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学前班学生素养引领的名言

小学生简短自我介绍。

嗨,大家我的名字叫杨柳是一个喜欢画画的快乐。

我喜欢的是跑步,喜欢看书,听音乐、、、我希望在这个新的大家庭和同学们一起愉快的生活、学习。

我的课余生活多姿多彩,十分丰富。

比如,我喜欢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因为它可以使我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我喜欢练书法,因为它可以使我领略中国的历史文化;我喜欢打羽毛球,因为它可以使我强身健体;我还喜欢画画,因为祖国的每一个地方都是美丽的,例如祖国的锦绣河山,通过画画,可以表现出我对自己可爱的祖国浓浓的爱 我是一个梦女孩,在我的世界里总是充满了梦幻,我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妙。

开心的笑,发呆的神情,总是标志我着爱幻想的个性。

在我小小的内心里,好像所有的事情都是那么的美好,在我认为,我身边的发生过的一切事情,我做过的所有事情那只不过是回忆罢了。

我觉得这仿佛就是我的个性。

我是一个梦女孩,这并不是指我整天都生活在梦幻中,而是我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在乎自己的事情。

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自己有一句名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天靠地不是好汉。

可能是因为这句名言的缘故,才让我养成了一种只生活在自己的性格里。

快乐的生活,开心地学习,乐观的态度,让我成了一个梦女孩“我是一个梦女孩,梦女孩,梦的世界很奇怪,很奇怪,藏着许多小秘密。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

语文,母语学习的学科,汉语传承的课堂。

我们的汉语历史悠久,如今却受到各种冲击,学生宁愿用大量的时间学习外语、数理化,也不学习语文,更不愿阅读更多的文学书籍,学生轻视语文、厌学语文,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厌学语文情绪的形成,已经影响到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甚至影响到了整个民族的汉语文化水平的提高。

找到学生厌学语文情绪形成的原因,寻找到切实可行的相应对策,帮助他们克服这种不良的学习情绪,已经成为当代一线的语文教师和教育理论者共同研究的重要教育课题。

笔者试图从多角度进行调查,分析学生语文学习现况,全方位深入的探寻语文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从而找到破解学生语文厌学症结的对策。

本文主体部分将先后探讨四个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

主要通过以下四个调查进行分析:语文学习在学科学习中所处的地位调查;学生对现行初、高中语文课本学习兴趣的调查;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力的认知调查;关于学生学习语文动机的调查。

通过调查,掌握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真实情况,语文学习被边缘化,学生对近40%的语文课文不感兴趣,学生学习语文功利性太强,学习动力明显不足。

教育的外部因素,如学业负担过重、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体制和教师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学生的内部因素,如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两者共同作用加重了学生语文厌学的情绪。

第二个问题,语文厌学情绪问题的概述。

提出语文厌学情绪的含义;总结语文厌学情绪的表现及特征;归纳语文厌学情绪的类型;分析当前学生厌学语文情绪呈现的新特点及趋势。

为探寻出科学合理的语文厌学情绪的原因及对策做好前期工作。

第三个问题,中学生语文厌学情绪形成的原因。

主要从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进行分析。

主观因素,作为学生自己存在着对语文学科特点认识不足,学习品质学习心理不过关的问题。

客观因素包括,语文学科本身的特殊性;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不科学不合理的应试形式;学校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管理制度;“厌师”加重了厌学语文的情绪,以及家庭教育的偏失。

第四个问题,消除中学生语文厌学情绪的对策。

为消除学生的语文厌学情绪,需要上到国家下到教师,上到家长下到学生,共同努力:国家和全社会应营造出“学习汉语,重视母语”的良好氛围;学校和语文教师要担起消除和矫正学生厌学语文情绪的重任;父母要重视家庭教育,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学生应发挥自身“内力”,抗御厌学语文的不良情绪。

通过“中学生语文厌学情绪形成的原因及对策”这个课题的研究,笔者希望重点找出学校教育教学和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良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残害”学生的现象出现。

从更深广的意义讲,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了,教师语文课堂的教育水平提高了,整个汉语的学习氛围就好转了,全民族的语文素养自然而言的也提高了。

因此,这个课题的研究意义是深广的。

关键词: 中学生 语文 厌学 原因 对策 第一章绪 论“语文”一词,和未收编作注,的解法是“‘语言和文字’也指‘语言和文学的简称’”。

注为“‘语言和文学’,也指‘语言和文章’或‘语言和文学’”。

语言学家指出语文的概念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

本文所指的语文应该是其狭义概念,单指学生在校学习众多学科中的一门学科。

1.1语文厌学情绪的形成及对策问题研究的提出语文学科在学生课程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语文课程标准》在中就写到:“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在其中写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学生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由此,我们看到语文学科在教育教学的期望定位上是很高的。

确定了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终身发展,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作为社会精神的产物,人类文化素质的载体,在人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语文学科,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又怎样呢

真是备受人们重视,花大气力学习,学习成果也很显著的学科吗

现实情况正好与其地位相反。

语文学科目前已走到了很尴尬的境地。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曾感慨颇多的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相比,已排到小五子小六子了。

这说出了语文在各学科中地位的问题。

还有人说“误尽苍生是语文”

言下之意,语文教学不仅不能给学生带来语言知识的增长、语言能力的提高,甚至要误人子弟。

中学生也如是评价语文:“数学、物理是固体;音乐、美术和体育是液体;而语文是气体。

”而不同的心理学家的研究都表明积极的学习心态可以促进学习活动的进行,有利于取得好的效果,否则,则相反。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夫兰德森(A.N.Frandsen)的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是有效学习的基础,而各种学习的发现兴趣和自我提高则是心理健康的一种标志。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也表明自身的强烈需求,是做好事情的必要条件。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归因理论中动机意识理论,强调了热爱的情绪可以激励行为者渴望成功的去做某事。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课堂里的语文太无奈:带着这种情绪去学语文,结果可想而知。

语文厌学的情绪在中学生头上越来越浓重,这不能不使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进行反思,探究语文厌学的成因和对策。

1.2语文厌学情绪形成的原因及对策问题的研究现状在国内,对“中学生语文厌学情绪形成的原因及对策”这个课题进行研究的,并不多,也不系统,只是个别的一线语文教育者或是一些教育理论工作者针对语文课堂,或是针对语文教材,或是针对语文教育改革,提出一些单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人们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厌学”这个大的层面。

比如《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干预与学习效率的相关研究》(,2002年第25卷第1期)、(,2004年第25卷第1期)、(《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9期),从某一个学科,或是直接从语文学科入手进行研究的不多。

其次,即使探究的是厌学语文的问题,其研究的面也过窄。

比如《中学生厌学文言文现象的教育心理学分析》(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4)、《职高生语文学习中的情感障碍及其对策》(《成才之路》 2022年第35期)、《技工学校学生语文厌学现象引发的思考》(《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1年第22期),研究面过窄,势必不能比较全面的反映问题,提出更全面的对策。

第三,在探究问题形成原因上,先前的研究者更多的集中于某一个局部,要不论述学校教育,要不论述教师教育,要不从心理学的层面论述厌学情绪形成的原因。

比如《大脑功能及A波优势频分析在厌学青少年的应用》(《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2年第16卷第9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排除厌学心理障碍》(《教学与管理》1999年第9期)、《我区中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法的探讨》(《西藏科技》,2022年第7期)。

基于此,笔者把研究对象缩小到语文学科,从一个学科的层面探究学生厌学情绪的问题,然后把研究的面又扩大到主客观,争取能全方面全景式的展现当今中学生厌学语文的原因,从而找到更“准”的对策。

1.3厌学语文情绪形成的原因及对策研究的方法笔者设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全面的了解学生语文厌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更深入的探究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找到更实用操作性更强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研究者将利用调查问卷法、访谈法,了解目前学生厌学语文情绪的状况及表象;利用对照法,对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厌学语文情况进行比照,总结不同学段学生厌学语文的不同情况,分析学生厌学语文的趋势;对较早厌学语文数据与近几年数据进行比照,总结分析学生厌学语文的总体发展趋势;对乐学与厌学者进行比照,总结其不同表象;利用反馈法、观察法,把矫正厌学语文的相应策略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观察学生的变化,检验策略是否具有操作性,是否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利用测试法,验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过“中学生语文厌学情绪形成的原因及对策”这个课题的研究,研究者重点找出学校教育教学和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良因素,从而提醒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语文老师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残害”学生的现象经常出现。

总结出相应的厌学语文情绪的矫正策略,应用于实践,对教育教学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从更深广的意义讲,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了,教师语文课堂的教育水平提高了,整个汉语的学习氛围就好转了,全民族的语文素养自然而言的也提高了。

这就是本次研究的实际意义吧

第二章 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 为获得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我用观察法、谈话法以及网上论坛等方式,对学生就学习语文作了如下几个调查。

2.1对语文学习兴趣调查调查的对象及方法:本次调查抽取了长春市某中学高二年级(1)、(4)、(7)、(10)班2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100名文科班学生,32名男生,68名女生,100名理科班学生,64名男生,36名女生,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个案分析法。

调查结果和分析: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认为语文学习无所谓的学生154名,占全部被调查学生的77%,其中理科学生86名,占全部被调查理科学生的86%,男生57名(占全部被调查理科男学生的89%),女生29名(占全部被调查理科女学生的80%);文科学生68名,占全部被调查文科学生的68%,男生25名(占全部被调查文科男学生的78%),女生43名(占全部被调查理科女学生的63%)。

从结果看绝大部分高中学生认为语文学习不重要,其中理科学生在这个问题上更加突出。

上语文课能够认真听课的学生97名,占全部被调查学生的48%,其中理科学生29名,占全部被调查理科学生的29%,男生18名(占全部被调查理科男学生的28%),女生11名(占全部被调查理科女学生的30%);文科学生68名,占全部被调查文科学生的68%,男生14名(占全部被调查文科男学生的44%),女生54名(占全部被调查理科女学生的79%)。

课余能够自觉学习语文,除完成老师布置作业之外,学习语文时间超过半个小时的学生21名,占全部被调查学生的10%。

调查结果:中学生普遍漠视语文学科学习,在语文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少之又少。

2.2学生对现行初、高中语文课本学习兴趣的调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试验修订本)2000年开始使用,使用三年后,当时就有教师就做了这方面的调查,文章的题目叫《新教材,爱你有几分》, 作者的调查得出了下面的结果。

学生对高中语文课本的总体看法: 态度得票百分比非常满意1810.84 %满意9859.04 %不太满意3822.89 %很不满意127.23 % 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30%的学生对语文课本不满意。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新课改实验教材)2022年在吉林省开始使用。

针对学生对新课改教材课文的喜欢程度,笔者也做了相关调查,得出了如下结果。

学生对必修(1—5)选文(共65篇)满意度:态度篇数(平均数)平均百分比非常喜欢69.2 %喜欢3350.8 %不太喜欢1726.2 %很不喜欢913.8 %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课本中40%的课文不喜欢。

2.3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力的认知调查为了解学生对激发语文学习热情的因素认知情况。

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维度设计了一些问题。

外部因素项包括:教师优良的教学技巧;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态度;能及时得到外部鼓励;其他学科的影响;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内部因素项包括:学生良好的语文个性品质;升学的愿望 。

调查结果: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热情的外部影响因素对学生良好的态 度优良的教学技 巧及时得到外部的鼓 励其他学科的影 响丰富的语文课外活 动41%29%11%8%11% 从表中可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外部影响因素,排在前两位的依次是“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态度”(41%)、“教师优良的教学技巧”(29%)。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热情的内部影响因素良好的语文个性品质升学的愿望56%44% 从表中可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内部因素主要是“良好的语文个性品质”(56%),但与“升学的愿望”(44%)相比优势不明显。

为了解学生对削弱语文学习热情的因素认知情况。

也从外部与内部两维设计了问卷问题。

外部因素项包括:教师缺乏教学技巧;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好;其他学科过重的压力;不良的学习环境;教材的难度。

内部因素包括:学生不良的语文个性品质;学生迷恋与语文学习无关的事;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

调查结果: 削弱学生语文学习热情的外部影响因素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好教师教师缺乏教学技巧其他学科过重的压力教材的难度不良的学习环境24.5%26%19.5%13.5%17% 从表中可知,“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好”(24.5%)与“教师缺乏教学技巧”(26%)是削弱学生语文学习热情的主要外部因素。

削弱学生语文学习热情的内部影响因素 学生迷恋与语文学习无关的事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不良的语文个性品质26.5%48.9%24.6% 从表中可知,学生认为“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削弱语文学习热情的主要内因。

2.4关于学生学习语文动机的调查 这一调查是通过问卷法进行的。

笔者在学校的不同年级段分别选取一个实验班一个平行班进行调查。

笔者逐一对问卷进行了分类总结。

归纳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大致可分为:1、为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学习语文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3、学习语文有实用意义 4、通过语文获得升学和就业的愿望 5、为了通过学业考试,拿到毕业证 调查结果: 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动机的调查 内容为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学习语文对个人发展的意义学习语文有实用意义通过语文获得升学和就业的愿望为了通过学业考试,拿到毕业证比例 8.1% 22.6% 27.6% 32.4% 9.3% 结果表明: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动机是非常功利的。

我们发现有32.4%的同学回答是为升大学,27.6%的同学回答是为了掌握一种语言工具,还有9.3%的学生是为了拿到毕业证在学语文。

综上四个调查,结果表明,现在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

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不浓,语文学科重要地位被忽视,投入的学习时间少之又少;学生对语文教材中40%的课文不感兴趣,三成的学生对课本不满意;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态度是学生语文厌学的主要外部因素,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学生语文厌学的主要内部因素;而学生语文学习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的动机,使得学习主动性不强,动力不足。

基于此,我们认识到探讨学生语文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与对策问题的重要性和方向。

第三章 中学生语文厌学情绪的类型和特点 3.1语文厌学情绪的含义 人类在认识外界事物时,会产生喜与悲、乐与苦、爱与恨等主观体验。

我们把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称之为情绪。

厌学情绪指学生在要完成学习任务面前的悲观消极、厌烦甚至厌恶的情绪。

语文厌学情绪,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学科知识,完成语文学习任务面前,认识不到语文学习的必要性,体验不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从而产生畏难学习、被动学习、消极学习甚至厌恶学习的情绪。

3.2语文厌学情绪的表现及特征 当前中学生语文厌学的具体表现: 对语文学习持“冷漠”的态度。

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学得再认真在考试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对学习语文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常常表现为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

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被他们打入了“冷宫”。

对语文学习持“应付”的态度。

迫于考试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起前者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在语文学习上,心理处于“焦虑”的状态。

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

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对语文学习抱有“投机”的心理。

认为考试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多数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

上述现象还有许多。

归纳其基本特征表现为: 第一,语文学习动力不足。

这种现象在中学生中相当普遍。

这部分学生中,既有头脑清醒,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学习不错的学生,也有学习能跟上进度,但没有学习热情的中等学生;还有学习有些吃力,但自己尚知努力的学业稍差的学生。

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认识语文学习是可有可无的,无足轻重的。

第二,丧失了语文学习兴趣。

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得不到幸福的体验,把语文学习当成了一种负担。

学习语文完全成为了被动的学习。

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了老师“灌输式”的和自我“填鸭式”的过程。

第三,对语文持“无用论”观点。

比较“轻视”语文学科的学生,这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语文根本没有一点价值,比之“数理化”,“语文”没有“实用”价值。

作为中国人,会写汉字,会说中国话,能读读报,就可以了,不用专门拿出那么多时间,学习那一篇篇“经典文章”。

3.3语文厌学情绪的类型 根据上述语文厌学的表现及特征,语文厌学情绪可以分为厌烦型、厌倦性、厌恶型。

厌烦型,是指对庞杂而细碎的语文知识学习嫌麻烦而产生讨厌语文的情绪,这种情绪在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中表现明显,当他们觉得没有办法把握语文学科体系的时候,会逐渐产生厌烦心理。

厌倦型,是指对语文学习这种活动失去了兴趣,不愿意继续学习的情绪。

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基本贯穿了学生学习的所有年段:从学前班开始一直到大学。

长时间的学习,学习兴趣就很难一直维持。

随着年段的升高,语文学习厌倦情绪就会越来越严重。

厌恶型,是指对语文的学习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反感。

比如语文学习中有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写作文,许多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皱眉,就“不知所措”。

从而对语文是“深恶痛绝”。

三种语文厌学类型情绪在课堂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

3.4当前学生厌学语文情绪呈现的新特点 中学生厌学语文情绪也呈现发展的趋势,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

当前教育形势下,厌学语文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特点一,有语文厌学情绪的学生的比例在上升。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是多少年前在国内流行的一句话,真实地道出人们的一种心态,望子成龙的家长更是将其视作真理,对孩子的数理化成绩盯得特别紧。

尽管十年动乱期间,这句话被认为是“白专”典型遭到严厉抨击,可是它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在如今这个重视科技发展、重视科技人才的时代,在“有技术走遍全天下”口号的感召下,人们眼睛又都一起盯到了“数理化”上。

语文,成了被冷落的角色。

除了“数理化”重新占领“高地”外,“外语”的强大攻势,也不能小视。

这几年,从遍地的外语辅导学校就可以看出“攻势”之猛。

原来初中才开始开的外语课,提前到了小学,而有的家长,干脆提前到了学前班。

“学好外语,走出国门”的口号,让学生和家长都热血沸腾,学外语之风士气高涨。

而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和有限的学习精力就又被外语挤占去了大半。

而作为“国语”学习的科目语文就这样被抛在了人们“遗忘的墙角”。

此消彼长,有语文厌学情绪的学生的比例自然在上升。

特点二,成绩好的学生有厌学语文情绪的比例比成绩差的同学高。

首先强调的是,成绩好的学生,并不一定就不厌学,或者说,就没有厌学的可能性。

《济南新闻网•教育周刊》(2022年11月5日, 星期三)就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厌学情绪逐渐向优秀生蔓延》的文章。

文章指出一些学生成绩很好,他们是老师、家长以及孩子眼中的“优秀生”,但是通过调查,发现优异成绩的背后确是更多的压力、疲倦、厌烦。

厌学情绪时刻都有“吞噬”他们的可能。

其次,我们调查发现成绩好的学生有厌学语文情绪的比例比成绩差的同学高。

成绩好的学生要使自己不落后,往往要全面“出击”,既要重视外语的学习,又要注重“数理化”的学习,对于“投入大,产出少”的语文,他们往往就心生厌烦,“忽略不计”了。

相反,成绩差的学生,外语、“数理化”等学科的学习往往有很大困难。

对“是中国人,就能听懂”的语文课,往往“情有独钟”,在课余时间,涉猎的相关书籍也多一些。

特点三,越高年段的学生语文厌学的越多。

首先看一则报道,湖北武汉12355青少年服务台一个月份接到求助电话共373个,其中与“厌学情绪”有关的占30%,厌学已成为最突出的青少年心理问题。

以往青少年在中学阶段最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如今,厌学问题则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

小学生素质拓展课怎么上

按照课程设置的要求,学前班一个星期有4节户外活动课,按理说户外活动嘛,就应该让学生去操场上进行活动,可是我们的一个班最少都有68个学生,一大群学生一出教室就活蹦乱跳的,根本不好组织,而且稍不注意就有学生摔倒或者出现有学生打架的情况,遇到讲理的家长还好,遇到那些不讲理的家长就麻烦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户外活动课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上成了别的课。

看到那些天真活泼的小孩子一天天的被关在教室里,我们做老师的其实也很不忍心。

但为了不出安全事故,又只能这样做,毕竟在教室里好管理一些。

时间一长,学生也习惯了在教室里被关着,偶尔能被允许去上厕所也能让学生高兴一下。

有一次我在下课时走进学前1班教室,有个学生小心翼翼地来问我:“老师,我能到操场上去玩一会儿吗

”我本来想一口拒绝的,但看着学生期盼的目光,我又收回了那句“不能”,看看操场上没有多少人,高年级的学生更少,于是我有些不放心的说:“去吧,可要注意安全哦”。

学生得到了我的允许后,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大声地喊叫起来“哦,可以去操场玩咯

可以去操场玩咯”

他一边嚷嚷着,一边大声地叫着班上别的小朋友去操场玩。

快跑出教室时,他又快步跑了回来,对着我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高兴地说:“老师让我们出去玩,老师

”说完才一蹦三跳地和同伴出去了。

看到学生兴高采烈的跑出教室,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玩耍本来就是小孩子的天性,学校花了那么多的钱来修建塑胶操场,除了用于上体育课外,本来就是供学生玩耍的,可现在他们除了上学和放学能在操场上走一走外,平时根本就没什么机会上操场上去,下了课更不能去操场,因为有高年级的学生在操场上跑来跑去的,怕学前班的学生被撞伤。

有的老师在上体育课时也上学生上操场去上课,但在上课的过程中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哪个学生摔着了。

现在的家长爱自己的孩子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要是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出了一点点意外,有的家长不问青红皂白的责怪老师,或者和别的家长纠缠不清,有的家长还会跑到校长室去反映情况,好像学校犯了多大的错误,有的甚至想通过这次事件在经济上得到一些好处。

为了避免出现这些麻烦事,我们有时不得不把学生关在教室里,下课了学生也只能在教室里画画或者玩玩橡皮泥什么的。

学校是孩子学习知识的地方,也应该是孩子锻炼身体的地方,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娇气,家长越来越护短,我们的教学也就越来越为难。

为了让孩子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我们的体育课必须要求学生跑、跳或者和同伴进行活动,可在组织这些活动时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即使老师的安全措施再怎么到位,有些情况也难以预料,有时学生自己跑着跑着也会摔倒在地。

家长的一味不理解,让我们的老师一直都小心翼翼的,这样肯定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质。

幼儿园大班社会实践主题活动参观有哪些地方

一、结合幼儿园教学主题,因地制宜,挖掘与运用幼儿园周边的社区资源。

幼儿园是社会的一部分,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

因此,幼儿园的“活动”应该立足本地,从幼儿园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挖掘与开发社会资源,让幼儿园的活动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幼儿园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社区资源,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单位,建立一个“幼儿园活动基地”。

让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基地专业人员的协助和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开展,帮助幼儿和教师了解更多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例如:商业、军事、交通等领域是幼儿园课程中经常涉及到的内容,教师也经常会采用“社会实践”的方式,组织幼儿参观、学习。

为了让此类社会实践活动更具有效性和持续性,我园领导与周边的超市、部队、交警中队、消防中队、等单位的负责人取得了联系,签定了合约,建立了我园的“社会实践基地”,并向其单位的相关人员颁发了“园外辅导员”聘书。

“社会实践基地”为我园的“节庆课程”锦上添花,使我园教育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别具一格。

由驻锡炮九师协助开展的大班幼儿“我是一个兵”军训系列活动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人事的关注与认可;由旺庄新区消防中队协助开展的中班幼儿“119”消防演习活动,让幼儿掌握了更多自救与求救的知识和技能;由“百家乐”超市配合开展的“”购物活动让幼儿了解了超市物品归类摆放的特征,学会了认读标价,尝试了按所持钱额有限制地购物活动。

使幼儿体验了“选择”与“舍取”转换的过程、初步懂得了勤俭节约的道理┈┈“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是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摇篮,为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基地”教学固然很好,但是涉及的领域有限,因此,我们不能光依赖基地的资源,还应把眼光放在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环境上,让幼儿与社会各类环境产生互动。

比如,幼儿园课程涉及到环保主题时,我们组织幼儿到小区考察地理地貌,进行、开展社区宣传等。

中班组还开展了“蠡湖新城”放风筝,让孩子和家长领略了无锡新风貌——“蠡湖新城”的清新、幽雅、和美景象,从而激发了幼儿与家长保护环境,创建美好家园的意识。

二、根据幼儿园教学特点,因题而异,制定切实可行的。

“社会实践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用来指导实际的操作活动。

社会实践可包含:活动目标;活动时间、地点、参与对象;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

1、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在整个社会实践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实践活动行为。

不仅是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实践活动的归属点,同时还是活动评价的依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因此活动目标的制订极其重要。

教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应遵循“以幼儿为本”的原则,兼顾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内容,让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匹配。

2、活动时间、地点、参与对象:其明确的标注是为了便于教师和家长对活动意向有初步的了解,以便作相关的准备。

3、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教师成功组织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与保证。

古人云:行军打仗,粮草先行。

其意思就是说,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取得胜利的前提。

活动准备在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离开这一环节,社会实践活动将成为无源之水。

幼儿教师在做活动准备时更应时刻谨记——“细节决定成败”。

社会实践活动的准备工作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指教师自身的准备,二是指幼儿的准备、三是社会协助单位的准备(包括家长准备)。

(1)教师的准备:包括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准备。

教师自身知识的储备能否满足幼儿的需要,这是社会实践活动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教师不仅要补充自己的知识量,而且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形成自己的东西,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旁征博引,触类旁通地解答孩子的提问,并引导和启发孩子向未知领域探索。

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实践指导能力等等。

教师要学会了解幼儿,分析幼儿,从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挖掘活动的深度和难度。

并将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转换成清晰、有条理的语言表达,津然有序地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实践活动。

教师的个人素质是一个隐性的教学条件,教师良好的个人素质无形中给了孩子一个榜样,促使他们学习用善良、宽容、真诚、平等、友爱等心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与人相处。

(2)幼儿的准备:包括幼儿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储备。

知识是幼儿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幼儿必须对实践活动的相关内容有粗浅的了解 ,才能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同时,社会实践活动还需要幼儿具有外出活动的经验。

比如:外出活动需要准备哪些物品,公共场合应该遵守哪些社会公德等等。

社会实践活动要让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向社会,存在诸多不,幼儿要掌握一些外出活动的安全知识,了解一些自护自救的方法。

此外,还要让幼儿树立团队意识,激发幼儿的。

(3)社会协助单位的准备:其主要内容就是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双方一起制订和调整活动方案,步调一致、有条不紊地配合和支持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

4、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包括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时间分配。

整个流程需要遵循动静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环环相扣。

三,遵循“”的原则,因情而变,灵活机智地进行多方位互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在组织幼儿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达到教育的目的,它以幼儿亲身参与为主要教育途径。

其活动目的是使幼儿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增长知识和才干。

社会实践活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必须“以幼儿为本”,使幼儿真正地参与到社会文化生活中去。

作为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使社会实践活动更有生机。

1、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创造教育的新契机。

莱辛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与动力。

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点”,让幼儿朝着自己的关注点不断地探索与发展。

例如:中班的社会实践活动——“热闹的商业街”。

原计划中参观的重点是商业街上的“永和豆浆店”和“江南理发店。

”但是,一路走来,孩子们的注意力被一家手机店门口的宣传广告吸引。

几个孩子围在宣传牌旁边,一起谈论起宣传牌上的手机来。

后面的孩子有的继续往前拥,有的干脆大声喊“手机店,手机店”“怎么这么多手机呀

”可见,他们对手机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我停下了脚步,组织幼儿进手机店参观,幼儿的探索活动一下子展开了:“我们来找找和爸爸妈妈一样款式的手机吧

”“老师的手机跟柜台里的哪一款一样呢

”“看

这是我最喜欢的手机。

”幼儿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了解了手机不同的品牌、型号、款式、色彩、形状等,获得了比课堂教学更广泛的知识与经验。

2、教师要循循善诱,鼓励幼儿与社区人群和实践环境进行积极互动。

社会实践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活动,它存在着很多不定因素,它以幼儿的主动探究为主。

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到让幼儿与同伴、教师、社区人群、社区环境产生积极有效的互动,从而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探索空间和范围。

例如:我班开展的“消防队参观活动”就因有效运用了互动方式,使整个参观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第一个步骤:参观消防队展览厅,消防员生怕自己成人化的语言不能让幼儿理解,就请教师自己带领幼儿观看展厅四周墙壁上的消防标记和消防宣传图片,并让教师根据下方的文字注释给幼儿作相关的解释。

第二个步骤,消防员给幼儿介绍消防器材。

开始的时候我们采用了消防员讲解,幼儿倾听的方式。

但是,幼儿的注意力很分散,这就给消防员增加了心理上的压力,讲解变得断断续续。

于是,我就提议:由幼儿发问,消防员解答。

经过调整之后,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他们都主动向消防员叔叔请教自己好奇和关注的问题,消防员的讲解也就显得更具针对性,使参观活动的气氛一下子轻松活跃起来,孩子和消防员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很多。

第三个步骤:参观消防车。

消防员按照顺序把消防车内的装备给孩子一一解释,当介绍到消防帽的时候,幼儿都流露出羡慕的眼神,于是消防员灵机一动,说“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试试

”孩子们一个个举起了小手,有机会试戴消防帽的孩子显得特别兴奋,没有机会试戴消防帽的孩子也为同伴的机会而感到满足。

当消防员从皮箱里拎起一件消防衣的时候,孩子们发出了惊叹 “好大的衣服呀

”仔细一看,原来黄色的消防衣是连体的,从靴子开始一直连着裤子、衣服、帽子。

这样的衣服是怎么穿的呢

穿上去又是什么效果呢

我的脑子里立刻闪出了这样两个问题,相信孩子们也跟我一样,存在着好奇。

于是,我就提议:请另一名陪同的消防员叔叔试穿。

当一个整体的消防员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时,孩子们忍不住鼓起了掌,不由自主地询问“叔叔,穿着这样的衣服是什么感觉呀

”“救火前你们什么时候开始穿衣服呢

”“你们哪位叔叔穿衣服的速度最快呀

”……有了彼此之间的互动,整个实践活动显得生机勃勃,孩子和教师都在互动中获得了更多更全面的知识与经验. 四、走出活动情境,因果求源,进行客观完整的活动评价。

每个社会实践活动结束,教师都要对活动进行评价,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活动反思”。

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教师对整个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二是教师对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情况和活动后的成就进行价值判断。

1、对教师本身的反思 :首先教师要对活动内容进行反思,考虑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是否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对活动内容的处理意见要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够根据活动需要作出适当的处理、加工、补充、删减建议。

其次,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态度。

思考自己在活动中投入了多少热情,活动准备是否得当,活动中是否建立了平等、和谐、宽松、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否激发了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引导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

另外,教师要反思活动过程。

思考活动的流程是否合理,活动组织形式是否有利于幼儿探索学习。

最后,教师要反思教学情境。

思考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合理、适用;自己营造的学习氛围是否能帮助幼儿全身心、高效率地投入学习。

是否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促进幼儿主动获取知识。

教师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不断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基本看法的过程,反思对开展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2、对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情况和活动后的成就进行价值判断。

幼儿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活动效果最重要的标准。

就活动过程而言,要体现幼儿“学习并快乐着”原则。

就活动效果而言,要体现活动的多层次、立体型和活动的全面性、可持续性。

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者和谐统一地发展。

就是说,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幼儿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从不懂到懂,从懂得少到懂得多;在情感态度方面,幼儿从不喜欢到喜欢,从无兴趣到有兴趣,从不热爱到热爱;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幼儿从无序的逻辑思维到有序的逻辑思维,从单一僵死的方法到多元开放灵活的方法,幼儿究竟得到了多少发展。

与此同时,要评价不同的幼儿在自身基础上各方面是否有不同的进步,不同的发展。

幼儿是否养成了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习惯。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幼儿是否从“学会”转向了“会学”的学习方式等。

总而言之,“社会实践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不可缺的环节与步骤,也是幼儿巩固所学知识、吸收新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途径。

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彩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幼儿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它不仅充实了教学内容, 活跃了教学气氛, 拓宽了社会视野, 掌握了实践技能, 使幼儿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掌握了在幼儿园中学不到的技能, 同时也缩短了理论与实践脱离的距离,是一个让幼儿接触社会的“演练场地。

“功夫在诗外”,让我们通过挖掘丰富的社区资源,制定合理的活动方案,采取互动的活动方式、进行全面的活动反思等一系列途径,使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变得更具操作性和实践性

太原市青年路小学和九一小学,哪个好

请具体说明(对口初中、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非常感谢

爱心与责任心这是最基本的素质。

学前班学生素养引领的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