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剧《火线三兄弟》观后感
《火线三兄弟》与《厨子戏子痞子》是典型的套拍影视产品,为此电影的制作成本被大幅度拉低,不过到剧集里三位金马影帝从眼睛大学生变身为来自山东的亲兄弟,无论他们本身的人生路如何,但都在打鬼子的旗帜下再次归集。时至今日,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已经蜿蜒不绝、愈演愈烈在虚构中往“百年战争”冲刺,传言有横店扮演日本兵的群众演员赶场拍片,一天能死上七八回,各种即视感扑面而来。如此一来自然不免泥沙俱下,于是抗日剧在热热闹闹之中也引来诸多非议。抗日剧已经是典型的亚文化现象,观众和创作者都在游戏感强烈的参与共同叙事,以便于能够穿越六七十年的历史而接上当年的“地气”。
《火线三兄弟》却给我们一种别样的体验,相对于电影版的癫狂剧集相对写实,虽然同为抗日剧,但是却没有一般抗日剧的各种匪夷所思的逻辑穿帮,而是在故事中让体验情节设置的魅力。就剧情安排来说,《火线三兄弟》同样设置了众多巧合、误会、掉包、计中计等大家常见的桥段,但是由于三兄弟处在不同的生活层面上,因而使得这诸种桥段有充分的发挥余地,而不会被认为虚假或经不起推敲。其实,即使非常正统的抗日剧如《烈火金刚》、《地雷战》等也有诸多取之于传统文化的桥段,而《火线三兄弟》几乎重温了一遍传统文化中的常用艺术手法但却又没有让人感到造作。这其中演员与角色的契合也有充分的关系,张涵予刚硬的气质与军人的铁血风格相得益彰;刘烨灵动的神情与地下工作者的身份相班相配;而黄渤演地痞流氓无赖则几乎不用化妆。通过熟面孔的演技性格是种巧妙的创作前置,本剧就充分利用这一点。
其实,以传奇方式展现的抗日剧从某种程度上讲都具有狂欢的色彩,哪怕文革期间的样板戏也同样如此。在这里敌人的失败是一个既定的目标,只是不知道我方要以怎样的方式或代价取得这一胜利。《火线三兄弟》从本质上说也是这样一种狂欢,但是却是一种主动狂欢,充满热烈的视觉冲击力。无论是战场上的炮弹横飞还是地下工作中的勾心斗角,都让人感到一种涌动的热情,让人无法拒绝的追逐感。前一刻还是拔枪而起的地下工作者,下一刻或许马上变成厨房里的老大,一种让人无法捉摸的喜剧表达贯穿在整部作品之中。
或许是与当下的影视氛围相一致,《火线三兄弟》也是在讲述男人之间的热血与友情。其实无论男女,抱团打怪是当下影视的最流行模式,无论《致青春》还是《中国合伙人》都是在讲一群人的奋斗。在这个时代,或许我们越来越感受到个体的渺小与孤单,组合在一起就是我们当下最大的情感需要。然而,对于《火线三兄弟》来说,并不仅是血缘让他们成为兄弟,而是那个同样的抗日目标让血缘上的兄弟成长为生死依的战士。从这个意义上说,老钱、老崔同样是他们的兄弟。
《火线三兄弟》相对于其它抗日剧来说,是一样的抗日不一样的趣味和精彩;在三兄弟之间,同样也是一样的抗日,不一样的精彩。其实抗日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我们回忆民族向心力的符号,因而,在每一个观众的心中,同样也有一个自我的抗日文化符号系统,同样是一样的抗日,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