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春节过年的作文 读后感大全 观后感大全

电影《陷阱》观后感

电影《陷阱》观后感

影片《陷阱》讲述一段畸形的母子关系,男主人公自幼丧父,和母亲相伴渡过,一起吃饭、一起逛街,母亲每天叫他起床、甚至帮他洗澡。但这段感情在母亲和儿子心中是不一样的,终于有一天,儿子要结婚了,媳妇娶回来了,母亲的嫉妒达到了顶峰,产生了报复甚至是极度病态的报复,儿子和媳妇如何以对?

影片《陷阱》展现的这对母子一个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母亲对待成人的儿子就像对待儿子小时候一样:每天叫他起床,帮他洗澡。儿子也没有感觉到不舒服,习以为常。用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理论解释,母亲心中对自己作为母亲的自体表象,儿子的客体表象,以及母子互动的客体关系表象固着在共生期。母亲没有实现在母婴关系上的分析个体化。母亲的潜意识中仍然诗儿子为自己的一部分,即儿子和母亲是一体共生的。

影片《陷阱》中母子一段对话很好的表现了这点:母亲把儿媳赶走之后,儿子问母亲,问什么同意他结婚。母亲回答说:“你小的时候想买一个我不喜欢的玩具,不是也买了吗?”可见母子之间的互动在母亲的心理世界中还停留在儿子小时候。母亲用那个时候的行为模式处理现在的母子关系。

当我们把影片中母亲的行为看成是照顾小时候的儿子,很多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就变的合理了,像每天喊儿子起床啊,给儿子洗澡啊,想天天和儿子在一起。但是还有一部分不能理解,那就是当儿媳进入这个家的时候,母亲和儿媳“争抢”儿子的一些剧情。让我们看到,母亲身上不但有照顾“孩子时儿子”的母亲的角色,还有作为儿子妻子的角色。如果单单是母亲,看到儿子有人照顾本来是很值得高兴的。剧中儿媳向母亲有过一段表白,她知道母亲一下子“失去”很难过,想让母亲对待她像对女儿一样。这个时候,母亲身上最为儿子妻子的角色就表现出来了。当一个妻子看到丈夫被别的女人抢走的时候,那种恐惧和愤怒,就成为了母亲实施一些列对付儿媳行为的动力。

为什么母亲会把自己当做儿子的妻子呢?为什么母亲身上会出现儿子“母亲与妻子”角色的混乱呢?作为“妻子”的身份就有性的成分在内。影片中母亲,丈夫早逝。和儿子长期生活在一起,长期压抑的性能量,被无意识的投注到和她接触时间最长的男人身上,并且每天进行强烈的自我暗示和自我催眠,她把丈夫的角色投射到儿子身上,就对儿子懂了“性”的想法,在潜意识中把自己作为儿子的亲子。在意识不到的请况下,以自己作为妻子的身份霸占儿子。

当儿媳出现破坏了二人的亲密关系的时候,母亲体验到强烈的分离焦虑,她要缓解这个焦虑就必须把力比多能量转移。影片中母亲把自己的能量,一个转换为攻击儿媳的行为,另一个转化为自我的攻击。对儿媳的攻击在影片中表现非常的明显,各种想赶走甚至杀死儿媳。对自己的攻击表现在以自杀的方式留住儿子。

影片《陷阱》中的母亲在人们的眼中是疯狂且不可思议的。想做妻子,完全可以重新找一个丈夫,为什么非要做儿子的妻子呢?正常人就是有这样的想法也会考虑伦理和道德的要求,道德在影片中的母亲身上根本找不到。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讲,影片中母亲,道德超我基本上没有形成,本人的欲望太强烈,自我的调节本我和超我,现实的能力很弱,就导致了母亲没有道德上的约束,得以让这些疯狂的行为继续着。那影片中的母亲为什么就是抓着儿子不放呢?这来源于母亲本身的人格特点。影片中母亲神经症人格特征的——刻板,僵硬,偏执。表现的特别明显。刻板和僵硬然她紧紧的抓住儿子不放,没有想过找别的人作为情感和能量的投射对象。人格中的偏执让她为达到目的不罢休,甚至儿子的死都不能使她停止。母亲情感上的僵硬表现在儿子被自己误杀后,没有正常的流露出悲伤和后悔,反到继续对付儿媳,将责任推给儿媳。

影片《陷阱》中母亲的变态行为,以儿子结婚,儿媳进入她和儿子的二人关系为起点。可以说,儿媳的进入激发了母亲心中的这一系列行为。但是若把这些行为单单的归结为儿媳的进入,那不足以解释这一系列的行为。儿媳的进入只是作为诱因。而母亲的人格结构才是这些变态行为的基础。影片中并没有给出母亲的幼年经历,所以无从分析。但是从理论的观点来猜测,母亲幼年时和她母亲的1-2岁亲密关系以及俄狄浦斯与父母的三人关系值得关注。

影片《陷阱》中母亲的变态行为,用精神分析的观点,其因果就比较清晰和容易理解了。

电影《陷阱》观后感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