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理想国论坛观后感
陆续看完了第二届理想国论坛的视频,饕餮之余有如下几点感受:
“公知”壮大
经过沦陷后数十年的清洗,公共知识分子在大陆彻底绝迹,只剩下郭沫若、王兆山一类的走狗文人。不过新千年以来,随着互联网对于话语权垄断的挑战、港台外援的加入和商业化进程的深入——-知识分子们不进作协、不当教授一样可以生存了,公共知识分子群体在这片土地上“春风吹又生”并重新壮大起来。从本次论坛管中窥豹,即使那些“体制内”的学者们,他们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基本的良知和操守也一点不差,不是那种恬着脸说瞎话的五毛dang。
我一直把公知群体譬喻为社会这艘大船的舵,虽然占整个船体的比重与体量相当小,但只要它存在并且发挥作用——-普及知识、提醒常识,那么整个社会便不至于驶入黑暗的深渊。
民意基础形成
观察一番不难发现,论坛进行中,越是“和谐”的语句越是激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由此可见,在中国民间,至少是知识青年群体中,普世价值的民意基础已然形成。有关自you、民主、人权、法治的内容会被人们本能的认可,而那些极拳意识形态的相关宣传,无论矫饰得何等巧妙,大家也会轻易认破并讪笑之。
青年生力军
诚如刘瑜所说,有调查表明,那些从内部发起对极拳挑战的国家和地区,其时青年人口比例都相对偏高。正是由于青年们对现实的不满和理想主义的感召,使得历史进程一次次被加速推动,完成革新。中国的青年们同样符合这一历史属性——-被洗脑程度低、普世价值认可度高、不参与利益集团分赃,希望通过青年们的努力,中国告别极拳成为min主国家的那一天尽早到来。
文艺“浇油”
这届论坛并非所有的议题都是如此泛政zhi化,也有很多文学、音乐、美食等等的相关内容。但是,周云蓬的音乐、台湾的文学、大陆的教育问题,又有哪件事情能够彻底脱离当下的时代大背景呢?其实,无论哪一个文艺门类,只有深入的涉入其中,必定会产生相应的文化思考和政zhi诉求,而推动社会革新的动力便是从这里点滴积累而来。一个人只要热爱文艺,他就一定不会沦为口口声声“对历史不感兴趣”、“不关心政zhi”的犬儒。
回归书本
这届论坛来了非常多的大家,誉为中国文艺界的华山论剑并不为过。但是,全程听下来的感觉真就一般,这里所谓的一般是指他们的发言同他们的著作相比。著作经过了反复地提炼、修改、润色,再加之书本载体的大容量,逻辑性体系性非常强,相应地读起来的醍醐灌顶之感也非常强。而即兴发言,由于时间和状态的制约,通常也就“泯然众人”的感觉。所以,要想真正的吸收大师的思想精华和研究成果,还是必须得回归书本,信息零碎的论坛只起一个抛砖引玉的功能,从中能学到的东西却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