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的创伤》观后感
今天又将《看见》中的《双城的创伤》看了一遍,很抱歉,我还是 没有丝毫的同情,当然,也看不明彻这些孩子的心思。
故事,当然也是事实,发生在十年前;算来,主人公们只是比我大了五六岁;十二三岁读到六年级的小学生,诚然有些稍大了,我们将其视为中学生可能会好理解一些。柴静在书中将双城描绘得简陋,可在新闻中我们知道,双城已有网吧,这在十年前的天河,也就是我的家乡,应该是找不到的。
双城的经济条件并不比天河差,双城已有电视,所以我之前认为的“闭塞引致的无知是无道理的。双城与其他的小乡镇相差无几,在中国,这样的乡镇成千上万,我就是在这样的小乡镇长大的,直到初中毕业我都未觉得我的家乡有何不妥。我相信,我的那些小伙伴们,她们也爱着那一片土地,所以,个人认为,双城那些孩子的自杀是怪不得双城的,虽然这样想下去很容易滑向唯心主义。
我们再看看在双城生活的人们吧,在视频中我们看到自杀或自杀未遂的孩子的父母们,都还算年轻,有的还一直对着镜头吧笑着说话,带着我们印象中西北人的淳朴,死去的苗苗的父母看上去并不是很难过,让人觉得——这是怎样 麻木混沌的一群成年人啊,可是,可是,要知道,这些70年代左右生长在甘肃农村的一代人们,是不会有多少受教育经验的,不是谁都可以成为龙应台,不是谁都有精力和觉悟去写信给她”亲爱的安德烈“的。
贫穷、教育的缺乏致使这些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成长,亦或是,他们误以为孩子们会像他们一样,难过的时候不需要说,或者不会有那么多烦恼,可他们的孩子是受了教育的一代啊……在节目中我们看到这些孩子无一例外的对大人有着隐隐的压抑着的反感;”他们不会理解“这些孩子的心思很是沉重,沉重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十二三岁的孩子心思是细腻、脆弱的,我们知道这样的年纪很容易受伤,依稀记得在初中时,我无比的爱哭,到最后连同学都看烦了,一次又因为小事而卖咸鱼,一位脾气很好的女生很无奈的说:”又哭了“当然,我那时有些娇气做作,我的那些生长于田野中的小伙伴们,可以点都不会娇气;好吧,扯回来,孩子们心灵脆弱易受伤害,脆弱的小心灵无法从父母那得到理解、尊重和支持,于是同龄的朋友就万分重要了,重要到”要死一起死“,死亡,在这些孩子眼中应该是 可怕而又神圣的吧。
心灵需要理解,支持,无非是因为受伤很多,压抑很多;诚然,这些伤害可能来自朝夕相伴的同学、好朋友、没有耐心的父母,还有无可奈何的老师;孩子们带着这样的伤害生活着、压抑着,祖辈们告诉他们要孝顺父母,要尊重师长,这些孩子努力去做,带着对大人的冷漠和轻蔑,通篇我看不到孩子对大人一丁点爱,冷漠真叫人害怕,而复杂的人性纠结通过这些十二三岁的孩子们呈现出来,更是然人觉得凄苦和苍凉。
我只想说,我真的不明白这些孩子为何会那样看待父母,路遥也是生长于黄土高原上的,可在《平凡的世界》 中,我看到的亲情是美丽的。我觉得,双城这些孩子的自杀,是不能他们的父母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几千年历史中,农民多事未读过书的,而有”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儿行千里母担忧“,我们不可以说父母不理解孩子就是不爱孩子。
很抱歉,上帝爷爷,您可以看出,我是很不理解这些孩子的;成年人总是不喜欢早熟的孩子,我也一样。所以想来想去还是要把原因归于这些孩子的身上,好吧,我就唯心主义了怎么了?除去环境、 成年人不理解的因素,我想双城那些孩子自杀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点:
1、心理、生理的超前发展
双城的经济条件并不是非常差,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小学已是六年制,所以这些孩子要比家长那一代发育的好,也早熟的多,那些辛苦挣钱的家长们是不知道孩子有这么重的心思的,亦不知道受了不论好坏的信息熏陶的孩子们是需要去倾听的。
2、混乱复杂的人际关系
柴静在书中说的那些孩子们的复杂到震撼我的恋爱、爱情关系真的让我纠结了好久;我们说孩子间的爱恋是纯洁。美好的;可是,小学生的聚会、聚会上男孩要求抱自己喜欢的女生、女生有相当于男朋友的”哥哥“,三角恋,类似情侣间的争执,若是在小说里,或许是不错的俗套爱情故事;可这是在双城,在小学,那些烂俗报刊上的俗套故事你们怎么就那么勇敢的将之实践了呢?爱情没错,十二三岁的孩子自然该有青涩美好的情愫,可是,用刀在身上刻字、为爱情用砖头拍自己的脑袋,在同学聚会上抱女生,孩子们啊我真的不敢相信这是纯爱。
3、健康、阳光知识的缺乏和烂俗文化的毒害
新闻中我们看到,小学生中流传着一些俗套的爱情小说,多是爱情悲剧;这些有庸俗无知的人写出的无知轻浮的东西、垃圾,却成了孩子们青春期的陪伴,这无疑是危险的,鼓励孩子们 将无知进行到底,将压抑和黑暗一再放大,这些可恨的滥俗文化!可是,乡镇上一般是没有书店的,有的话也是只卖教辅书的小店;正能量的输入,并击败滥俗文化成为孩子们心中的信仰,这需要多长时间呢?有社会主义到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祖国很忙很累,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众多漏洞,我们期待都会好起来。
花了好长时间纠结这个十年前的新闻,柴静写的很温和、善良,理性;但浮躁的我依然无法看懂,故在此自说自话;我自然还没有弄懂事件背后的原因,看到的还是表象。柴静说:”对人的认识有多深,呈现才有多深“原谅我的无知与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