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长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文/战台烽
从来没有一部近代战争能像《战长沙》这样,充满了悲悯的力量,这在近年的抗日神剧、雷剧甚至正剧中,都是很难感受到的。《战长沙》的故事顾名思义,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长沙会战,以及在会战的历史背景下,长沙城军民的生活与斗争。内地抗日题材影视剧众多,但将镜头聚焦到长沙会战,《战长沙》却是第一个。那么大的中国抗日战场,为什么选择长沙?那是因为,无论从战争的规模,还是战役的持续时长,以及这次战役对国际形式的影响,都可以让长沙会战在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中留下厚重的一笔。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长沙会战,给长沙这座城市,和这座城市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这里,中日双方展开了旷日最为长久,投入兵力最多的拉锯战,而长沙城,也在战争炮火以及人为纵火中,成为了二战中遭受破坏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乱世之中,更能见人性,也更能见人性之毁灭,所以电视剧《战长沙》选择了这样一个题材,既是最佳的切入方向,也是给编剧、导演以及演员们,出的一道难题,怎样才能将这一历史题材拍得真实,而又精彩,确实是一次重大的考验。
其实长沙会战的主角,除了平民百姓,就是国民党官兵,某先进党在这次战役中并没有什么戏份,因此首次大规模用一部电视剧,还原当年长沙之劫的历史真相,这在中国电视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想当年杜甫的一首《春望》,犹如为《战长沙》所写,边看边读,才能完全了解同样的情怀,那是一种远胜在教室中朗读背诵的深刻,“恨别鸟惊心”与“家书抵万金”的颠沛流离,更令观者自危,犹如置身于历史长河之中无助前行,难以自拔。
从品质看《战长沙》,是近年同类题材中的佼佼者,故事精彩,角色丰满,制作精良,一干演职人员尽心尽力,在种种神剧雷剧中杀开血路,成就了这样一部经得起观众考验的大戏。本剧故事可分为两个层次的剧情,其一是当地胡家大宅门的家族恩怨,其二是抗日时期国民党政权的风云变幻,正所谓国难家仇,大概如此,但当小民被滚滚的历史车轮所碾压,再强大的家族也无法抵挡战争机器的破坏。当然,所谓“焦土”抗日,看起来不过是一个口号,实施起来,确实火烧长沙的历史悲剧,唯有全民一心,联手抗敌,才能等到胜利的一天。
剧中的胡家,发家于在湘潭,是当地的乡绅大户,因为和乡下的族长大爷爷不和,胡家奶奶带领自己的分支,就居住在长沙城中,这里虽然驻军很多,但也是战乱最先波及,虽然长沙胡家依然是宅门大院,但抵挡不过天灾人祸,虽然在敌机轰炸和长沙大火中躲过一劫,但却难以抵抗一波又一波的冲击,即使有身为保安队长的女婿的保护,也只是获得了暂时的安稳。
凌驾于胡家的矛盾之上,则是《战长沙》为什么选择了胡家作为本剧的切入点,细究之下,其实还是有很多原因的。从家庭成员构成,家庭中也有党派、阶层之争,汇集了当时城市各阶层人员,有知识分子教书先生、有军官、有工薪阶层的医生和护士,他们共同避在一个屋檐下,有意识流的冲突,有阶级层面的隔阂,也有同为国难之下受灾之民的惺惺相惜,就是这种颇具复杂程度的解读,为我们呈现出了整个长沙城的人生百味,也根据时间的推移,让公众了解到伴随历史的变迁,人物个体产生的变化,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悲欢离合。
《战长沙》的主要人物,伴随剧情的发展,都产生了这样那样的关联,而具有代表性的胡家,无疑是整个蜘蛛网的核心,勾连起本家上下几代人,也勾连起当时长沙城的各方势力人物,将各方对抗力量巧妙设定于胡家的关系,通过他们的融合和爆发,带出历史环境下的社会变迁。大处对社会阶层的刻画之外,《战长沙》还着力于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比如老丈人和姐夫的秀才遇上兵,姐夫和妻子、大表哥、湘湘、顾清明的冲突,顾清明和湘湘欢喜冤家似的由陌路到相爱,都是一幕幕悲喜剧。
剧中杨紫所扮演的湘湘,与霍建华所扮演的顾清明,自是有一段“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爱情,这段感情明星标志着现代恋爱方式的到来——自由恋爱,由此也衬托出湘湘的姐姐和姐夫的旧式爱情——无感情婚姻,幸亏在丈夫薛君山入狱后,两人的感情有所发展,否则就又是平淡如水的一生了。似乎每个人物的故事都充满了戏剧张力,让每个人物更加丰满,也令观众印象深刻。
《战长沙》从小处着眼,大处放手。如果说胡家反映的是整个长沙城的兴衰,那么长沙城则是整个灾难深重的中国的艺术性写照,这是递进式的符号化艺术浓缩。胡家一门皆英杰,无论是成为游击队的小满,大火后入伍的薛君山,还是最后成为湘湘丈夫的高级军官顾清明,还有湘湘的姐姐,父母……山河犹在国已破,重整河山待后生。其实从胡家的经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外一部抗日剧,年代比较久远的电视剧《四世同堂》,那是根据老舍先生的作品改编,讲述了北京的一门大家族在日军侵华过程中所遭遇的悲剧人生,与如今的长沙胡家一南一北,首尾呼应,但不变的是战争的残酷,反抗的勇气,誓死的决心。
当然,《战长沙》的精彩,是在于本剧对每个主要人物,都进行了有篇幅的描写,汇聚到最后,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历史回想,在长沙那块热土,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的人性本能。作为第一次把长沙大火呈现出来的电视剧,《战长沙》更是具备了史料发掘价值,该剧在题材、故事、角度上的突破,都值得我们向全体主创致敬,当然,还有相关部门审批领导,你们都是有胸怀有远见的历史见证者,也给了观众见证一家人一座城一个国家在存亡之际的顽强的抗争与赴死的感动。
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剧中人物,无论有怎样的冲突和矛盾,怎样不共戴天的仇恨,但在家园破碎之际,还都是以国家存亡为己任,最终在抗日的大时代下,形成全家参与抗战的团结一致。由此,剧中人物完成了国难当头的人性升华。这是本剧从看热闹,到看门道,最后晋升为看疗效的文艺作品感染人的功能性递进,记住了这部剧,了解了这段历史,并能从先辈前仆后继死而后已的抵抗外侵争取自由中,激荡到自己的奋发图强,永缅过往,已然是《战长沙》带给观众的最大意义。
《战长沙》:大时代的悲欢离合,湖湘儿女的傲骨自白
文/赵猪
尽管抗日雷剧在中国荧幕上肆虐,但是很蹊跷的是,有关“长沙会战”、“常德保卫战”的抗日剧却非常罕见。当然,这其中有许多难以启齿的考量,只是对于我这样一个湖南人来说,确实有点情难以堪。幸好还有《战长沙》,孔笙导演以一个电视人的血性,另辟蹊径,规避那些莫须有的红线,忠实地再现了湖湘子弟抗日的傲骨与奇情,令人击节赞赏。
《战长沙》的开篇很家长里短,接受过西式教育的长沙妹陀——湖湘湘逃婚,却阴差阳错地接受了要与她相亲的帅气军官顾清明的帮助,由此开始,两人之间冥冥中似乎被月老系上了一条红线,在山河破碎的大时代里,演绎出一场生死绝恋。老长沙城里如诗如画一般的寻常百姓生活场景,在导演的精心调度之下,缓缓铺陈开来,丝毫不受大时代的影响。完全迥异于同类剧集的热开场,赋予《战长沙》一种特立独行的气质,顿时就与抗日雷剧拉开了距离。
电影重在写事,电视剧重在写人。这是两种影像艺术最大的差别。《战长沙》正是近两年不可多得的,历史正剧类型中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的典范。台湾演员霍建华把独有的忧郁、偶像气质代入到剧集当中,不止吸引到一众少女的眼球,也令人相信,他就是那个沉稳、内敛,却又情深意重的顾清明;杨紫圆嘟嘟的脸蛋似乎还没脱出《家有儿女》的娇憨,但是一举手一投足的气质,却自有一股长沙妹陀的娇气与傲气。
不过最令人惊艳的还是任程伟饰演的“地痞”姐夫薛君山。先说一个细节,身为一个北方大汉,任程伟却十分注意小细节。在戏里,他耀武扬威,横行霸道之时,嘴里总是不停地咀嚼着,动静挺大。稍微有点经验的一定都能想到,他此刻演的正是长沙满哥最中意的嚼槟榔,或许是碍于尺度,并没有刻意特写,但是就这么一个小细节,顿时就把这个人物的痞气和匪气全都演活了。尽管《战长沙》是由山东电视剧艺术中心制作完成,但是在这一类的小细节方面,确实非常注意。除了薛君山的槟榔和口音,其他诸如腊肉、剁椒鱼头等有湖南特色的小道具都非常精准,完全不像一般抗日剧,经常出现南北不分的情况。
再说回薛君山这个人物,或许这种非传统意义的角色,正好能够代表《战长沙》所特有的傲骨和血性。为了生存,为了活得更好,为了娶到一位满意的堂客,薛君山确实“无恶不作”。但是一旦面临生死关头,面临到民族大义,正是象他这样的长沙满哥站了出来。从“长沙大火”那一夜开始,这位曾经横行乡里的“恶人”就开始悄悄的蜕变,蜕变成能够保家卫国的战士,他的初衷很简单,收了大家的钱,就得保一方平安。如此朴素的世界观,却正是整部《战长沙》极力要表现的大时代之下,普通中国老百姓的傲骨。
一部好的电视剧,除了能够写活一个个人物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能写出这些人物的纠结、成长,甚至是透过这些人物写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以上聊聊数笔,显然不足以面面俱到。在《战长沙》里,几乎每一个人物都精准,每一个人物都自有其独特的傲气,正是这一个个鲜活的小人物,才共同交织成这部深沉、动人的湖湘儿女抗日自救的传奇。