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路上》观后感
我观看了36集电视连续剧《阳光路上》,内心十分敬佩梨树县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与宣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得如此紧密,同时感到我们南华县与梨树县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有差距,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思考,并加力提速步伐才能逐步缩小距离。
电视连续剧《阳光路上》的主要剧情是:性格泼辣,敢说敢干的柳春香在牲畜交易市场卖猪时,因猪贩子马凡压价与其发生激烈冲突。事后,柳春香意识到:农民单打独斗在市场交易中处于劣势,只有以集体的力量才能应对交易时出现的不公平。柳春香决定组织村民成立合作社,这个决定却招来上上下下的反对。传统保守的村主任王大印,因担心合作社失败而破坏村里安定的局面,坚决不同意成立合作社;自私自利的养猪大户钱罐子害怕利益被触犯暗中作梗;好吃懒做的小叔子杨树林,因不看好合作社的前景拒绝加入,反而还担心哥嫂减少对他的帮助,更是跳出来极力阻挠,一时间,曾经平静的梨树村闹翻了天。满怀抱负的柳春香冲破重重阻力,在人们怀疑的目光中创建了一个只有6家农户参加的合作社,在喜泪交织中一步一步向前迈进。但让柳春香时时感到头痛却是自己的丈夫杨树根。杨树根在柳春香办合作社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的。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杨树根私心太重,动不动背着柳春香收取别人的好处,柳春香决定改造杨树根。柳春香佯装生病,让杨树根代管合作社。杨树根是既担心又兴奋,想干得比柳春香漂亮却又缺少柳春香的魄力,还时常被跳跃不灭的私念折磨得痛苦不堪。柳春香暗中帮助丈夫,慢慢地,杨树根变了,那个曾经只考虑自己私利的人,开始处处为合作社着想,甚至大公无私到对柳春香也不讲情面,令柳春香哭笑不得……
36集电视剧《阳光路上》是一部以农村为题材的好作品,它熟中见新,平中见奇,为观众所喜闻乐见。我从事农村基层工作30多年,其岗位职责与农业、农村和农民息息相关,因此观看该剧深有感受。中国农村改革是从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按红手印搞“大包干”开始的,分田到户、联产承包等看似简单的生产关系调整,焕发出农民和土地所蕴含的巨大能量,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举世公认的变化,中国以全世界七分之一的土地养活了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一举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吃饭问题,它积累起来的强大势能就像决堤之水冲入中国全面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势不可挡。然而改革开放走向深入的必然趋势是工业、服务业、信息产业等的全面兴起和飞速发展,因此,传统农业不仅失去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先锋地位,甚至处于不断被边缘化的危险境地,以致“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课题。
要想走出“三农”困境,必然经过一个农村、农民的城市化与农业生产集约化、工业化相伴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离开土地和农业,转入城市和乡镇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成千上万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淘金”,留守家园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已经很难延续曾经焕发出巨大能量的家庭式小农生产。土地抛荒,一度成为农村最令人揪心的景象。另外,即使在自然条件较好、生产效率较高,因而可以维持小农式生产的地区,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与越来越集约化、规模化、信息化的市场之间,也极易产生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分配不公和经营风险。因此,随着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改善,合作互助、集中经营,柳春香必将成为新世纪农业合作社领路人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