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爱情观后感
在每日繁重的科研工作后,我最期盼的事情就就是和我男朋友Jackie在晚饭时,观看由著名艺术家赵本山老师执导的,反映当代中国农村中青年婚恋问题的轻喜剧《乡村爱情》。而这部戏最让我痴迷的正是它对于现实及其背后人性的准确把握。我曾在《艺术人生》等诸多国产优秀访谈类节目中听到本山老师亲述:“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我的一切都是农村给的,我是个农民,我最了解的也只是农村。”我认为《乡村爱情》这部中国电视史上里程碑式的巨作为本山老师的以上的论述做了最好的注脚。
当然,没受过历史训练的Jackie不会这么认为。随着剧情的深入发展,他对许多剧中人物,如谢广坤,在婚恋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市侩,势利感到深恶痛绝,并因此禁止了此剧在我家200平米dinning room的播出。
当然,Jackie并不是唯一持此观点的人。人们对于他人的势利,特别是在爱情问题中,所表现出的或藏匿于内心的对于现实利益的考量总会表现出最大的敌意。在人们心目中,爱情,应该是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中,人类朴素情感的最后避风港。但历史告诉我们,也许人类拥有朴素情感,但朴素情感大多数情况下终要臣服于现实考量。
历史上,爱情,从不是两个人的事情。因为爱情,及其最终产物婚姻,根本上意味着两个单元的资源整合,父母兄妹叔伯婶娘,甚至是邻里街坊都会在青年男女配种过程中根据远近亲疏,利益相关程度对其产生影响。父亲的遗嘱中会说明嫁妆的数量,但前提是他的遗孀要满意未来女婿的财产状况;关于嫁妆彩礼的商讨更象是两个精明的商人在严格考量未来收益及对方产品的质量;邻里街坊也会对未来社区的成员的质量指手画脚,而且谁也不能小看这种影响。
对于现实利益的考量也延伸到当事青年男女层面。在配种过程中,什么是合适的礼物,定情信物?有研究表明,情书手信只占男女实物交流的1-2% 。大部分的实物交流是以现金,服装的形式存在。自此,你该知道:以后对染着黄毛,露着裤衩,送女生Hermes的男生容忍一点。他们才是尊重历史规律的一群人。
尽管这种基于现实利益的配种过程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 但无可否认的是在上策社会此种现象表露得更为明显。不难理解,儿女的婚姻总是以为着人脉,政脉,商脉的整合。特别是在商业发展,而制度缺乏保证的年代,这种可信赖,有利可图的联姻,往往意味着家族商业版图扩张或消亡的差别。所以,曾有人断言,在历史上,单身子女对家族生意最大的贡献不在于他们的直接参与,而在于他们未来的婚姻。自此,你也该知道:在没有制度保证的当代中国,对家族企业,对红二代富二代的联姻容忍一点。他们也是尊重历史规律的一群人。
我不是一个maniac materialist, 我只是一个disappointed ideologist. 人们对于朴素情感避风港的渴望,只是他们因不能得到或压根本就不想得到的哄骗自己的借口。谁也不想在自己眼中是个material bitch.
在我18年的人生生涯中,有100位男/女子向我表达过爱慕之情。我总会问他/她们同样的问题:“万贯家财,英俊相貌,惊人学识,你爱我哪一点?”“不,我不看重那些表象,我就是爱你这个人”这时我一般会一个大嘴巴子扇过去,“好好说话!!”后来的谈话表明,他/她们中的99位看中的是我的万贯家财。只有一位比较聪明的说:“I love your gently manner”但不可否认的是:gently manner的背后,意味着的往往又总是万贯家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