自《动报亲恩篇》。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出自(春秋)《礼记》。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
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 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
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
若对父母不孝敬。
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故事二十四孝:二十四孝_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
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
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
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
”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
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
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
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
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
有诗颂曰: 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云思亲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
他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
他的一个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母亲得了重病,如果这样离去,无法在身边侍候,心中非常悲痛。
仁杰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后,特此奏请皇上改派别人。
有一天仁杰出外巡视,途中经太行山。
他登上山顶向下看着云,对他的随从说:“我的亲人就住在白云底下。
”徘徊了很久,也没有离去,禁不住流出了思亲之泪。
有诗颂曰: 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上书救父 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
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
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
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
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
愿意替父受刑。
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
有诗颂曰: 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 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二十四孝_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
故人们叫他杨乞。
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
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
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
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
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
”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
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
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
有诗赞曰 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 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二十四孝_哭竹生笋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
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
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
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
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
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
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
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
有诗颂曰: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二十四孝_打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
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
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 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二十四孝_鹿乳奉亲 周朝时,有一位叫郯子的,从小就很孝顺。
他的父母年老的时候,双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
郯子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
于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这样去取得鹿乳供奉双亲,没想到被打猎的人发现。
正当猎人举起了弓箭要射杀他时,他急忙喊道:”我为了取得鹿乳,给患有眼疾的双亲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采取鹿乳。
”猎人知道原来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没有射他,并且对他这种孝敬父母的行为赞叹不已。
有诗赞曰: 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二十四孝_笼负母归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
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
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
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
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
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挡,吓得四散逃命。
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
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
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
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
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
后人有诗赞曰: 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
二十四孝_弃官奉亲 荥阳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
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
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
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
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
潘岳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
上官再三挽留。
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
”上官被他孝感动,便允他辞官。
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
家中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
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
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
诗曰: 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二十四孝_单衣顺母 周朝闵损,字子骞,是个孝子。
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便再娶后母照料闵子骞。
几年后,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待子骞渐渐冷淡了。
一年,冬天快到了,父亲未归,后母做棉衣偏心,给亲生儿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给子骞用芦花絮。
一天,父亲回来,叫子骞帮着拉车外出。
外面寒风凛冽,子骞衣单体寒,但他默默忍受,什么也不对父亲说。
后来绳子把子骞肩头的棉布磨破了。
父亲看到棉布里的芦花,知道儿子受后母虐待,回家后便要休妻。
闵子骞看到后母和两个小弟弟抱头痛哭,难分难舍,便跪求父亲说:“母亲若在仅儿一人稍受单寒;若驱出母亲,三个孩儿均受寒。
”子骞孝心感动后母,使其痛改前非。
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欢乐。
有诗赞曰: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二十四孝_卖身葬父 汉朝时,有一个闻名的孝子,姓董名永。
他家里非常贫困。
他的父亲去世后,董永无钱办丧事,只好以身作价向地主贷款,埋葬父亲。
丧事办完后,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还钱,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
拦住董永要董永娶她为妻。
董永想起家贫如洗,还欠地主的钱,就死活不答应。
那女子左拦右阻,说她不爱钱财.只爱他人品好。
董永无奈,只好带她去地主家帮忙。
那女子心灵手巧,织布如飞。
她昼夜不停地干活,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织了三百尺的细绢,还清了地主的债务、在他们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树下时,那女子便辞别了董永。
相传该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
因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动,遂下凡帮助他。
有诗颂曰: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线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二十四孝_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
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
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
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
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
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
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有诗颂曰: 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二十四孝_卧冰求鲤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
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
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
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
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
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
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
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
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
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
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二十四孝_闻雷泣墓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名叫王裒的人,侍奉他的母亲特别孝道。
他母亲在世的时候,生来就很胆小,惧怕雷声,王裒经常在打雷的时候,到母亲身边给其壮胆。
母亲去世后,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静的地方、一到刮风下雨听到震耳的雷声,王裒就奔跑到母亲的坟墓前跪拜,并且低声哭着告诉道:“儿王裒在这里陪着您,母亲不要害怕。
” 有诗颂曰: 慈母怕闻雷,冰魄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二十四孝_负米养亲 周朝,有个叫仲由的人,字子路。
家里很贫穷,时常在外面采集藜藿等野菜当食物。
而子路为了赡养父母双亲,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来,尽到自己的孝心。
父母去世以后,于路南游到楚国。
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
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钟之多。
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劳苦,感叹说;虽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样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父母双亲,可惜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了。
有诗颂曰: 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二十四孝_挨杖伤老 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
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
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
他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
”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
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
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
”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
有诗颂曰:体念母亲情至忱,母棰轻重甚关心;一朝知母力衰退,顿起心酸泪湿襟。
二十四孝_跪父留母 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张菊花。
七岁那年,母亲不幸病逝,父亲续娶。
菊花没有因此而分辨生养之别,对待继母恭敬。
她的继母却居心不良。
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继母乘机将她卖给人家作婢女。
事有凑巧,菊花的父亲在回归途中,偶遇菊花。
父女相逢,悲喜交加。
当父亲问她为何落此地步时,菊花含泪不语,生怕连累继母,在父亲追问下,不得已才告之。
父亲听后大吃一惊,当即将菊花赎了回来。
三日后父女回到家。
其父见到后妻,十分恼怒,欲将其休掉。
菊花见状,当即下跪为继母求情,父亲终被其孝心感动,方才罢休。
继母没有生子。
其父去世后,菊花对待继母和父亲在世时一样孝敬、因此世人有诗颂曰: 一片奉心如石坚,一身被鬻亦依然;情深跪动恕宽母,纯孝并齐闵子骞。
二十四孝_孝感继母 清朝人李应麟,居云南昆明,从小温顺善良。
他的母亲不幸去世后,便劝父亲再娶。
他用卖卜的收入来供养父母。
应麟对待继母虽然十分孝顺,但是继母却将他视为眼中钉,百般刁难,常常对他施以棍棒。
每当这时应麟总是跪着,恭敬如初,丝毫没有抗拒之意。
他的父亲却轻信继母谗言,将他逐出了家门。
应麟仍无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备好礼品回家祝贺。
不久应麟听说继母病了,急忙回家进行护理,并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医抓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继母病愈。
同时应麟对待继母所生孩子格外亲和,终使继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关系改善,胜过亲生。
后人赞曰;不忧继母逐离乡,母病回家侍药汤;将弟视同亲手足,母终悔恨变慈祥 二十四孝_劝姑孝祖 明朝时候,浙江绍兴山阴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娶了一个童养媳名叫刘兰姐,年仅十二岁,却很明事理,对家人十分恭敬殷勤。
她婆母王氏动不动就冒犯长辈,经常骂祖母“老不死”,将其视为“包袱”,言辞十分粗野。
一天深夜,刘兰姐来到王氏的闺房长跪不起。
王氏大吃一惊,问其缘故。
刘兰姐答道:儿担忧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后媳妇将视为榜样,待您老了,也把您视为“包袱”,那时您会多么伤心啊
太婆母长命百岁是我家的大幸,恳求您三思而行呀。
王氏听后恍然大悟,边流泪边叹气说:良言使我收益不浅啊
于是痛改前非,对待祖母温柔恭顺。
而刘兰姐对待王氏亦是如此。
真是: 二六女儿明大义,看姑骂祖逆亲意;入房跪劝悔前非,示范儿孙行孝字。
二十四孝 孝感动天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
从小就很孝顺父母。
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
舜的生母在舜十几岁时故去了,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据说很有音乐天才。
他娶了一位后妻,性情粗暴、凶狠。
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
她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
象长大后变得凶残、蛮横、傲慢、无理,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
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
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
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
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
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
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
后人有诗赞曰: 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心。
二十四孝_兄弟争孝 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
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
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
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
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
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
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
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
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
诗云: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
弟兄争奉酒甘旨,纯孝妯娌浑归贤。
另外给你一个网站关于二十四图
关于感恩报德的成语(或谚语,格言,诗句,故事)
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恩欲怨,报怨短,报恩长 哀哀父母,生儿不知父母恩 知遇之恩永生不望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
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 泰戈尔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 华罗庚 每一种恩惠都有一枚倒钩,它将钩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 堂恩 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饶舌、酗酒或其它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恶德还要厉害—— 英国谚语 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雨果 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腊谚语 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而后来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 萨克雷 感谢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 ——英国谚语 无知的人本想做点好事,结果却害人不轻;小喜鹊拔出妈妈的羽毛,还以为报答了养育之恩 ——藏族谚语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苏联谚语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日本谚语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 日本谚语 养儿方知娘辛苦,养女方知谢娘恩 - 日本谚语 从小不知老娘亲,育儿才知报娘恩 - 日本谚语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 中国谚语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衔环结草,以恩报德 竟夜孤灯剪影萧,视子如蛟,望子腾霄。
悠忽双鬓冷霜飘,春下裙腰,秋上眉梢。
卅二年风雨浪浇,雨霁云消,心事如潮。
念慈母半世辛劳,跪乳羊羔,还报今朝。
感恩诗 白云飘走的时候 谁会停止流浪 海水拍打着紫百合的梦境 美人鱼在天堂微笑 古老的婚礼 香槟酒的色泽 在罂粟花丛中传递 她的歌声 离去是否存留 希冀的不曾放弃 积雪的森林 麋鹿的圣诞节 美丽的公主已经安睡 传说的夜空中 无数的珠翠无人采摘 时间的巢穴 安琪儿飞翔 羽翼的光芒 穿越巴比伦的花园 安拉是个女人 她的化身不是太阳神 娇滴的千金 沙漠戈壁的罅谷 比宫殿华贵的 河流是生灵的母亲 圣洁的浪花 普泽万物长存 七彩的花容是雨水 光照古埃及艳美的妇人 白云飘走的时候 背影将要远去 海水拍打着紫百合的梦境 美人鱼在天堂微笑 王子的婚礼 香槟酒的色泽 在罂粟花丛中传递 她的歌声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爸爸妈妈 感谢你们 把我带到了这个 美好的世界 感谢你们 给了我自由的空气 灿烂的阳光 感谢你们 谆谆的教导 殷殷的嘱托 我长大了 而你们却老了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我会向你们献上一片诚挚的孝心 祝你们永远健康 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就常怀感恩之心。
据说有一次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
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一学期的工作到头了,该交的总结、该梳理的心情都梳理玩了,所以这几天过着神仙一般的日子,双休日逛逛街,平时看看电视。
早上王丹老师交给我一份团市委下达的关于寒假社会实践的文件“关于组织开展‘2006感恩父母贺岁家书’征文活动的通知。
突然想到百度里面去搜索一下,4,320,000篇。
看了几个感恩的故事,其实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这样的故事,有一则比较喜欢,就COPY下来了。
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
他的推销进行得很不顺利,傍晚时他疲惫万分,饥饿难耐,绝望地想放弃一切。
走投无路的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
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她笑着递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
男孩和着眼泪把它喝了下去,从此对人生重新鼓起了勇气。
许多年后,他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
一天,一位病情严重的妇女被转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
大夫顺利地为妇女做完手术,救了她的命。
无意中,大夫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给过他那杯热牛奶的年轻女子
他决定悄悄地为她做点什么。
一直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的那位妇女硬着头皮办理出院手续时,在手术费用单上看到的是这样七个字:手术费:一杯牛奶。
能帮则帮,有能力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幸福吧。
交友格言,诗句,歌曲,故事,成语各五个
朋友,可以把快乐加倍,把悲伤减半。
--马库斯.T.西塞罗 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 3. 看你的朋友,就可以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米格尔.德.塞万提斯 4. 友情最重要的不是接收爱,而是奉献爱。
--亚里士多德 5. 老朋友是最好的镜子。
--赫伯特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山中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 王孙归不归
送别------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别董大------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歌曲:花好月圆明月千里寄相思月亮代表我的心十五的月亮城里的月光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
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
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
、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
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
融情入景。
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王国维L* 3、宋之问 《送别杜审言》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杜被贬。
情真意切,朴实自然,“嗟”同知已离别而惆怅,为故人被贬而伤感受,因宦海无常而慨叹。
江边垂柳依依惜别,储蓄写出人虽不至心意已到。
后四句接连用典,慨叹友人怀才不遇。
音韵和谐,对仗匀称,朴素自然,不尚雕琢。
4、陈子昂}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活用典故,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是何年。
——开头别宴将尽分手在即,直接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真挚,二联写离情的缠绵,三联时间已晚离别到来,“何”后会难期,隐隐的哀愁,没有长吁短叹,在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不温不火,意态从容,气象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5、张说 《送梁六自洞庭山》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标志七绝进入盛唐。
“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沧浪诗话。
作者谪居岳州,梁知微经此入朝,送客。
征帆远去,凄宛而不抒情,反写简淡的秋景。
孤——由峰而转向人,神话传说使君山缥缈,浮——迷离扑朔之感,三句写了神仙不可接,友人不可接,朝廷不可接。
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通体散行风致天然惟在兴致。
关于爱国的格言和古诗词,各写五个.
有关爱国的格言和古诗词1、利于国者爱之,害与国者恶之,有关爱国的格言和古诗词。
——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3、,死于安乐。
——孟子4、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5、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7、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8、临患不忘国,忠也。
——9、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
——10、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11、爱国如饥渴——12、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司马迁13、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14、投死为国,以义灭身。
——15、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1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7、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19、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20、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范晔
祖国在我心中格言、诗歌、故事。
格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
——丰子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司马迁我是中华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巴金诗歌: 我的中国心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 长城黄山 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 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故事:1、屈原投江屈原,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
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
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
同时主持外交事务。
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
提倡“美政”。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
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于秦国。
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杀。
2、苏武牧羊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但绝不投降。
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
3、钱学森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
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
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4、吉鸿昌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
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
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
”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
”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5、茅以升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
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
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
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
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
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
”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
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
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6、董存瑞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
”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
”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7、肖邦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
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
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
他临终嘱附姐姐路德维卡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8、文天祥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
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到土牢里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将军,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
”文天祥怒喝道:“死就死,还说什么鬼话
”于是,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义了。
文天祥生前,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9 郑成功收复台湾: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
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滚出台湾。
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
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
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
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
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
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华罗庚毅然回国: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有关敬业的中国古典诗词或格言或成语故事
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鞠躬尽瘁很高兴为你解答本题,没问题的话,请及时点击右上角的采纳满意哈~
关于勤奋取得成功的名言,故事,古诗词或相反的事例
故事: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