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春节过年的作文 读后感大全 观后感大全

《老男孩猛龙过江》观后感(二)

《老男孩猛龙过江》观后感

文/杀手里昂Leon

作为筷子兄弟的首部大电影,影片《老男孩猛龙过江》的故事背景设置在了大洋彼岸的国际大都市NewYork,这一方面凸显了筷子兄弟的野心,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筷子兄弟在面对商业化市场竞争时的巨大压力。

四年前,由优酷出品的十一度青春压轴微电影《老男孩》一经上线便引发了70后、80后的集体怀旧情绪,成为当年互联网上的一个热点事件,关于青春、梦想的话题一直延续至今。然而,微电影与大电影毕竟属于两种不同性质的媒介,一个为用户提供免费体验,一个却需要用户有偿享受。如何将网络点击转化为票房收入是筷子兄弟将微电影搬上大银幕必须考虑的问题。

在这部大电影中,筷子兄弟依然延续了微电影《老男孩》中关于梦想的主题,并且在剧情上保持了微电影中小人物的人物设定,试图让影片中的人物与观众的记忆吻合。肖大宝在一家洗浴中心靠卖唱卖笑维持生计,王小帅则是一个吃软饭的上门女婿。然而,两人却始终没有放弃当初的梦想,梦想有一天能够站在大的舞台上唱歌。于是,导演将这个舞台搬到了NewYork,筷子兄弟上演了一段二傻大闹扭腰客的冒险旅程。

影片纽约背景的设置不仅使整个故事的格局更大,而且还有效的规避了国内的审查制度,可以在商业包装上也做得更加花哨绚丽一些。为此,导演仍以梦想为主线串联起整个故事框架,在主线之外却加入了大量黑帮、动作、谋杀、爱情等商业元素,有意模仿香港、韩国类型片的创作风格,美国监狱的群殴、黑帮火拼等桥段颇有好莱坞大片的风范。特别是白虎兄弟这条线索是成为影片中的一个亮点。影片有意通过白虎兄弟与筷子兄弟在相貌上的相似性与人物身份的巨大反差来制造误会冲突,白虎兄弟的冷面沉静与筷子兄弟的嘻哈耍贱,一冷一热,增加了不少喜剧效果。虽然这种类似桥段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中随处可见,但是,在筷子兄弟的重新演绎之后依然能为观众带来新鲜感。

在微电影中,筷子兄弟讲述了两个小人物追逐梦想并获得成功的感人故事,而到了这部大电影中,筷子兄弟依然讲述了两个小人物为梦想追逐的故事,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回归了平凡,两人并没有在NewYork收获梦想,而是回到了原来的生活。在NewYork的那段冒险经历对于筷子兄弟来说,如同是做了一个梦。或许,这是筷子兄弟这四年之中的一种成熟。梦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一定是能够实现的,有梦想,追逐就好。

从商业片的角度来讲,其实片子还可以做得更纯粹些,前面关于梦想的铺垫与后面大闹扭腰客的戏份稍微有些割裂,如果少一些关于梦想的说教,整部影片的节奏会更加紧凑。

但是,作为一部长片处女作来说,筷子兄弟算是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筷子兄弟的确有着过人的喜剧天赋和原创能力,他们十分了解观众的真正需求,能够让观众在影院里发自内心的跟随着影片中的人物嬉笑怒骂。两人非常善于迎合观众的审美趣味,在影片中不惜多次自毁形象,舞台选秀的几场戏极具喜剧效果。他们对于当今网络流行元素的嗅觉十分敏锐,特别是那首动感十足、朗朗上口的《小苹果》注定会成为今年在大街小巷广为流传的的又一部神曲。

《老男孩猛龙过江》:老男孩之咸鱼难翻身

文/秋棠

当年筷子兄弟的一曲《老男孩》整整影响了两代人,感动了眼角有了鱼尾纹却未必成功如意的中年危机者,同时也激励了皮肤尚且紧实但也迷茫彷徨对未来充满忧虑的青年一辈。同名微电影在网络空间数以千万的点击量和转发量的确让“肖大宝”和“王小帅”这兄弟俩一夜之间“火”了。来自“草根”阶层的偶像,外形朴素,路线亲民,演绎每个人都有却未必有机会有胆量表现出来的梦想与追求,这种风格确实能够唤起最广大人民群众情感上的共鸣,有了网络微电影成功的铺垫,制作一部在院线上映的商业正片似乎本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事实上,粉丝与观众确实也很给面子,公映才两天,五千多万的票房对于《老男孩之猛龙过江》这样一部无大明星、无大制作、无大投资的“三无产品”的确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不过我观影时却遇到了这样的尴尬,场内本来尚可的上座率不到影片播放到一半就有陆续的“抽签”,等到影片播放完毕,与我一同走出放映厅的观众不到十人。

其实就影片内容来说,这部片子的宣传应当是相当好做的,除了筷子兄弟本身的号召力,凶杀、阴谋、武打、枪战、跨国、情色、出轨、纯爱这些好莱坞大片应当有的要素,这一部片子里一个不落全部都有,可关键是,这些要素不是人参枸杞这般泡酒的药材,往罐子里一搁任它们与酒自然产生神奇的功效,这些“拳头戏”和“枕头戏”要怎样合理的编排穿插是要有一定的技巧与规律的。

事实证明,或许我们每个普通的人,一架好一点的DV机,摸索出一段受欢迎的5分钟的MV甚至一段被疯狂转载的几十分钟的网络微电影都是有可能的;但若没有一点专业训练或者相关专业的经验积累,要驾驭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是有难度的。

影片剧情的鬼扯程度已经不能用荒诞或者混乱来形容,如果非要有一个形容词,我觉得应该是可怕。满脸褶子却穿着中学校服一本正经地说:“老师我们做值日呢”已经让人恶寒,MV里你是主唱,你去演绎你的青葱岁月大家能够接受;可这是演电影啊大叔,一点舞台真实性也不要了么?耐着性子看完结局,你只能像全片最后一个死的美国人一样惊问一句:“Is that real?”扯淡到魔幻的剧情完全依靠一个又一个的“巧合”不断往下推进:事业情感两失意的筷子兄弟“碰巧”遇到个美国骗子,于是来到美国参加“天使之声”选秀。

另一对受雇于美国黑手党的杀手组合,来自韩国的“白虎兄弟”“碰巧”和筷子们一齐抵达美国,更要命的是白虎“碰巧”和筷子长得一模一样。筷子的电饭煲过安检时“碰巧”被当成炸弹,警察“碰巧”错带走了白虎,黑帮“碰巧”错带走了筷子。黑帮要杀的人“碰巧”是“天使之声”的评委也是抛弃肖大宝的旧情人马璐。兄弟俩“碰巧”误会了黑手党的意思,胡乱参了赛。

王小帅“碰巧”结识了主办方的制片人,于是潜规则进了复赛。复赛一片混乱后兄弟俩又“碰巧”遇到了“碰巧”当过律师的骗他们来美国的骗子,而原来的决赛种子选手“碰巧”出了车祸,筷子兄弟得以替补。于是他们保释了白虎兄弟,在决赛中展开报复并营救马璐,成为英雄。就连最后肖大宝被前后两支枪夹逼时,都能“碰巧”蹲下,于是前后俩冤大头“碰巧”射杀了对方。总之这就是一出没有巧合就开不了锣,没有巧合就进行不下去,没有巧合就收不了场的巧合剧,于是整个观影体验就是看了一场巧合中的筷子兄弟的歌舞、武打以及韩语秀。

尽管老话说“无巧不成书”,但有一点文学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巧合”是最拙劣的行文技巧,好的文艺作品应该是通过个案展示人类某些共同的本质的命运。西方文学史上《简·爱》其实是一部不错的小说,就因为女主角倒在了圣约翰门口这一个“巧合”就被钉在文学的耻辱柱上,批判了百余年,照这个标准,这部《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得享受什么样的待遇啊。

当然,我觉得技法上的拙劣并不能完全否定这部电影,通过这部电影,我们还是能够看到筷子兄弟的真诚的。片子里的筷子兄弟在美国风风火火兜兜转转终于回到国内,肖大宝最终却和修鞋的老父亲说,自己再也不唱歌了,王小帅也终于完成了自己第一首也可能是最后一首作品,原本设想的是《我想去纽约》,唱出来却变成了“我从没去过纽约”,那些年少轻狂的梦终于都醒了,原来不是所有事情努力就一定会成功,明白了这些,虽然有点晚,那就当我们今天才毕业吧。

说实话,看完全片心情是很压抑的。一部商业片选择这样一种现实主义的灰色、冷峻的基调是要慎重的,当然不是说不能有低沉的悲剧,《1942》《归来》都让人感到压抑,但那说的毕竟是过去的事,有一层时间上的隔膜,人最难面对的永远是现实;《麦兜响当当》说的是现实的失败,可那毕竟是二维世界里一只小猪的事,空间上有一种疏离,人最怕面对的永远是自己。

因此直面当下,讲述自己失败的《猛龙过江》显得难能可贵,但未必讨巧,应为大多数观众走进影院的心态,正如王安祈在《百年戏楼》里写的那样,“人生的不完满,不都要到戏里求么”。因此我不确定有多少人走出《猛龙过江》的放映厅会由衷地为之点赞,或者推荐给别人,至少我不愿意把它推荐给我那些刚刚入职打拼或者收入不高的朋友,人,总是需要一点梦想与希望的,不是么。

总而言之,不论《猛龙过江》成绩如何,我觉得都应该给筷子兄弟提个醒,无论你们打算继续做音乐还是开始拍电影,“老男孩”这个理念应当告一段落了。一般来说,任何文艺创作者早期的作品都会有自己生活的影子,这是很正常的,但只有能够成功完成转型,跳出自己的生活去关照社会的其他层面的作者才能有更长的艺术生命力。而在音乐作品和电影作品如此激烈的竞争大环境下,所谓“早期作品”大概仅能限于一部。

事实上《老男孩》的微电影尚属精彩,但这部《猛龙过江》明显表现出情节注水和主创驾驭不能的问题。说白了“老男孩”这个噱头很难再翻出什么新的花儿来了,如果再不改弦更张,等到观众开始厌弃甚至淡忘“老男孩”时,在这个刀子、叉子、勺子、铲子、锅碗瓢盆层出不穷的时代,这双筷子慢说是猛龙过江了,只怕想要咸鱼翻身也难了。

《老男孩猛龙过江》观后感(二)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