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里木湖”的好词好句有哪些
民族团结进步 情满天山热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快发展纪实 新华社乌鲁木齐5月31日电(新华社记者 杨维汉、曹志恒)这是一片充满生机活力的土地:天山壮美,大漠苍茫,各族群众载歌载舞,一块块绿洲生机盎然。
这是一片团结进步发展的热土: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富裕。
2000多万各族群众在这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沧桑巨变,春华秋实。
新疆,昔日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如今中国西北充满希望的土地。
勤劳勇敢的新疆各族人民一次次摒弃落后和贫穷,一步步走向进步和富裕…… 新疆和平解放60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族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道上阔步前进,谱写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民族赞歌。
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新疆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努力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少数民族同胞倍感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我们这座清真寺已经有近600年的历史了。
1999年,国家专门拨款150万元进行了修缮、改造。
现在每天有2000多群众前来礼拜,到了节日,清真寺里和外面的广场上会有6万多人参加礼拜呢
多亏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我们穆斯林的合法宗教信仰得到了充分的保护。
” 端坐在新疆喀什地区最大的清真寺--艾提尕尔清真寺中,看着陆陆续续前来做礼拜的穆斯林群众,清真寺的哈提甫(主持)居马·塔依尔心里的喜悦溢于言表。
69岁的居马·塔依尔见证了清真寺的历史,同时也亲身感受到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新疆的少数民族群众大多有宗教信仰。
“现在新疆人民包括穆斯林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穆斯林也充分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和政策,任何正常的宗教活动都是允许的。
”居马·塔依尔说。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正确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是党的民族平等政策在国家政治制度上的生动体现。
居马·塔依尔的亲身经历也印证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人心。
他说:“民族区域自治让新疆各族人民真正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在人大和政府里我们少数民族代表和干部越来越多,我还成为了全国人大代表,也能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了。
” 居马·塔依尔的话在和田地区洛浦县人大主任艾合买提尼亚孜·吾斯曼这里得到了证实。
他告诉记者,洛浦县人大共有163名代表,而其中维吾尔族141人,哈萨克族1人,占全部代表的87.1%。
少数民族群众选举的代表,正在充分行使着管理本民族的事务的职责。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07年-2008年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选出的550名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363名,占66%;2234名州(市)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1275名,占57.07%;16069名县级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9963名,占62%;41175名乡(镇)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30744名,占74.67%。
有力地保障了各民族平等参与管理本地区事务的权利。
在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事务,还必须依靠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
1950年新疆少数民族干部仅3000人,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时,少数民族干部仅有4.6万人。
今年38岁、担任和田地区洛浦县县长的阿力普,用自己的成长历程讲述着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益壮大,素质不断提高。
“我从上小学到中国林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再到和田地区林业局当副局长,现在当县长,一路走过来都是党的精心培养。
现在我走上了领导岗位,赶上新疆加快发展的好时机,我更要发挥我们少数民族干部的带头作用,为家乡人民多办好事、实事,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
”阿力普怀着感恩的心,面对家乡父老。
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干部已达36万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51%,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100多倍。
少数民族干部已成为新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在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据统计,新疆少数民族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万人,占全区专业技术人员的56%,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占全区妇女干部总数的66%以上。
一大批政治上坚定、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
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权利,不但要尊重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还要对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给予特别的保护。
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十二木卡姆”之乡的莎车县,维吾尔族群众正在文化公园的广场上欢颜奏乐、载歌载舞。
艺人们打着手鼓、弹奏着都塔尔等乐器,男女老少用欢快的舞姿表达着心中的喜悦。
74岁的民间艺人若扎姆大叔是莎车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擅长演奏“十二木卡姆”,还曾经出国演出。
他说:“我们有幸赶上了今天的好时代,党和政府对民间艺人高度重视,国家还拿出专门的经费对民间艺人进行补贴,这样的荣誉和幸福真是过去做梦都想不到的事。
我一定要带好徒弟,把艺术传承下去。
” 被誉为维吾尔“音乐之母”的“十二木卡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已濒于灭绝。
现在在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十二木卡姆”列为重点抢救的艺术品种,组织力量收集、整理和保护,如今已在全区民间广泛传唱。
据自治区文化厅提供的数据显示,自治区已经建立了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络,公布实施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全疆拥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构72个,拥有229位各类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各项权利,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传承民族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少数民族同胞倍感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感慨地说。
民族团结进步关键靠发展,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民族工作主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促进了新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胡锦涛总书记心里想着农牧民,希望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富裕文明的小康生活。
”身材不高、但黑瘦精干的新疆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团总支书记买买提·沙吾尔心里仍旧记着胡锦涛总书记的殷切期望。
“达西”,维吾尔族语的意思是“盐碱地”。
达西村居住着维吾尔、汉两个民族共1000多人。
过去的达西村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是有名的贫困村。
几年前,达西村农牧民在党的富民政策带动下,依靠科技开展多种经营,实现了脱贫致富,村里风貌焕然一新。
村里的青年买买提·沙吾尔给胡锦涛总书记写信,汇报达西村的新气象。
2005年5月4日,他收到了总书记热情洋溢的回信。
全村维吾尔族、汉族群众深受鼓舞,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2007年,村人均纯收入9014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000万元,集体纯收入102万元。
达西村的村容村貌和居民生活也显著改善:引水工程使他们告别了喝盐碱水的历史;抗震安居工程让全体村民搬进了敞亮的小康安居房;家家户户用上了沼气、通了暖气、装了电话、接了有线电视,村民普遍用上了手机,还有100多户村民购买了小汽车;41名青年拿到了中专以上文凭,一半以上农民获得了农民技术员职称证书……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
达西村,一个小小的村落,却反映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
发展是硬道理,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
新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国民经济以年均增长10.3%的速度向前发展: ——工业生产从无到有,形成了以矿产资源和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完备的工业体系。
2008年,工业增加值达1790.7亿元,比1952年增长274倍,比1978年增长16.6倍。
原油产量2722万吨,成为我国第二大原油产区。
——“粮棉果畜”四大基地建设成就显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2008年,自治区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11倍,比1978年增长1.8倍,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新疆已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信息、社区服务、商贸流通、现代物流等一批新兴产业迅速兴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形成了以“丝绸之路”为主线,以喀纳斯湖生态旅游区,天池、赛里木湖和博斯腾湖风景旅游区,吐鲁番、库车的古文化遗址旅游区,喀什的民俗风情旅游区,伊犁的塞外江南风光旅游区为重点的“五区三线”发展格局。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自治区内区域特色工业乘势而上,巴州、阿克苏在加快发展天山南麓石油工业经济带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林果加工业,推动了新型工业化进程;伊犁、喀什、塔城、克州、博州发挥地缘优势,积极开拓周边国家市场,建设出口商品加工基地;阿勒泰、哈密地区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高起点开发优势矿产资源,厚积薄发。
经济快速发展,为社会和谐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疆部分地区受到昆仑山地质构造运动活跃影响,地震多发。
自治区启动的抗震安居工程成了老百姓有口皆碑的“民心工程”。
记者见到62岁的买日提·依尔木老人的时候,她正在社区领取低保金。
她们全家5口人,刚从老城区搬进了新盖起的抗震安居工程廉租周转房中。
“住在原先的土屋子里,上厕所要到屋外,还把我摔伤了。
现在我们住的房子非常结实,卫生间特别干净,上厕所也方便,做饭用上了天然气、自来水,住房我们没有花钱,买水、买电用低保金就够了。
我们感谢党和政府心里装着老百姓。
”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决定从2004年开始,在全区实施抗震安居工程。
截至2008年底,全区城乡抗震安居工程累计投入建设资金412亿元,已新建和改造抗震安居房189.5万户,有836万人住上抗震房。
其中,农村151.6万户、城市37.9万户。
记者从自治区建设厅了解到,5年来,全区抗震安居房先后经受住了2005年2月乌什县6.2级地震、2008年3月于田-策勒7.3级地震、2008年10月乌恰县6.8级地震等7次较大地震的考验,无一损毁,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从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到改水通电修路,从农村合作医疗到惠及全区239万名各族农村中小学生的免费义务教育,从扶贫攻坚行动到“兴边富民”计划……自治区党委、政府从不同时期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中央和自治区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而大力实施的一系列为民工程,促进了新疆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民族区域自治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法在新疆的贯彻落实,对巩固和发展新疆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对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宗教政策研究所所长葛丰交说。
新疆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多民族共同追求幸福生活、共同劳动创造文明,各族人民在祖国大家庭里,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阔步前进 13个世居民族、47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60%……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决定了新疆的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建立在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石之上。
多年来,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新疆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008年,汉族姑娘王燕娜的名字响彻天山南北,23岁的她为身患晚期尿毒症的18岁维吾尔族学生毛兰江无偿捐肾。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养到17岁,马上要考大学了,救人要紧。
”王燕娜说,“我希望毛兰江能好起来,健健康康地去上学。
” 王燕娜为毛兰江捐肾的手术非常成功。
毛兰江的父亲吾买尔激动地说:“王燕娜好好的一个肾脏捐给毛兰江,等于救了毛兰江一条命。
我非常感动,王燕娜也是我的女儿。
我们家又多了一个女儿。
” 像王燕娜这样折射着血浓于水的民族关系的感人故事在新疆有许许多多:高原赤子吴登云亲手把自己的皮肤割下来移植到民族兄弟身上;白克日·卡依尔为救落水的汉族儿童纵身跳进湍急的水中,献出宝贵生命;阿布力孜·努来克真情收养汉族弃婴;在地震中达吾提·阿西木不顾家人安危去救乡亲…… 改革开放30年来,新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经历了各种风浪的严峻考验。
从1982年自治区召开第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以来,全区有862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1513名模范个人受到自治区表彰。
140个模范单位和206名模范个人受到国务院的表彰。
在新疆,一批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兵地共建点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基地。
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各民族平等相待,互帮互助,互学互爱,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为56个民族的大家庭共图发展、共谋福祉。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各族人民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双语小学的汉语歌谣声响彻教室,伊宁市喀赞其民俗风情旅游区的年轻哈萨克族导游夏尔巴提用流利的汉语向宾客们介绍着情况,库尔勒市的出租车司机依明从小就把孩子送到了能学习汉语的双语学校……为了更快地形成民族之间的互相帮助与合作,首先要跨越语言沟通的屏障。
目前,新疆中小学下大力气狠抓“双语”教育。
1999年自治区仅有27所中学开设了“双语”教育实验班,2007年底,自治区“双语”教育教学班已有4505个,就读学生人数达到14.5万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说,加强民族学校的“双语”教学,是长期以来自治区为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这是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提高新疆少数民族素质的根本性措施,得到了广大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
大量的史实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走向繁荣和发展。
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证。
“在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上‘和谐’二字,热爱和平、期盼和顺、崇尚和善、追求和谐,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
”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牟本理说,只有加强民族团结,才能汇集各民族的智慧,使各民族拧成一股绳,形成坚不可摧的民族之墙。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成为新疆各民族人民的心声,也是新疆社会生活的主旋律。
今天的新疆正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迸发出惊人的发展潜力。
2000多万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正在合力筑就一条新疆的腾飞之路
评价一下《看不见的城市》
搬运过来的,还是请采纳哈从欲望到存在——评析《看不见的城市》 当我们真正开始观察一座城市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城市其实是一个当前世界完美的微缩模型。
在城市中夹杂着人与城市、人与人、城市与历史、城市与其它城市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生、欲望、秩序、未来,和它们所体现出来的意义。
卡尔维诺不仅是在研究城市,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本书在观察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并最终解构它们。
一、贸易的城市——人际关系及其意义 贸易,引申为相互,暗示的是人们之间的相互需求,和由此引发的关系。
在第一座城欧菲米亚中,商人们经过长途跋涉来到这里,需要的不仅仅是别人的商品,还有别人的故事借以在旅途的孤独中相互温暖;在第二座城克萝伊中,人们在冷漠中不按与欲望的骚动,借以相互幻想来温暖自己。
可是每次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得到的结果却总是伪装、误解、冲突和压迫;在第三座城郁特罗琵亚中,人们已经不能满足于幻想。
他们一次次地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希望从新的关系中得到慰藉。
于是他们热衷于过别人的生活,这座看起来不停在变化的城市,实际上一成不变;在第四座城爱希莉亚中,人们用绳子表示人际关系,当绳子多到连路都走不通的时候,人们就放弃原来的城转而去建新城。
人们总希望绳子结成的网能更有规律、更精细,但最后的结果是就当连城墙和尸骸都消失了的时候,那些纠缠不清的网仍在风中寻找形式;在第五座城爱斯梅拉尔达,地图上每一个地点都有数不清的路径可供人们选择,但是最重要的是那些没有画出来的路——属于老鼠的隐蔽的路和属于燕子的在天空中最直接的路。
从欧菲米亚、克萝伊、郁特罗琵亚、爱西莉亚、爱斯梅拉尔达,我们可以看到人际关系的形式是展现并发展变化的——从互相需要记忆以慰藉;到人们惯于冷漠,然而打破冷漠得到的却是冲突和压迫;到人们不断变换生活方式、角色、关系借以寻求新鲜感;到人们希望人际关系能给生活带来意义,结果却事与愿违;最后到人际关系的瓦解,情感的丧失而变得贪婪。
我们的现实生活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总是寄希望于人际关系能给我们带来意义。
可是我们又习惯于冷漠,在后现代纷扰的环境之下,人际关系不断变异,加重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冲突。
人们幻想从人际关系那里得到生活的意义,在此被卡尔维诺解构了。
二、亡灵与城市——人生的意义 亡灵,直接与死亡相关,暗示人的一生。
在第一座城美兰尼亚中,人们的生活只是在不停地重复扮演别人已经演过的角色,做着别人已经做过的事,借以在其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在第二座城阿德尔玛,居民眼中的陌生人都有一张已故亲友的脸庞;在第三座城欧莎匹亚中,活人的生活一直在追随死人的生活,居民从带罩帽的兄弟会口中了解死人的欧莎匹亚情况如何,然后据此加以改变自己的城;在第四座城阿尔姬亚中,居民住在地下,街上全是泥土,在湿气中居民像昆虫一样静卧不动;在第五座城洛多美亚中,有三座城分别建给已死的人、活人和尚未出生的人,活人到死人城和尚未出生的人的城去询问关于自己的过去和未来,但总是得不到清晰的答案。
从一个纵向的维度,这五座城说明了同样的问题,人生没有意义。
美兰尼亚居民重复着相同的角色,重复别人说过的台词;阿德尔玛居民似乎对此有所了解,知道所有人只不过是准备互相代替自己生活中某个已死的角色,继续他们对自己所拥有的意义;欧莎匹亚居民希望从死者中寻找生活的意义,在兄弟会的欺骗下安心等死,可是死了又能怎样呢;看看阿尔姬亚居民,他们就如死人般躺在潮湿的如棺材一样的房屋中;洛多美亚最后揭示了生与死其实都没有意义,未出生和死后的状态其实都由活着的时候决定,而活着的时候由机缘决定。
生命并没有意义,我们也本无必要去美化它,人生所经历的所有好坏不过都是由机缘决定。
就像洛多美亚里面提到的那样,活着的时候,劳动、情欲、幻想都不是必要的,这些都是由机缘产生,那些讲不完整、互相矛盾、令人失望的唯一理由就只能是机缘使然。
有人问为什么不出现别的城而都是洛多美亚,因为由机缘决定下的城市只能是洛多美亚这个形态。
而为什么会出现3个洛多美亚,就像文中说的那样,洛多美亚就是一个沙漏当人们的生活一开始由机缘使然之后,接着就是无限的重复。
这一组和其背后的意义完全解构了生命种种伟大的意义,甚至尼采那句借西列诺斯之口说出的名言:最好是不出生,次好是死 。
都已摇摇欲坠。
本无所谓好坏,生死都由机缘决定。
生活就像沙漏,何时落下由机缘决定,获得什么由重复决定。
三、城市与眼睛——城市现实生活的意义 眼睛,代表心灵和交流。
也象征着他人的印象,在此眼睛成为卡尔维诺进入城市生活的代言人。
在第一座城瓦尔德拉达中,人们不关心自己在城中的影像,而关注城边湖中自己倒影的样子;在第二座城珍露德中,路人抬头看见的美丽的景象是不真实的,真实是低头看见的那些丑陋,丑陋逐渐向上爬,侵蚀着不真实的美丽;在第三座城波西丝中,居民住在细长的支架上,用望远镜审视脚下每一寸土地,永远不下来;在第四座城菲丽斯中,美丽的景致掩盖下的是虚无,居民被这表象的美丽蒙蔽,只有出其不意的目光看到美丽背后的东西;在第五座城莫里安娜,美丽与丑陋不断繁殖。
城市就像一张纸,没有厚度,美丽和丑陋相伴相生。
从瓦尔德拉达、珍露德、波西丝,再到菲丽斯,最后到莫里安娜,眼睛被赋予解构城市现实生活的力量。
从本质上来说,人生本就无意义,然而在现实中生活同样不可能找到意义,满眼放去都是虚伪与欺骗,美丽的不真实下掩藏的是丑恶与虚无;人们满足于在脆弱的幻象中生活,满足于顶着那些虚假的自以为是的骄傲的帽子在众人面前招摇过市。
人们本想在无意义的生命中寻找有意义的事,可是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滑稽——当生活脱离了真实,人们所获得的一切都如同海市蜃楼般虚假和易逝。
四、城市与名字——城市历史和身份的消解 名字,确定了一个城市的存在,也是其历史的曾在对现时表现。
在这里,城市从名字开始在两个维度——历史的和现时的——瓦解。
第一座城阿格萝拉,古时观察家所认为拥有优良品质的城市,其道德准则正在不断悄然地发生变化,在远古时代真实的阿格萝拉现在已经不再真实;在第二座城莉安德拉中,居住在屋子里的神和跟随屋子主人的神在鸡毛蒜皮中度过一个个无聊的日子;在第三座城琵拉中,没人知道为什么一个平白无故的想象会出现在那些从来没去过琵拉的旅人中,当他们见到真实的琵拉之后,已经不能分清眼前的和心想的到底谁是琵拉;第四座城克拉莉斯,经历过多次兴旺与衰败,每一次复兴之后的克拉莉斯总喜欢将之前城市的格局打乱,给那些从历史中遗留下来的东西赋予新的职能,表面上它是继承了历史的光荣,私底下连他自己都觉得是个不陪衬的外国人,一个篡权者;对于第五座城爱琳,人们只能在远处的山上眺望,永远不能走进,一走进爱琳就变了。
所有的人只能在山上看着灯火通明的爱琳,幻想着在那里度过不愉快或是不愉快的夜晚。
从阿格萝拉,到莉安德拉,到琵拉,到克拉莉斯,再到爱琳,城市从当前开始倒退着蜕变,解构了历史,最终解构了自己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的唯一的标记。
先是从当下开始蜕化,现实成了对历史光荣的嘲笑和戏弄;接着是居民的流动,蕴于其中的神祗的脱变表现了家族与城市宏大历史开始消解;再接着是城市当前的整体印象开始消解,只有吉光片羽还能闪烁在旅人的脑海中,被叫着一个完全错误的名字,承载着不可名状的欲望,代替了整个城市的形象;然后便是历史的全面消解,几个时期的城市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历史成了随机安排次序的结果;最后的结果便是城市与城市之间没有差别,不同地点的城市代表着人们相同的,不可名状的欲望,只有在不可得的时候欲望才能发挥她的最大效用,人心甘情愿地成为她的奴隶。
从横向的和纵向的维度,城市的现实意义如庖丁解牛般被解构得一干二净。
五、城市与符号——意义的诞生与消解 符号,象征着意义,和其背后固化的欲望。
它已不仅是事物的指向,更是一种欲望的暗示。
它是欲望的一层外衣。
在第一座城塔玛拉,每一种符号都有所指——地点、作用、宗教,等等。
还有那些由机缘决定的东西,开始被人们当作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在第二座城芝尔玛中,所有的事情都在重复地上演,旅人的记忆也在其中不断重复而变得累赘不堪;在第三座城婥伊,旅人可以在任何地方做任何事,任何一栋建筑物都有不同的作用,旅人心中清晰的印象也变得模糊起来;在第四座城海蒂亚,由标记形成的语言使得旅人摆脱了形象和语言,从最直接的欲望入手;在第五座城奥莉维亚中,人们不能再使用语言来形容她的美丽,因为这些词语马上就可以让人们联想到现代工业文明的黑暗和污染。
从塔玛拉,到芝尔玛,再到婥伊,再到海蒂亚,最后到奥莉维亚,符号,这个充斥于后现代社会里的东西,开始被逐步瓦解,露出掩饰着的的欲望。
首先是符号开始诞生、丰富,记录背后人们种种不得言说的欲望;其次是符号开始不断重复以求得存活于苍白的意义中;再次是符号的能指—所指链条断裂,符号与意义不再固定;再到最大的符号系统——语言开始瓦解,人们绕开符号,直接走向欲望;最后符号本身的意义变得苍白,最终完全消失,所有欲望与其后果都赤裸裸地展现出来。
人们不再被符号所欺骗,而是直接走向欲望。
所有的意义此前都已经被一一解构,作为符号的所指——欲望,隐藏在意义背后,利用符号欺骗与伪装。
现在人们看到了,在那些所谓宏大的意义之下,隐藏的欲望是多么的丑恶与无聊
六、瘦小的城市——欲望中意义的苍白 瘦小,是城市的形态,暗示了欲望的形状。
在第一座城伊素拉建在一个地底的深湖上,这里有两种宗教,城市向上发展;在第二座城珍诺比亚有着奇怪与不和当地特点的设计,居民认为自己的生活是最好的,这是一座又欲望决定并最后抹杀了欲望的城市;在第三座城阿美拉中,只有大大小小沐浴设备,每天有许多少女在阳光享受沐浴,据说这是居民向河神许愿的结果;第四座城索伏洛妮亚是一座两半组成的城,一边是过山车,是永久的,另一半是正常的城市所需要的一切设备,是临时的。
时间一到,临时的一半就会被拆走,居民民就在过山车的飞驰中计算被拆走的城回来的时间;第五座城奥克塔薇亚是一座建在悬挂在悬崖上的一张网上的城市,居民在网上生活得很安定,因为他们知道网的寿命有多长。
从这五座城中我们看到,欲望的膨胀不仅消解了符号,现在又开始威胁符号所指的意义。
人们不得不为欲望划个界限:从依靠自然——地底的深湖;到依靠祖先的欲望和城市最初的形态;再到通过一个自欺欺人的借口放纵欲望;再到通过不断的刺激寻找意义,使欲望麻木;最后将自己的生命放置悬崖之上,从而限制欲望。
欲望与意义相伴相生。
人生本无意义,所有的意义都是建立在欲望之上。
然而欲望正在威胁意义的生存,不仅使得人生变得越来越漫无目的,就连作为人生目的之一的欲望也在渐渐死去。
七、城市与记忆——记忆与欲望 记忆,由欲望决定,暗示了欲望的诞生。
在第一座城迪奥米拉中,有着其他地方所有的美景,这象征着财富、权威和高贵。
但是最重要的是旅人在九月的黄昏,当水果店门口亮起彩灯的时候,他能听到一个女子幸福的一声“啊”,他就会羡慕且嫉妒别人同时相信自己曾经度过一个相同的黄昏并觉得幸福;在第二座城伊希多拉,旅人需要走过很长的路才能到达。
这里有精美的楼梯和小提琴,还有暧昧的邂逅。
只不过当旅人到达这里的时候已经变成老人,欲望变成记忆,他和老人们一道坐在墙根下看着年轻人来来往往;在第三座城采拉,欲望隐藏在城市不起眼的角落,还有人们的记忆中。
那些曾经的事情已经模糊,变成历史住在人们的脑子里,只有在互相交换时才会醒来。
可是历史背后隐藏的欲望却越加清晰;在第四座城佐拉,城市的顺序结构从来不变,欲望凝固其中,变成记忆,最后随着城市一起消失;在第五座城摩丽里亚,所谓的历史只不过是远古时代一座凑巧也唤作摩丽里亚的城市,与现在的摩丽里亚没有任何关系。
从五座城中,我们看到了欲望是如何从记忆中苏醒过来;到欲望变成记忆,横贯于人生中;到记忆如何变成历史,在城市的角落里留下欲望的影子;再到欲望被固定下来以至于毁灭;最后到新的欲望如何代替旧的欲望并如此周而复始。
人们记得什么东西并不是因为它特别,而是它记录了或者唤醒了他们的欲望。
就像在某个时间,一首歌、一束光线、一阵气味,会勾起人们的回忆,伴随着使身体某个部位的骚动与不安。
我们在前文中看到了意义在欲望的挤压下逐渐消解。
在这里,我们目睹了欲望的诞生。
八、欲望与城市——欲望的潘多拉 欲望,现在开始赤裸裸地走在城市中。
在第一座城朵洛茜娅,人么可以根据居民婚姻时交换的专利商品推算出这个城市的历史。
旅人在某天早上到达了朵洛茜娅,后来他才知道那天早上有很多路会送他到那里,那天他走的只是其中一条;在第二座城安娜斯塔西亚中,人们所有的欲望都不会感到失落,而且这座城钟爱人们所不喜欢的东西,人们就只好满足于在欲望中。
当人们在享受安娜斯塔西亚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成为她的奴隶;在第三座城德斯庇娜,从沙漠来的商队发现这座城是一艘巨大的帆船,带他离开沙漠。
而水手则觉得这是一只巨大的骆驼,带他离开海洋;在第四座城费朵拉中,有一座巨大的博物馆,里面收藏了诸多费朵拉的模型。
居民在这里找到自己中意的一款,在幻想中游览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费朵拉;在第五座城佐贝德,据说以前到这里来的所有旅人晚上都做了一个梦,看见一个女子从街上跑过。
于是他们醒来就根据自己的梦境把所有那个女子可能逃跑的路线给堵上。
后来再也没有人做过这个梦,也没人知道为什么面对着一团如毛线的街道有人会做那样的梦。
在朵洛茜娅,我们看到了欲望是如何运作并且如何变成历史;在安娜斯塔西亚,欲望给人以不安,让人欲罢不能,最后使人成为她的奴隶;在德斯庇娜,欲望勾勒出人们眼前所见的事物,成为人们的幻想在脑中徘徊;在费朵拉人人么无法满足自己飞快变化的欲望,只能在幻想中满足自己;在佐贝德,欲望终于战胜了一切试图去限制它的东西,欲望开始直接掌管人们的生活。
最后当欲望成为主宰人们的僭主的时候,它也差不多要死去了。
九、相连的城市——欲望的城市 相连,暗示着城市的面积在不断扩大,引申出城市的个性化在不断丧失,同时也暗示着全球化。
在第一座城里奥妮亚中,居民每天早上起来都是用崭新的东西,因此他们每天要产生数量巨大的垃圾。
这些垃圾堆积在城市的外围,就像一个火山口,保护着里奥妮亚,同时将陌生的敌对城市隔开;在第二座城楚露德,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和其他地方的一模一样,相同的建筑、饮食、谈话,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楚露德,只是机场名字不同罢了;在第三座城珀萝可琵亚,人口的数量不断激增,粮食被吃光,就连容身之地也在逐渐被侵蚀;在第四座城赛里茜亚,城市的无限扩大让旅人迷了路,不知身在何处。
就连原来在城市外面放牧的牧羊人也无法找到原来的那一片山丘,只有羊能认出交通岛那一片的草;在第五座城赛德里茜亚,人们只知道自己工作和睡觉的地方,并不清楚这个城市具体在什么地方,同时也不知道城市的出口在哪里。
城市开始连接起来,跟随面积扩大的同样还有欲望。
可是看看城市的扩大又带来了什么:城市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中变得充满敌意,摇摇欲坠;城市恶俗的发展充斥着单调的重复,抹杀了个性;巨大的人口压力和严重的粮食危机;巨大的城市不断侵蚀原属于自然的领地,破坏自然;人们最终迷失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中,如行尸走肉般没有目的,没有灵魂。
这便是现代城市的绝好反映。
巨大的城市、庞大的人口、忙碌而没有目的的生活,背后是已经破坏殆尽的自然和阴霾的天空。
欲望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沉迷在文明的繁盛中,却不知道我们正在失去的是无法用我们所有的来弥补。
欲望不是人的最终归属,也不是终极目标。
当我们在这样的喧哗与骚动中奔走的时候,作为人的本真正在离我们远去。
十、城市与天空——大道出于天 天空,象征着制度与完美的秩序。
在第一座城欧朵茵亚中有一块地毯,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难以置信,但是地毯实际上完美表现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人们相信这块有着完美几何形状的地毯属于天空,但实际上混乱不堪的欧朵茵亚才是;在第二座城琵尔希巴中,居民相信天上的城象征着财富与和谐,而地下的城则是一片肮脏与混乱。
但实际上他们搞反了;在第三座城莎克拉中,居民不停地建设自己的城市,因为一旦停下来城市就会开始腐烂,因为他们所依照的蓝图是天上的星空;在第四座城白林茜亚,天文学家被请来依照宇宙的运行规律和轨迹为城市订立规律,等建好后城市出现了诸多违反自己常理的人——那些长着胡须的女子,还有六只手或者三个头的婴儿;在第五座城安德莉亚中,城市完全依照天象运行订立规则,每当城市做出改变,天空就会有相应的现象出现,这是一个完美的城市。
从欧朵茵亚、琵尔希巴、莎克拉、白林茜亚,到安德莉亚,象征着人们所订立的制度,期待以此能够获得永久完美的秩序。
大道出于天,可是天空就是完美的么
在欧朵茵亚现实不是这样。
制度本身就是混乱的,并且只要建立秩序就只能一直为它不停地修补,而且制度并不能带来完美的秩序。
只要有制度,必定是建立在专制的基础上,就必定会将一些本质上怪诞和不可理喻的东西推上神坛并奉为至尊(在某些国家尤其如此)。
在这里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人们期望获得秩序,并不是为欲望下定制度,而是为实现欲望订立规则。
欲望一直以理性为旗号,把科学奉为高尚的手段掩人耳目。
可是理性终究无法控制欲望的膨胀,就像一个公式,无论怎样完美,都需要一个自变量,而这便是理性无法控制的。
琵尔希巴希望将天上的城作为蓝本好让他们追求更丰厚的财富;白林茜亚希望借鉴宇宙的运行以获得福祉,这些都是打折“虔敬”旗号去实现欲望。
欧朵茵亚居民的忧郁则在与欲望如何实现,城市是自然状态——混乱的体现,而地毯则是人造的秩序,他告诉居民欲望应该如何实现,居民便可以在其中找到欲望的答案,一生的故事和命运的转折。
而在安德莉亚中,泰勒斯雕像则暗示了理性与虔敬的关系 。
只有像安德莉亚居民那样,将欲望与天体运行结合,将欲望客观化,才有可能获得秩序。
用虔敬限制欲望,限制理性。
所谓之“大道出于天”,由此观之,这该是一个多么具有讽刺意味和张力的严肃话题啊。
十一、隐蔽的城市——后现代之后 隐蔽,指向那些尚未诞生或不起眼的东西,暗示着未来。
在第一座城奥琳达中,城市角落里那些只有针头大黑点上,排列着城市的形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针头不断变大,最终变成一个城市。
虽然这是一个新的城市,但是它仍在浸泡在旧城市的淋巴液中,更远的未来的那些微缩城市同样也是如此;在第二座城莱莎中,居民一天就在快乐与烦恼中来回摆动,一幕幕场景快速切换,居民的心情也由此快速地摆动着;第三座城玛洛济亚,是由耗子时代和燕子时代轮流统治的城。
燕子总是难以摆脱耗子的控制,但偶然地,人们可以在裂缝看见一个崭新的城市,当人们开始为乐趣而做某事的时候;第四座城希奥朵拉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城市,勇敢的居民一次次地打败了各种生物的入侵,各种昆虫、老鼠,等等。
最后这里变成了一座无菌城市,博物馆里放着标本和布丰与林奈的著作,让人民知道什么叫动物。
可是现在,那些只能出现在地狱里的动物——人头狮、吸血蝙蝠、人狼、两头蛇等等开始再次入侵城市;在第五座城贝尔妮丝这座不公正的城中,孕育着一座公正的城市。
现在城市有一种倾向,这个公正的胚胎总以为自己比别人更公正,甚至不惜以不公正的手段来执行公正。
从这里,我们或许可以猜测后现代之后将是什么样子——非理性、自以为高尚的丑陋、自然的复仇、话语权力中心的争夺,这个世界并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越来越好。
就像奥琳达的未来城市一样,都是浸泡在原有的淋巴液中,如何还能期待有新的改变。
面对未来,我们要思考的是一个充斥着欲望与贪婪的现在,如果人类还是以当前的状态迎接未来,结果就是像玛洛济亚那样,人们相信耗子时代已经终结,燕子时代已经到来,其实街上的都是眼皮沉重的蝙蝠——会飞的老鼠,鼓动着翅膀幻想着自己能一飞冲天,其实能离开地面就很不错了。
只有人们开始不再以欲望作为生活的唯一目的,开始为乐趣而做事,人们才真有可能迎来燕子时代。
十二、大汗与波罗——后现代中通向形而上学之路 什么是城市,就像波罗说的那样,“城市也由欲望和恐惧造成。
尽管二者之间只有秘密的交流、荒谬的规律和虚假的比例,尽管每种事物隐藏着另一种事物。
”城市是人类欲望与恐惧的产物,所有人类想要不想要的东西都会在城市体现出来。
真正能让人们喜欢一座城的原因,不在于满足了人的欲望,而在于唤醒了人的欲望。
就像波罗说的那样,“城市也认为自己是心思和机缘的造物,可是两者都支不起城墙。
你喜欢一个城,不在于它有七种或七十种奇景,只在于它对你的问题所提示的答案。
”“或者在于它迫你回答的问题,像底比斯人的斯芬克斯一样 ”,即使是强大如忽必烈大汗也不例外。
贯穿于人始终的,所谓“现实生活”,是交织着的恐惧与诱惑。
在海德格尔那里,在场状态 是走向本有的“它” 的关键之一。
而在卡尔维诺这里,人的在场状态就是“底比斯人的斯芬克斯”——诱惑与恐惧。
尽管人们有理性,如俄狄浦斯那样能猜透斯芬克斯之谜,但始终无法逃脱欲望的统治,欲望总会在人不经意的的时候醒来,让人无法拒绝,这便是欲望的政治哲学。
当人们不再对未知保持虔敬时,诱惑将战胜恐惧,欲望则会变成僭主。
难道欲望是无法摆脱的梦魇么
对于大汗来说或许就是这样的。
他让波罗出使,给他报告帝国各地的情况。
他知道自己的帝国正在腐烂,正在习惯让自己生病,波罗便试图从废墟中寻找还值得抢救的东西并加以保护;有些时候大汗又相信,自己的帝国有着像水晶一样完美的结构,帝国的病只不过是像人感冒一样,是由外向内的。
大汗就是这样,是个彻头彻尾的僭主。
他并不知道帝国的病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蔓延了,他也不知道自己就是帝国的病根。
他不知道,帝国这颗水晶是建立在无数城市的灰烬之上的,大汗只关心水晶,而波罗则不得不去打扫那些灰烬。
事实上,相比于那些灰烬,水晶一钱不值。
波罗的报告总是能让大汗看到一些更隐蔽的东西,关于过去和未来。
大汗知道,为了掌控他的帝国他必须看到这些,可是他却不知道过去和未来的意义何在。
大汗和波罗思索着当下和未来,借此以思考时间的通达和存在的遣送的天命 。
波罗在烟雾散去后,看到的未来是已经被钙化的存在。
从在场状态出发,达到了时间的澄明,即本真的时间,而本真的时间本身又包含在场状态,同时又达到了存在的遣送的天命。
我们无法据此来思本有 ,本有的特点之一就是隐逸,我们并不能发现它的特性,本有也不是一个什么终极的包含所有的概念。
由此,我们只能关注我们当下的在场状态 。
存在的在场状态很容易被看作是存在者,在卡尔维诺这里,就是欲望。
可是存在并不是存在者,存在不存在 。
我们只能说,人的存在和存在的在场状态——即人的本真,被欲望遮蔽了。
我们拨开欲望,希望达到人的本真,即人的本有。
大汗和波罗躺在花园里,怀疑自己到底存在不存在。
大汗看到了自己曾在的不在场状态并认为他现在不在场,事实上他们现在在场。
那些所想到的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他们曾经存在于大汗的曾在中。
正是曾在、当下与未来构成了人的在场状态,并使人达到时间的澄明。
由此人可以思到本有和居有 。
可是关于本有我们还能知道什么
这便是我疑惑的地方。
我并没有很完整地理解这本书和背后的哲学意味,甚至有时更加疑惑。
我不能从这些概念中找出一个终极的意义或者什么解决方法,或许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这些东西。
然而我们能得到什么。
我想是一种态度。
就像大汗的花园一样,大汗和波罗低下眼皮就能回到花园,去思考一些关于存在与时间的问题。
这是一种姿态。
尼采曾说过最好的文学作品要开启通向形而上学的道路,就像海德格尔在做关于《时间与存在》的演讲时所举的三个例子:保罗•科勒的水彩画《入牖的圣灵》与胶画《死亡与火焰》、奥尔格•特拉格尔的诗歌《死亡七颂》与维尔纳•海森堡的物理学报告。
海德格尔说我们在他们面前会放弃任何尝试理解的要求 。
重要的是一种姿态,一种形而上学沉思的姿态。
我们并不知道本有是什么,但是我们知道欲望不属于本有,同样也不属于在场状态,我们不需要达到,我们只需要在路上,保持一种动态的状态,不断地思考、解构、判断,这便足够了。
波罗说这世界上如果有活人的地狱城,那便在我们的周围。
对于这个,大部分人无视它的存在。
但是最好的还是在地狱中找出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习他们,给他们空间并让他们持续下去。
这或许就是在后现代唯一能采取的形而上学的方法,同时也是唯一的方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