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乡民谣》观后感
电影演到最后,和开头的场景如出一辙——“演出-收工-挨揍”,不禁让我怀疑这里是不是暗藏玄机,因为这电影的导演可是以“藏得深”着称的科恩兄弟。但一时间没能想明白。
直到昨天,因为降温结冰,而我走路一向蹦蹦跳跳漫不经心,刚出门就滑了一跤。想起去年也是在十二月下雨路滑,出门当场摔倒在家门口的瓷砖地上。这场面如此相似,让我感觉自己过了一年好像一点儿都没长心。突然意识到,电影开头和结尾相似的场景,不正是 Davis止步不前的事业和人生的缩影么。
看电影之前没搞清楚Davis是谁。因为是提前场,去了很多工作人员和当地影评人。通过工作人员了解到,Davis的原型叫Dave Van ronk,是美国六十年代原声民谣复兴的重要人物,他活跃时期并未得到广泛认可,但启发并帮助了一批同时期的民谣歌手,其中包括着名的Bob Dylan和Joni Mitchell。这听起来耳熟,又是一个不得志艺术家的故事,这种题材拿到大部分导演手里,都或多或少会沾染上一种理想主义被命运践踏的悲壮感,比如去年大热的Searching for Man,以及Anvil! The Story of Anvil。
Davis是穷困潦倒的民谣歌手,流窜于朋友家,为一件毛衣的钱和前搭档撕破脸;他天生具有讨人嫌的本事,能让和睦的朋友聚会气氛僵化,能让贤惠的朋友妻一秒变泼妇;他有天赋,但又不具备出名的条件,别的民谣艺人有好家庭三人组,好基友三人组,还有治愈系大妈,演出多么温馨感人,而他孑然一身一把吉他,唱得全是心碎之歌,他都要把自己唱哭了,在芝加哥试场时,也不过换来老板冷冷的一句“我可没听出任何商机啊”。
Davis的脾气,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事业的发展,可也就是他这样的人才能温馨组合大行其道的时候坚持他惨淡的独唱,如果不是那股子轴劲儿,他早就放弃了,也就不会有启发了Bob Dylan的后话。但科恩兄弟,真的没有任何要赞美Davis的意思,他大部分时间表现得都很混帐;你看不出他到底是怀才不遇还是天赋不足,也看不出他目标有多坚定,从芝加哥回来,他一脸狂躁地说受够了,不干了,结果转眼又回到酒吧唱歌,他似乎只是没想好要干点什么而已。但想到哪干到哪,也算一种选择不是么, Davis的人生,在影片最后因为这个选择而陷入了“演出-收工-挨揍”的循环。
但说 Davis是一部冷酷的电影,又似乎辜负了科恩兄弟。他们的确没有良心泛滥到把电影拍成达人秀那样的励志大片,但依然为主角送上了不易觉察的科恩式关怀。比如那只名叫Ulysses的走丢又回家的猫,比如从芝加哥回程时遇到的那个睡得死死的泽西小哥,又比如恨他入骨,又忍不住要关心他的朋友们,都像雪夜的一束火星,有它在还是冷,但没有它的话可就连路都看不见了。
这部影片和其他科恩电影一样,充满了耐人寻味的细节。其中有一个是,Davis开夜车时,突然看到前方出现一只猫,他急刹车后不确定是不是撞上了它。下车去看,发现车上沾了些许血迹。于是他又试图寻找猫的尸体,发现猫一瘸一拐地往森林里走去。那一瞬间他的表情,说不清是欣慰,惋惜,还是痛心。这只瘸了腿的猫,不正像是Davis自己么,前路黑暗,踽踽独行,每一步都艰难而痛苦。更关键的,你根本不知道他干吗这么伤痕累累了还要往前走。可他就是这么往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