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审判》观后感
有些时候,打开一部电影,不是为了愉悦,比如《东京审判》。对于这样一部在中国大陆前无古人的电影,对于这样一部终于首次开始正视那段长期被掩盖被忽视的历史的电影,对于这样一部注定的政治性大于艺术性的电影,对于这样一部价值及后续效应大于作品本身的电影,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苛求。毕竟既然要看这样一部电影,都不会抱着感官享受的心态的。于是,何不松开那些紧紧抓着细节和观赏效果的神经,降低艺术手法和叙事结构的门槛,暂时忽略它的意识形态的局限,和身为主旋律电影不可摆脱的对个性与艺术的束缚,当一段让国人承受巨痛与愤恨的尘封历史事件,以这样一种几乎不加掩饰的态度呈现,怎么忍心责难,怎么忍心发泄不满之感。
除了愤恨。愤恨二战战犯,愤恨日本军国主义,愤恨愚昧无知的被封锁信息的日本民众。审判庭上,28名战犯还在拒不认罪,无比淡定,幕后,日本高层组织还在阴谋与美国勾结以求自保,而日本民间,那个表面欢声笑语、莺歌燕舞的小酒馆,还有人满含变态的种族主义热血,扭曲了自己的价值从而不顾友情与爱情,扣动扳机,还有人强压内心对爱情的渴望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却不能触及,还有人穿着日本军服在大街上对着中国人的车辆愤怒无比、破口大骂,还有人……
除了痛心。为贫弱的国家甚至不能在对侵略自己的罪犯的法庭上义正词严的加以控诉,为甚至要对一个合法的座次作出那么大的抵抗,为面对日方辩护律师的叫嚣却拿不出足够的证据,为对审判结果的不公正摆不出有重量的实质性话语。痛心,为六十多年前的祖国,在事实上属于自己的法庭上扮演配角。
除了疑问。为什么要对这一段历史加以隐藏,为什么官方和主流媒体这么久不肯正视我国当年在法庭上的失败,为什么审判庭上不见日本天皇的影子,为什么美国的两颗原子弹比下了中国人民十多年拿命的抵抗从而坐上了主法官席位并操纵整个结果,为什么有些战犯甚至官复原职,为什么将土肥原贤二等滔天罪犯的牌位移致靖国神社,甚而至于,得到了普通民众常年的供奉和祭拜……
除了反思。不能一味否定国民党,蒋介石执政的时候也并不是一事无成,不能因为国家在某一段时期的贫弱就不愿正视而只歌颂进步与开创,不能在作为艺术门类的电影行业上添加太多的限制,不能一味沉浸在盛世繁华的大好局面,看看钓鱼岛事件下的日本当局态度,日本民众态度——那是有历史原因的,不能忽视美国在中日矛盾中所起的作用——它永远想坐在主法官的席位上。
除了追忆,除了惋惜,除了思考……至于电影本身的事,就交给那些搞电影的人吧。而只留下的这些情感,已够将每一颗爱国之心填满。走出影院,我们沉重的心拒绝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