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州吴桥的名人
吴浔源 (1824—1902) 名凤子, 字棠湖。
河北宁津县小店乡王庄人,后迁居河北省吴桥县旧城 。
(吴桥县旧城有北吴南吴一说,北吴指吴浔源,南吴指他二哥。
)生于道光五年十月初二日,清末史学家、书法家、音乐家、画家、收藏家、考古学家。
饶州同知。
1861年(咸丰十一年)考中副贡。
1875年(光绪元年)考中恩科举人。
学识渊博,尤其致力于历史典籍和古代文物的研究。
京朝士大夫每得古物,常登门求他鉴赏。
吴浔源工书画金石,酷嗜金石文字,其书法遐迩闻名,工隶书,精通铁笔,摹峋嵝碑称绝艺。
其石刻《朱子治家格言》全文,颇为时人称道。
音乐造诣颇深,善吹埙,曾复制出殷代五音孔梨形陶埙传世,以阐发古音之秘。
又出其绪余为雕、绣、绘画。
范润华,号子苏,别署野逸山人,斋号藏真精舍;1939年生于河北吴桥,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书法研究生导师。
家乡吴桥建有范润华狂草艺术馆,山东济南设有润华书画院。
1991年,他曾在天津市艺术博物馆首创狂草独展于书坛,又先后在全国各地巡展,受到中外观众和专家的赞誉。
范润华少年时期就醉心于书法艺术,50余年来痴心研习历代碑帖,涉猎博深,诸体有成,尤精狂草,并以狂草而卓然名世。
其狂草作品潇洒豪迈、激情洋溢、浪漫奇诡。
他的书法作品多年来屡次在各种书法大展上亮相,因其独特的风格成为天津书坛别具一格的狂草书法家。
范润华不但精研狂草艺术,还将积累多年的书法创作经验心得进行总结,把实践创作上升为理论阐述,有专著《书法知识概要》、《范润华狂草作品集》、《范润华狂草丛帖》、《范润华楷狂对照选》、《狂草探微》等行世。
《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专题报道过他的狂草艺术。
其传略已入编《东方之子》、《中华骄子》、《世界名人录》、《中国书法家大辞典》等近50部辞书。
朱子治家格言感悟300字
朱子家训》虽只有寥寥数百字,却以通俗易懂的文体表达了深刻的治家之道,使儒家的经典之作,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
它是一部家庭教育,培育子女完善人格,接受传统文化的读本。
在书中,你可以品味到“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的礼节与信义。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睿智。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的宽阔心胸……“人生一世,草生一春。
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发翁。
”自然界是公平的,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正如草一般,只能生长一个年头。
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而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我们又该如何把握时间呢?在我看来,这个时候的年轻人是该用知识来充实自我的。
学海无边而韶华易逝,或许不少人会认为时间还有很多,而把事情留给明天,下一个明天,再下一个明天……但时间过去了无论怎样都不会回来了。
所以,现在就用功学习吧,别等老了再来后悔。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得意不宜再往”,不可否认,欲望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它就像一株生命旺盛的草,只要有适宜的条件,便会恣意生长。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好精彩。
于是我们匆忙穿梭于市井繁华,为了名与利奔走,身心疲惫,或许没有人想过也没有闲暇去想过要暂停一下脚步,更没有多少人能明白自己究竟在苦苦追寻着什么,他们就这样走着,得到着,得到自己认为他们想要或该拥有的东西。
然而,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拥有所有。
蒙特奎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追求幸福也就罢了,实际上我们追求的是比别人幸福。
”不错,一个小小的“比”字,让无数架天平失衡了,让无数颗心劳累了。
应该学会知足,知足常乐。
在喧嚣奔走中留出一些时间,陪陪为自己操劳了半辈子的双亲,体贴关爱所爱的人,问候一下朋友……有时候,幸福就是这样。
“当忍耐三思”,“凡事当留余地”。
大禅师寒山和拾得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我欣赏这句话。
都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心”字头上一把刀,倘若不处理好这心与刀的距离,我们便会受到伤害。
忍让了,心胸就多一份宽厚,天地便多一分广袤。
避开市井的喧哗,让我们读一读《朱子家训》,来审视心灵最底层的那一方空间!
朱子治家格言的虽什么不驯亦有余欢
明.朱柏庐《朱子家训》:“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