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关于猴王出世的好词好句有哪些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及参考资料等西塞山区2002年教师招聘考试试题2007年05月20日 星期日 13:07西塞山区2002年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一A卷一、选择题(25)1、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2、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3、许多人利用早晚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 )A、双重抑制 B、单一抑制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翻译为白话文是“君子以他所说的超过他所做的为可耻”,这在当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
这句话出自(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5、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6、三角函数的值是( )A、一个分数 B、一个无理数 C、一个比值 D、一个正数7、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8、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10、“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11、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因地制宜 举一反三 声名狼籍 怨天尤人 B、荼毒生灵 为富不仁 安然无恙 变本加利C、走投无路 漫不经心 川流不息 千头万序D、随机应变 因材施教 再接再厉 相提并论12、与“课外阅读是否影响课内学习
它对课内学习能否起促进作用
。
”衔接最合理的是( )A、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B、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C、这是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D、这是谁都无法明确的问题13、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14、对话式教学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认知性或其他思维含量或智力价值不高的问题,而是能启发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
这类问题的设计体现出( )A、平等民主性 B、多元互动性 C、自主探究性 D、开放创新性15、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
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
老师激发学生讨论,科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
”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A、单向性 B、双向性 C、多向性 D、成员性16、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17、某教师讲授“价格由6元变为2元”的数量问题,学生表述正确的是( )A、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两倍B、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三分之二C、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到三分之二D、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缩小了两倍 18、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 )A、三心二意 B、三令五申 C、三言两语 D、三番五次19、下面是上海实验小学的一则评语: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师们真不忍心。
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子。
这则评语主要体现了( )A、结果评价 B、过程评价 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20、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开展“小博士”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
此活动的开展体现了( )教学原则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1、美国学生热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就,然后通过辩论剔除混乱知识体系中的糟粕和谬论,从而获得迅速进步。
这个现象说明了( )A、学习的实践性 B、学习的渗透性 C、思考的独立性 D、思想的开放性22、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提出的,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 )A、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 B、社会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挑战C、我国加入WTO面临的挑战 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挑战2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B、顺次连接矩形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仍为矩形C、既为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四边形为正方形D、以一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24、《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赏析有误的是( )A、首句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汉代的关。
”B、次句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悲剧C、三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D、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25、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二、填空题(10)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
”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 ,学会做人。
”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
3、用●表示实心圆,用○表示空心圆,现有若干实心圆与空心圆按一定规律排列如下:○●○○●○○○●○●○○●○○○●○●○○●○○○●……在前2003个圆中,有 个实心圆。
4、教师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 ,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5、如果两圆有且只有三条公切线,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6、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意思是说 。
7、文化具有传承性,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 诗句,现在人们把它当作一种思想教育工作方法。
8、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和 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9、若a+b+c=0,则 a2+b2 +c2+2ab+2ac+2bc的值是 。
10、当代西方学习理论中最具势力和影响力的三种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论,认知主义学习论和 。
B卷三、简答题1、诗歌主旨理解。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2、下面的“征稿启事”有不当之处,请修改。
(3)征稿启事为把校刊《校园生活》办得更好,编辑部决定搞一次全校性的征文活动。
征文内容包括校园趣事,班级新风,师生之间,学习心得,诗歌散文等。
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
来稿要求观点鲜明,文字简洁生动,字迹清楚,字数不超过一千字左右。
请写明真实姓名和所在班级。
稿件请于本月底前交给本刊通讯员。
3、根据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提炼出不同的观点(至少两条)(2)古时一人上街卖马,一连几天无人问津。
此人回家后深思,终于想到了一条妙计。
他请著名的相马家伯乐在他再次卖马的时候围着马转三圈,离开时作留连状多看几眼,伯乐照办了。
结果在一个早晨之内,马价上涨了十倍。
4、5月27日《扬子晚报》登载了一则消息,标题为《全国教育图书汇展南京》,请根据消息主体部分,写出消息的导语。
(2)本报讯 。
在江苏教育出版社组织、承办的这次全国出版社图书展示会上,有35家出版社参与,6000种图书参展,汇集了全国教育类图书的精华,充分展示了全国教育出版社近年来形成的新品种书多,重点书多的优势。
5、根据文意,补写一个事例。
(2)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胸怀大志,有所作为的人,都是爱惜光阴,充分利用时间的。
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直到逝世前一天还在写日记。
6、将下面的短句改写为长句(2)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隶属于北京途锦教育集团,是一所立志在三到五年内拥有十万学生的民办高校,是一所旨在将先进的现代化工商管理理念传递给更多人的民办高校。
7、指出句子中“光景”一词的含义(2)①老人晚年过上了好光景②初次见面的光景,我还记得清楚四、阅读理解①身为一半的江南人,第一次看见莲,却在植物园的小莲池畔。
那是10月中旬,夏末秋初,已凉未寒,迷迷蒙蒙的雨丝,沾湿了满池的香红,但不曾淋熄荧荧的烛焰,那景象,豪艳之中别有一派凄清。
那天独冲烟雨,原要去破庙中寻访画家刘国松,画家不在,画在,我迷失在画中,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②没有找到画家,找到了画,该是一种意外的发现。
从那时起,一个chuoyue的意象,出现在我的诗中。
在那以前,我当然早见过莲,但睁开的只是睫瓣,不是新瓣,而莲,当然也未曾向我展开她的灵魂。
在那以前,我是纳息塞斯,心中供的是一朵水仙,水中映的也是一朵水仙。
那年10月,那朵水仙死了,心田空廓者久之,演成数重沙草,万倾江田。
那天,苍茫告退,嘉祥滋生,水中的倒影是水上的华美和冷隽。
③对于一位诗人,发现了一个新意象,等于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中,泛起一闪尚待命名的光辉。
一位诗人,一生只追求几个中心的意想而已。
塞尚的苹果是冷的,梵高的向日葵是热的,我的莲既冷且热,宛在水中央。
莲在清凉的琉璃中擎一枝炽烈的红焰,不远不近,不即不离,宛在梦中央。
莲有许多小名,许多美的凄楚的联想。
对我而言,莲的小名应为水仙,水生的花没有比她更piaoyi,更富有灵气了。
一花一世界,没有什么花比莲更自成世界的了。
对我而言,莲是美、爱和神的综合象征。
莲的美是不容否认的。
美国画家佛瑞塞有一次对我说:“来台以前,我只听说过莲;现在真见到了,比我想象的更美。
”玫瑰的美也是不容否认的,但它燃烧着西方的爽朗,似乎在说:“Look at me
”莲只郝然低语:“Don’t stare,please。
”次及爱情,“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方”,这方面的联想太多了。
由于水生,她令人联想巫峡和洛水,联想华清池的“芙蓉如面”,联想来自水乡而终隐于水的西子。
青钱千张,香浮波上,嗅之如无,忽焉如有,恍兮惚兮,令人神移,正是东方女孩的含蓄。
至于宗教,则莲即是怜。
莲经、莲台、莲邦,莲宗,何一非莲
艺术、宗教、爱情,到了极点,实在是一种境界,今乃皆备于莲的一身。
(余光中《莲恋莲》节选)1、根据拼音写词语,给加点词语注音(4)chuoyue piaoyi 冷隽 郝然• •2、①段中说“第一次看见莲”,②段中又说“我当然早见过莲”,这样写是否矛盾
应该怎样理解
(2)3、①段中“豪艳”与“凄清”是一组词意上的反义词,连用是否合理
(2)4、②段中开头说“没有找到画家,找到了画”,这里的“画”指的是(2) 5、从文中找出同义词(2)豪艳—— 凄清—— 6、③段中“莲的小名应为水仙”,这里的“水仙”是指 。
“至于宗教,则莲即是怜”,“怜”的含义是 。
(2)7、③段中有两个“对我而言”和三个“联想”,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反复使用“对我而言”:反复使用“联想”:8、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是( )(2)A、文章首句着一“却”字,以作为江南人对莲本该不生疏却生疏来突出小莲池中莲的神韵美。
B、“我迷失在画中,到现在还没有出来。
”这句让人感悟到,观察事物只要用心专一,仔细琢磨,了解规律,就会流连忘返。
C、文章借助对比,以玫瑰“燃烧着西方的爽朗”,来突出莲“郝然低语”,如同东方女孩的含蓄,褒贬适中,表达得体。
D、作者认为莲的小名应为水仙,因为她和水仙花一样同为水中仙子,富有灵气,在水中都自成世界。
9、“意象”即境界,作者发现的莲的意象就是 。
(1)10、不同的作家,对同一描写对象会赋予不同的含义,在余光中的笔下,莲是 ;而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莲是 的象征。
(2)11、“青钱千张,香浮波上”从修辞上看分别运用了 , 的手法;从全文看,文章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
(3)五、写作(25)请以“终身学习”为话题,结合教师职业,谈谈你的认识。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数学试卷(时间:120分钟)一、填空。
(33分)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 ~ )年级,第二学段( ~ )年级,第三学段( ~ )年级。
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 )、( )、( )、( )四个学习领域。
2、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使学生掌握其笔算方法的关键有两点:一是( ),二是( )。
3、方程的本质属性有两点:一是方程是( );二是方程( )。
4、想一想,画一画。
观察从上面看是( ),从后面看是( ),从左侧面看是( )。
5、2/3即是表示(),也可以表示()。
6、3.8,4.5,9.7,4.7,4.5,4.6左面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
7、在一个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标上数字,使得“3”朝上的可能性为1/3,这个正方体的6个面上的数字可以分别为()。
8、a、b均不为零,如果a/b=12-―――――――15,并且a与b的和是275.b是()。
9、测量中得到的“0.4米”和“0.40”米,“0.4米”的精确度为(),0.40米的精确度为()。
10、掌握好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关键是()。
11、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一个自然数(最左端的一个数字不是0)所占的数位个数,叫做()。
12、取近似数的方法有多种。
如,有14吨煤,用载重4吨的汽车运,需要运几次
解决此问题需用到()法。
再如,有29米,3米布可以做一套衣服,29米布可以做几套衣服
解决此问题需用到()法。
13、课标实验教材中“时间单位”与“质量单位”属于()学习领域的内容;“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属于()学习领域的内容;“正比例反比例”属于()学习领域的内容;“比例尺”属于()学习领域的内容。
14、课标实验教材,不论是青岛版教材,还是人教版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编排顺序均是先编排(),后编排(),这样更符合学科的逻辑顺序。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共10分》1、 最小的自然数是1。
()2、 课标实验教材中,关于“除法”不再给出“第一种分法”、“第二种分法”等名称。
()3、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4、 评价学生时,评价结果需要用定时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量评价为主。
5、 2+22+222+--------+22---------22结果的末两位是66。
13个26、 小亮身高150CM,小丽身高1M,小亮和小丽身高的比是150:1。
7、 课标实验教材中要求学生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8、 电梯的上下移动是一种平移现象。
9、 “本次教材教法考试,有人可能考满分”,这个事件是确定事件。
10、 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三、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1、 有三组线段,长度分别如下,第()组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①3cm,2cm和1 cm ②4cm, 5cm和10cm ③6cm,7cm和8cm。
2、“―――能用各种方法来表示数;―――能用数来表达和新的题-------”是()的主要表现。
①数感 ②符号感 ③应用定位3、课标要求,下面的方程()不属于第一、二学段要求学生掌握的。
①x—2.8=6和x/6=21 ②18/x=9和9.8-x=7 ③xx1.5=12和87+x=105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小数是十进分数的一种特殊形式 ②0.5和2③a/b=a/b5、下面的()不是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① 灵活运用 ② 经历(感受) ③探索 ④体验(体会)6、课标指出,第一学段结束时,“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学生应达到每分()题.①20―――30 ②10―――20 ③8―――10四、请你至少用两种方法解决下面的数学问题。
(6分)学校买来50张电影票,一部分是4元一张的学生票,一部分是6元一张的成人票,总票价是270元。
两种票各买了多少张
五、简答题。
(20分)1、①请写出“20以内的进位加减中9+12”的教学目标。
②请写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记算”的教学目标。
(两小题任选一题)2、《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3、试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4、请归纳并写出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法则。
六、论述题。
(10分)关于算法多样化你是怎样理解的
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
你是如何体现与处理算法多样化与落实“双基”关系的
七、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请你写出以下教学内容的教学片断。
(两题任选一题,15分)1、“三角形的内角和”。
(人教版四下)2、笔算“64/2”。
(青岛版三上)
捐赠金子的蛇的阅读短文和答案
《诗画皆以》(王士禛( 潍坊市2002年中等招生考试)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敦、京、卞②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
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④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
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选自《明清闲情小品赏析》)注:①王士禛,清代诗人。
②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
③章敦、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
④颜鲁公,即颜真卿。
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
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18.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则弛然而卧 B.诗文之属莫不皆然C.杂然而前陈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1)一钱不直 直: (2)后世见者必宝之 宝: 20.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后人粪土视之译文:(2)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译文: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
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
C.作者认为章敦、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
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
22.填空。
(4分)(1)“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
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唱,其最后两句“ , 。
”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和祝愿。
(2分)(2)永叔,即欧阳修,字永叔,北宋文学家。
初中课本里,他的《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
(2分)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4~13题。
(15分)(2002年太原市中考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4在(甲)段横线上填写原文。
(1分)5(甲)段描写的内容是 (1分)6“朝晖夕阴”的“晖”,意思是 (1分)7 请你写出两句初中课内学过的含“涯”字的古诗名句,要求句中的“涯”与(甲)段中“横无际涯”的“涯”表意相同。
(2分)答: 〔乙〕余闻而愈悲。
孔子日:“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8(乙)段引用了孔子的名言:“苛政猛于虎也。
”孔子还有关于学习方法的名言,请写出你在初中课内学过的一句。
(1分)答: 9 (乙)段中有《捕蛇者说》一文的主旨句,请用现代汉语说说它的意思。
(2分)答: 10 (乙)段“今以蒋氏观之”的“观”与(甲)段 一句中的“观”,表意相同。
(1分)〔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1请由(丙)段联系全文,写出《马说》的主旨句。
(1分)答: 12写出两句初中课内学过的含“见”字的古诗名句,其中的“见”与(丙)段画线句中的“见”用法相同。
(2分)答: 13联系今天的现实生活,请你换一个角度,谈谈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3分)答: 三.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熟读精思》,理解大意,然后答题。
(7分)阅读提示:朱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有丰富的治学和讲学的经验。
“熟读精思”是作者吸收前人的读书经验,概括总结出来的读书方法,直到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文章虽是文言,却明白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熟读精思(节选) □ 朱熹(2002年湖北宜昌市中考)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吉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①[详缓]仔细从容。
②[子]通“仔”。
下同。
③[牵强暗记]勉强硬记。
④[漫浪]随随便便。
⑤[急]要紧。
1.给“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字注上拼音。
(1分)________2.在我们学过的文言词语中,还有哪些词与文中加点的“余”字意思相同请任写一个。
(1分)_____________3.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两个方框内各填一个字。
(1分)______ _ _________4.写出“不待解说,自晓其义”这句话的大意。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书要善于积累。
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名言名句,你积累过吗请任意写一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
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
宣宗初亦召供奉。
程既审①上晓音律,尤自刻苦。
往往令倚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
程一日果以眦睚②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
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
会幸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
上曰:“汝辈何为也
”进曰:“罗程负陛下,万不赦;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
”上曰:“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③法也。
”卒不赦程。
(安徽省2002年初中语文竞赛试题)[注] ①审:明白,清楚。
②眦睚:怒目相视的样子。
借指小的怨恨。
③高祖:唐代开国皇帝李渊;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8分) ⑴ 能变易新声 ⑵ 会幸苑中 ⑶ 乐工等罗列上前 ⑷ 卒不赦程 22.下列加点的词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4分) A.得幸于武宗 B. 必为奇巧声动上 不得永奉陛下 置琵琶于其上 C.由是得幸 D.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 会幸苑中 以是为恨 23.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 他工辈以罗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
(2) 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
24.用文中语句填空。
(4分) 罗程“果以眦睚杀人”的原因是“ ”,乐工为罗程求情的原因是“ ”,宣宗不赦免罗程的原因是“重”高祖、太宗之法。
25.你从文中的故事得到哪些启示
(每点启示用一句话概述,标上序号)(4分)五.《礼论》(节选) 苟子(6分)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注:①穷:困境。
②分:区分,辨别。
③屈:竭尽。
15.为下面语句加上标点符号。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16.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语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选文,回答问题。
(8分)项籍者,下相①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②项梁。
梁 父 即 楚 将 项 燕为 秦 将 玉 翦 所 戮③ 者 也 项 氏 世 世 为 楚 将 封 于 项④ 故 姓 项 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⑤,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
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⑥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⑦,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⑨籍矣。
【注释】①下相:秦地名。
②季父:诸叔父中的最小者。
③戮:杀,这里指失败自杀。
④项:古地名。
⑤去:放弃。
⑥竟:完成。
⑦会稽:山名。
⑧族:灭族。
⑨惮:畏惧。
16.(2分)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注意:此题不要求加标点)梁 父 即 楚 将 项 燕为 秦 将 玉 翦 所 戮 者 也 项 氏 世 世 为 楚 将 封 于 项 故 姓 项 氏。
17.(6分)项羽与刘邦争霸,最后自刎乌江,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
选文表现了他哪些鲜明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2002年长沙市中考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店铺),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久而不闻其香”与“广起,夺而杀尉”中“而”字的用法相同。
B.“与善人居”和“居五日”中的“居”意思相同。
C.“鲍鱼之肆”代指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D.“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可译为:因此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22.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是:近朱者赤, (1分)23.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草书大王(2002年厦门市中考题)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也②。
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
”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 注释:①流辈:人们。
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③得句,得到佳句。
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⑤诟(gòu):责骂。
⑥胡:为什么。
1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 )(2)使侄录之 ( )(3)侄罔然而止 ( )(4)执所书问曰 ( )15.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代词(4分)例:予观夫巴陵胜状(我)(1)皆讥笑之 ( )(2)诟其侄曰 ( )(3)汝胡不早问 ( )(4)致余忘之 (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1)此何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
为什么
(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2002年广东省湛江市中考题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 “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今者臣来 臣:我 B.方北面而持其驾 北面:向着北方;面向北方 C.我欲之楚 之:往,去 D.吾用多 用:用处 24.翻译“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一句为现代汉语。
(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概括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
(不超过30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或片断,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2002年济南市中考题)(一)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
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4.依据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各组一个成语。
(2分)①虽护前者不能讳也 ②各是其所是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6.作者说:“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看的
请举出具体事例说说自己肯定或否定的意见。
(2分)(二)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注]衣而返。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选自《列子》)[注] 缁(zī):黑色。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 天雨,解素衣② 岂能无怪哉8.从下面的短语中任选一个,解释其意思。
(若两个都解释 ,则按第①个计分)(2分)① 衣素衣而出② 迎而吠之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顿两次)。
(2分)向 者 使 汝 狗 白 而 往 黑 而 来10.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是怎样悟出来的
(2分)十一.《蜘蛛与蛇》薛福成(2002年宁波市中考)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一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
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①下,踞蛇之首,抵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
蜘蛛乃盬②其脑,果腹而去。
(《庸庵笔记》)注:①飙:暴风。
这里指迅速。
②盬(gǔ:)吸饮。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①既克,公问其故 ②齐师败绩 ③果腹而去 ④如是者三四次 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登轼而望之 战于长勺 (A) 而势稍不及 (B) 苛政猛于虎也 蜘蛛乃盬其脑 以首俯地(C) 今乃掉尾而斗 (D) 以尾击柳 2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①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②将鼓之 ③欲穷其林 ④殚其地之出 ⑤我将东徙 ⑥温故而知新(A)①④ (B)①② (C)②⑤ (D)③⑥ 2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夫战,勇气也”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微斯人,吾谁与归
27.把(甲)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原文: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28.①(甲)文中鲁军克敌制胜抓住了反攻的有利时机是在 之时;(乙)文中的蜘蛛是在蛇 之时,乘其不备,致蛇于地。
(请以文章原话回答)(2分)②(甲)(乙)两文揭示的一个共同道理是 (1分)十二.(2002年温州市语文中考题)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武阳君①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
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可俯而窥也。
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③,殊不畏人,闾里间④见之,以为异事。
此无他,不忮⑤之诚,信于异类也。
〔注释)①武阳君:苏轼的母亲。
②鷇(kòu):初生的小鸟。
③驯扰:驯服顺从。
④间里间:这里指乡里人。
⑤忮(zhi):嫉妒,歧视。
2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众鸟巢其上(巢:鸟窝) B.其类可俯而窥也(窥:看)C.武阳君恶杀生(恶:厌恶) D.至为珍异难见(至:极)28.对下面句子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翔集其间。
意思是:(很多鸟)在树间飞翔栖息。
B,殊不畏人。
意思是:(这些鸟)很特殊,不怕人。
C.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
意思是:乡里人见了,都认为是一件不寻常的事。
D.信于异类也。
意思是:被鸟类所信赖。
29.简要说说你从本文中得到的启示。
(3分)答 200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课外文言文集萃答案一.18.B (2分。
A、C、D中的“然”,……的样子,B然,这样)19. (1)直,同“值”。
(2)宝,以……为宝(把……当作宝贝),或珍爱、喜爱、喜欢。
(2分。
每词1分)20.(1)后来的人们(都把他们的书法)看作粪土。
(2)古代的人大都会书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的人(的书法)才能流传得久远。
(4分。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21.D (2分。
作者假设即使颜真卿书法不好。
因为他的品德好,也会受到后人的重视。
说明品德对于书法的重要)22.(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2)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
(4分每句1分,有错别宇该空不得分)二.4 衔远山,吞长江(错字、多字、漏字均不得分)5 岳阳楼之大观(或洞庭湖(岳阳楼)的雄伟景象)6 日光(或阳光)7 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天涯若比邻) ②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或断肠人在天涯) (标准同4)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写半句不得分。
或学而时习之,或温故而知新,或默而识之,标准同4)9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评分说明:大意对1分(关键词理解有误不得分),表述1分(标准同2)。
10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或予观夫,或予观夫巴陵胜状)”11只要答出“其真不知马也”即可得分(标准同4)12 ① 风吹草低见牛羊 ② 路转溪头忽见 (标准同4)13 要点:人才不应屈服现实,甘被埋没,应有“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寻求机会,展示才华。
评分说明:与原文观点一致不得分,能换角度谈l分,分析深刻有创新l分,表述1分(标准同2)。
三、1.Xiàn 2.予、吾、我(供参考。
大意相近即给分) 3.眼、口(顺序不可颠倒) 4.不等解释,自然明白它的意思(供参考。
大意相近即可得分) 5.无“标准答案”,只要所写的是古人谈读书的句、言,均给分。
错一个字扣1分。
四.21.(8分)(1)变换。
(2)正好,恰好。
(3)排列,排成行列。
(4)终于22.(4分)D 23.(6分) (1) 其他的乐工们认为罗程的演奏技艺天下无双,想利用这个理由使皇上改变主意。
(2) 你们这些人惋惜的只不过是罗程的技艺,我看重的是高祖、太宗传下来和法律。
(各3分) 24.(4分)①恃恩自恣 ②惜程艺天下第一(或:以程艺天下无双) (各2分) 25.(4分)示例:①英明的统治者会以国法为重,不会因偏爱和人情而废法。
②恃恩自恣终会酿成大错。
③ 人才虽能得,但法律是无情的,任何人在法律面前都应是平等的。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五、共30分。
(一)共6分,每小题2分。
15.标点正确,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16.大意明确,如:人生下来就会有欲望,有了欲望而得不到满足,就不能不有所追求。
17.用自己的话概括,语言准确、精练,如:制定“礼”的缘由。
又如“礼”是怎样制定出来的。
六.16.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前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17.围绕“轻视读书学习(或学不专一),崇尚、炫耀武力,胸怀大志,(或叛逆性格)”等三方面来答即可。
七.14题考点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掌握的程度。
解法导引:1)短文已给六个注释,这样译文则易。
2)选项句词义不难解。
3)可结合句子、文段译句之后再理解词的用法。
答案:(1)喜爱(欢);(2)叫、让;(3)迷惑(迷惑的样子)(迷惑而无所得);(4)拿,持。
(4分,每题1分) 15题考点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用法掌握的程度。
解法导引:1)已有译文和解土题的基础。
2)结合语境可解释出来。
答案:(1)他;(2)他的(或”他”);(3)你(4)我。
16题考点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译句的能力。
解法导引:有14题、15解题的基础及思路,此题易解。
答案:(1)这是什么字(呢)
(2分);(2)(张)丞相(仔仔细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
(2分)(16题只要基本正确即可得分) 17题考点分析:本题考查掌握内容发表见解的能力。
解法导引:1)有做14题的基础就能掌握内容。
2)文中只有二人——张丞相及侄儿,因侄儿并没有什么不对。
且该责备的原因文中已列出,自然易答。
答案: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
(2分)原因:①自己书写不好,还骄傲自满,不听劝告,不改正错误。
②自己字迹潦草,还埋怨侄儿不早点问。
(原因写①或②都可得分)(2分)八.23 D(“用”是“物资”、“财物”之意) 24 即使马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错译、漏译“虽”、“此”、“非”字每 字扣0.5分) 25 (做事)方向错了,条件越好,结果越糟。
(大意对或言之成理即可) 九.21.B 22.近墨者黑 23.能辩证地分析这个观点,并能言之成理的给2分,表达不清楚的扣1分。
十.4.①举例:讳莫如深 讳疾忌医 直言不讳 供认不讳 ②举例:独行其是 各行其是 自行其是 是古非今 5.双方互相讥笑,没完没了,简直连观看下棋的人都不如了。
6.略 7.①下雨②感到奇怪 8.①穿着白色的衣服出去②冲着杨布叫 9.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10.观点举例:①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②遇事要善于思考。
十一.23.①已经战胜 ②溃败 ③离开 ④像这样24.D 25.B 26.B27.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又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去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他们。
28.①彼竭我盈 意稍倦,以首俯地。
②弱者如果能抓住机会,那么弱小者也可以战胜强大者。
十二.27.A 28.B 29.例如: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如何培养小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如何提高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众所周知,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那么如何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教学中我作了一些尝试.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遵循“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 人都有畏难心理,因而只有放开手脚,让学生尝点甜头,学生才有兴致继续深入学习文言文.教材在选编课文时也是遵循了这一原则.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的第一篇《童趣》就是明证,它浅显易懂.在教学时,我的做法是:教师先鼓励学生聊聊童年往事,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下,再用平白如话的语言把沈复的童趣故事简述给学生.然后让学生结合注解去初读课文,在教师的点拨下理解课文.这样设计,学生理解课文就减少了障碍,易于接受.初中生学习文言文可以分为由易到难的三个阶段:七年级——从基础人手,认识文言文;八年级——理解词句,品析文段;九年级——领会主旨,拓展延伸. 二.因“本”制宜、因人而异,在教学环节上出新意 1、要注意创设情境,在导入新课上下工夫. 情境的创设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主要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进行.这种形象借助眼、耳、手感知,或者是多种感官同时感知到的.它能引起联想、想象,激发人们认知的兴趣. 通过讲故事导入新课是我的首选.基于这一点,在学习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如《狼》、《桃花源记》等,我就先把它们编成小故事,讲给学生们听,并留下悬念,吊起胃口,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一些思想性较强的文言文,如《十则》、《两章》等,我就先讲一讲与作者有关的故事,讲人物的非凡成就和经历,以讲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让他们在听故事中记住作品背景、作者其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唐雎不辱使命》时,则是由学生感兴趣的象棋话题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认识“士”这一特殊身份.在导入《口技》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洛桑学艺》第二集的口技表演.学生很容易被高超的口技表演吸引,在赞叹不已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2、激发学生诵读兴趣,通过诵读与作者产生共鸣. 诵读是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一把钥匙.文言文虽然已经失去了“活”的语言环境,但它自身却有着很强的可读性,反复读来读去,字词句自然而然地进人大脑,课文的内容与意旨,随之融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是很有道理的,自己悟得的,比老师教、被动记效果要好得多.在读过几遍之后,若仍有部分词句不理解,可查阅词典、字典,或请教他人,这时,学生想要知道这些知识,就会格外用心,记忆也会格外深刻,就像人饿了吃什么都香一样.文言文诵读利于知识的积累,利于明白事理,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可以尝试多种朗读方式,如师生配对朗读、分角色朗读、分组齐读、男女赛读等,形式多样才能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在教学《唐雎不辱使命》时,可以让学生体念“对话朗读”,领悟人物性格特点.在教学《岳阳楼记》时,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领会洞庭湖胜景,岳阳楼阴冷景象、晴明景象等画面的意境,从中领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 通过诵读,课文烂熟于学生的心里,为丰富文言文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背诵的课文越多,文言文的水平也就随之提高得越快.应该让学生尽量多诵读,由一知十,由十知百,从而使得学生对文言文有更高的兴趣. 多诵读名篇,这对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积累文言文词语是很有帮助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一个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因而我们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培育语感,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因“本”制宜,用全新模式教学. 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利用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中穿插表演、文言小故事比赛、文言文朗读比赛、我爱文言文讨论会、“畅游两千年,文言伴我行”手抄报比赛、观看成语典故影视作品等.在比一比、议一议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 到了初三,还可以让学生来上课,尝尝小老师的滋味.比如《愚公移山》这篇幅不长文字也不算难的课文,可以大胆让学生试教.鼓励学生上讲台“演戏”,老师在台下“导演”.这样,既受到了“实战”锻炼,还融洽了师生情感,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达到一箭三雕的效果. 三,注重课外阅读实施课外延伸法 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平台拓宽学习文言文的途径.可分为课外阅读和摘抄引用两种. 1、课外阅读.如学生学习了例子》的《:愚公移山》,再给学生印发例子》的另一篇短小的文言文——《薜谭学讴》.只要对个别不易理解的词句作浅显的注释,学生都能读得津津有味,自然就引发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还应激励学生广泛地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故事性强的文言作品,如《史记》、《聊斋志异》、《搜神记》等名著.使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 2、摘抄引用.为扩大学生的知识积累,可让每个学生在课内和课外所选的文言文里摘抄名言佳句.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为人处世;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想“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的自我激励…….这些名言佳句,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积累,以致在他们的作文中经常会恰到好处地出现,激励他们积累更多的名言佳句,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四.理解文化的传承,激发学生自豪感 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得以传承,文言文功不可没.孔子的“克己复礼”、孟子的“舍生取义”、文天祥的“丹心照汗青”等等浩然正气,穿越古今时空,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和匹夫百姓.可以利用古代刺股悬梁、凿壁偷光、积雪囊萤等勤奋好学的故事,教育学生树立好学上进的志向,提高学生的思想、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而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精读篇目后,学生就会发现古文里有“东西”可读,古文里具有相当强的现实意义,那么学生会从内心深处产生学古文的兴趣,自觉地学习文言文
求写景很美的作文选段,非常喜欢的话会加分
好句 露出云层的群山似岛屿般一簇簇一抹抹的悬浮着。
周围的大山像一幅五颜六色的花布。
山浪峰涛,层层叠叠。
大山黑苍苍没边没沿,刀削斧砍般的崖头顶天立地。
起伏的黄土山头,真像一片大洪水的波涛。
龙山头,像一座大墓似的耸立在夜色中。
峡江两岸的山直起直落,高得让人头晕。
幽幽的深谷显的骇人的清静和阴冷。
山沟被雪填平了,和山背一样高,成了一片片平平的雪铺的大广场。
晨曦初照,而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隐若现,日落西山,余光横照。
满天红云,满海金波,红日像一炉沸腾的钢水,喷薄而出,金光耀眼。
早晨,太阳像个刚出门的新媳妇,羞答答地露出半个脸来。
太阳落山了,它那分外的强光从树梢头喷射出来,将白云染成血色,将青山染成血色。
太阳慢慢地透过云霞,露出了早已胀得通红的脸庞,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张望着大地。
灿烂的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空隙,透过早雾,一缕缕地洒满了校园。
太阳更低了,血一般的红,水面上一条耀人眼睛的广阔的光波,从海洋的边际直伸到小船边沿。
天空被夕阳染成了血红色,桃红色的云彩倒映在流水上,整个江面变成了紫色,天边仿佛燃起大火。
春天,那太阳暖洋洋的,它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浑身舒坦。
阵阵春风,吹散云雾,太阳欣然露出笑脸,把温暖和光辉洒满湖面。
炎炎的烈日高悬当空,红色的光如火箭般射到地面上,地面着了火,反射出油在沸煎时的火焰来。
没有敢抬头看一眼太阳,只觉得到处都耀眼,空中、屋顶、地上,都是白亮亮的一片,白里透着点红,由上到下整个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条都是火镜的焦点,仿佛一切东西就要燃烧起来。
晚秋了,太阳懒洋洋地挂在天上,像个老公公露着笑脸在打瞌睡。
深秋的太阳像被罩上橘红色灯罩,放射出柔和的光线,照得身上、脸上,暖烘烘的。
太阳一到秋天,就将它的光芒全撒向人间。
瞧,田野是金黄的,场地是金黄的,群山也是金黄的。
冬天的太阳像月亮一样苍白无力。
太阳正被薄云缠绕着,放出淡淡的耀眼的白光。
太阳一年操劳到头,忙到冬天,就筋疲力尽,几乎放不出热力来了。
和煦的阳光,透过稠密的树叶洒落下来,成了点点金色的光斑。
远处巍峨的群山,在阳光照映下,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显得格外美丽。
阳光被层层叠叠的树叶过滤,漏到他身上变成了淡淡的圆圆的轻轻摇曳的光晕。
这时候正是早上八九点钟,明亮的阳光在树叶上涂了一圈又一圈金色银色的光环。
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照耀着白茫茫的大地,反射出银色的光芒,耀得人眼睛发花。
金灿灿的阳光倾泻下来,注进万顷碧波,使单调而平静的海面而变得有些色彩了。
红艳艳的太阳光在山尖上时,雾气像幕布一样拉开了,城市渐渐地显现在金色的阳光里。
那刺穿云块的阳光就像根根金线,纵横交错,把浅灰、蓝灰的云朵缝缀成一幅美丽无比的图案。
太阳刚刚升上山头,被鲜红的朝霞掩映着,阳光从云缝里照射下来,像无数条巨龙喷吐着金色的瀑布。
金色的阳光透过缝隙,洒在褐色土地滋生的小草上。
天空一碧如洗,灿烂的阳光正从密密的松针的缝隙间射下来,形成一束束粗粗细细的光柱,把飘荡着轻纱般薄雾的林荫照得通亮。
太阳泛起火红的笑脸,使朦胧的校园豁然揭去纱帐。
天际出现了一抹紫红色的朝晖,像绽开的红玫瑰。
刚刚起身的太阳呵,精神抖擞,红光四溢,把整个世界照得通亮。
火红的旭日刚刚透出海平面,给美丽恬静的大海抹上一层玫瑰色。
朝阳把它的光芒射向湖面,微风乍起,细浪跳跃,搅起满湖碎金。
忽然,迎面升起一轮红日,洒下的道道金光,就像条条金鞭,驱赶着飞云流雾。
海面上跃出一轮红日,鲜艳夺目,海空顿时洒满了金辉,海面由墨蓝一变而为湛蓝。
金灿灿的朝晖,渐渐染红了东方的天际,高高的黄山主峰被灿烂的云霞染成一片绯红。
太阳在朝霞的迎接中,露出了红彤彤的面庞,霎时,万道金光透过树梢给水面染上了一层胭脂红。
描写雨的优美句子春雨 亮晶晶的春雨,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娃娃,在高空中云集,嬉戏而下,咿咿呀呀,欢蹦乱跳地扑进大地母亲的怀抱。
春雨绵绵,像花针,如细丝,密密的斜织着。
春雨不停地下着,细细的雨丝织成了一张硕大无比的网,从云层里一直垂到地面上,远处黛色的群山,近处粉红的桃花,嫩绿的杨树,柔软的柳枝,都被笼罩在这张无边的大网里,这张网是春姑娘巧手织成的纱巾,盖在天地间,技在群山上。
你听
雨掉在屋面上“嘀塔嘀嗒”,就像奏着打击乐。
雨下到水塘里“丁丁丁”地唱起来,水面上还溅起一朵朵小水花,又似水花姑娘在轻盈地舞蹈…… 雨点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滴一串地掉在雨水汇成的水洼上面。
春雨纷纷,染绿了山,;染绿了水,染绿了石板小路。
夏雨 调皮的雨点儿像谁扔下来的钢珠一样砸在河面上,溅起 高高的水花;粗大的雨点打在人家的窗户上,咚咚作响。
下雨了,雨点“劈劈啪啪”地敲打着玻璃窗。
朝外一面的窗玻璃上立刻聚集起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水珠。
当雨点落到池水中的时候,雨点就在水面上画出了一个一个的音符。
这些音符是雨点在水面上击出的圈。
夏天,雨点哗啦啦。
天上的雨点像筛豆子似的往下直掉,打碎了如镜的湖面,吓跑了原本想跳上水面看看雨景的小鱼儿。
雨越下越大,往远处看去,好象一块灰幕遮住了视线,灰蒙蒙一片,树啊,房子啊,什么也看不见。
秋雨 秋雨洗刷过的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碧透。
朵朵白云犹如扬帆起航的轻舟,在水面上慢悠悠地飘浮着。
秋雨霏霏,飘飘洒洒。
如丝,如绢,如雾,如烟。
落在脸上凉丝丝,流进嘴里,甜津津,像米酒,像蜂蜜,使人如醺,如梦,如痴,如醉。
苍穹的雨,一丝一丝地飘着,像满天飞舞的细沙;为大地绿物,带来一份希望,滋润在叶梢,也为河塘的水鸭,带来一股愉悦的情趣,觅寻着秋的奥秘。
秋雨唰唰地下着。
细密的雨丝在天地间织起一张灰蒙蒙的幔帐。
描写太阳的好句满天红云,满海金波,红日像一炉沸腾的钢水,喷薄而出,金光耀眼。
早晨,太阳像个刚出门的新媳妇,羞答答地露出半个脸来。
太阳落山了,它那分外的强光从树梢头喷射出来,将白云染成血色,将青山染成血色。
太阳慢慢地透过云霞,露出了早已胀得通红的脸庞,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张望着大地。
灿烂的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空隙,透过早雾,一缕缕地洒满了校园。
太阳更低了,血一般的红,水面上一条耀人眼睛的广阔的光波,从海洋的边际直伸到小船边沿。
天空被夕阳染成了血红色,桃红色的云彩倒映在流水上,整个江面变成了紫色,天边仿佛燃起大火。
春天,那太阳暖洋洋的,它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浑身舒坦。
阵阵春风,吹散云雾,太阳欣然露出笑脸,把温暖和光辉洒满湖面。
炎炎的烈日高悬当空,红色的光如火箭般射到地面上,地面着了火,反射出油在沸煎时的火焰来。
没有敢抬头看一眼太阳,只觉得到处都耀眼,空中、屋顶、地上,都是白亮亮的一片,白里透着点红,由上到下整个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条都是火镜的焦点,仿佛一切东西就要燃烧起来。
晚秋了,太阳懒洋洋地挂在天上,像个老公公露着笑脸在打瞌睡。
深秋的太阳像被罩上橘红色灯罩,放射出柔和的光线,照得身上、脸上,暖烘烘的。
太阳一到秋天,就将它的光芒全撒向人间。
瞧,田野是金黄的,场地是金黄的,群山也是金黄的。
冬天的太阳像月亮一样苍白无力。
太阳正被薄云缠绕着,放出淡淡的耀眼的白光。
太阳一年操劳到头,忙到冬天,就筋疲力尽,几乎放不出热力来了。
和煦的阳光,透过稠密的树叶洒落下来,成了点点金色的光斑。
远处巍峨的群山,在阳光照映下,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显得格外美丽。
阳光被层层叠叠的树叶过滤,漏到他身上变成了淡淡的圆圆的轻轻摇曳的光晕。
这时候正是早上八九点钟,明亮的阳光在树叶上涂了一圈又一圈金色银色的光环。
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照耀着白茫茫的大地,反射出银色的光芒,耀得人眼睛发花。
金灿灿的阳光倾泻下来,注进万顷碧波,使单调而平静的海面而变得有些色彩了。
红艳艳的太阳光在山尖上时,雾气像幕布一样拉开了,城市渐渐地显现在金色的阳光里。
那刺穿云块的阳光就像根根金线,纵横交错,把浅灰、蓝灰的云朵缝缀成一幅美丽无比的图案。
太阳刚刚升上山头,被鲜红的朝霞掩映着,阳光从云缝里照射下来,像无数条巨龙喷吐着金色的瀑布。
金色的阳光透过缝隙,洒在褐色土地滋生的小草上。
天空一碧如洗,灿烂的阳光正从密密的松针的缝隙间射下来,形成一束束粗粗细细的光柱,把飘荡着轻纱般薄雾的林荫照得通亮。
太阳泛起火红的笑脸,使朦胧的校园豁然揭去纱帐。
天际出现了一抹紫红色的朝晖,像绽开的红玫瑰。
刚刚起身的太阳呵,精神抖擞,红光四溢,把整个世界照得通亮。
火红的旭日刚刚透出海平面,给美丽恬静的大海抹上一层玫瑰色。
朝阳把它的光芒射向湖面,微风乍起,细浪跳跃,搅起满湖碎金。
忽然,迎面升起一轮红日,洒下的道道金光,就像条条金鞭,驱赶着飞云流雾。
海面上跃出一轮红日,鲜艳夺目,海空顿时洒满了金辉,海面由墨蓝一变而为湛蓝。
金灿灿的朝晖,渐渐染红了东方的天际,高高的黄山主峰被灿烂的云霞染成一片绯红。
太阳在朝霞的迎接中,露出了红彤彤的面庞,霎时,万道金光透过树梢给水面染上了一层胭脂红。
朝阳开始像一盏扁圆的宫灯冉冉升到空中,霎时,便形成滚圆的火轮,高高升起,喷射出万道金幅,给万物罩上一层灿烂的霞辉。
早晨的太阳,像牛车的轱辘那么大,像熔化的铁水一样艳红,带着喷薄四射的光芒,坐在东方的岭脊上,用手撩开了轻纱似的薄雾。
烈日把他黑黝黝的脊梁晒得似乎要冒出油来。
晴空万里,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太阳把面烤得滚烫滚烫。
毒辣辣的阳光晒红了高粱,蒸黄了枫叶,烤焦了旁山公路。
盛夏的阳光真像火烫的辣椒水,坦荡荡的街上,没有一块荫凉地。
雄壮巍峨的山峰被夏日的骄阳镀上了一层金色,更显得峻峭,壮观
骄阳的两道光柱穿过房间,宛如两条透明的金带,内中闪耀着星星点点的尘埃。
两旁高大的杨树,枝叶都被夕阳镀上一层金红色。
雪停了,夕阳把云彩轻轻推开,吐出了淡淡的粉红。
夕阳的余辉透过霞云,洒在江心,形成一线闪烁的金斑。
路旁的树枝切割着夕阳,把光的碎屑不断地洒向染金的地面。
夕阳的半个脸蛋已经没入地平线,黄昏夹着习习凉风飘然而至。
残阳从西山上斜射过来,地面的一切都罩在一片模糊的玫瑰色之中。
煊红的夕照把江水染成瑰丽的金波,在水天相接的抖动着碎金子似的海面上,飘来几只归舟。
这时候,夕阳已经衔着山巅了,西面的半边天空,像起了大火球似的,燃烧着一片血红的晚霞。
夕阳那辉煌美丽的影子投在被晚风吹皱的江面上,撒下了一大片闪亮的、鲜艳的玫瑰红的细鳞片。
夕阳的余辉染红了在蓝天里游荡的白云,还替它们镶上了亮晶晶的花边,这几块白云一会儿就幻成了玫瑰的晚霞。
太阳啄破黑夜的蛋壳,探出头来,羞羞答答地向大地张望。
这时,远远前方,无数层峦叠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
不久,一个红球即从大洋里冉冉跳出,那水天相连的地方顿时成了一片熊熊的火海。
太阳终于探出了半个头,那么大,那么红,接着像被谁推了一下,猛地跳了出来,变成了纯金色。
太阳猛地一跳,蹦出了海面,霎时间,那辽阔无垠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满了耀眼的金光。
天空渐渐亮了起来,一轮嫣红的朝阳,从东山后面拖地跳了山来,顿时,天地间霞光四射,流水溢彩。
大地上万物都烫了金似的,在原来各种颜色的表层,浓浓地染上了一抹橙黄,并且反射出道道炫目的光辉。
渐渐地,那东方的雾气先有些微红,在、这红色越积越浓,便突然划出一线鲜红,那鲜红里突然跳出一个通红的光轮。
娇艳的朝阳,已从东边群山背后跳了出来,万屡红霞四溢,和山谷中缓缓升腾的晨霭交融,变幻着五光十色的光环。
星星已经淡下去了,东方天边上开始放白了,这时候天际变化得很快,渐渐白得晃眼,接着从地平线上开始一抹一抹地放射出红纹。
太阳跃出灰蒙蒙的海面,小半轮紫红色的火焰,立刻将暗淡的天空照亮了,在一道道鲜艳的朝霞背后,像是撑开了一匹无际的蓝色的绸缎。
只见碧空衬着淡蓝,一会儿,淡蓝变成橙黄,边上镶着绯红,这红光越来越多,从空中直射海面,先是一点,接着一片,飞快地向四面扩散。
红日西垂,海面上泛起一层层金色的涟漪。
太阳已经落出了,西边天上只留下一抹淡淡的胭脂色。
描写雨的句子句子雨滴就像千万个伞兵,从空中跳下来,安全地降落在地面上。
雨点连在一起像一张大网,挂在我的 眼前。
微风吹过,雨帘斜了,像一根根的细丝奔向草木、墙壁。
雨水洒下来,各种花草的叶子上都凝结着一颗颗晶莹的水珠。
雨如万条银丝从天上飘下来,屋檐落下一排排水滴,像美丽的珠帘。
窗外下着蒙蒙细雨,滴滴的小雨点,好像伴奏着一支小舞曲,我不禁被窗外的世界所诱惑。
雨珠顺着小草的茎滚下来,一滴钻到土里,又一滴钻到了小草的嘴里,找不到了。
雨点儿落在我的头上、身上,我仰面向上,闭着眼,张着口品着那点点雨珠,顿时,我觉得自己仿佛在细雨的浇灌下又长了许多。
雷声响过,大雨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断地往下落。
倾盆大雨下个不停,从房檐上流下来的雨水在街道上汇集成一条条小溪。
大雨疯狂地从天而降,黑沉沉的天就像要崩塌下来。
风追着雨,雨赶着风,风和雨联合起来追赶着天上的乌云,整个天地都处在雨水之中。
雨,像天庭飘下来的千万条银丝。
毛毛细雨,悄悄无声地飘落着,像是无数蚕娘吐出的银丝。
千万条细丝,荡漾在半空中,迷迷漫漫的轻纱,披上了黑油油田野。
天际边滚来了团团乌云,一瞬间倾盆大雨,从天而降。
如丝的小雨从空中降落,雨点是那样小,雨帘是那样密,给群山披上蝉翼般的白纱。
雨丝很细,很绵,像春天时空飘浮的柳絮。
像雾似的雨,像雨似的雾,丝丝缕缕缠绵不断。
一霎时,雨点连成了线,“哗”的一声,大雨就像天塌了似的铺天盖地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刷得青山绿水、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新湿润的香味。
狂风卷着暴雨像无数条鞭子,狠命地往玻璃窗上抽。
只见北海怒涛翻滚,咆哮奔腾。
骤雨抽打着地面,雨飞水溅,迷潆一片。
秋雨如烟如雾,无声地飘洒在那空地上的瓦砾堆里、枯枝败叶上,淋湿了地,淋湿了房,淋湿了树。
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秋雨如同满天发亮的珍珠,飘飘扬扬地挥洒着。
描写风景的古诗名句1.《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色的语句是: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2.《(论语)六则》中孔子论述学与思之间关系的语句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借助想像描写雨后景色的语句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出师表》中作者为刘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应该广开言路,其原句是:诚宜开张圣听 5.苏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6.《出师表》中诸葛亮指出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 远小人 7.《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8.《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两句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9.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描写西湖六月优美景色的诗句是: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10.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以景写情的诗句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以春景来烘托友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3.做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5.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
他在《出师表》中写道: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6.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士,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良好心态。
(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填空) 17.宋代文学家苏拭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除《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外,请写出你最喜欢的连续的两句:课内课外均可 18.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内名句,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课内课外均可 19.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又对满堂青年学子深情地说道:“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
” 20.古诗文中描写夏季景物的名句有很多,请写出一句。
符合要求即可 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佳木秀而繁阴 . 21.“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 “渭城朝雨浥轻尘”,请再写出两个含“雨”的诗句。
例:夜阑卧听风吹雨 多少楼台烟雨中 22.古代诗歌中抒写思念故乡,眷恋亲友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三句(其中—句是课外的)。
课内句:①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 课外例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等. 23.写出三句含有写“风”的宋朝的诗词名句,并注明作者。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等 24.古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如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范仲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意思完整的古诗词句子,可以填写课内所学,也可填写课外相应的诗句。
抒写友情的诗句: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借月抒怀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26.《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7.《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8.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结尾处揭示全词中心的句子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9.《过零丁洋》中最能表现文天样崇高民族气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0.《岳阳楼记》中总写洞庭湖气势之大,景象变化之多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小学生三年级上册有关孔子名言
小题1:从文章的第①段可以看出,引起刘墉为女儿焦虑原因是(3分)小题2:第②段中作者化用了两句孔子关于“学”“习”“思”的话,请你写出与此相关的两句原文(2分): 在平常的读书活动中,你也没少积累各类名言,请写两条你喜欢的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2分):小题3:第③段中作者用“种番茄”作比方来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
请说说你的看法
(4分)小题4:标题“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用原句回答)(4分)小题5:作家刘墉喜欢读书,也善于读书,他在文章中提到的“精读”、“浏览”,是一般人常用的读书方法,相信你也拥有了自己的独特的读书方法,请你向大家推荐推荐你的读书方法
(3分)参考答案:小题1:女儿为参加读书比赛而囫囵吞枣的读书。
小题1: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关“读书”名句略小题1:学以致用或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实践。
(意对即可。
)谈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1:快乐的读,快乐的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小题1:本题为开放性的试题,意思对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题干确定了答题范围,是文章的第一段。
同学们阅读第一段后可以概括出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女儿为了参加读书比赛只注重读的书的数量而不顾读书质量很让做父亲的担心。
小题1:试题分析:此题两问,第一问是利用此语段考查课内学过的知识。
仔细阅读第二段,从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孔子又说:“只知道学习,却不加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
”这两句话,同学们很容易想到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二问是考查考生对读书名言的积累情况,只要平时多注重积累,也是很容易解答的。
小题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考生比喻说理理解能力的考题。
本来作者要告诉女儿应该怎样读书,但直接这样去说恐怕太枯燥,也太教条了,所以用了种番茄来说明,用自己读书的例子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有张有弛,有理论有实践,也是在告诫她不能只求数量不求质量。
第二问是在此基础上谈自己对作者观点的看法。
从作者要论证的角度分析应该是同意,因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读书不能读死书,否则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书中的内容要接受实验的检验才能知道是不是正确啊。
小题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考生文题理解能力的考题。
文题就是论点,这是一般议论文的文题特点,但这篇文章不是立论文,而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驳斥了女儿只图阅读数量的做法,希望她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全文都是反驳,到最后一段才从正面指出读书的真谛应该是“快乐的读,快乐的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 给孩子指出了读书的出路。
小题1:试题分析:认真阅读题干,这道在题干部分有答题暗示,同学们要抓住关键词“独特”的,回答时就不能再推荐“精读”“浏览”这两种读书方法了。
其他的任何一种读书方法都是可以的。
如何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主要指各民族在历史上特有的宇宙观、道德观、价值观,传统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等,是集体和个人的创造力和智慧的体现。
进入21世纪,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
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全球化环境下中华民族继续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文化乃民族的精神之根。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性教育改革出现令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对人文取向和文化传统的重视。
进入21世纪,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上兴起国学热潮。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
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水平,是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新课标把传统文化教育摆到了重要的位置,这在各个版本的新课标教材中可以看出来。
语文,承担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任,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实践中寻求语文教学中有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发挥语文学科应有的作用,尽到语文学科应尽的职责。
下面以粤教版教材为例,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则1.教学内容要立足课本,科学设计《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性出发,在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中都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只着眼于具体知识的单纯讲授,而必须全面地、整体地把握目标,将课程标准三方面的要求有机地、相互渗透地落实于教学活动,真正使学生获得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同时吸收其精神内涵,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并尽量引导、督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使良好的行为形成习惯,使良好的道德修养成为心灵之必需养料。
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认真斟酌确定各学段目标要求,落实课文又不拘泥教材的课文;既注意瞻前顾后,作好孕伏与延伸,又要落实本课的教学,同时还要有所联系和拓展。
教师在教学中有个共同的感觉,就是经常觉得课时不够用。
殊不知教师只善于做加法,而不善于做减法。
教师既想将教材选入的所有课文讲深讲透,面面俱到,还想要加入新的内容,时间自然捉襟见肘。
所以教师要对高中前两年的语文教学有个整体把握,在全面目标意识的指引下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吃透教材,根据各学段的教材特点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每课、每单元、每一学段的重点,重点精讲一些课文,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一些课文,做好教学安排。
2.发挥学生主体性,课内学习与课外探究相结合语文学习是学生领会文本、发现问题、创造意义的一种思维活动,从发现的角度而言,文本的意义是读者通过阅读活动发掘出来的。
它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学习经验来主宰自己的思维活动,建构新的知识和意义,达到个性鲜明的深刻理解。
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不应该只是接受精心设计的提问和机械的训练,而是要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文本和现实中吸收人文的养料,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即知、情、意、心各方面的素质,做到善于学习、善于审美、善于创造。
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体验传统文化的精神精髓,同样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阅读、发现、创造。
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创造。
我国古代学者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提出这样的观点:“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
”这里的“自得”,就是指读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和创造。
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养成学生多角度研究问题的习惯,鼓励求疑、创新,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
促进教学交往、对话、互动和经验共享,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倡尊重心灵舒展、精神个性的创造,使课堂具有一种海纳百川的气象。
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和生活历练等方面,让学生在主体性活动中获得发展。
语文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外学习的空间却是广阔的。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引导、鼓励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
3.对学生的学习与探究活动,教师要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发挥学生主体性,强调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应该是合作的协调者,是探究指导者。
学生的知识面毕竟是有限的,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探究的方向,让学生知道“路往哪里走”,让学生借助多种手段,在拥有充分资料信息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广泛联系、质疑问难,由点及面展开思维,综合归纳,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
当学生对学习对象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之后,教师还应进一步将学习活动引向深入,或形成文字,让学生展示探究成果,一起加以鉴赏评价,或使传统文化与社会生活交汇融合,激活传统文化的时代性,让学习活动引向学生的心灵深处。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迁移,“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入生活”。
学是为了用,学习活动是学生抒发情感、活跃思想展示智慧的主要途径,更是学生发挥创造精神的时候。
只有在活动与迁移中,学生的智慧、灵气、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扩张。
4.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传授知识与培养兴趣相结合刻板的、僵硬的规训与教育只会让学生失去兴趣,传统文化需要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来滋养、来培育。
因此,我们必须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要实施情境化教学,创设美的境界,注意在情趣上下足功夫,以影视、音乐、美术、幻灯等多媒体手段来营造氛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叙谈、问题设境等许多手段驱遣学生的想象,激发学习情感,唤起学习需要。
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诵读、感悟、质疑、讨论、演讲、表演等多种方法,让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吸引学生的目光与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大胆地把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进行专题的准备后上台讲解、接受提问,发现问题,共同探讨。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思维的火花等各方面及时加以鼓励和肯定,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只有学生对传统文化真正有了兴趣,他们才会去关注,去积累,去思考。
二.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1.单元主题教学在新课标教材中,不少古代文学作品特别是基本阅读版块的篇目基本是以前旧人教版的课文。
虽然大体篇目没有变化,但是单元组织有所不同了。
教材的单元组织并非只是简单地把一类文体和一种主题的课文拼凑在一起,我们应考虑不同选文间的相互关系,以求产生更为丰富的单元整体价值,体现出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教师除了充分吃透每一册的各篇课文外,更要体会编者所说的每一册的其他3个文体、语体单元的主题题材内容,尽量与活动单元的主题题材内容“互相呼应,互相兼顾”的特点。
所以可以采取单元主题教学的方法。
在进行主题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各篇文章在主题引领下彼此的关系,下面以必修二作说明。
比如必修二的活动单元主题是“体验情感”。
古代文学作品单元基本阅读篇目有《阿房宫赋》、《赤壁赋》、《项脊轩志》、《与妻书》。
扩展阅读篇目有《逍遥游》、《论毅力》。
教师要结合本册主题,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除了文言文语言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古人的情感世界,走近古人的生活,走近古人的内心世界。
“穿别人的鞋,走别人的路”,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并思考他们的情感为什么历经千年仍能打动人心。
笔者根据课文内容,采用一线贯穿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
本单元第一篇是《阿房宫赋》,起到统领整个单元的作用。
文中有这样一句议论:“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在杜牧看来,秦灭亡的原因是秦王只顾及一己的私欲,而不考虑百姓的情感与利益,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早就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尊重他人的情感与权利,这是“同理心”的一部分。
具有同理心的人才能够推己及人。
这篇文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体验情感的方法,那就是同理心。
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同理心去读下面几篇文章,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与理解苏轼、归有光、林觉民等人对待自身和他人的情感态度。
只有设身处地,才能感受他们笔下情感的真实性,从而被感染,受启发。
《赤壁赋》中涉及的是对待自身情感的方法。
读这篇文章,要探寻作者情感产生的原因,从情感变化中体会作者处理情感的方式。
教师可联系作者遭受贬谪的遭遇,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苏轼看到江水之阔,面对宇宙之大产生的与“美人”“天各一方”的失意与无奈,体会他借客人之口对人生短促无常发出的感叹。
最终苏轼以其乐观与旷达得到了精神的超越。
苏轼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结合起来。
他处理自身和外界关系的方法成为后代许多知识分子的精神典范。
这篇文章的学习还可以和拓展篇目的《逍遥游》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道家相关的思想。
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是否可以从苏轼对待自身情感得到一些借鉴。
《项脊轩志》《与妻书》则是珍惜亲情与爱情的文章。
教授重点放在学生情感的感性体验上,设身处地地想象,惟有动心,才能有所思考。
教师还可以提供《祭十二郎文》、《祭妹文》、《陈情表》等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引导学生学会珍惜。
对必修二单元的设计,重点挖掘了其中“体验情感”的因素。
由第一篇《阿房宫赋》中引导学生培养一种同理心,在此基础上去阅读其他三篇文章,感受别人笔下的亲情与爱情,感受他人笔下的失意与解脱,从而思考自身看待事物、对待情绪的一种可以参照的方法。
2.比较阅读教学在活动主题的引领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本单元的课文有针对性地进行比较阅读。
通过比较相同点与不同点,更好地体会这一主题的内涵。
下面以必修一进行说明。
必修一的活动单元主题是“认识自我”。
基本阅读篇目有《诗经》两首:《氓》、《静女》;《离骚》(节选);《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
强调个体意识,重视个体存在的重要性,就要发掘生活于社会中每个人的个人价值。
每个人都能够重视自己的社会存在,知道自己有何可为,知道自己有何能为,知道自己有何需为,并为之付出坚实的努力,这便是创造源源不断的社会价值的源泉。
本单元的课具备一定的可比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诗经·氓》、《孔雀东南飞》可以围绕女性的“自尊自爱”进行比较阅读。
这两首诗都写了被抛弃的女子的抗争,体现了女性的自尊与自爱。
《氓》的女主人公在被虐待时重视内心愤怒的声音,重视作为人必须得到尊重的权利,奋起控诉负心人的恶行,捍卫自已的尊严。
此外她思考男女的婚姻爱情态度的差异,体现了女性的个体意识的萌发。
《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在个人的意志得不到充分的尊重,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时,为了维护尊严选择死亡,以生命的解脱获取最终的自由。
两首诗中的女子,都是处于弱势,但是她们不依赖、不幻想,凭着坚强的内心维护着自己作为女性的尊严。
《离骚》(节选)、《归园田居》可以围绕“追求理想,坚持自我”进行比较阅读。
屈原和陶渊明,他们都是敢于追求理想并且有着坚定信念的人。
他们同样面对着无法改变又不可认同的外界环境。
屈原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他宁愿忍受无限的孤独和痛苦,也决不改变他所认定的道路,决不改变原则、不改变理想与小人同流合污,悲壮地走向毁灭。
陶渊明在仕途沉浮中认识到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他坚决辞官归隐,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追求自身的完善。
教师可以把这两课的抒情主人公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认识屈原与陶渊明,思考个人应该坚持的人生准则,思考个人应该拥有的理想与追求,思考应该如何处理个人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等。
在拓展阅读篇目上,教师可以联系本单元的课文和讲课重点,推荐学生读一些文章,如《诗经》中的《郑风·溱洧》、《郑风·子衿》、《秦风·蒹葭》、《郑风·将仲子》,《史记·屈原列传》、《归去来兮辞》、《苏东坡突围》等,并结合本单元教学重点设计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3.名著拓展教学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名著,是传统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古代文学名著知之甚少,学生总是习惯按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的内容,不喜欢名著。
他们觉得这类书创作时间距离当今时代久远,语言方面困难较大,有些书思想性太强,不够吸引人。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重点分析,或探究其思想性对后世的影响,或探究其与现代社会的结合,或挖掘名篇中蕴涵的人生哲理与人生智慧等,让名篇焕发其独特的魅力。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在精讲课文教会学生阅读思考的角度与方法后,再将课文作为一切入点,以点带面,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了解原著,进行探究性的专题学习。
比如必修四中选入了《孔孟两章》:《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
这是儒家作品中的名篇,体现了孔子、孟子“仁政”的思想。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过了《论语十则》,对《论语》中关于为人、为学的主张有一定的了解。
作为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儒家思想,在高中阶段,学生有必要系统性地了解儒家的主要思想,教师可以以此带动学生对《论语》的阅读。
在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上,教师可以将古代文学作品单元放在学期初讲授,布置学生在本模块学习时间做好《论语》的专题研究性学习。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几个参考的方向,如“君子之道”“学问之道”“仁义礼智”等。
此外,教师还当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即使不是很成熟、很有说服力,也是学生自己的思考。
比如有学生在其《论语》的读后感悟中写道:“《论语•公冶长》里,孔子有说:‘已矣乎
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这未免太绝对化了吧,孔子一生接触了这么多人,难道真的没有一个能自己检讨自己的吗
是不是孔子把自己看得太高了呢
他还说道:‘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这也不太妥,夸自己‘忠信’和‘好学’虽然未见有错,但令人觉得孔子有点自大。
”姑且不论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样的一番话,但学生能够看出点问题并提出质疑,教师要及时鼓励。
又如在必修五中选入了《鸿门宴》与《报任安书》。
这也有利于学生了解《史记》,了解司马迁的思想。
《史记》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春秋战国与秦汉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从割据混战到统一的时代,也是精英人才层出不穷、智慧火花不断闪现的时代,其中发生的一些故事与语言资料,一直是后代的经典。
加上其故事性较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些文章,如《屈原列传》、《项羽本纪》、《孔子世家》等让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学会评价历史人物。
同时通过对这些篇章的阅读,理解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提到的创作目的,体会司马迁“发愤著书”对人物的评价标准,如探讨司马迁的“英雄观”等等。
让学生形成书面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教师评改并进行交流展示。
4.专题拓展教学教师还可以根据单元主题进行相关内容的拓展,使学生对该主题的相关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进行主题拓展教学,这个主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事先设定的,也可以是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
比如《唐宋散文选读》的第一单元中选入了《小石城山记》、《黄州快哉亭记》、《道山亭记》、《百丈山记》几篇山水游记。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山水游记已经有所了解,教师的人可以继续进行山水游记的拓展阅读,但是笔者认为学生到了高中阶段,拓展的范围应该有所扩展。
比如这一单元,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提到的“贬官文化”。
“古制中国,宦海沉浮,稍不留意,就要受到贬谪。
在数不清的遭贬人员之中,常常有饱读诗书之人。
贬了官,失了宠,摔了跤,悲剧意识就来了。
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
过些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时过境迁,天子觉得此人不错,拨乱反正,恢复名誉,于是受贬官员人品文品双全,传之史册,通之后人。
又因他们在受贬期间亲热过山水亭阁,足迹所到之处,便成了遗迹,这些文化便形成了贬官文化。
”在中国传统中,知识分子的出路是“学而优则仕”,被贬无疑是政治生涯甚至人生的巨大打击。
被贬之后,不少人流连于山水之中,有的把满腹辛酸愁苦寄托于山水,有的在山水游玩中得到暂时的解脱,特别是在唐宋两代,留下了很多很有意思、值得品味的文章。
除了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还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苏轼《石钟山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贬官文化”,同时还可以探究被贬之人何其多,写被贬心情的文章何其多,为什么这些文章能千古流传
通过探究,以期对古代士人的精神世界、情怀气度、文章风格和写作手法等有较系统的了解。
又如“隐士情怀”,在教材中有相关的诗与文,也可以形成一个专题让学生探究。
5.读写结合教学 “读”与“写”是语文学习素养的两个重要方面,这两种素养的实现是通过阅读与写作的训练来完成的。
在心理机制中,阅读是从语言到思想,从形式到内容,从外部到内部,从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而作文则是从思想到语言,从内容到形式,从内部到外部,从整体到部分的心理过程。
韩愈曾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
”阅读积累与思考是写作的先导,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更要让学生进行积累和思考,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积累名人名言、典型事例并运用到写作中。
著名作家韩少功说:“语文是一种慢功。
”这里的“慢功”强调的就是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写作素材缺乏的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下手,积累相关的人物和事件,将其作为议论文的有力论据,合理地支撑论点。
除了司马迁、苏轼、屈原,教材中还有大量的人与事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积累。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作为“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论据,亦可将其作为认识自我、提高自我的例证;《寡人之于国也》两千多年前的祖先已经注意到滥捕滥伐的危害,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这与现代社会一些现象形成鲜明对比;《兰亭集序》中的风流雅士们那种寻找风景,享受生活的态度,在今天也仍有积极意义。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去设计创造读书笔记的方式,可分为“精华摘抄”、“佳句赏析”等板块进行积累,培养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的习惯,锻炼其思考分析与书面表达能力,逐渐积累起属于自己的“资源库”。
其次,引导学生对一些传统观念和做法提出自己的感想和见解并形成文字。
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需要添加时代的新因子,才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学生如果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仅止于被动接受,那并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上完课后,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探究并形成文字。
如《鸿门宴》和《项羽本纪》中通过对刘邦和项羽的描述,结合司马迁对“英雄”的评判标准,进一步探究什么是真正的“英雄”;对《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的做法,可以探究什么才是真正的“孝”;《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的名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可以探究是否与当代的竞争意识相违背,要如何看待平均与竞争的关系等等。
只有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并将其转化成自己的收获。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从课文题材、话题进行引申,进行思考创造。
如《劝学》,除了作者提到的那些方法外,学有所成还需要什么因素
《游褒禅山记》是一篇由游玩而引发感想的文章,自己是否也有相似的经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形成文字,养成多关注、多思考、多动笔的习惯。
教学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也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重视各种资源,学会积累,开拓思路,勤于动脑,形成一己之得,力争有所发现,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