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春节过年的作文 读后感大全 观后感大全

电影芙蓉镇观后感

电影《芙蓉镇》观后感

看了电影《芙蓉镇》之后,一个存在了很久的疑问再次闪现在脑海中,那就是关于价值观的塑造的问题。究竟人的价值观可以被以怎样的程度进行塑造?会最终把一些人塑造成怎样的人?为什么一些人的价值观那么容易被塑造?

《芙蓉镇》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极“左”路线破坏下的中国农村生活为背景,以女主人公胡玉音的命运为主线,描写了胡玉音、秦书田、王秋赦、李国香等人物的悲欢离合,展示了历史转折期政治风云和乡镇生活的变迁。电影融人物命运、历史变迁和乡村民情于一体,对广阔的当代农村生活进行了细致的呈现。当然了,这是大的主题,但是我的疑问却并不与这直接相关,我所关注的只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特殊的现象,甚至可以说现在仍然存在的一种现象,那就是思想的“连体婴”现象。

这种现象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几十年之内一直比较明显,那就是绝大多数人有着相似的或是共同的或是高度一致的思想,在有着几亿人口的中国居然会存在这样的现象,不可以不说是一个奇迹。《芙蓉镇》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那个时代的浓缩版,里面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那时候的人很单纯,只要是领导说,或是组织给谁冠一个怎样的名号就会影响到这个人的生活,有的是一段时间的,有的甚至是一生的。比如胡玉音、秦书田,一个是“新富农”,一个是“右派”,村人见到胡玉音之后表现就与之前截然不同,都是躲着的或是以一种鄙夷的眼神来看待她,秦书田被批为“右派”所写的宣传标语也会挨到批判,两人在墓地相见的时候,胡玉音甚至是大声斥责驱赶秦书田,骂他是“右派”,更有后来的李国香,先是被红卫兵批斗,在雨中被淋,后来身份一换,回来之后就是风风光光的,人们对她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如饭店的人都急着去接她,拍马屁。那时候,整个中国都是浮躁的,只要有人挨了批斗便往往会成为众矢之的,有些人参与在批斗的人群中,但是为什么要批斗眼前的人?恐怕有很多人是不知道的,所以,他们会说“他是四六分子/右派/走资派”一类的话来自我粉饰。

在那个时代,近乎于所有的思想都被一种思想给组合了起来,每个人有着属于自己的“小思想”,但是,绝大多数思想是相同的,那个时代只有一个腔调,只有一个声音,所以叫起来也会很响亮。但是可悲的是,那个时候的人往往失去了判断力,喊得最凶的声音就是对的,就是自己应该有的声音。

前一段时间的时候,看了一部朝鲜的纪录片,记者问一个外国人,现在的朝鲜与十五年前的中国相比怎样?老外说,远不及十五年前的中国。当记者问及朝鲜民众是否知道不久之后将有美国大使访问朝鲜时,他是这样说的“让我们伟大领袖教导他”是无知?是狂妄?还是其他?看完整个纪录片顿时觉得好愚昧的国民,领袖崇拜,盲目排外,隔绝与外界的联系,共同的仇恨的对象,共同的奋斗的目标,共同的崇拜的领袖,共同的话语,共同的行为举止,皆是因为有着共同的价值观,高度相似的价值观。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与外界的不断联系,中国人的价值观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开始趋向于多元化,但是并不足以说明多大的问题。比如在统计申办奥运的时候中国人有着极大的热情,近乎于百分之百的人投了赞成票,而欧美国家却大不一样。中国人在这时候,价值观又变得高度的“团结”。

为什么有些人的价值观会那么容易被塑造?就像是一块橡皮泥,没有形状,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可以赋以其任何形状。按理说,世界上就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枚叶子,跟何况是人的价值观呢?那么多人,其价值观组合起来该是一个多么丰富的世界啊,可是为什么组成的却是只有一种色调的世界呢?

中国人的价值观在很早很早之前应该就定型了吧,在封建社会甚至是更早的时候社会就为人们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慢慢地处在这个体系中的人在有意识或是无意识地在被改造着,渐渐地趋于统一,如忠君,如循理,大的价值观之下有属于个人的微不足道的价值观,那是无法与时代为人们构建的价值观相抗衡的。后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的思维,人的价值观也是在不断进化的,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级,进而价值观的统一局面开始解体,直至后来将会变得有些破碎,但是即使再破碎,也会有一个价值观,属于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在约束着人们。但是如果这种时代的价值观规规矩矩的,不去过度干涉人的话,那是无可非议的甚至是大有裨益的,比如爱国的思想,比如团结的思想;但是如果这种时代的价值观绑架了个人的价值观并进行奴役的话,那实在是一件可怕的事,非大善必大恶。

不管如何,不失去自己的判断力是很重要的。

电影芙蓉镇观后感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