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值得背诵的名言警句、古文经典名句、经典诗句(需有注解)
看看这个可以吗
[惜时篇] 之际在于春,一日在于晨。
—绎 思念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
——朱熹 时间给勤奋者以荣誉,给懒汉以耻辱。
——高士其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志向篇] 没有志向的人,就好比没有动力的船,只能随波逐流。
——魏琼 有志者,事竟成。
——范晔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鞠躬尽粹,死而后已。
——诸葛亮 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
——徐特立 爱祖国,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是朝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苏步青 人生是短暂的,在短暂的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是对人类,对祖国和人民的贡献。
——覃过振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知识学问篇] 学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左宗棠 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
——波尔克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列宁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孔子 [品格篇] 正义是美德的最高荣誉。
——西塞罗 为善者流芳百世,为恶者遗臭万年。
——程允升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着急。
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冷静、沉着。
——狄更斯 古诗名句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近乡情更法,不敢问来人。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格外明。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既来之,则安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观棋不语真君子。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强者心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
于患难见豪杰。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如。
能吃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有关诵读经典的名言名句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陆世仪说:“凡人有悟性、记性。
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后,知识渐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
故人凡有所读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
”▲朱熹有言:“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三字经——“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读书的方法不但要用口去读去背,还要用心去思考,不但白天用功,晚上也要不断地精进,才能熟记不忘.(读书五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
”▲巴金曾说过,我不懂什么文章作法,也没有学过文艺理论,就是滚瓜烂熟地记下了几百篇经典篇章,然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写文章了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
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世事,可以使人们合群,可以学会如何抒发悲怨。
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哲学家菩德曼说过:“播下一个信念,你将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个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教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多方位的渗透、熏陶、感染往往比直白的说教效果更好。
采纳
求描写音乐的的经典名句名言
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
—— 苏霍姆林斯基 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乐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 马克思 通过音乐并在音乐中教育我们的孩子——(英)海伦.辛普森 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
—— 尼采 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
—— 爱因斯坦 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
—— 柏拉图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 贝多芬 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
—— 海顿 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
—— 雨果 体操和音乐两个方面并重,才能够成为完全的人格。
因为体操能锻炼身体,音乐可以陶冶精神。
—— 柏拉图 音乐常使死亡迟延。
—— 伊索 人都需要娱乐和变换兴趣,以防止变得迟钝,呆滞和智力上的闭塞。
——乔义特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 爱默森 灵感全然不是漂亮地挥着手,而是如犍牛般竭尽全力时的心理状态。
—— 柴可夫斯基 不爱音乐不配作人。
虽然爱音乐,也只能称半个人。
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
—— 黑格尔 音乐家必须不断地反身自省,培养自己最内在的东西,以便使它转向外界。
—— 歌德 音乐家的艺术不在于直接描绘形象,而在于把心灵置于这些对象能够在心灵里创造的情绪中去。
—— 卢梭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列子·汤问》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战国·宋玉 心哀而歌不乐,心乐而哭不哀。
——《淮南子·缪称训》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古诗十九首》 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
——《史记·乐书》 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三国(魏)·曹丕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三国(魏)·曹丕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晋·陶渊明 因形创声,随时造曲,应物无穷。
——晋·成公绥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唐·李白 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唐·李白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唐·刘长卿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唐·高适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唐·杜甫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唐·钱起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唐·赵嘏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唐韩愈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多楚峡流。
——唐·苏替 一字新声一颗珠,转喉疑是击珊瑚。
——唐·薛能 唱得红梅字字香,柳枝桃叶尽深藏。
谁能提供几句经典的名言名句
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精选(音序排列) B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
(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D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E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F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G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 H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
(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L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M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旧唐书) N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 Q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汉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R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周易》) S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曹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屈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
(庄子)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罗大京)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
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 士为知己者死。
(史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盂郊)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礼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 T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水浒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彭端叔)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苟子》)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李商隐) W 玩物丧志。
(书经)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礼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韩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陆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X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屈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老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尚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 学无止境。
(荀子)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 Y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毛诗序)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管于》)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晏子春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孙昭远)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秦观)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刘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 Z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礼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苏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
(吕氏春秋)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
经典名言名句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这里有经典名言名句息,办理过经典名言名句,找了好久也找不到经典名言名句,经典名言名句真难找啊,到处问到底哪里经典名言名句,快告诉我经典名言名句网址吧,我要经典名言名句,后来在这里找到了,经典名言名句哪里办理最稳妥,经典名言名句找了很多公司,但经典名言名句都不是很全,经典名言名句也不是绝对的,经典名言名句给你地址 里面有更多经典名言名句息,经典名言名句,希望经典名言名句可以帮到你
论语经典名句50句
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求之与
抑与之与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何如
”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
”子曰:,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
人焉叟哉
子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
”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
”子曰:“书云:孝乎
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
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
”子曰:“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八佾第三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家者以雍彻。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
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
”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
曾谓泰山,不若林放乎
”子曰:“君子无所争。
必也射乎
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
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子曰:“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或问谛之说。
子曰:“不知也。
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
”指其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也。
何谓也
”子曰:“不然。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子曰:“周监于二代。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入太庙,每事问。
或曰:“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
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公问社于宰我。
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曰:’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
”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
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
始作,翕如也。
从之,纯如也,徼如也,绎如也。
以成。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
吾何以观之哉
”里仁第四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
朋友数,斯疏矣。
”公冶长第五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以其兄之子妻之。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
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
”子曰:“汝器也。
”曰:“何器也
”曰:“琏瑚也。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
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
焉用佞
”子使漆雕开仕。
对曰:“吾斯之未能信。
”子说。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
”子曰:“不知也。
”又问。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
”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
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
”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
不知其仁也。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
吾与汝弗如也。
”宰予旦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子曰:“吾未见刚者。
”或对曰:“申伥。
”子曰:“伥也欲。
焉得刚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
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悦,何如其知也。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
三已之,无愠色。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
”子曰:“忠矣
”曰:“仁矣乎
”子曰:“未知。
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
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至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
何如
”子曰:“清矣。
”曰:“仁矣乎
”曰:“未知。
焉得仁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
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
或乞醢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曰:“已矣乎
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雍也第六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
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
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
”子曰:“雍之言然。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
”请益。
曰:“与之庚。
”冉子于其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锌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
”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
”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
”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
”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
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伯牛有疾,子问之,至牖执其手,曰:“命矣夫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在回也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今汝画。
”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游为武城宰。
子曰:“汝得人焉尔乎
”曰:“有澹台明灭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
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子曰:“不有祝跎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
子曰:“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子曰:“何为其然也。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子曰:“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述而第七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
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
”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
”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
”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
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唯何甚。
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子曰:“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
”孔子曰:“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
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
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巫马期以告。
子曰:“丘也幸。
苟有过,人必知之。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疾病,子路请祷。
子曰:“有诸
”子路对曰:“有之。
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
”子曰:“丘之祷久矣。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泰伯第八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思,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悖矣。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
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倥倥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
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焕乎,其有文章。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
”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
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夫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禹,吾无间然矣
”子罕第九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
吾执御矣。
”子曰:“麻冕,礼也。
今也纯,俭,吾从众。
拜下,礼也。
今拜乎上,泰也。
虽违众,吾从下。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
何其多能也。
”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
不多也。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子曰:“吾有知乎哉
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遂欲从之,末由也已。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
病闲,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
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
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
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温椟而藏诸
求善贾而沽诸
”子曰:“沽之哉,沽之哉
我待贾者也。
”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
”子谓颜渊曰:“惜乎
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子曰:“后生可畏。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
改之为贵。
巽与之言,能无说乎
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衣敝韫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不祈不求,何用不臧。
”子路终身诵之。
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
岂不尔思,是室远而。
子曰:“未之思也。
夫何远之有
”
《大学》中的经典名句
《大学》中的经子 1.大学之道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而后,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选自《大学》第一章。
道:宗旨,纲领。
明:第一个明动词,彰明,显发。
德:德行。
亲:更新。
止:有达成和维持之意。
至善:最完善圆满的境界。
定,心志的定向。
本:原指树根,末:原指树梢。
【译文】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
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
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以后就能有所收获。
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
【赏析】在《大学》的开头,便阐明它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
对大学的纲领有所体会,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
确定了心中志向,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干扰,就会至死不渝地去追求。
不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认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亲民的关系如同根本和末梢的关系。
“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注释】选自《大学》第二章。
齐:管理。
修:修养。
正:端正。
致:推极,获取。
格物:研究事物的原理。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赏析】治国、齐家、平天下都是怎样做人的问题,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是修身的问题。
有道德的理想人格具体表现在行为、节操之中,可行为节操由意念志向所决定,如果意念志向夹杂着私情物欲。
表现在行为节操不符合道德规范。
所以只要思想志向真诚,心灵自然能够体现在各种行为事物之中,心志不为物欲所诱惑,道德人格就由此建立。
其实道德的修养前提是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掌握做人道理。
由此再推到这段话的前部分,要平治天下,开创一个道德的世界,就必须有一个道德的国家,国家由家组成,家由个体的人组成;最终归结到人的德行和道德人格。
3.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注释】选自《大学》第二章。
【译文】对事物深入研究以后,知识就能丰富,知识丰富以后,诚意就能证实,诚意证实以后,心志就能端正,心志端正以后,身心就能修养,身心修养以后,家庭就能管理好,家庭管好以后,国家就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以后,天下就能太平。
【赏析】这段话是对上一段话相对的复述。
上一段话说明要明明德平天下,最终推到人要学习掌握知识,明白事理,修身养性,培养道德情操。
而这段话强调通过学习,修养学问道德,建立自己的道德人格,有仁德修养的人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也是关键。
两段话在说理逻辑上只是修辞手法上的先后而已,都阐述的是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4.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注释】选自《大学》第三章。
止:达到。
敬:恭敬。
慈:慈爱。
信:信义,诚信。
【译文】作为君主,就要达到仁爱;作为臣下,就要达到恭敬;作为儿子,就要达到孝顺;作为父亲,就要达到慈爱;与国民交往,就要达到诚信。
【赏析】《大学》在首章就阐述了明明德、亲民与止于至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
强调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知识,知书明理,通晓人生之道,修养品德,建立自己理想的道德人格。
以“止于至善”为方向或目标,使自己无时无刻不在为仁行善之途上前进。
所以至善之地表现在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事事物物中,像君主的仁,臣子的恭,儿子的孝、父亲的慈,国民之交的信等都可以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永远不止息。
要想“止于至善”,就需要发挥知、情、意,全力以赴,不可懈怠,然后会有较好的成效。
5.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注释】选自《大学》第三章。
毋:不要。
恶:前一个厌恶,后一个污浊。
好:前一个喜欢,后一个美丽。
【译文】所说的证实自己的诚意,就是不要自我欺骗,如同厌恶奇异的臭味,如同喜欢美好的色彩,这叫做自我满足。
【赏析】这段话主要是对诚意的含义论述。
《朱子语类》卷第十五中说:“格物者知之始也;诚意者行之始也。
”即对事物能明白其理,以达到致知的境地,然后对于道理无所不明,可是,有丰富的知识并不一定能守仁,明白事理并不一定能切实依理而行,唯意念诚实不欺的人,才能真正地为善去恶。
这也是修身、正心的前提。
所以说,让意念真实而无妄地依理而发,如同厌恶污秽的臭味,如同喜爱美好的色彩,不虚伪,不自欺,每个人应当以此自勉。
6.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注释】选自《大学》第三章。
润:润泽,润饰。
广:宽平。
胖:安舒。
【译文】有钱的人能够光彩他的房屋,有仁德的人,会修养他的身心,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所以君子一定要证实自己的诚意。
【赏析】作为君子,一定要有诚意,在意念将发未发的瞬间要告诫自己,使意念真实无妄。
由于意念是非,必然表现在各种言行上,而意念真诚又是美好道德品质的表现。
所以有仁德的君子,做事光明正大,内心毫无愧疚,自然心胸坦然开朗,身体舒适健壮全归于诚意的结果。
7.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注释】选自《大学》第三章。
贤:前一个贤是尊敬,后一个,所尊敬的贤人。
亲:前一个亲近,后一个所亲近的亲族。
乐:前一个以此为乐,享受之义,后一个喜乐,快乐。
利:前一个以此为利益,得到之义,后一个利益。
【译文】后代君子尊敬所应尊敬的贤人,亲近所应亲近的亲族,普通一般人享受所得到快乐,利用所得到的利益,所以才终生不忘记前代圣王。
【赏析】这句话是对此之前半部分总结,前部分论述前代圣君止于至善的德行,人民敬仰,不能忘怀。
形容更新民风的效果,以证明明德的作用,所以后世有德之贤士,有感先王德行的宏大,自然敬而仰之。
后代君子继承前王的宏德基业,自然怀念感激,百姓享受安居乐业的快乐,所以才终生不忘前代圣王。
说理充分,证明了“止于至善”的巨大作用。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注释】选自《大学》第十一章。
不恕:不能推己及人。
喻:使人明了,使人接受。
【译文】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赏析】要治国,先齐家;不修身,不可以齐家。
从修身到齐家,再到治理国家,是最自然的事,所以《大学》里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一家之长修身与否,是家人的榜样,国君的修身,同样对人民起着表率作用,治国者的举止最能引起人民的注意,容易上行下效。
治国者必须谨言慎行,务求言行一致,凡是推行的礼乐政令,自己能身体力行,并能慈爱人民,体贴民心,考虑养民教民之道,使人民在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满足。
人民才会心悦诚服接接受其礼义教化、信守政令法制,才能要求别人。
所以对君子而言,自己具备道德修养否则会适得其反。
9.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注释】选自《大学》第十二章。
上:国君。
老老:第一个老指敬重,后一个老指老人。
长长:第一个长指尊重,第二个长指长辈。
弟:悌,孝悌。
恤:怜惜,救助。
孤:没有父亲。
倍:即背,违背,背弃。
【译文】所说的平定天下在于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是国君敬重老人,人民就会崇尚孝道;国君尊敬长者,人民就会崇尚恭顺;国君怜抚孤儿,人民就不会背弃。
【赏析】言传不如身教。
齐家的关键是修身,身修才能教育家人。
治国之道除了教化之外,还需政令,但毕竟以教化为本。
这段话就是强调国君在治国中的表率作用。
只要在上者有敬老尊长、怜恤孤苦的行为,则人民自会兴起孝、慈、不背之志。
这只不过是能推己及人,人心比,都一理而已。
为人君者若能洁身自好,修养仁德,实行仁政,自然会得到人民的拥护而保有天下。
这就是国君有道,不令自行,治国之道便是此理。
10.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注释】选自《大学》第十四章。
道:言说之意,指治国的道理。
【译文】就是说得到人民的心,就能得到整个国家;丧失民众的心,就会丧失整个国家。
【赏析】儒家治国思想是为政以德,以礼治国,以民为本。
这句话所阐述的道理和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同出一辙。
在上位者,要重视民众的力量,把人民做为立国之本,因为民众的向背,决定着国家的存亡。
有仁德的君主,应顺应民心,以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宽以待民,善待民众,关心民众疾苦,让民众安居乐业。
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自然保有天下。
这种治国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11.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注释】先自《大学》第十四章。
【译文】财富积聚了,民众就会离散,财富分散了,民众就会集聚。
【赏析】治理国家,财用之源来自人民的辛勤劳动。
国君若能从爱民出发,节约用度,使人民能生活充裕,以达到爱民、善民、富民的目的,人民自然而然会人心归向,辛勤耕作,贡献国家。
如果国君只求自己聚敛财物,满足奢侈荒淫的享乐,那么,所属臣下就会争财逐利,中饱私囊,造成内乱四起。
既然不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人民当然不会努力耕作,导致人心涣散,人人见利轻义,上下都会陷于祸乱,最后招致国家败亡。
所以,《大学》强调为上者要修养道德,公正无私,廉洁自律,与民同乐,拥有了人民,才是真正的拥有财富。
12.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注释】选自《大学》第十六章。
拂:违反的意思。
菑:古“灾”字。
逮:及至。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赏析】荀子在《哀公》中说:“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以舟水比喻君王与百姓的关系,把君比做舟,把民比做水,水可载舟达到彼岸,亦可将舟掀翻沉没。
可谓精辟至极。
所以说:若为君者为一己的私欲,他的好恶有悖人民的好恶,以至失去民心,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必将是引祸至身,自取灭亡。
由此可见,为君者要亲贤臣,远小人,以人民的好恶为好恶,符合人民利益的事便做,以民为本,此可谓为治国之道。
使人人各得其所,以此获得民心。
13.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注释】选自《大学》第十六章。
君子:指为君上者。
道:修已治人之术。
忠信:尽已之心而不违物。
骄恭:骄横放纵。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采用忠诚信义来争得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赏析】在儒家的德政思想中,立信于民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孔子在《论语子路》里说: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即为君上者讲信用,人民就会以实情相告。
为上者做到言出即行,表里如一,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人民,得到人民的信服,就会得到民心,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国家政权也因此而得到巩固。
所以说,治国的大原则就是必须忠诚守信来争取人民的拥戴,骄横放纵,奢侈荒淫就会失去民心,危害国家。
14.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注释】选自《大学》第十七章。
道:规律。
生:生产。
食之者:坐食俸禄不干活的人。
为:创造。
疾:迅速。
舒;舒缓。
财:物资货财。
恒:时常,长久。
【译文】增殖财富有个大原则,就是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就会使财富长久充足了。
【赏析】这段看似论述蓄积财富的道理。
实则以蓄积财富的普遍规律说明治国之理和修养个人仁德。
在上者有仁德修养,能谨慎持守,不受私欲诱惑,推己及人,自然会得到人民的拥戴而保有土地,拥有土地,人民又乐于耕作,不言而喻,财物必然富足。
加之为君上者能知人善任,摒弃只会坐食俸禄、不会办事的鄙薄小人。
这样,有贤德的人大公无私,能造福人民,创造财富迅速,用度节约,财富就会蓄积国库。
当然,为了财富于道德廉耻而不顾,那便是不义之财,不义之财来得容易,失得快。
沙士比亚的经典名言名句
莎士比亚的经典名言名句1.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躁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2.你甜蜜的爱,就是珍宝,我不屑把处境跟帝王对调 3.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们的气节4.爱,和炭相同,烧起来,得想办法叫它冷却。
让它任意着,那就要把一颗心烧焦 5.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豁达者长寿 6.不要给百合花镀金,画蛇添足7.勤劳一天,可得一日安眠;勤奋一生,可永远长眠 8.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 9.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10.因为她生得美丽,所以被男人追求;因为她是女人,所以被男人俘获11.时间会刺破青春的华丽精致。
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横扫的镰刀12.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13.发闪光的不全是黄金14.当我们胆敢作恶,来满足卑下的希冀,我们就迷失了本性,不再是我们自己 15.当我们还买不起幸福的时候,我们绝不应该走得离橱窗太近,盯着幸福出神 16.美德是勇敢的,为善永远无所畏惧17.金子啊,你是多么神奇.你可以使老的变成少的,丑的变成美的,黑的变成白的,错的变成对的……18.女人是被爱的,不是被了解的19.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20.多听,少说,接受每一个人的责难,但是保留你的最后裁决 21.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22.青春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失无踪23.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24.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25.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可是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配的神明26.习气那个怪物,虽然是魔鬼,会吞掉一切的羞耻心,也会做天使,把日积月累的美德善行熏陶成自然而然而令人安之若素的家常便饭27.人世间的煊赫光荣,往往产生在罪恶之中,为了身外的浮名,牺牲自己的良心 28.质朴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29.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短的一生,就太长了 30.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 31.真正的爱情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行为才是忠心的最好说明 32.爱比杀人重罪更难隐藏;爱情的黑夜有中午的阳光 33.不太热烈的爱情才会维持久远34.爱情里面要是搀杂了和它本身无关的算计,那就不是真的爱情 35.美德是勇敢的,为善永远无所畏惧36.女人是用耳朵恋爱的,而男人如果会产生爱情的话,却是用眼睛来恋爱
佛经经典名句,有哪些
1、一切皆为虚幻。
2、不可说。
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5、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6、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7、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11、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12、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13、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14、为何不必
15、一切皆为虚幻16、不可说,不可说17、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18、放下屠刀,立地成佛19、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20、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1、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22、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23、笑着面对,不去埋怨。
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24、刹那便是永恒。
25、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26、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
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27、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28、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29、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30、声在闻中,自有生灭。
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31、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
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32、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
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
情爱于色,岂惮驱驰。
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
投泥自溺,故曰凡夫。
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33、迦叶佛偈 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
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3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5、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36、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37、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
38、真为生死,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3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40、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41、缘起法身偈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
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42、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43、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44、见色起淫心,报之在妻女。
45、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
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46、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
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47、拘那含牟尼佛偈 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
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48、毗婆尸佛偈 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
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49、七佛通诫偈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50、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51、罗衣偏罩脓血囊,锦被悉遮屎尿桶。
52、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53、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54、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
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55、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56、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著,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57、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58、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59、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
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60、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61、佛言,爱欲莫甚于色。
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62、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
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63、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处问长安。
64、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6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66、佛言。
睹人施道。
助之欢善。
得福甚大。
沙门问曰。
此福尽乎。
佛言。
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
各以炬来分取。
熟食除冥。
此炬如故。
福亦如之。
67、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68、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69、且破心头一点痴 ,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70、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
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
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
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71、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
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72、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
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73、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
出离淤泥,乃可苏息。
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
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74、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75、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76、是日已过,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77、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78、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79、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80、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81、拘留孙佛偈 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
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82、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83、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
其如幻耳。
84、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85、芙蓉白面,须知带肉骷髅;美貌红妆,不过蒙衣漏厕。
86、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87、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88、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89、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90、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91、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
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92、一切法门,明心为要;一切行门,净心为要。
明心之要,无如念佛。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净心之要,无如念佛。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93、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94、诸行无常,一切皆苦。
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95、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96、释迦牟尼佛偈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
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97、尸弃佛偈 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
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98、毗舍浮佛偈 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99、大可笑,大可笑
好汉多迷屎尿窍
100、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