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爱情故事》观后感:有一个城市叫北京
一、
在我的血液里流淌着一种固执的偏见一种可笑的单纯,那就是,对大城市我总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特别是北京。这就好像穷人对待富人的态度,把持着贫贱不能移的操守自诩清高划清界限老死不相往来。按理讲,那是繁华之地,是祖国首都,出于工作需要,我在祖国的心脏里像一枚红细胞游走了很多次,却也丝毫没有改观我的认知。直到我看过了《北京爱情故事》。
听同事磨叨了很长时间,我总是不知所云。心想不过是一部电视剧而已。时代发展的衍生物所虚构出来的精神食粮我总也不感冒。在我看来,那些风花雪月花前月下儿女情长和柴米油盐都不过是一些编剧作家闲来无事信手拈出的游戏,是七拼八凑条件反射的本能。对待生活,我很认真的。可是一部电视剧,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
好几次去北京,我惊叹于她的变化之快超过我的想象力。小说里屡次提及的三里屯酒吧街我始终没有去过。上一次去北京开会就住在工体附近,晚上的时候我伏在窗口看街道上车来车往,眺望着这个传说中的声色街道良久。那流动和凝固的五彩灯火交织成一团火,编织成一个梦,在我的眼前跳跃翻转;同事流浪归来,在她的空间里我流连着后海七九八的摄影,烟袋斜街,水色盛开,那里的古色砖房成了堆砌在我心灵殿堂里的明镜高堂。还有什刹海,还有77街。可能在我的心里是有一个城市梦的,然而从小到大境遇不堪,时机错过,我和北京像匆匆的路人擦肩而过,除了印象,甚至连足迹都没有留下。于是愤世嫉俗起来,宁可错杀一千,违着心说着讨厌。老实安分的守着这座小城的朝夕。
在网上和同学因为北京争吵过多次,为了证明我的偏见不偏,我说她处处堵车天天阴霾,说她人情冷漠利益优先。一个自以为历史悠久的城市让这个八朝古都下的子民或多或少都有些趾高气昂的残留。可是同学朋友并不认同。其实8年前在北京传道授业的时候,当我在阳光明媚的周末坐车去商业街站在橱窗外两眼放光,当我站在干净的街边看那些行色匆匆的绿肥红瘦,当我在车上让座再让座只为一句谢谢一次微笑,当我怎样在人群中卖萌耍宝玩酷也决然不会有人说三道四侧目围观的时候,我便深深喜欢上了这个城市。
我喜欢她的宽容,喜欢她的自我和率性,和一点点骄傲的气息。
二、
想来这看电视和吸毒的感觉是一样的吧,一旦尝试便万劫不复不能罢手。白天里我只是试着看了两集。到了晚上,我鬼使神差便又打开一直看到第十集——时间已经是凌晨三点半了。
早上起床,准确的说应该是中午起床,我接着再看,爱人说,你实在应该写写观后感,好像很多年没有见到你为一部电视剧熬夜到凌晨。
细想想。果真!可是说点什么呢?……
爱情的花朵终究敌不过现实的面包。那些北漂的男女,用青春和梦想坚强的挣扎,用不同的结局演绎着悲喜人生。在那纠结往复的情感里,我能看到的是暴风雨后那轮静静的满月,卧在树杈之间不言不语。可能故事的本来并非是要教诲和诋毁,只不过是提醒和还原,是再现和记录。大城市的街巷深处,同样弥漫着真实淋漓的烟火气息。请不要在我面前标榜天荒地老,不要机关算尽,不要沐猴而冠,更不要践踏人性中的纯真善良和美好。那一个个鲜活的爱情和友情背后,事过境迁,你可曾看到了镜中的自己,那些疼痛和伤害其实到头来都是自己的杰作吧。
我们每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穷尽心力追逐梦想,某些时候,那些美丽的光晕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在咫尺也触手可及,却又在某个时候不小心远隔天涯。在北爱里我看到的是现实社会里越来越重的物质需要对男人的挑战,对爱情的挑战。成长是我们永远逃不出的劫难,爱情是我们永远放不下的负担。
青春总是有遗憾的,而或许正是这些遗憾,才让我们那么留恋那段时光,因为那些年,我们还有很多美丽的空白;那些故事告诉了我们很多:关于友情,关于爱情,关于梦想,关于青春,关于成长,关于人生……,人的一生里,至少该有那么一次,会为了某一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不求轰轰烈烈,只求在我最好的年华里,遇见你。
北京,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