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春节过年的作文 读后感大全 观后感大全

《孝经》观后感

《孝经》观后感

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加速,以及国民对“中国梦”的倾力追求,众多年轻人基本都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学习或者工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奋斗。而曾经养育自己的父母却远在千里之外,默默守望着家园。或许,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这种状况会一直持续,而亲情也是众多他乡游子挥之不去的牵挂。由中国文联推出的中华经典系列咏诵会之《孝经》——放歌亲情,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远离家乡的年轻人的一次心灵抚慰,通过对传统经典的咏诵,让我们回忆起被空间所分离的亲情。

生活于现代都市,与父母的空间距离让我们彼此之间多了一份牵挂,也使得我们在都市中显得孤单。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及享受现代物质成果的同时,现代人所具有的都市症候也显现在我们身上,而亲情的缺失就是其中的一种。在此情况下,对传统经典《孝经》的解读既是对传统的回顾,也是对当下现实的回应。

所谓“百善孝为先”,在我们的传统中“孝”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然而,“孝”也是最为现代人所误解的传统文化思想之一,这主要因为它是一种单方面上行的文化思想,既要求子女对父母的义务。其实,回到《孝经》我们会发现在强调“孝”这一情感时,它并没有把“孝”简单的赞同于服从。在《孝经·谏诤》篇中,孔子明确反对把盲目服从父亲的命令当作孝,在他看来,服从父母是服从正义,而不是所有的话都听从,只有那些合乎正义的指令才是孝子真正应该听从的。

因而,与把“孝”理解为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相比,将其理解为人类的某种天然情感的维系更为恰当。“孝”不是别的,正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天然亲情关系的理性表达。父母以无私的至爱来抚育子女,使他们从懵懂孩童成长为具有独立生活的个体,期间浸润了无数心血,而“孝”观念的提出就是对这种付出的感恩,使每个个体都时刻记得父母的艰辛。从某种意义上说,“孝”展现了人类社会生命延续的伟大,也是人类对自身传承方式的最大尊重。将“孝”这一情感向同类的延伸既是传统文化所认为的社会秩序生成过程,所以传统文化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既是一种天然的情感,也是一种普遍的情感,它存在于人类社会群体之中。

中华传统经典咏诵会通过对《孝经》等传统经典的现代解读,让我们在感受传统经典的同时也体验到传统慈孝文化的魅力。通过咏诵这一方式,把埋藏在心灵深处的亲情宣之于口,让我们将对父母的情感关爱表达出来,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方式。在直观的视听感觉中还原对父母的亲情,这既是对传统慈孝文化的感悟,也是对当下亲情的重温。

在当下的中国我们却无法真正离开传统文化,随着目前国内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他们的未来。如何构建和谐的社会生存方式,使少有所依,老有所养是我们必须严肃思考的社会问题。基于我们的文化传统和现实压力,我们无法像西方国家那样做到完全社会化养老。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还需要子女与父母之前的感情关联作为老龄化社会的关键保障。

即使社会变迁,我们的基本情感仍在,从襁褓时代对父母的依恋,到白发暮年到子女的牵挂,这些感情会陪伴我们一生。因而,对于传统的慈孝文化来说,它仍然不过时。只是如何使之更加平衡,更加和谐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毫无疑问,权威式的孝慈文化已经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而如何构建更为平等的孝慈文化是我们时代的主题。体验父母的艰辛与子女的无奈是一个双边的过程,在这里我们更需要的是换位思考。然而,无论如何,通过对《孝经》咏诵,至少让我们体验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它对现在的智慧指引。

《孝经》观后感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