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特熊和赛娜鼠》观后感
1945年,乔治奥威尔在《动物农场》一书中描述了一场动物们反抗人类奴役统治的“动物主义”革命,在‘牲畜一律平等“的旗帜下,动物们在猪的带领下的革了农场主的命,翻身做了农场的主人,然而最后故事却走向了一个“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悲观腔调。猪在农场中建立起犹如“红色高棉”的高压统治。
然而《动物农场》注定不是给孩子们看的,他们看不懂其中的政治讽刺和暗喻,他们也不会理解马克思主义常常讲的阶级斗争。然而这部动画在包裹着法国印象派画作的外衣下,用非常童真的方式描绘了势不两立的两大阶级——地上”熊“的社会,地下”鼠“的社会”——之间长期的隔阂。最后又用法国独有的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去表现熊和鼠的友情和爱情,表达着犹如法国国旗的平等,自由,博爱。整部电影的观影感受是温暖而有治愈的。
《艾特熊和赛娜鼠》故事十分简单,但却有着完善而复杂的内核。在熊的世界有着“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教条,然而从小大人们就给孩子讲述鼠仙取牙的故事。在老鼠的世界有着”熊被认为是最邪恶的生物“的教条,从幼儿园老奶奶就讲着大狗熊吃小老鼠的故事。而老奶奶完全作为一个老鼠政府的御用文人和教化工具出现了),然而老鼠的社会需要熊的牙齿支持,仿佛对于老鼠个体来说,生活中最重要的权利就是言语权,没了好的牙齿连话都说不出来,对于老鼠来说是很糟糕的。所以这两个阶级,彼此有着矛盾,利益却又相互关联,有着融合的趋势,其实接下来的故事用高中历史课本书的那套思路来说是有着必然性的。
接下来是人物,艾特熊是个音乐家,穷得都吃不上饭。他的穷因为他的懒,也因为熊的社会并不完善,这个社会是一个不平等的社会,艾特熊在这个社会中孤独而被人漠视,于是需要寻找能够得到幸福的精神慰藉。赛娜鼠是个画家,天天陶醉于画熊的生活,她也穷,因为她不喜欢收集牙的工作,这个社会也是有问题的,就是老鼠们没有选择的自由权,她选择不了自己想要追求的人生,于是也需要寻找精神慰藉。所以说这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完全是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这个本身有着变革性的导火索事件并没有那种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以社会集体利益为重的属性。这种表现方式是很以人为本的。
《艾特熊和赛娜鼠》接下来的情节就相当戏剧化了,熊饿了,找吃的,在垃圾桶里发现一只能当作事物的白白胖胖的大老鼠,这就是他们第一次相遇。接下来,一场契约性的互相帮助将它们陷入更深的违法罪恶中,引发了一场两个社会的全社会大追捕。他们也就成为了犹如邦尼和克莱德般的“雌雄大盗”。在这个过程中,两人慢慢地从契约利益为目的的情感转化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爱情。他们互相慰藉,互相认同。当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因为他们会感受到社会教条思想的限制所带来的恐惧。
最后,他们双双被捕,只是熊被老鼠逮捕,老鼠被熊逮捕。然而老鼠社会的法庭就位于熊社会法庭的地下,运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了这两个社会同时存在的虚伪。艾特熊问小老鼠们:”我让你们感到害怕了吗?“小老鼠们纷纷摇头,御用文人老奶奶一声喝令,小老鼠们就像合唱团一样惊声尖叫。同时赛娜鼠问熊妈妈们:”我让我让你们感到害怕了吗?”熊妈妈的反应是和之前的小老鼠是一样,一开始支支吾吾,但是丈夫一拱,也开始惊声尖叫。这引发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社会命题,我们每个人都有对事情的解读和判断,我们会跟据我们的经历及我们对公德的认知去表达立场和态度,但是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为了证明自己在社会中的身份,我们的思想往往会受到社会教条的荼毒,而变得虚伪。我们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并不是完全自由的个体。
突然老鼠社会的法院着火了,也导致了熊社会的法院着火了,人们都逃出了法院,唯有被火焰吞噬的以及被法律和权威恶魔化的法官们及两位可怜的被告人待在法院里,我们会发现两个社会中真正可怕的并不是老鼠或者熊,真正可怕的是权威之下的不平等和不自由。赛娜鼠撤下了法官背后代表公正的天平布帘,拯救了法官。而艾特熊却仍戴着限制自由的手铐也将法官救出了火场。不平等和不自由的旗帜仿佛被光荣地扯下了。
然而《艾特熊和赛娜鼠》结局是十分的简单而含蓄的,最后的结局并没有突显历史进程的一大跨越,它回归于感情本身,艾特和赛娜在以纯色为背景紧紧地相互拥抱,我们不知道在场的其他动物怎么想,我们只知道他们很幸福。
纵观全片,我想分享给大家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叫社会共生论:社会共生论以人人平等为前提,每个人生而平等。勿论信仰、阶级、性别、职业、年龄等所有生物性和社会性的不同,只要你尊重他人的公民权利,那么你也拥有同等的公民权利。人之间有不同利益,团体之间有不同利益,阶级之间有不同利益,当然有冲突有竞争,但是冲突和竞争并不是要消灭对方,而是以共生为前提。
这个理论与这个电影所传达的理念多么的相近啊,虽然这部电影只是两个小人物的共生,但是它留下来很开放式的结尾,我们也可以想象到两个社会之间共生为大社会,以及一个更加公正的法律能够架在大社会之上保卫着大社会的公平和自由。不要忘了,这是个动画片,虽然内核复杂并具有深刻的见地。但是我们最好还是以孩子的眼光去审视这部伟大的手绘动画,为了那份纯真,也为了那份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