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国庆放假期间,我看了《舌尖上的中国》。看完以后,我大吃一惊,真没想到,中国上下居然有那么丰富的食品和食品的做法。看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食物陆续进入我的眼帘,真是五花八门,五彩缤纷,眼花缭乱,看得我口水都快要流出来了,真想跑到电脑里要一些尝尝。那上面介绍的众多食品中,绝大部分都是我尝也没尝过、见也没见过、听也没听说过的。我要好好读书,将来多赚一些钱,周游全中国,尝遍中国所有的美食。那么,这么多的美食都起源于哪儿呢?当然是农民们种植、采摘、挖掘、捕捞出来的,例如松茸。松茸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价格非常昂贵,在餐厅,一份碳烤松茸就能卖一千六百多块钱。所以,想在山上挖掘到松茸,必须早些出发,不然别人赶在你前面,松茸都被挖光了,你就什么也得不到。这样看来,食物也是非常宝贵的,我们要爱惜每一点食物,珍惜粮食,从我做起。
看舌尖上的中国,总让我心里酝酿着一种既喜又忧的心情。感动于人民的智慧,感叹于食物的美好,愉悦于丰收的回报,忧心于文化的传承,心酸于生活的艰辛,感慨于拍摄的精心,赞叹于文案的精准。
片头是近些年流行的水墨风格,让粘腻的食物在水雾中蒙上了一层灵气。背景音乐以传统乐器开头,辅以西洋乐器,不仅构建出时空交错、古今结合的意境,也呼应了破土而出、生机勃勃、齐心合力、代代相传的主题。
舌尖上的中国里讲的食物大多是普通的、本地的、主流的,讲到自己所熟悉的食物时会感到亲切。片中对食物的外在形貌更多展现的是其本来的模样,加工后花哨美观的造型仅在《厨房的秘密》里有集中的展示,而这展示也更多是为了表明厨艺是如何为味道服务的,带着中国人与生俱来的优越感——道是核心,术是小技。虽然花样能华丽到缭乱。
片子以具体的人带一方水土,他们是某一家,他们也是每一家。他们说着一地的方言,吃着习惯的早餐,看着不变的风景;他们起早贪黑日复一日,却也言笑晏晏其乐融融;他们不是住在精致居室里的商业精英,他们是用手的温度传承中国饮食文化的中国人。他们捧起辛勤劳作后产出的食物时展露的笑容,满足又自豪,每每让我热泪盈眶。
诚如片中所说:在中国文化里,对于“味道”的感知和定义,既起自于饮食,又超越了饮食。也就是说,能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味”的,不仅是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包括中国人的心。情暖情浓才是美味的本质,小时候的味道、家乡的味道、妈妈的味道……都是团聚的味道。年夜饭和乡宴充分体现了食物在维系中国人群族关系中的重要性。
所以与其说舌尖上的中国是在讲美食,不如说是在讲风俗,或者说饮食传统,连带着讲到中国文化,告诉我们地大物博的中国有多少种山珍海味,告诉我们不同区域能因地制宜的将同宗食物衍生出多少种烹饪方法,告诉我们勤劳朴素的中国人民是如何一代又一代的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